刘梦凡
曹洼二古城
圈城子古城位于曹洼乡政府西南3里处,南华山东麓下,西北为马家河滩,东南是老虎沟河。东面开门,现城墙残高约3米,为黄土夯筑,夯层10~16厘米。东西约80米,南北约60米。城内有古代残砖碎瓦等遗物,村民在其墙下掘土,出土一片瓦,长约50厘米,宽约23厘米。经考证是宋代物件。
曹洼村古城该城位于曹洼村中心,因修建民宅已被毁坏殆尽,看不出任何痕迹。据当地人回忆,此城远比圈城子大,占地约10余亩,俗称塌城子。
该城与圈城子隔河相望(老虎沟河从二城中间通过),估计筑修年代属于同期,是宋代丝路上的重要城堡。
杨家套子古城
位于史店乡杨家套子与碾子沟南面,古城坐落在一道山梁上,依山势而筑。主城西高东低,呈月牙儿形,开北门,南北长约230多米,东西宽约50米。在主城的南面有两个小圈子,第一个长宽约10多米,第二个长宽约60多米,均呈半圆形,就像两把铁环紧扣在主城上方。
该城东面地势平缓,有三道护城壕,西面因紧邻牛房堡沟,则为一道壕堑。当地人称此城叫“水养城”,似与城壕有关。
这座古城有个特点:即城中心部位较高,尤其是南边的两个小圈子里,有三个圆形高台,突兀耸立,似为哨之处。
该城背靠南华山,处史店至曹洼中间,曾是古丝路上的重要堡寨。
牛团古城址
位于史店乡牛团村,古称庙山堡。坐落在牛团村后的山梁上,南北约370米,东西不规则约30米,开西南、东北、西北三门,城周有两道壕堑,各宽16米多,南北两头建墩,黄土夯筑,板层厚约40厘米。现城址全为耕地。城略呈葫芦形,当地人叫“金盆养鱼”城。
该城南至牛房堡城约七八里,东北为徐家坪,西北经史店为牌楼山,东面两道壕堑已夷为平地,为牛团村居民院落。
牛团古城四周为平川,该城筑在山梁,孤立于川中,似为人工堆就,南华山横亘其南。
兴隆李堡干掌子古城
该城位于兴隆李堡村北,城呈正方形,边长约170米,开北南二门,城墙残高约2~3米,为红胶土夯筑,呈土垄漫坡状。
城北濒临清水河岸。东面已被山洪冲为沟壑,城墙已无痕迹;南对李堡村,西面为乡间小道。
城内遍布残砖碎瓦,而缸盆碗杯等瓷片尤为突出。还有许多灰坑,据说是后人运去做肥料,坑内炭渣较多。
由地面残存遗物看,该城最早用于军事,后来变为居民区,且延续年代较长。
兴隆堡三古城
在兴隆村有三座古城遗址,距干掌子约6公里,至西湾台约10里。由于安家落户,大都残缺不全,仅存部分墙基,通称堡子。为方便记述,暂定名为甲、乙、丙三城,甲、乙两城当地人曾叫武场子。现分别记述概要,以备参考。
甲城此城一部分被清真寺占用,一部分为耕地及居民院落,南北约67米,东西约84米。残存一段南墙和西墙,高3~4米,黄土夯筑,板层厚3.3厘米多,据当地人回忆说有东门一座,残墙中间有裂缝,似为后来补修加固的。
乙城穿过公路,就是乙城。现为庄稼场,四周城墙残存,高1米多。黄土夯筑,板层厚约7厘米。城略呈方形,边长约67米,开东门。
此城与甲城东西分置,相隔仅一条公路约10米。甲乙两城是否为一城,已不可考。
丙城在兴隆村的东北角,距甲乙两城约1里,一部分为耕地,一部分为居民院落。南北城墙仅存半截;东城墙较完整,边长约120米;残高2~3米,东墙下有许多窑洞,似为民居。从东城墙看,似有开门的遗迹,其西南北三面,从地理形势分析,似为北门或西门,因为西北紧靠清水河,与同心城遥遥对峙。
高崖村古城
位于高崖乡政府北,高崖中学南。离草场城8里,至上店坊城20里。南对庙沟,西对石峡口。坐落在古银平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尤为紧要。
该城四角为正。东北城墙就筑在清水河岸边;东南有一沟壑,城墙几乎被洪水冲毁殆尽,仅有一点墙角于沟崖上岌岌可危;西南为居民院落,西北为耕地,残留部分墙基。城墙为黄土夯筑,板层厚6.6厘米多。
兴隆至高崖的公路从其城中穿过,将该城一分为二,即从西北通向东南。据当地老人回忆,此城有西北、东南二门,且城中有隔墙两道,现仅有东北部分残墙。在东北城墙中段有一条大沟壑,城墙顺沟而下,是否当初为城门,已难确定。
通过步量,该城东北至西南约350米,东南至西北约285米。
哨马营城
清代修纂的《盐茶厅志备遗》和《海城县志》,都记载着一处古迹——哨马营,即“哨马营在西安州西北二十里,为哨探夏人之处”。
该营位于天都山的北麓,今西安镇园河行政村大沟门山后,有农户数家,属大沟门村的吊庄,亦名为哨马营。
古城坐落在今哨马营庄对面的银盘山顶,该山北西南三面环沟,突兀于天都山下,西南隔沟背靠天都山,西北丘陵纵横,今鸡窝山、盐池(宋代的定戎堡)至西安乡薛套一线尽收眼底,向东居高临下,俯瞰西安州古城,一览无遗。
哨马营古城址呈方形,边长50多米,残高4~6米,基宽5~6米,黄土夯筑。板层厚约10厘米,壕宽约10米,东向开门。城内外遗留残物较多,主要有砖、瓦、罐、碗等碎片,而罐、瓦碎片多为陶质,似为宋代物件。今城内为耕地,当地农民捡到过一些宋代铜钱。
哨马营介于定戎堡与西安州之间,是古西安州的西北前沿阵地的一个重要堡寨,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作为探西夏人入侵的哨口,对西安州的安危举足轻重。
双河三古城
上堡子古城城呈南北长方形,仅存部分西北墙基,板筑层厚12厘米,平底杵。城内现为人家耕地。此城向北隔一道河湾(耕地)与下堡子相望,相距约半里,隔河与陈家湾古城相对,三城呈三足鼎立形式。
下堡子古城现全为人家居住,城墙荡然无存。据当地老人回忆:
城呈东西长方形,长约100米,宽约70米,开南门,相传上下堡子之间有天桥,人可来往。修建人家时,曾挖出过大方砖等。
陈家湾古城坐落在马营河东岸,隔河与上下堡子相望。现城墙仅存一段北墙,内为居民住地,人称老堡子。据说城呈正方形。
从地形上看,此城与上下堡子三角构立,封锁马营河,处双河至马营城中游,军事地位紧要。
蒿川董家泉古堡
该城位于蒿川乡政府东南5公里处,沙沟河南岸,堡城残高3~4米,开东门,堡内有残砖碎瓦及大方砖,堡呈正方形,堡下河沟有泉水,人称董家泉子。
东距关桥绥戎堡27.5公里(55里),西南距盐池定戎堡25公里(50里)。
△有方志工作者认为棉沙湾为宋代的高峰堡,今查,其地并无此堡。
徐套乡古城堡
雄不台古堡古堡位于凉风崖沟与苦水河汇合处,海同交界的大台子(同心)、打麦水、包牛套子三村中间地带。
古堡占地数亩(确数不详),堡内为耕地,残墙高约1米多,仅有部分西墙,砖瓦残片遍地。
西距兴仁堡44里,西南距盐池定戎堡77里,东南距关桥绥戎堡66里。
古城子位于徐套东南10里处,城处群山之中,车马罕至。
据当地农民称,城呈东西长方形,开北门,东部水毁严重,占地约10亩,城内破碎砖瓦随处可见,城门下有一石匾,大小如单人床板,上刻四个篆字,因难以到达,未能详查。
古八滩堡位于徐套乡政府东10里处,薛堡东。
原套古城处原套与下原套之间。
乌龙山古堡堡在乌龙山最高峰,疑为宋代的高峰堡。
白吉古城
城在西安乡白吉村白吉二队,现全为居民地,仅存部分西南墙和北墙,西墙外部城壕依稀可见,城墙残高4~6米,底宽4~6米,黄土板筑厚10厘米,尖底。开东、北二门。
城南数里为南华山,东濒白吉河。
出土大方砖长38厘米,宽20厘米,厚7.5厘米,小罐口外径7厘米,水波纹,最大周长31厘米,外黑里白。
地面散布宋代、明代瓷、砖残片。
大塬古城
城在大塬村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仅一南门,有护城壕,西为高台寺,西北为五塬,东北为间沟堡。距南华山约二三里。
城墙残高:里3米多,外6米多,上宽1米多,下宽10多米,黄土夯筑,板筑层厚9~10厘米,尖底。
城内现全为耕地,地面散布有宋、明代砖瓦、瓷片,有一虎头瓦当。
马营河川三古城
上马营城(临羌寨)城在马营村南二三里处,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35米,东西宽约110米,四角为正,东北、西南有二门,有瓮城、马面、护城壕。占地百余亩,距县城约30里。现为耕地。城外东南有烧窑遗址。
城东南侧为沙沟河,城墙部分被洪水冲毁。西南为田拐村(该村与古城之间当地称西关乡),正西为李家沟,直通史店。
该城为黄土夯筑,板筑层10~12厘米,平底。城内曾出土牛马骨数千斤,有水井灰坑遗迹,地面千疮百孔,地下文物被挖掘殆尽。散布方砖、石磨、琉璃缸、瓷砖、陶盆等残片。附近居民收集有香炉、佛像、铁钱、狮子头等文物。
九店湾古城城在九店湾西台上,不规则,呈三角形,依地形而建。西南为秦湾,东南为九店沟(属马营河),北面有一沟。城东南有一壕堑,大部分城墙被冲毁。北城墙亦被沟洪冲毁,仅存部分墙基。西护城壕清晰可见。
城墙为黄土夯筑,板筑层厚10~12厘米,最厚达15厘米,尖底。南北约100米,东西约90米。
地面散布的瓷片有的与临羌寨相似,砖瓦少见,现为田地。
陈门湾(下马营)古城城在陈门湾村,现全为居民地,仅存部分西北城墙,板筑层厚12厘米,尖底,该城四角为正,东南为马营河,城墙被河水冲毁,现为田园。东北为朱家深沟,西为乱坟沟。有护城壕,占地百余亩,长宽不详。正东隔河为东岳山,上有寺庙。
三城依河排列而上,顺马营河下达石峡口(萧关),沿河沟上达南华山(天都山),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关桥古城
乃宋代绥戎堡,后又名凤凰城。
城在关桥乡政府北,处于关桥河与麻春河交汇的西台上,呈正方形,长宽约330米,开南、北二门,有瓮城和护城壕,壕宽10余米,除四角土墩外,每边有一个马面,各相距30余米;城墙残高6~7米,板筑层厚10~12厘米,平底;从水毁侧面看,筑墙时用木檩加固,竖孔少,横孔多且排列无序,孔径20厘米左右,孔中残留朽木,这种筑城方法他处鲜见,但与西安州古城相同。
城内地面遗物随处可见,多为宋代砖瓦及瓷片,亦有明代青瓷。残砖一厚4.5厘米,宽15.5厘米,残砖二厚7厘米,宽9厘米,长均不详。
城东北为瓦窑河,直通石峡口,西南为麻春河直达西安州;东南为关桥河,顺河可至海城。地理形势紧要。
罗山陶堡古城
古城位于陶堡村,处东坡与舒湾之间,城呈长方形,四角为正,东南临麻春河,西北依山,有南门。现仅存部分北东、北西墙,残高丈余,城内居民,面积六七亩。
板筑厚约7~10厘米,圆杵。
城门处有残砖、石条等遗物。
盐池东堡子古城
古城位于老城东侧,相距约500米,城呈正方形,开北门,四周城墙轮廓清晰,残高5米,底宽约4米,板筑层厚10~15厘米,圆杵。
城内占地20余亩,现全为耕地,住有一户人家,城内南高北低,依地势而建,残砖破瓦随处可见,有砖制龙头、瓦当等建筑脊兽,地面挖出一砖长33厘米,宽12厘米,大方砖有边长66厘米者,石座,石条亦存。
出土文物有圆底石杵,瓷碗瓷罐,有一扁壶,残缺一耳,状似西夏扁壶而小,但有底座,两面有古寿字之图案,呈棕色釉。一黑釉罐有盖,白腰上有水波纹图案,高约33厘米。有一圆形物高约5厘米,直径约6厘米,黑釉瓷质中空,中有小眼如铅笔芯粗,而旁有一眼如筷头粗,上下贯通。另有一似铜似铁质物件。呈~型,中空,一端为古钱图案,似为兵器零件但不坚硬,疑为马鞍或笼头处配饰件。
城内出土古钱币较多,有汉五铢钱,唐开元、宋、清等朝代通宝。
该城四面环山,山上有墩七座,南边有著名的碧波潭,泉水清冽,灌溉城中田地。
树台乡大嘴古城
在现有史志资料中,均找不到关于大嘴古城的记载。这是一座被人遗忘了的古城,考证这一遗址,对研究海原古代军事设施很有裨益。
该城坐落在大嘴村西边,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00米,开南北二门,并绕以瓮城。城四周有护城河。城墙板筑层厚10~20厘米不等,有平底、圆底两种夯筑形式。
城内出土拴马桩,石质,高120厘米,底宽53厘米,顶宽37厘米,厚17厘米,上部有圆孔。另有大青砖、石杵等。据当地人讲:早年还出土一块大方砖,上面有文字,但均认不出。现城内全为民居。
古城西南有一山,当地人称庙儿梁,山上有较大寺庙遗迹,山下散落着许多残砖破瓦。东南翻山而过便是红羊乡,可直达月亮山。
从西安州古城出发,沿园河而上,经树台、刘河、红井等村庄,顺河道直抵大嘴,约70公里路程。这是古代走月亮山的又一通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该城处西安州正面,是否为《宋史·地理志》中的那罗牟堡或定安寨,尚待考证。
△以上古城堡寨均系1988年至2002年实地考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