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广阔的,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投入它的怀抱;生活是丰富的,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把握自己的目标。昨天还是独木桥上的竞争者,今日成了阳光道上的幸运儿。此时此刻,作为公司领导的你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责任,是否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须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面临对待人才的问题。管理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才的工作。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识人之难。今天,尽管神秘的X射线已能透过人的心肺,号称“死光”的激光已能洞穿人的大脑,但对于人的心灵世界,人们仍然感到无能为力。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社会一切活动中,人是决定的因素。说到人,你也许会说,太简单了,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人有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立着走路,躺着睡觉……然而,这种认识太浮浅了。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人才各不相同,每个人才都是完整的世界,在现今生活中,要和每个具体的人才接触,必须学会认识、识别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才:
1.要客观地看人才
识才最忌主观成见,戴“有色眼镜”。“疑人偷斧”使无辜者遭嫌,而“情人眼里”的“西施”并非肯定是绝代佳人。浓厚的主观色彩,往往造成情感上的误差,遮掩或扭曲人才的真实形象。
2.要全面地看人才
“盲人摸象”把局部当成了整体,犯了片面性的错误。识别人才切不可像“盲人”一样,以偏概全。看才识才要顾及德、才、学、识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一分为二。
3.要历史地看人才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能凭一时一事定终身。现在犯了错误,要看过去的一贯表现,过去犯过错误,更要重在现实表现。
4.要发展地看人才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人才总是在变化,特别是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年人才,可塑性强,变化潜能大,更不能一看到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诗人白居易将其概括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体会更深。
5.要从大节上看人才
孔子主张:“赦小过,举贤才”就是说要从大的方面识才,这很有道理。人才的优劣,要看大德,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要坚持以德选才。
6.要从本质上看人才
识别人才不仅要用眼和耳,重要的是要用脑。透过表面现象,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才能识别“庐山真面目”,对“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7.要从长处上看人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才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优点和缺点又具有“共向性”,二者往往相伴而行,峰高谷深,峰谷并存。如勇于开创往往“自尊自负”,好学深思往往“孤僻离群”。
识才要从两方面看,特别要抓住人的长处,才会准确无误。之后,努力方向应该是安排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以发挥他们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