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9600000016

第16章 宗教石雕考古概述

在佛、道教兴起之前,中国上古只有泛神的自然崇拜,原始宗教的崇拜偶像也不限于一形一物,可谓万物有灵。前述某些上古的人面雕像和人体雕塑,往往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性质,包括许多动物石刻或幻想性的神灵造型也如此。自东汉中晚期之后,佛道兴起,各成体系。作为形象的宗教语言,宗教石刻艺术也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并不断地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成为流传至今最为重要,艺术成就极高的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上古的学者,历来就有重视记述古迹的传统。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书,对各地的寺庙或其他史迹也有记述。历代的志书仿其先例,无形中成为今天进行考古调查的重要依据。但遗憾的是,包括后来的金石学,尽管成就斐然,却并不重视对雕塑艺术的研究,即便在宋、清时代已有关于宗教造像和石刻的著录和专著问世,但也都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科学的宗教石刻艺术考古。

随着西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传播,宗教石刻古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远在本世纪初,日本人和法国人已对中国古代的石窟寺艺术进行了考察。面对中国丰富而辉煌灿烂的宗教艺术遗产,文化侵略者、奸商纷至沓来,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也历尽劫难,大量珍贵的文物至今仍流失海外,成了国外著名的东方艺术博物馆的镇山之宝。今天,我们在响堂山、龙门、云冈诸大型佛教艺术石窟仍可看到许多佛教造像残缺不全的凿痕,那就是文化强盗留下的斑斑劣迹。

与此同时,中国的考古学者也在为复兴光大古代的宗教石刻艺术而进行不懈的努力。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就调查了云冈石窟,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北平史学研究会调查了龙门、响堂山石窟。北京大学教授阎文儒40年代起,就献身于佛教石窟艺术考古,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著成大著《中国石窟艺术总沦》,其融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为一炉,实奠定了中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考古的基础。宿白教授在从事考古实践的同时,也以考古学的方法全面介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研究,著述甚丰,从理论和方法上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宗教石刻艺术考占学的体系。

半个多世纪过去,尤其是50年代至今,中国的考古学者和美术史学者,对全国各地宗教石刻遗迹和遗物都作了较全面的科学调查、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并取得空前的成就。

石窟寺考古是利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来调查发掘、记录石窟艺术的全部内容,然后再对窟形、造像、壁画等综合因素进行类型组合关系的排比和编年分期的研究,这是综合研究宗教石刻历史、艺术和宗教发展演变的基础和前提。如今这些宗教石刻考古的成果,都集中反映在业已出版的报告和论文、专著上面,其中集大或者有《中国石窟》、《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篇》、《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美术”分卷等,这都是研究鉴赏中国古代宗教石刻文物必备的参考书。

在宗教石刻诞生以来的2000年间,宗教石刻艺术层出不穷,今天成了古石雕文物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宗教造像更是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对象。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代宗教石刻艺术品,专家首先着重对其进行分类和断代。

根据现存佛教造像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通常是将中国佛教造像分成九类。

第一类为佛像。佛为佛教中的至尊之神,指彻底觉悟真理者,能解脱众生苦难,所以成为佛教艺术中的主要雕像。佛的形象通常表现为庄严肃穆、祥和睿智的万方仪态,佛头有背光,顶成肉髻,鼻隆,眉间白毫,额广,唇丹,身着袈裟。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刨始人,称为“世尊”或“如来佛”。但释迦不是唯一的佛,因此,就存在各有差异的佛像,如有人们常见的如来佛、弥勒佛、药师佛等。

第二类是菩萨,地位仅次于佛。菩萨上求觉悟,下救众生,分列佛像的两侧。菩萨造像主要有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地藏和供养菩萨等,前者多怍佛的胁侍出现,供养菩萨多作持物供奉状。与佛像比较,其装束显得更为华贵。在个体石刻造像中最常见的是观世音菩萨像。

第三类是弟子罗汉。罗汉即指修行者达到“阿罗汉果位”,即能破除一切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进入涅般木。中国佛教艺术中多见罗汉造像,如有迦叶、阿难、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等,其往往作为佛的胁侍出现。罗汉形象服饰最为世俗化,老少美丑,夸张写实蔚为大观,实为现实僧侣的忠实写照。

第四类为天龙八部,即护卫佛的八部护法神形象。它们原是来自古印度的各种崇拜偶像,东传以后就逐渐中国化了。例如,龙的造像就属中国传统形式,在独体石刻造像中,光背和底座就常见双龙。其二为乾达婆,即飞天(香神)。常雕刻于石窟顶或光背中,其作天女散花飘飞游曳之势,成为佛教艺术中最美最令人难忘的形象。其三为阿修罗,本为魔王,后归顺佛,成为八部护法之一。其形象丑陋凶恶,令人生畏。其四为迦楼罗,又名金翅鸟,其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朱雀和风造型十分接近。其五为紧那罗,即伎乐天,多雕刻于窟顶、龛楣和佛像的头部周围。其特点是手持乐器,姿态生动,香花随人飘扬,意在表现极乐世界天乐神在自由舞乐的场景。此外还有天王、夜叉、摩喉罗迦。

第五类是佛教故事。它又可分为三种:一为佛传故事,为宣扬佛祖生平事迹的画面;二为本生故事,主要描绘释迦“前生善行”的事迹;三为因缘故事,描绘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

第六类是佛经变相图,即把佛经变成形象化的图案,也即佛经的故事画。如“涅般木变”即描绘释迦牟尼圆寂(人灭)时的场面,释迦侧身而卧,后面是一群哀恸的弟子。

第七类是密宗造像。它创于唐代,最高尊神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药师琉璃光佛、金轮炽盛光佛等。密宗菩萨作多面多臂。密宗的明王为佛、菩萨因大悲而现示的威怒形象。此外还有天王、地藏等。

第八类是供养人像,即捐资造像人的形象。大多手捧莲花,供养人生前专心供佛,死后愿往生西方净土。在供养人像中,还往往雕塑绘画伎乐图。乐伎手持各种乐器,舞伎翩翩起舞,再现了世俗生活中的乐舞。

第九类是装饰图案。在石窟和造像的装饰部位中,常见的纹饰有莲花,为圣洁之物,也为净土的象征。其次是忍冬缠枝纹,为植物变形纹样。可展开各种构图的变化,且与树林、莲花、鸟兽等主题结合,以构成佛像的装饰背景。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宏富多彩,而且其风格样式因时代和地区的差别也有所不同,下文我们将择其典型加以赏析。

中国的道教起源可追溯到先秦的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它形成于东汉,以后与儒学、佛教长期斗争并融合而发展。作为宗教思想的表现形式,纯道教石刻艺术,其地位和成就仅次于佛教艺术。而且也深受后者的影响。道教艺术的内容,不及佛教石刻宏富。常见的有三尊、六御、七真及仙人、女仙的雕像,制作也大体采用与佛像雕塑同样的手法。所谓三尊也即三清像,为玉清元始天尊(玉皇)、上清灵宝道君(太上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尊神居天外仙境,为道教至尊之神。六御,即六位天帝,除了玉皇大帝,还有五帝分别是东、西、南、北四极大帝和后土地皇、后土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山河的女神,故在道观中皆为女性形象。四极天帝总御万灵,在道观中常分列于三清尊神左右,又称“四御”。七真则为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及其六大弟子丘处机等七人。仙人中最有名的就是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汉钟离、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

道教在发展繁衍的过程中,其神仙体系可谓是博采众长。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神(四灵),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也演成了道教的护卫神,此外还有东王公和西王母,这两个神话人物成了道教中分掌男仙、女仙名籍的仙人。人们喜闻乐见的道教神灵还有财神赵公元帅,其形象威武,戴冠执鞭,身跨黑虎。寿星公更是家喻户晓,他头长而前额隆起,笑容慈祥,白发长须,左手执杖,右手捧桃,为道教中司长寿之神。

与众多佛教美术作品相比,留存至今的道教石刻作品并不丰富,著名者有四川大足南山的道教石窟、山西太原的龙山石窟,以及散存于各地的各种道教造像。一方面道教石刻是由两汉以来的传统神灵形式演变而来,另一方面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它自唐代以后才逐渐形成体系。因此,现存之道教石刻,除了北朝的部分佛、道像合雕的造像碑外,其年代都较晚,而且样式风格也日趋世俗化。宋代雕塑家王刘九,以青田石善雕寿星像就是一个明证。

中国古代的宗教石刻,除了佛道石雕外,还存在有一些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明教)的雕刻遗物,它们多为元代及其以后的来华外国商人留下的遗迹,分布的范围小,也并不典型,对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发展也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热门推荐
  • 壶殇引

    壶殇引

    一仙一魔,世人常道仙魔不两立落霞山下,桃花树下,妖雪山中,他与她的相见,她与他的相处,他与她的相恋,似乎在红枫树之下第一次相见就已经注定了命运。他说,“即便你恨我,我也深爱你”他说,“如果让我重修来世,我愿再护你一生”他说,“别怕,当你受伤时,转过头,还有我”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一个人,哪怕最后等待他们的是魂飞魄散......修妖修魔修仙道,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前头慢热铺垫,后头精彩纷呈桃子新开了坑《倾世桃夭:神捕四小姐》~
  • 神霄平妖传

    神霄平妖传

    自古就言“山高林密必多怪”,可是在这茫茫秦岭深处却唯有遮天蔽日的层层古木。不甚清晰的月牙高悬在天空,朦胧的光华照射在乾坤大地之上。山谷之中,溪水流淌,在月光的照射下一个身穿长袍的高瘦男子谨慎的沿着小溪走着。他手中握着长剑,剑鞘已经毁坏,身上的衣服也是被刀砍出不少口子。男子蹲在小溪边,狠命的喝了几口溪水。他向山谷入口看了看,确认没有来人后躺在了溪边的岩石上。过了大约片刻后,山谷入口又传来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岩石上的男子仿佛没有听到,仍然一动不动的躺着。
  • 风过无限妖

    风过无限妖

    自古潇潇细雨伴清柳,冷湖月影记神话,呜呜桃花处,寂寞刚开头,若会其缠绵,还需细细品。他原是温和风流潇洒的大师哥,后来奈何容颜尽去;他原是地妖神却为何魂去袅然,缭绕桃花林。他儒雅多才能否相伴。
  • 绝世倾城,将军狂宠小蛮妻

    绝世倾城,将军狂宠小蛮妻

    一朝身死,被爱人背叛的落清荷穿越成为了农家女。什么?一些鸡毛蒜皮、极品亲戚的破事,也值得她这个杀手女皇烦心?随手搞定,安置好父母,落清荷踏上了自己的历险路。江湖诡谲,朝堂风云,身世真相……种种困难都难不倒清荷!只是这个忠犬似的大将军,你能不能离我远一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月老很忙:娘子哪位

    月老很忙:娘子哪位

    什么,她居然被人下药了?虽然她承认对方比较可口,可他却是……呜呜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莫名其妙替嫁,新郎还有了意中人?本想当个安分的待嫁新娘,没想到新郎的弟弟频频招惹她?先生,你认错人了,欠你债的另有其人!好不容易跟二少爷划清界限,却掉进另一个陷阱,从此一陷不可自拔。神啊,请告诉我,是不是我烧的香火钱不够?我保证,以后绝不抠门!月老捋捋胡子,是祸?是福?
  • 武帝传奇

    武帝传奇

    精通器药精炼的风炎武帝木青阳身死,三十年后,意外重生成为云水城的一名废物少年,从此开始逆天改命,与天下英豪争锋,强势暴走!
  • 宝莲灯传

    宝莲灯传

    身为滚滚穿越者大军中的一员,刘彦昌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拥有九次的穿越经历。不过在这个仙魔横行的世界,上千年甚至上万年道行的修行者都只是小角色。天上的仙神频频现身,动辄下凡显露仙踪神迹,这一点让刘彦昌表示压力很大。为了不吃三圣母娘娘的软饭,为了老婆不被抢走,为了儿子沉香成为仙二代,刘彦昌开始发奋图强,刻苦修炼,努力成为天下第一丈夫,天下第一爹……
  • 斩冥纪

    斩冥纪

    一场见义勇为的意外,夜场专职的青年打手命丧当场。死后魂归冥界,黑金魂脉一出,十殿阎罗皆惊,千年一出的极品魂脉,却意外匹配万年难见的废材之体,我命由我不由天,幸还是不幸,一切都要靠自己来证明。入十殿,修冥力,做巡查,猎鬼人界十万里,潇潇洒洒走一程;斗鬼王,屠魔怪,与鬼谈个小恋爱,冥界富帅人人爱。看废材潜力股如何步步高升,创造奇迹,拯救冥界,终成传奇巡查官。
  • 诡秘星象图(444异度空间·第12辑)

    诡秘星象图(444异度空间·第12辑)

    毕业典礼即将到来时,神秘的星象图横空出现在南京医药大学。异象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背后的阴谋无穷尽扩散着!月黑风高时,杀戮者的影子终于迈入医药大学,女大学生的上吊事件拉开了惊悚帷幕,幽灵般的男尸、解剖室的蒙面男子、莫名的数字密码,似乎正在指向恐怖事件的一切源头。
  • 野人怪兽

    野人怪兽

    本套书以“勇于探索,还原本质”为理念,探索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和诠释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探求和发现宇宙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讲述科学、人文、历史、地理等故事,探求其中的奥妙。它是是一套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丛书。在内容涵盖方面,打破了以往的学科框架,以最能引发读者好奇心的”谜”和”奇”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大千世界的各种奇迹、奇观、奇特现象、奇异发现以及种种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