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搬不动一座山,但可以搬得动一块石头;千千万万的人为了一个目标被动员起来,就可以移山填海。
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正道出了化整为零的要诀。
看到化整为零这个成语,我就会想到蚂蚁啃骨头的情形。硕大的骨头对小小蚂蚁来说,不亚于一座山梁,但蚂蚁似乎不算计这些,它们要做的是一口口啃下去,直至达到目的。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要啃的“骨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啃,化整为零,分而克之,便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和智慧,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传奇。
1968年春天,美国的罗伯·舒乐博士立下大誓,他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宫一样的大教堂,使它成为加州的标志性建筑。
他找到当时非常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向他描绘心中的蓝图:“我要的可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那您打算投资多少钱呢?”
舒乐博士说:“坦率地讲,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毫无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你只管设计好了,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教堂的最终预算被定为700万美元。这简直像是个天文数字,自然也令舒乐博士大吃一惊。这不仅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
那天夜里,舒乐博士铺开一页白纸,在它的最上端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如下10行文字: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寻找1万扇窗,每扇700美元。
通过上面的分析研究,舒乐博士开始了他的非凡行动,开始为筹措700万美元而四处奔波。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亿万富商约翰·柯林的心,他为教堂捐出了第一笔款,总额达100万美元。
到了第90天时,另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他生日的当天,寄给了舒乐博士一张支票,面额为100万美元。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尊敬的罗伯,如果你的诚意和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那么请您放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办法是每月50美元,10个月付清,一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到了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1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终于在舒乐博士八方奔走、四面呼号下顺利竣工了!
水晶大教堂不但成了全世界去往加州的人必去的游览胜景,也成了世界建筑的经典之作,真的如舒乐博士1968年所说的那样,成了一座建造在人间的伊甸园。
700万美元的造价已将舒乐博士吓了一跳,而这座水晶大教堂的最终造价更是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吓一大跳:2000万美元!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来的。
一个人搬不动一座山,但可以搬得动一块石头;千千万万的人为了一个目标被动员起来,就可以移山填海。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正道出了化整为零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