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雪
大雪物候
斗指甲,斯时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
大雪是个比小雪严寒的节气。《礼记·月令》说;“冰益壮地始坼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这是在黄河以北才有的冰封雪冻现象。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公历12月7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大雪养生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具体地说就是要通
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做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
适宜的膳食有枸杞肉丝、火腿烧海参、蒜泥茼蒿、木耳冬瓜三鲜汤等有滋肝补肾、养血充髓、开胃健脾的功效。
第二节 冬至
冬至物候
斗指戊,斯时阴极之至,明阳气始至,日行至,北半球,昼最短而夜最长也。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的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民间以“冬节”、“至节”、“亚节”、“长日”称呼它。有一句俗谚说;“冬至大过年”是说这天与过年同样重要。过冬至节最要紧的是搓汤圆。民间的冬至汤圆分红、白两种老辈人说;“不吃金丸(红)、银丸(白)不长一岁。”可见人们对冬至汤圆的重视。
冬至的日期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它的由来和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有“日短”、“日短至”之说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汉代曾把冬至作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
冬至还有许多别称民间常用的有;
长至也叫长至节。这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别称。自夏至以后白昼渐短到冬至达到极点其后白昼渐长因此冬至别称“长至”意谓白昼之长将(已)至。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诗云;“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将冬至视作节日相应地也就有了“长至节”的别称。“冬至日为‘长至节’。小学学生衣新衣携酒脯各赴业师拜。”
短至也叫短至节。这也是以自然现象为依托的别称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长至的解释着眼于“将来”短至则相反从“现在时”的角度解释冬至。冬至日至短达到短之至故称“短至”。着眼于“现在时”的角度考虑称长至的该是夏至而非冬至。
肥冬。这是从习俗的角度认识冬至的。冬至早于年节饮食丰饶并且有酒、肉馈送亲友的习俗故称“冬至拜节或以羊、酒相馈遗谓之‘肥冬’。”
喜冬。与肥冬的着眼点及用意相同。冬至节亲友相贺、喜气洋洋故称。“冬至谓之‘喜冬’。官率合属前一日司仪五鼓望阙拜贺绅士家行拜贺礼。民间止以面饺祀天遍奉家长。”
履长节。这是从自然和习俗两个角度认识冬至的因为“履长”之意有两种解说。自然角度的解说谓时及冬至日当南极受影最短律当黄钟其管也最长因有履长之贺故称。习俗角度的解说谓冬至一阳生白昼从此渐长妇女在这天献履袜给舅姑以示女红开始。“冬至为履长节他处以是日祀祖先惠俗不行此祀。”
豆腐节。这也是从习俗角度着眼而来的别称只流行于个别地区。山西《虞乡县新志》;“各村学校于是日拜献先师。学生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俗呼为‘豆腐节’。”
亚岁。这是与年节相比较而生的别称。意思是冬至亚赛年节和俗谚“冬至大如年”如出一辙。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云;“伏见旧仪国家冬至……亚岁迎福履长纳庆。”又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临安》;“冬至俗名亚岁人家互相庆贺一似新年。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这些别称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冬至节俗的大众心理和社会生活基础。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北方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北方冬至以后的天气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天为什么最冷呢?这要从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来看冬季这时候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此时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下降当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不再下降达到最冷。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将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冬至民俗
冬节周代已有自汉以来冬节更为隆重。《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以冬至与新年并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宋代民间更为热烈庆祝杭州市区休假二日来欢度冬节。与冬至相关的习俗有;
敬神明
冬节一早煮甜汤圆先在大厅敬神明与祖先。
拜祖先和祭祖
中午时备酒菜先祭祖先然后全家聚餐欢度冬节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举行仪式隆重祭后设宴招待亲友深具敦亲睦邻的功能。
吃甜圆仔添岁
祭祀神明祖先完毕一家人吃圆仔全家团圆而食叫做“添岁”即古所谓“亚岁”。清代《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十一日冬至家作米丸祀祖先礼神毕卑幼贺尊长者节略如元旦。”
民间在冬节前一两天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在节前夕全家大小一起来搓圆有红的也有白的小朋友们则用米粉塑造家禽家畜如鸡狗猪等等俗称“做鸡母狗仔”。
补冬
在王诗琅所编《艋胛岁时记》中有关“补冬”的记载如下:“有的宰鸡杀鸭八珍有的买羊肉和乌枣炖食贫户则以福眼肉(龙眼乾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谓此日食补品于身体特别有益。”
冬至养生
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养生应注意如下几点;
静神少虑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
3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态
4心态平和精神振奋增添生活乐趣。
劳而勿过
1避免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合理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节欲保精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
饮食调养
1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
4食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冬至时节适宜的膳食有羊肉炖白萝卜、炒双菇、麻油拌菠菜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化痰散寒、通脉开胸的功效。
冬至诗词
冬至诗
(南北朝)鲍照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
长河结琅玕,层冰如玉岸。
哀哀古老容,惨翻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枝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夜河海
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
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流
《补农书引》之“十一月逐月事宜”
十一月节气;大雪冬至。
天晴;垦菜棱(种菜)提菜麦沟种大小麦晒谷垦地罱泥。
阴雨;做米打米绞绳索缚囤截桑磈磊刮蟥提沟
载壅,罱泥。
杂作;斫芊芅,载羊叶挑稻秆泥藏种谷。
置备;租窖,籴白粞踏盐齑,买蟹糟蟹买香橙入砻
糠炭屑做风鱼火腿,籴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