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一定要有很出众的工作能力,但一定要有很出众的用人、管人能力。当一个领导对下属不信任、害怕削弱自己的职权、害怕失去荣誉或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时,他就会事事亲为,但自己亲历亲为就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吗?事实证明,领导亲历亲为对工作、对公司、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领导不简单等同于一般的管理,领导属战略思维,领导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组织的协调问题,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为了调动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领导要善于决策,善于授权。
从鹦鹉的故事说起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明: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黯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店主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
“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不一定要亲历亲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亲历亲为的怪圈
现实中,我们可能会见到这样的一些场景——在某年销售额上亿的企业的大门口,公司负责人正在与收废纸的大妈讨价还价,目的仅仅是为了多卖几毛报纸钱,与此同时,一大堆极为紧迫的报告正在等着他的批复。
在某个标榜组织架构完善、岗位细分明确的企业里,总经理跨过中高层管理者,正忙不迭地安排销售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以及生产车间的基层工人的工作,而另一边,一个重要的商务谈判正在等着他。
某个项目小组的负责人事无巨细地从早忙到晚,而他的下属有的在喝茶看报聊天海侃,有的正因为找不到信任、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而在思考如何撰写辞职报告。
这些场景意味着什么呢?它们实际上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在许多企业的创业过程中,在评价管理者忠诚与负责态度上被赋予过于积极意义的亲历亲为,已经不再适用于企业进一步的长远发展,而成为了一种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企业惯性病。
不论是哪一级管理者,一旦患上了亲历亲为的毛病,就可能忘掉“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的基本管理原则,而使自己及企业陡增更多犯错的可能——尤其糟糕的是,如果用对的人去做对的事,这些错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与此同时,在对一些大事的处理和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上,又会错失机会,延误战机。
简单地说,越想通过亲历亲为做得好一点,就越可能把事情弄砸;越想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越是问题丛生,越难提升团队的经营、管理绩效。亲历亲为是个难以自拔的怪圈,也会让管理者身边的工作伙伴、亲朋好友为他们担心。在用人的经历中,有的管理者曾经遭受过极为信任的核心骨干背叛自己的创伤,因此心存不亲历亲为就会出大问题的想法。
对更多的管理者来说,他们之所以亲历亲为,除了向亲历亲为的上司学习之外,还为了向领导表达自己,向同级证明自己,向下级标榜自己,在企业中尽快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