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识事物大多通过一种有准备的、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一种思考惯性。人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不会也不愿转个方向或换个角度,这是很多人的一种“难治之症”。
照葫芦瓢,喜欢按惯例做事情;
不愿突破原有的思维习惯,并觉得只有如此才是正确的;
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并试图解决;
不想做太多的改变,坚持按老办法看待新问题;
思维定势是一种惯性思维,只要我们稍不留心,就会掉进思维惯性的陷阱中。从前,有一个人来到一片沼泽前,心中犹豫着要不要过去时,他看到了一行脚印,“有脚印,说明有人走过,别人能走,我当然也能走。”那人这样想着,于是,他毫不迟疑地顺着那串脚印走进了沼泽……
但是,他却再也没有走出来。紧接着,第二天又有一个人来到了这片沼泽,他的选择和第一天的人一样,结果他也没有走出沼泽。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就这样,脚印引导着一个又一个的人走上了生命的不归路,沼泽吞噬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些因循守旧者与其说是死于大自然的沼泽,还不如说是死于自己思维的沼泽。
其实,大脑中存在思维定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据说,牛顿曾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一次,牛顿请瓦匠砌围墙,为了让猫进出方便,他要求瓦匠在墙上开一大一小两个猫洞,以便大猫进出大洞,小猫进出小洞。围墙砌好后,瓦匠却只开了一个大洞。牛顿很不满意。瓦匠解释说,小猫不是也可以从大洞进出吗?牛顿顿时恍然大悟。能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也被定势思维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人的思维空间无限,至少有亿万种变化的可能,但是人们往往会习惯于遵循以往的观念、想法,按照常规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是思维定势,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思维定势。不过,经验有时也具有局限性,盲目地凭经验办事,会使思维陷入死角之中,不利于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可见,思维定势并没有好坏之分,它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有负面的东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内o的思维逻辑、推理、定式的“定势”,有助于加速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事物的接受,有助于对复杂事物的驾轻就熟,加快解决速度。反之,则有害于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开展,对事物的判断常常错误百出,使认知偏离常态,工作上常常失败等等。
其实,机遇往往隐藏在我们的灵机一动之中,只要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很久以前,人们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外出经过一个偏远的乡间,乡间的路面崎岖不平,而且有很多碎石头,刺得国王的脚又痛又麻。
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以造福于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集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暗自感叹。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差遣那么多人,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割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啊!”
国王听了很惊讶,仔细一想,立刻收回成命,采用了仆人的建议。于是,世界上就有了“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