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2500000053

第53章 东方智慧的诗性表达

《先知》

背景说明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画家。和泰戈尔一样,纪伯伦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1911年在美国纽约定居,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1923年发表以英文创作的散文诗集《先知》,这部诗集不仅被视为诗人的代表作,也是诗人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实,不到20岁时,纪伯伦就已经完成了《先知》的写作并得到母亲的肯定,但他的母亲和女友告诉他不要发表,因为还不够成熟。他到34岁的时候用阿拉伯语重写了《先知》,而后又用英语写了两遍,才拿出来发表。他曾说过:“我想,自我从黎巴嫩构思《先知》一书开始,我就已和它寸步不离了,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在我完成4年之后才将其付印,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书中,纪伯伦还自绘了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还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新流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此外,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罗丹曾评价他:“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推荐版本:《先知·沙与沫》,冰心,译,花城出版社,2007.

名著概要

《先知》的开篇,是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智者亚墨斯达法在西方阿法利斯城离群索居12载后,终于盼到回归东方故土的日子。在他即将登船远去的时候,前来送行的城民向他请教了最后的问题。智者对民众做了情深意长的赠言,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爱与憎、生与死、美与丑、罪与罚等26个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涉及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部领域,囊括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全部疑惑。亚墨斯达法一一作答,每个答案都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因此,西方有学者把这部诗集视为“现代人的福音书”。

关于“先知”,纪伯伦并不认为是高高在上对凡夫俗子发号施令的神。他说,“先知”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同时也是“我们”的第一个字母,也就是说,“先知”就是我们自己,上帝和自我是一体的。

基于此,纪伯伦认为爱是绝对的,对自然、对他人、对整个世界,都要有一份平等的爱,而且这爱是不求回报,最无私的。《先知》中的爱,已经高于具体对人、物的爱,凝聚成为一种精神和价值。纪伯伦追寻的是从爱出发,完善个人行为,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理想社会的“大我”之至境。所以有人说,这种广阔如大海般的爱凝结成的《先知》,是纪伯伦献给亿万生命的情书。

在《先知》里,“爱”和“美”是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两种“神性”,“美”是生命的目标,“爱”是达到生命目标的道路,只有在“爱”的道路上追求“美”,生命才能实现其永恒的意义。纪伯伦说,“美”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而“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在他的笔下,“美”就是生命,就是永恒。

《先知》的基本主题是人的发展和提高,是生命如何“向着无穷前进”,如何“赤裸地无牵挂地超腾”。纪伯伦认为,人类有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和不成人性。神性代表了人类的明天,人性代表了人类的今天,不成人性代表了人类的昨天。神性是无穷的,仿佛长了翅膀的生命,是人类的真我、大我;不成人性,则是矮小的侏儒。通过先知之口,他渴望呼唤人之神性,令人们发掘自身“未知的珍宝”,捕捉“在天空中飞翔”的大我。

在《先知》中,纪伯伦还试图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理解是非常现代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种独立性应该受到尊重,哪怕是夫妻也不例外。

《先知》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的独特风格。纪伯伦喜欢用“定义式”的语句表达个人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例如他说“工作是眼能看见的爱”,朋友是“有回答的需求”,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等。这些语句新颖而深刻,都成为隽永的格言。纪伯伦还喜欢叠用比喻,把单一的命题构建成不同思想相互交错的多棱镜,把读者的视野引向生命的巅峰,让人们俯瞰整个世界,得到爱与美的陶冶。

知识链接

黎巴嫩和纪伯伦

黎巴嫩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小的国家,只有一百多万人口,但它海岸线绵长,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像一个横卧在地中海海滨的美丽少女。在历史上,黎巴嫩历来是各种势力激烈角逐的场所,同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以色列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始终复杂微妙。但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众多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和艺术家。

来自黎巴嫩的艺术星群曾在美国组成“旅美派”学会,构成了冲击西方文学界的“阿拉伯飓风”,其中最闪亮的名字就是纪伯伦。他曾在散文中写道:“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

历史上的黎巴嫩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圣经》中提及黎巴嫩的章节多达66处。近代以来,黎巴嫩又成了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也是阿拉伯人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黎巴嫩文学家的地位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非常显赫,领军人物纪伯伦是世界性声誉最高的阿拉伯作家。

名家评述

纪伯伦那音韵曼妙且充满活力的感情所造就的言语,犹如圣经传道第一章的庄严节奏……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这本书,不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心中不欢唱着内心涌出的音乐,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

——芝加哥邮报评《先知》

我很喜欢这本《先知》,它和《吉檀迦利》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我觉得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所表现的,似乎更天真、更欢畅一些,也更富于神秘色彩;而纪伯伦的《先知》却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讲些处世为人的哲理,在平静中却流露出淡淡的悲凉!书中所谈的许多事,用的是诗一般的比喻反复的词句,却都讲了很平易入情的道理。尤其是谈婚姻、谈孩子等篇,境界高超,眼光远大,是很值得年轻的读者仔细寻味的。

——冰心《〈先知〉新版序》

精彩推荐

以下节选的《论爱》是《先知》的主题之一,美丽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论爱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亚墨斯达法)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静默了。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于他,虽然那藏在羽翮中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底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他磨碾你直至洁白。他揉搓你直至柔韧。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盛筵上的圣饼。

这些都是爱要给你们做的事情,使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在这知识中你便成了‘生命’心中的一屑。

假如你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那不如掩盖你的裸露,而躲过爱的筛打,走入那没有季候的世界,在那里你将欢笑,却不是尽量的笑悦,你将哭泣,却没有流干眼泪。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的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不要想你能导引爱的路程,因为若是他觉得你配,他就导引你。

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但若是你爱,而且需求愿望,就让以下的做你的愿望吧:融化了你自己,像溪流般对清夜吟唱着歌曲。要知道过度温存的痛苦。让你对于爱的了解毁伤了你自己;而且甘愿地喜乐地流血。清晨醒起,以喜颺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然后在睡时祈祷,因为有被爱者在你心中,有赞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同类推荐
  • 随意的溪流

    随意的溪流

    如梭的岁月,在这口井的井口留下了深陷的痕迹。那木头上竟被井绳锯磨出一道道凹槽,仔细想一想,就感觉有些惊心动魄。你想啊,一方是柔软的绳子,一方是坚硬的木头,双方却在漫长的过程中互为对手。坚硬的木头磨损了柔软的绳子,而柔软的绳子通样也磨损了坚硬的木头。那么,究竟是谁厉害呢,说来说去建是时间这个东西厉害。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本书包括《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在内的诸多名篇悉数收入其中,在这里朱自清不仅是一个柔弱的文学家,他也是一个时刻在思考和感受人生的思想家。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睡月

    睡月

    《睡月(一本写给未来的诗)》汇聚诗人全部心血,作者以汪洋恣肆、绚丽无匹的想象力,岳中炼玉、渊薮识珠的洞察力,营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灵感世界。诗中的主角除人以外,还有神祇、星辰、河流、鸟兽、花木。
热门推荐
  • 最后底线

    最后底线

    从地狱归来的人啊,请不要再软弱,征伐那些踏足汝之底线的人吧!
  • 挚情战神

    挚情战神

    赤之玲珑,至死不渝哭泣长城,天地悲歌,后羿射日嫦娥跟随,人龙鱼恋旷世悲歌,上演一场,人界,天界,妖界旷世的恋情,风云阁变,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动乱的年代,谁能成就天下之位。
  • 至尊毒医

    至尊毒医

    由毒入医,由医入道。结蛊胎,炼化五行之毒,成至尊毒医!可决人生,也可决人死,无不治之症,无不可杀之人。九黎少年,磊落都市行。(已有完本签约小说《极品医圣》)
  • 蕉橘同人:会长VS学霸

    蕉橘同人:会长VS学霸

    镜音Rin,一个普通的初二女生,却被腹黑的会长殿下镜音Len强制拉入学生会。学园祭上充满杀意?“镜音Rin,你要付出应有的代价!”黄发女子说。会长与学霸之间的战争就要打响?学霸也不是好惹的!
  • 安夏沫悲伤

    安夏沫悲伤

    舒晴亲和近人,有让人羡慕的家庭。吴亦辰风度翩翩,有着迷人的外表。他转校归来,却和舒晴身边的死党是熟识。使两人飞快熟识,当他们碰在一起,又是一段怎样的火花呢?
  • 浮尘辞落

    浮尘辞落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谢辞第一次见到浮尘的感受。而当谢辞踏入落尘楼时也着实被惊艳了一把。台上,一女子一袭淡色长衫,罗袖轻舞。回首翘足中透露出的媚态纵观整个樊城也是找不出几个人能与之相媲的。
  • 穿越之绝色佳人:法医女汉子

    穿越之绝色佳人:法医女汉子

    前世少见的绝世女法医,一夜自己生命中最重的那个人,和原来重要的那个人,因一场事故殒命。她承受不住这个巨大打打击,一念之差,跳楼自尽。但是,她穿越了,并且随身携带了现代的全套刑侦设备。没办法,重拾旧业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所有人看到她皆是眼皮一抽,好好的一个绝色佳人,天天和尸体“厮混”在一起,还毫不在意。没办法,就是这么汉子!在那里她遇见了另一个人…………
  • 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做事做学问

    本书收入了姜维壮的《我心目中的许毅同志》、白景明的《一位永葆学术激情的经济学家》、韩继东的《许毅国民经济成本理论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文章。
  • 恶魔使令:丫头,听话些!

    恶魔使令:丫头,听话些!

    “怎么,说过就要反悔?“对不起哈,我只是拿你当挡箭牌用用。”“所以,现在用完了就要丢弃了?”“不然呢?”某男阴险一笑,“那么,做戏当然要做足,人前我是你男友,现实当然也要对的上。”“呸,谁要你!”“你利用了我,就要对我负责!”……某女表示很无奈,自己明明是高冷的一个人,他一来,就把她所有的光环抢走了,还有自己!
  • 献给敬爱的若不别离

    献给敬爱的若不别离

    悲欢离合,时过境迁的情要如何继续?一言难尽的纠葛,到底是谁的错?情已成暮,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