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爱面子是天下闻名的,有人特意指出,面子问题是一种虚荣,不可取。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时候,面子问题是大问题。如果不顾及对方的面子,那么必然让其下不了台,一个尴尬的人最容易恼羞成怒,最后演化成一场纷争。实在是因小失大。给别人面子,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帮助别人,同时还能体现你这个人的内涵、素养,何乐而不为?
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谁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尊重,而不是受到羞辱,能够照顾到别人面子的人,一定会获得对方的感激,推己及人,在关键时刻,他也会给你留面子。
张兴大学毕业后,立即取得一级建筑师的资格,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一日,张兴和两位上司到委托设计的客户那里,对方除负责的一位董事外,还有两位部长出席。当天是第一次见面,目的在刺探客户的意向。双方在会客室站着交换名片。这时,张兴的名片夹里有样东西掉在桌上。张兴的视线立即扫过去,其他人的视线也跟上去。
不看则矣,一看张兴脑袋“嗡”的一生,狼狈极了,原来,掉在桌子上的东西是避孕套。张兴慌慌张张地捡起来,然后战战兢兢地窥伺对方董事的脸色。张兴想:这下子,一切都完了。
就在张兴不知所措时,对方面带微笑地说:“哈哈,没看到,没看到。”并且用别的那话题岔开了这个尴尬的局面。张兴对此感激不已,给对方作的设计也格外卖力。
后来,对方因为施工出现失误,被他的客户追索定金,还是张兴帮助对方,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客户,并从中周旋,解了对方难解之围。
可见,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贴金扑粉人人乐为,可令人不耻之事,相信没有人愿意让人传扬。如果在交际中,注意为人遮盖羞处,瞒住隐私,别人便会对你感激不尽,也就会在别的事上弥补你的人情。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听到一些关于面子的话:某某人太不给面子了!面子是原则问题,把面子丢光了,这口气一定要讨回来!
看来,“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面子在有些场合甚至重于性命。也许你会说,讲究面子是虚伪的表现!对此,不能否认,但面子是人性的弱点,即使是圣贤也无法超越。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你就会吃亏。
面子是尊严,是一个人必须有的尊严,是立足于世的根本,还是地位的象征。你要是当面羞辱一个人,那个人因为会被别人看笑话,没有了面子,即使当场不和你拼命,也会怀恨在心。
如果你给了别人面子,那结果就会大不一样。高帽子一顶顶地送,别人看了觉得自己脸上有光,自我的尊严或者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地位得到了提升,别人也会如法炮制,心照不宣地给你面子。这种情形在圆滑而机智的生意场上最为常见,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成功人士随时随地都会受欢迎的原因。
要给足对方面子。面子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是不太好说清楚的,只能自己体会。其实,我们只要抓住两个原则就可以处理。
1.不要做有伤别人面子的事情。比如,不要当面羞辱人,尤其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不要当着众人揭露别人的过错;即使你是“强龙”,也不要管“地头蛇”的事;不要意气用事羞辱别人的手下;输赢场合,不要赢得太多;不要抢别人的风头、功劳和机会……
总之,要时刻想着对方,尊重对方,不管对方是大人物还是小人,这样可以避免你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2.主动做面子给对方。比如,替对方在别人面前说好话;主动祝贺对方高兴的事;适度地吹捧对方;圆满及时地化解对方的尴尬……如果能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让他更有面子,这样就可以帮助你积极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只要心中怀着对对方的尊重,替对方着想,那么就不会做出不给对方面子的事情了。不给面子是最容易引起争端,所以必须小心。
把优越感让给别人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在人际交往的世界里,那些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王家卫因电影《花样年华》让世人再次感受到他那非凡的才华,可是他本人在自传中再三肯定的却是他的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和色彩调配师,称他们为三大将。是他们的帮助,才有变幻颇多的多角度镜头,才有了那么多漂亮的旗袍。他素以拍没有定型的剧本著称,靠的都是一时的灵感和表现的感觉,需要梁朝伟的配合,张曼玉的理解。因此,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这中间的任何一个因素,离不开所有人之间默契而紧密的合作,凭王家卫一个人是不可能去体现他对电影的理念的。
王家卫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用了这些特别优秀的人。可是他并不凸现自己的伟大,是“将将”之人,而是极力夸赞与之合作的人的优越,这样做,不但没有让人觉得他是仰赖别人成名,反而增加了其自身的光芒,实在是捕获人心的最好办法。
当别人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明白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从来不自己独享荣耀,也不与朋友平分荣耀,他们做的只是把优越感让给别人。
在18世纪,为了定比定律,法国科学家贝索勒和普鲁斯进行了为期九年之久的争论。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贝索勒立刻显得非常黯然。
普鲁斯特了解对手的心情,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得理不饶人。他真诚地对与他激烈争论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还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贝索勒的责怪和激烈的批评,对普鲁斯特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贝索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中“只是因为有了狼,鹿才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普鲁斯特的这种自谦也就更加让人觉得亲切,他的明智也就越容易获得人们的赏识。
一般来说,只要能让对方感到自己有优越感,那么你的要求他就能很高兴地答应。
英王乔治三世喜欢外出打猎,一次,他又到乡下打猎,中午时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就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点了两个鸡蛋暂时充饥。吃完鸡蛋,店主拿来账单。乔治三世见了仆役接过来的账单,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十分愤怒地说:“两个鸡蛋要两英镑!鸡蛋在你们这里一定是非常罕见吧?”
店主毕恭毕敬地回答:“不,陛下,鸡蛋在这里并不罕见,国王才稀有。鸡蛋的价格必然要和你的身份相匹配才行。”乔治三世听完立刻转怒为喜,他不由得开怀大笑,立即让仆役付了三倍的账离去。
由于惹得龙颜大怒,店主原本有可能一命呜呼的,但他运用了幽默的言辞,不仅令他保住了性命,还额外得到了一笔钱财。这就是给人优越感的效用。
其实,不管你是多么大的人物,都有不足。在生活中保持低调,能够把优越感让给别人,是一种做人的气魄,这样,不仅自己更清醒,也会赢得别人甚至命运的尊重。这样,才会永远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挑明恩情会伤人自尊
人际往来,帮忙互相是必需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这是一个先生讲述的与祖父有关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实在揭不开锅了,就硬着头皮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与祖父两块大洋,不知道是因为敬佩祖父的为人,还是他受到了什么启示。总之,末了这个首富大方地说: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那个首富又冲他的背影喊了一遍:就当我从来没有借过你钱,只要你记得我这份情就可以了。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很快,他就在村里打听到,这事是祖父干的。首富是个明智之人,立刻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过于挑明恩情,会伤人自尊。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有时候,别人的恩情是无法承受的,那容易把一个人压垮。特别是当施恩的人总是把这挂在嘴上时,这种恩情就变得更加沉重。
可是,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结果伤人自尊。其实,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如果某些恩情会伤及人的颜面,那就决不能挑明,否则,对方作出恩将仇报的事情来,你就后悔莫及。
永远记住一个物理的反应:一种行为必然引起相对的反应行为。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所以,帮别人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首先就是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小崔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家里非常富裕,花起钱来也总是大手大脚。她对人很热情,尤其是跟同学交往花钱这方面非常大方。可是越是这样,同学们与她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原来小崔喜欢把自己买回来又不喜欢的新衣服送给别人,每次都说:“这是新的,我都没穿过,就是不喜欢了,这衣服买的时候可贵了呢。”你不要吧,她会说你瞧不起她,要了吧,三四百元的东西得欠多大的人情呀。这个人情还不回去,自己会觉得欠她点什么,还了吧,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同学们都惧怕与小崔过近的交往。
在这个案例中,小崔之所以不受欢迎,就是因为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自尊。
第二,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第三,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给人帮助不能过于“挑明”,以免伤人自尊;施恩于人不可一次过多,否则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双方再难维持关系。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装糊涂是处事最好的外衣
为了不伤及别人的颜面,要学会装糊涂,特别是别人出乖露丑时,更要假装没有听到,或者假装不明白,切不可自作聪明,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让对方下不来台。
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职员,老板抽时间与大家见个面。为了认识大家,他首先开始点名。
“黄烨(huá)。”当老板念到这个名字时,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老板又念了一遍。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黄烨(ye),不叫黄烨(huá)。”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挥手,接着念下去。
没多久,那个小伙子被提升为公关经理,叫黄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虽然说这个叫黄烨的人有些冤,可是细细想来,他的遭遇又在情理之中,谁都不喜欢令自己出丑的人物。
生活中,很多人总爱扫别人的兴——当面令别人面子挂不住,以致撕破脸皮,互不相让,反目成仇。其实,何必如此呢?如果你克制自己的好胜心理,装回糊涂,对你并没有坏的影响。《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多数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当对方知道你给自己留面子,那么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进诊,日服良药,不见好转。最后,两江总监督刘坤一荐在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宫诊。马培之忐忑不安,因为此行稍有不慎,不但毁了自己一时的名声,同时,还可能有性命之忧。
马培之跋涉千里抵达京都后,四处打探西太后之病况。最后通过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了宫中的一位太监,他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
不久,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培之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同时也自觉心安了许多。他决定在药方上声东击西,掩盖慈禧的病因。
会诊之日,马培之跟随太监来到了体元殿,见到了慈禧太后。同时觐见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三大名医诊毕,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
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培之更是欢喜。其实,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马培之在其方案上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
慈禧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马培之此举,正中下怀。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培之的药方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培之开的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培之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世界上有些事要弄清楚,有些事却需要糊涂,不装糊涂,你就要得罪人,得罪人是惹祸的根苗,是前进和发展的障碍。所以,明白人要学会装糊涂,装糊涂是处事最好的外衣。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大凡下厨的人都懂得,做菜时要少放盐,因为淡可以补救,味咸却难以“妙手回春”。雕刻技法中也有一个原则,眼睛要先刻得小一些,鼻子要刻得大一些。因为眼睛小了,可以刻大,鼻子大了,可以刻小。这都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时,留有修饰的余地。
做事也是如此,不可过“满”,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不留余地,好比棋的僵局,即使没有输,也无法再走下去了。
福特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友,两人经常有商业往来,福特还是帮助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伙伴之一。但有一次,洛克菲勒与福特合资经商,因福特投资失误而惨遭失败,损失巨大,福特心中很感不安。
福特觉得很难向洛克菲勒交代,因此,总是尽量避免和他见面。但是有一天,福特正走在路上,却发现洛克菲勒与其他两位先生走在他后面,他有些仓皇,就假装没有看见他们,一直低头往前走。
没想到,洛克菲勒叫住了他,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微笑着说:“我们刚才正在谈有关你的事情。”福特脸一红,以为洛克菲勒要责怪他,于是他说:“太对不起了,那实在是一次极大的损失,我们损失了……”洛克菲勒摆摆手,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啊,我们能做到那样已经难能可贵了。这全靠你处理得当,让我们保存了剩余的60%,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谢谢你!”
洛克菲勒没有因为福特没把事情办好而去埋怨他,相反的还找出一堆赞美和感谢的理由,这真是出乎福特的意料。此后,福特努力做事,不仅为洛克菲勒挽回了损失,而且还为公司赚了不少的钱。
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对方并不是有意,并且对这次错误内疚不已,那么就要想办法化解他的尴尬,给他一个台阶下,为日后的交往留一个余地。客家谚语说得好:“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看,不会尴尬。
每个人都有自尊,给对方留了情面,就相当于保留了对方的自尊心。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曾说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为他人留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余地。留有余地,是进退自如,是收放从容,是人生的哲学,是做事的艺术。
在办事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的做法与自己的要求不符,可以通过巧妙的暗示,这比使对方恼怒的指责要高明得多。如果对方办事的方法不符合你的要求,当面指责只会造成对方的反抗,容易把事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可以轻松地把事情处理好。
佩斯自己经营着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一次,他到其中的一个分店巡视,正巧发现了售货员的违规行为。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没有一个售货员过来招待他。那些售货员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有说有笑。身为经理的他当然对这一情况很不满意,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佩斯虽然心存不满,但他并没有直接地指责那些在上班时间闲谈的售货员,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员工面子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他站在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售货员当然看到了这个情况,自责的她们再没有让类似的情况发生。
佩斯没有直接指责员工的不负责,而是亲自去为顾客服务,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失职,起到了间接地纠正员工错误的作用,也为员工留了情面。面对这样善解人意的老板,员工会心存感激,进而将其化作工作的动力。
可是有些人,即使面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也不留情面,只要惹恼自己,就一顿雷烟火炮,让别人下不来台,而自己也因此获“益”非浅。
某所学校组织春游,之前,要求学生不许带相机之类的贵重物品。可是偏偏有一名学生想要自己留些照片,就偷偷地带着相机来了,不巧,正好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学生低声恳求老师,让他能留些照片,给年迈的奶奶寄过去。可是这位班主任老师义正词严地说:“不行,我们已经明确规定,你现在违规,我答应了,那么下次我的规定还有谁能听。”他集合全班同学,指名批评了这名同学,不但如此,还不许这名学生参加这次春游活动。
这一下激起了公愤。从那一次起,不光是这位学生对班主任的举止感到愤怒,全班的学生都尽量地做些事情以造成他的不便,使得他的工作更加不愉快。其实,这名老师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件事的。假如他把相机放在学校,而带着那名学生去春游,那么既保留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学生的尊严,那么学生也不会有诸多的不满。
为对方留余地的办事方法,使人们易于改正错误,又维持了自尊,使他自己以为自己很重要,使他希望和你合作把事情办好,而不是反抗或抵触。
生活中的很多事,起因复杂,因此办起事来更复杂。许多时候我们清楚,真理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道理就可以不依不饶。要记住,给对方留足了颜面,对方才会照顾你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