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5800000004

第4章 儒家的奠基者——孟子

儒家的代表人物谁都会说是孔子,然而当我们真正地深入了解儒家思想时,当然也把孟子带上,这时,我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儒家思想源于孟子。孟子生于孔子逝世后近100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而子思又是后人所称的“四书五经”中《礼记》(包括《大学》和《中庸》)的作者。孟子的思想汇编于他和学生所著的约五万字的《孟子》之中。

通读《孟子》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因为在这近五万字中充满了辩论。由于孟子采用了与孔子相类似的词汇来写他的思想,比如使用仁、义、礼、孝等等。同时孟子又在他的书里宣称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其实,这也并不令人意外,由于孟子是子思的学生,从血脉上看,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于是,后人则比较自然地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但是孟子思想是不是真的和孔子思想一致,要看他的思想中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不是与孔子的相一致,而不能仅用师徒关系来得出表面一致的结论。孟子从孩提时代起就沉浸在孔子所创造的语言世界里,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很自然地会采用这样相类似的语言来解释孔子的思想并宣称他是孔子思想的继承人。但这只是一面之词,因为作为当事人孔子已经无法站出来申辩了。人文的思想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所采用的语言较为精确,而人文思想所使用的语言则比较模糊,同一句话往往会引发不同的理解。两千年来孔孟结合的如此紧密,以至于没有人怀疑这种结合的合理性,正是由于人文思想使用的语言比较模糊所导致的。而今天,我们在深入研究孔孟思想的基础,通过对比来分析儒家思想的归属。

首先,我们来看儒家的“革命性纲领”——三纲五常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对一个人说你可以看到远处的一颗北斗星。可是一个传一个,结果,到了最后一个人嘴变成了你在吃西瓜。这说明了一件事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靠性,有心的人可能会调查一下传递的过程,看一看是在哪里、何时又是如何“北斗星”变成了“西瓜”。研究孔孟思想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先看一看孔子思想经由孟子传递到儒家手里变成了什么。如果变了,我们就可以向回追溯来了解它是在哪里改变以及如何改变的。

先秦的孔子时代乃至孟子时代,“儒“还只是对文人书生的称谓。孔子及其学生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儒家的代表,同样,孟子也不知道。儒成为一家,并崇奉孔子和孟子还是汉朝的事,将孔子、孟子和称为孔孟也是从汉朝开始的事。一般地说,儒家的建立是以汉朝的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为旗帜的。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经由孟子传递到后面儒家手里变成了“三纲五常”。那么,孔子的思想是不是可以推导出“三纲五常”呢?还是孔子的思想是“北斗星”,而三纲五常是“西瓜”呢?

我们可以首先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将其思想归纳为:“孝”作为传递道的载体是人生、社会的根本,“忠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具有绝对性,“礼乐”作为人的人文时空具有相对性,“仁义”作为人生实践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那什么是“三纲五常”呢?“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根本,纲举目张。五常是五种基本道德:仁、义、礼、智、信。如此看来,孔子思想与“三纲五常”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思想中作为基本道德的“忠”和作为传递道的载体的“孝”不见了,似乎演变成了君为臣纲和父为子纲。孔子思想中标志人的人文空间具有相对性的“礼”和作为人生实践方法具有多样性“仁、义”与人的基本道德“信”一起被列在“五常”之中。而“三纲五常”还多出了一个夫为妻纲,并将“智”也列为人的基本道德。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孔子思想与儒家的“三纲五常”有着本质的不同。(孔子思想是“北斗星”,三纲五常是“西瓜”。)

自汉朝的儒家建立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理论基础后,两千年来,儒家的发展基本遵循着“三纲五常”的脉络。这个“三纲”非常了不得。君为臣纲发展出了忠君思想,岳飞的事迹好像并不是两千年中国帝王史中的特例;父为子纲发展出了二十四孝,差一点儿被郭句活埋的儿子要是死了恐怕也不明白他为何而死,并且是不是死得其所;夫为妻纲乃至三从四德使得中华大地到处都是贞节牌坊,每一个牌坊都在昭示着一个被摧残的人性。而五常则是混乱的。五常中的“信”是人的基本道德,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将“礼”这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与“信”并列作为基本道德之一就会造成混淆。而将“仁、义”这两个基于基本道德的衍生概念也作为基本道德就会使本末不清,真假难辨。比如仁和义中都包含着判断的成分,以仁义作为基本道德无疑是将人的判断力也归为基本道德之列,这显然是荒谬透顶的。更有甚者,五常之中居然包括“智”,比起其他四个概念,“智”是离基本道德最远的。“智”就像是工具可以用来建设、也可以用来破坏。有了智慧,小偷小摸可以变成偷天巨盗,高智商犯罪破坏性是最大的,老子就说:“智能出,有大伪”。所以将“智”作为基本道德与“信”并列,不仅降低了“信”的重要性,而且会鼓励“大伪”的出现。因此,儒家应该是三纲五常的儒家,而不是孔子的儒家。与孟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一样,儒家只不过是将孔子列为先圣,从形式上加以崇奉。而在思想体系上,儒家一直沿着三纲五常的路走到了近代。儒家号称自己为孔子的继承者同样是一面之词,因为孔子也无法站出来申辩了。

自孔子思想到儒家的三纲五常,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是,如此之大的变化发生在何处呢?儒家举着这个与孔子思想有重大出入的三纲五常,怎么可以号称是孔子的传人呢?我们现在要检查一下这中间的传递过程,看一看孔子思想在哪里转了弯。

首先,三纲五常中的三纲,也就是规定君臣、父子、夫妻主次关系的三纲在孔子思想里是找不到的。儒家的三纲在君臣、父子、夫妻关系中规定了一方主宰另一方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这君为臣纲似乎来源于孔子思想里的“忠”,但是通过对《论语》里“忠”的分析,可以看出《论语》里的“忠”并不是忠君这样狭隘。况且,忠是一种道德标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并不是拿来要求他人服从于自己的“核武器”。而父为子纲似乎来源于“孝”,其实父为子纲更多的像《新华词典》中对“孝”的解释,但是我们知道孔子思想中的“孝”是道的载体,是人作为“域中四大”之一所具备的道的特性。因此父为子纲与孔子思想中的“孝”是完全不同的。《论语》中有一段话可能与儒家的三纲有些瓜葛,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有意思的是这段话不是描写君臣、父子关系的。这段话出自于《论语》第十二章: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从政。

孔子说;“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说:“对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然有足够的粮食,我又能给谁吃呢?”

很明显上面这段对话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要做得像君,臣要做得像臣,父要做得像父,子要做得像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士士、农农、工工、商商、兵兵,就是在什么位置就做得像什么;甚至可以改造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很显然属于“礼”的相对性,它显然是在强调每个人尽管担任的社会角色不同,但都有约束自己的准则。孔子在这里没有涉及到君臣、父子的关系。但是100年后的孟子将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演化成了君臣、父子。如《孟子·滕文公上》中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孟子·尽心上》中的“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于是孔子思想在孟子嘴里转了个弯,从孔子重点强调“君、臣、父、子”各有自身的职责到孟子重点研究君与臣、父与子的关系,历史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发生这样的偏离。尽管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对父子、君臣的关系描述得不清不楚,但是,这种对父子、君臣、夫妻之间关系的关注最终导致了儒家“三纲”的诞生。

儒家的“五常”来源于孟子的痕迹则更为清晰。上一段中所引用的《孟子·尽心上》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到孟子对“仁、义、礼、智”排比。有意思的是五常之中唯一具备基本道德特点的“信”并不在孟子所列的基本道德之列,孟子仅举“仁义礼智”四德,如同上一段所摘录的那样。而“信”被加入五常之中是在汉代,由于当时五行说盛行,为了配合五行说将“信”列入孟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四德而发展成五常。可见,从孟子到儒家的三纲五常有着一定的传承脉络。到此,我们可以将儒家称为孟子的儒家,而儒家将孔子尊为他们的先师则仅仅是形式上膜拜的,儒家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与孔子所指出的方向却是南辕北辙的。在这一点上儒家思想的三纲将人按照一定的角色而规定主宰或从属地位,在这一点上,他们接近西方的宗教,所不同的是,宗教中只有一个救世主主宰着世间万物,而儒家思想指导的社会有着众多救世主,分别主宰着各自的小社会。从庙堂之上的众臣对皇帝的三拜九叩、唯命是从,到一个个多代同堂的大家族,儒家的社会被分为一个个小型的宗教体系。

可惜的孔子思想到孟子手里就改变了。从儒家的三纲五常到孟子的五不孝,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化孔子更像是儒家的代表,我们当然不会完全否定孔子创始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做此对比的主要目的,只是想说明孟子在儒家思想一体系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热门推荐
  • 文艺喵

    文艺喵

    2007年,正在连载作品《魔兽剑圣》,笔名土豆的写手林远突然变成了植物人,一时间成为了苏州大学中文系的热门话题。不过却没有人知道,林远并没有彻底失去意识,而是变成了一只名为虎子的加菲猫。这是一个变成猫还不忘更新的写手的故事,人称:“中国好写手。”......ps,推荐票每满一千加一更。ps2,万赏加一更,以此类推。ps3,以上加更选项最多一周内兑现。
  • 云梦香:红祈姻缘

    云梦香:红祈姻缘

    人已故,节哀。呵呵...为何她死了,我还活着。殊途。你已陪她百年了,对于凡人来说,这已经是很长了。殊途?对啊,倘若我也是凡人,就能陪她白头到老...可惜。嗯,这是姻缘签,去姻缘树上挂一副吧。多谢。
  • 邪妃惊华:王爷别乱来

    邪妃惊华:王爷别乱来

    她,21世纪的一代强者风华绝代;她,夜家的废物大小姐。她莫名穿越,再度睁开双眼,迎来的却是21世纪的强大灵魂!你们且看她如何在异世风华崛起!咦?某只妖孽干嘛对她死缠烂打?你妹的!赶紧滚!可某只妖孽却淡然一笑,死死纠缠。看他们如何上演一场精彩的追逐好戏吧!欢迎加入邪妃惊华:王爷别乱来,群号码:415493245
  • 读懂心灵经典全集

    读懂心灵经典全集

    这是一套供青少年阅读的励志丛书,从不同的生活角度,引用古今中外的感人故事,启迪教育青少年正确面对人生、理想、社会、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康成长,走向成熟。
  • 异界之夜殇传

    异界之夜殇传

    这本老口味的异界题材小说是老口味读者的首选!
  • 半妖狐小狸

    半妖狐小狸

    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那张脸便深深的印在她的心里,从此她的记忆里只有他。
  • 绯月传奇

    绯月传奇

    天才网球选手路雨因故退出网坛。且看他如何凭借一双掌控之瞳,在跨时代网游《绯月》中,和朋友、对手、一起铸就一段别样传奇。
  • 金步摇

    金步摇

    为了她,母亲牺牲了自己,让她穿越了时空。可谁知,穿越之后一醒来,浑身是伤不说,自己新婚的相公却要挑断自己的脚筋。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宫庭的争斗之中,被人诬陷进入天牢,她要怎么才能摆脱这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呢?当她面对宿主的挚爱,又会有怎么一番爱恨纠葛?九凤金步摇,一支蕴含着神奇力量的步摇,又将把她带入一个怎样的纷争之中?最终,她是与心爱的人白头偕老,还是要孤寂一生呢?
  • 红与黑

    红与黑

    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 你是我人生中迟到的礼物

    你是我人生中迟到的礼物

    对于我而言,你就是我这一生最珍贵的礼物。我会后悔,会好奇,会遗憾,会感慨,为何我们都不能在彼此的生命里出现得早一些,再早一些,好在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在一起了。对我而言,你就是我哦人生中迟到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