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真谛。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是缺乏动力的,人们只有通过经常接触书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能不与社会脱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德雷说:“在各界做事的人,无论是商业界、交通界还是实业界,都这样对我说,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是大学学院培养的、能善于选择书本、能活用书本知识的青年。而这种善用书本、活用书本能力的最初培养,最好是在家庭中,尤其是在那些具备各类书籍的家庭中。”可见,一个家庭的藏书对于自己、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原来只是做补习班讲师的英文教师,后来成为一家著名英文杂志的发行人。他说他一共买了三套英文百科全书,一套缩写本随身携带、一套放在家里、一套放在工作岗位,随时阅读。他以随时随地提高自己为目的,也慢慢地把自己带上了成功之路。
聪明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怎样从一个汗牛充栋的图书馆中,善于辨别选择书籍,以供阅读。这种能力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掌握了如何在图书馆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资料,就等于掌握了怎样学习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像是一个工人善于选择工具一样。
“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20年后,必判若两人。”一位哈佛校长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但是,读书不能不求甚解,对书籍的钻研是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南宋朱熹开创了中国儒学的一个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时间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读书十分刻苦用心,与他同龄的孩子仅满足于读书、识字、背诵相比,他却更倾向于用心去体会圣人所讲的道理。他常常为一句话所含的意义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一旦他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便又高兴得不能自禁。朱熹不仅读书刻苦,而且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喜欢博览群书,但从不贪多贪快。他认为,读书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早年他在读《周礼》时,听人说《周礼》的每一句话都仿佛从圣人心中自然流出,但当时他并不理解。后经多年研读、揣摩,终于豁然开朗。他曾比喻说这就好像以前只听说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今天亲自尝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为糖甜、盐咸。他还形象地把读书比做射箭,刚刚练习时,只要射到箭靶上就行。但经反复训练,最终要射中靶心,否则也就不能说学会了射箭。朱熹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懂书中的义理,尔后再按照这些义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岁时读《孟子》,到了20岁,只能逐句去理解。以后才明白,书中很多长段是首尾相连的,不能割断了它们的联系,只有把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朱熹读书还十分讲究循序渐进的方法。他认为,读书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要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先读《论语》的“学而”篇,再读“为政”篇。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时就要读到把它弄懂为止,再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这样,读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可以说把知识学到手了。
朱熹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早年兴趣广泛,禅、道、楚辞、诗、兵法样样涉猎。但后来,他又转向专攻儒家经典研究。这“一博”、“一专”,为朱熹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熹的读书经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被压缩得很小。但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拿出10分钟的时间读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每天坚持做下去,你将会受益无穷。
培根曾有过“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他这样诠释了知识的重要性,“人类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点,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一个人如果不继续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可以无可置疑地说: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财富也是有价的,而知识无限又无价。知识不仅创造财富,它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
李嘉诚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不仅指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济、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
在学校里你能够学习很多科学知识,但是由于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现实感很强的学生就学不进去。而老师的视野里又常常有一个误区,似乎这些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其实我们都有一个体会:那些只会读书的学生不见得就有发展,相反,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有所作为。
在生活中,很多人离开了学校之后,才知道了读书的用处,他们还有成功的机会。不幸的是有些人只是发出叹息,不付诸实际行动,这样的人才是一辈子没有希望了。
很多人在走出校门后,首先被谋生的问题所困扰,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慢慢地就会放弃学习,而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坚持不忘自己的使命,他们知道掌握了一定知识之后,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哲学家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像和观念。
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断言:“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
高尔基则认为:“只有知识才是力量。”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提出:“人类只应当受知识的统治。”
一位著名的博士曾指出:“物质财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同一物品只能供有限人使用,使用越多其价值越低;知识财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知识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然而知识作为商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具备独一无二性和不可取代性。
知识供方是垄断的,知识产权和知识保密使得知识成本十分昂贵。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最新知识,谁就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因此掌握现代知识,并具创新和运用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中的决定因素。财富再定义和利益再分配取决于拥有信息、知识的多少及创造力的高低。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首任劳工部长罗伯特?希赖在其名著《国家任务———迎接二十一世纪》中写道:“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将会没有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一国的公司,没有一国的工业。至少将不再有我们通常所指的一国经济。存留于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每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将是其公民的技能。”
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彻底的“以人为本”时代。高智慧的人将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兴衰,企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人才上。“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子?霸言》)。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就越有价值”。高知高酬、高智高位,势所必然。
这又从另一个方面突出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正如国际经合组织在关于知识经济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在知识经济中,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运。”
提醒要点
古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今天,这句话仍不失其闪光点,因为学习知识是永不过时的真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这看似很少的时间,但却能为你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精神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