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9600000014

第14章 建筑石雕考古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一直是以木结构建筑为其主流,但是石雕建筑也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史前东夷地区的石棚建筑。另外,坚固美观的夯土木结构建筑,也离不开石构件和石雕装饰。

因此我们这里所指的建筑石刻含义很广,也仅具有相对的分类意义,它包括纯粹的石雕建筑、模型,也包括各种建筑石雕构件和装饰件,以及各种建筑附属的装饰石雕和纪念物。

从商周考古的发现看来,商代木结构建筑已注重应用大型的建筑石雕装饰构件,以衬托大型建筑华贵庄严的气派。在战国到西汉时代,已出现了建筑用的石础、石阶。

东汉时代,中国古建筑石刻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发展阶段,石雕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有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武氏石祠、高颐石阙和沂南石室墓,都是综合性的建筑石刻,其上都镂刻有各种人物故事和各种花纹,雕刻技法也各显千秋,达到极其精美的程度。我们前面所谈到的画像石,就是附属于古建筑中的石雕装饰艺术。

中国的古建筑十分注重其布局的完整性,它是一种群体组合的艺术,所以在权贵的永久居所——陵墓建筑上,除了墓室和伟岸的墓冢,还需有一系列衬托延伸的附属建筑,于是神道上两侧的石刻像生和神兽、石阙,以及坟前的石造享堂便应运而生。

它们延绵千古,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无论是石雕的内容题材,还是仿木结构建筑的各种形式,事实上都成了研究中国古建筑发展的最为丰富的珍贵史料。而且,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一定社会现实和各种意识形态及其审美追求的生动反映。

例如在东汉的陵墓建筑石刻中,我们常见石羊,有的石柱础也雕成石羊形,羊即“祥”也,取的是美好吉祥之意。在石门额上刻有鹿形,鹿即“禄”的谐音,与羊相对,也取当官发财之意。至于魏晋南北朝之后兴起的宗教石窟寺艺术,那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佛教和道教的形象演变史。

除了石窟寺艺术,历代层出不穷的石雕佛塔和经幢,也都是些仿木结构建筑而又具有创新特点的艺术形式。从宏观上看,它们称得上是独立的造型;从微观上看,它们又属于各种石刻雕塑艺术形式的组合。同时,它们又称得上是石窟寺艺术的一个缩影。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石构件结合石雕装饰创造的艺术形式,最初是出于原始的信仰和宗教观念的驱使,其结果尚未达到完全实用的程度。但是,经过长期的锤炼,石工在长期大规模开凿石窟,以及营造石室和进行各种精雕细琢的造型实践中,已积累了各种丰富的经验和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技艺,所以到7世纪初的隋朝。才产生了像安济桥那样伟大的建筑石刻工程,安济桥不仅在结构造型上完美无缺,同时其中的石雕装饰构件也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石刻的杰作。从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人们愈发引进了更多的石结构和石雕装饰形式。例如仿唐旧制的南唐李日弁钦陵,其墓室中的后室即用石造,室内四壁仿木结构样式,做出柱、枋、斗拱,中室的石门上刻有浮雕,后室地面铺青石板,石上凿刻江河之形。它事实上是明清石造地宫的先声。前蜀永陵(918)的地下墓室更为气派,全部石造,其棺座石雕更是五代石刻艺术的上乘之作。

从建筑的石雕构件来说,唐代以来的大型木结构宫廷建筑,已广泛采用了砖石结合的台基,如阶沿百、踏步面、垂带石都为雕刻有花纹的装饰构件,石制的栏杆望柱和螭首已见于唐代著名的西安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虽然战国秦汉以来古建筑就采用了石础、石阶,但不同时期的石础、石阶其装饰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考古发现,对其进行样式风格的排比,不仅可以对古石雕及其共存的文化遗迹进行分期断代,同时还可以清晰地揭示古代各种艺术形式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例如从汉代的石刻建筑遗存,我们可看到当时的石柱础有羊形、覆斗形、方座鼓盘螭形、方形、覆盆方座形等。南北朝时代,佛教艺术兴起,建筑石刻开始盛行各种形式的莲花瓣形柱础,它是由佛教造像中的莲花座引申而来的。与南北朝的莲花柱础相比,隋唐五代的莲花柱础的整个形体都较为平矮。到了宋金时代,除了常见较矮平的覆盆、缸辱覆盆柱础。还见有各种雕饰华丽的台莲券苴重层柱础、刻狮柱础、力神柱础等造型。元代虽沿用前代的覆盆式柱础,但多为素面而不加雕饰。明清时代的宫式柱础则习用“鼓镜式”,实为简化了的覆盆式柱础。而民间地方式样则不守成法,形式多样,如有单层鼓形;有双层者,上为鼓形,下为方形或八角形,或用覆莲;三层者,其上下层多与双层的相似,仅在中层加用方形或八角形的石墩。各层都雕刻有各种纹样。

建筑石刻的各个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它们还犹如展开的优美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和样式。就拿石雕装饰花纹来说,它们大多与同时代流行的工艺装饰纹样相似,如汉代画像石中的花纹就常见绳索纹、齿形纹、S纹、连弧纹、卷草纹、莲花纹、龙纹、蟠螭纹等。

进入两晋南北朝,石雅花纹就常见S形的卷草纹,还有莲瓣纹、绳络纹、缨络纹、鸟兽纹、火焰纹,以及狮子、飞天、金翅鸟、莲花等主题。进入隋唐五代,传统的卷草纹与鸟兽人物结合,演成了卷草凤纹、佛像迦陵卷草纹、狮鹿卷草纹等形。此外还有连珠纹、回纹、海石馏风纹、宝相花纹、葡萄纹、团窠纹、团窠火焰纹、流苏纹等。

宋辽金时期的石雕花纹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花鸟纹样。在《营造法式》(1103)这部建筑工艺法典中还作了定式,其中的如意花样、云头、卷草花带对后世的工艺创作影响很大。元代统治者为蒙古游牧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也受到喇嘛教建筑艺术的影响,所以其石刻中也有不少喇嘛教的题材和风格。例如居庸关云台的券石和内壁,所雕刻的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纹样及六种文字的经文。风格样式尤其生动雄健。与汉式传统风格不同。此后,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对明清建筑艺术,尤其是对宫式建筑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明清建筑石刻是中国古典建筑石刻的尾声,也是集大成者。

在宫廷建筑石刻中最常见的是龙、凤主题,此外还有莲瓣纹、朵云,以及各种花卉。如北京故宫的石栏杆的栏板上,就雕刻了小巧玲珑的龙纹,以牡丹花衬地,其间杂以菊花、莲荷、勾莲和茶花等花纹,边饰是在二方连续的锦地上雕刻浅浮雕的夔龙。这种边饰纹样就是沿袭了宋元时代的装饰纹样和技法。最能代表明清宫廷石刻典型风格的作品,就是故宫三大殿的玉阶三台的御路石,其高浮雕的巨龙、流云、海水江涯、缠枝蕃花边饰所构成的华美磅礴的气势,堪称建筑石刻的古今之冠。

作为建筑石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类型样式,都自有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因此建筑石刻历来受到考古、美术史和建筑史学者的重视,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和前提,而恰恰是这一着重点,却为历代传统的金石学所忽视,只有采用考占学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方法,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丰富的石刻艺术遗产,它才真正称得上是科学意义上的石刻艺术学:

远在本世纪初叶,法国人、色伽兰等人就开始在中国的陕西、四川等地考察古建筑石刻遗迹。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还到河北、山东、江浙等省,广泛进行古代建筑、陵墓和宗教石刻方面的调查,1929年,由朱启钤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中国占建筑学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特科学的体系。在漫长艰苦的岁月中,营造学社的奠基者,如梁思成、刘敦桢及其学生们,都为中国古建筑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采用实证的方法,以调查结合文献,对大量古建筑进行分析,积累了大量科学的记录资料,总结出许多鉴定古建筑的方法和历史评价的标准,今天已确立了古建筑发展的序列。其中对古建筑石刻所作的专门论述。更是我们收藏、保护和鉴赏建筑石刻艺术作品的最佳评判标准。例如在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对历代的建筑石刻及典型的石雕纹样,都有简明的论述。新中国成立,由于国家的重视,许多工程技术学者也加入到文物保护部门,使得中国古建筑学人才辈出,他们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今天已成为我们鉴赏古代建筑石刻必备的参考书。例如祁英涛的《怎样鉴定古建筑》,就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历代石栏杆和石础形式演变的概况。此外,集大成者还有《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以及专门的论著如张驭寰的《古建筑勘查与研究》、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等,专题研究论著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学术论著都不同程度地对古建筑中的石刻艺术作了剖析和介绍。作为石雕艺术的鉴赏者,只要我们认真地研读,结合实物比较分析,必会获得对中国古代典型的建筑石刻艺术的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类推荐
  • 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

    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系列两册以香港牛津同名4册为蓝本,经作者挑选,择精华编为两本,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TFBOYS一起走过的时光

    TFBOYS一起走过的时光

    在一起走过的时光中,他们发生了许多的事,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 恶魔校草:甜心你跑不掉

    恶魔校草:甜心你跑不掉

    因为一场意外的战场,他们相遇了,她她救了他,但在三年后的一次擦肩而过没有认出他来,但他认出来了,在三年前,他早已对她一见钟情,三年后的遇见,他会展开一场怎么的浪漫追女呢?……
  • 揭天记

    揭天记

    彭宇,一个小家族的普通少年,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为了家族,为了人类,他踏上了逆天成神的道路,他不知道能走多远,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久,也许等不到他揭开这天幕的时候,他已经迷失在了茫茫的征途之中……新人新作,开头没写好,前面写的很白,不喜欢的人可以从30章开始看,或者干脆从80章往后开始看会好点。
  • 亡命警探

    亡命警探

    超高的智商,超强的体术,精通各类逃生术,对枪械无所不知的警探,将带领我们破解一个又一个的惊天大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一风举荷

    一一风举荷

    她一直是孤身一人,她可以占卜到别人的命运,却唯独占不到自己的命运。当她遇见他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可惜,命运真的太曲折了,当她知道了这一切事。纵使自己爱,可命运也不给她爱的机会......
  • 人间如梦

    人间如梦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充满了不公,上位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用人民的血与汗建造起所谓的人间天堂。实则不然,他们建立的是一个地狱,一个人吃人的人间地狱。一个少年,从纯真无邪变成一个令世界震颤的恶魔......“我要将这世界踩在脚下,让这世界的蝼蚁们,匍匐在我的脚下,颤栗!!!”
  •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的全部诗作+所有译诗,不仅包括了一位传奇诗人和他所有传奇的诗,还囊括了雨果、普希金、叶赛宁、波德莱尔、洛尔迦等大师珍贵译作,是一部完整展现戴望舒创作轨迹、艺术风格、翻译成就的诗歌全集。它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在诗歌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历程,有利于你对戴望舒及其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隽永、意味深长,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哀伤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腐爱

    腐爱

    他前世女儿身,今生以变身男儿,他前世与他恩爱异常,今生与他恩怨情仇。他前世冷酷异常,对她却细心呵护,他今生腹黑异常,现却难逃他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