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8700000001

第1章 佛言祖语说人间佛教

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欲界第二忉利天,以有三十三个天国得名。)着于五欲(五欲:对色、声、香、味、触五种感知对象的欲望。),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三达:三达智之略。指佛所证得的天眼、宿命、漏尽三种智慧。)。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

佛告比丘:阎浮提(阎浮提:四大部洲之南洲,一般认为即地球。)人有三事胜瞿耶尼(瞿耶尼:一译北俱卢洲,四大部洲之北洲,人寿命千岁。)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阎浮提人亦以以上三事胜龙、金翅鸟……阿须伦(阿须伦:一般译阿修罗,一种战神。)……四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记经·忉利天品》

我今亦是人数(人数:属于人类,为人类中的一员。)。

诸佛出于人。

《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四意断品》

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云何人趣……名末奴沙(末奴沙:亦译摩拏沙等,梵語音译,意译“人”。)……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契经:指佛经。)云: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梵行:清净离欲之修行。)。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细微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一切宝中,人命第一。

《大智度论》卷十三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卷十二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施恩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佛言

人身甚为难得,遭值八难,求出甚难。生正国中,亦复不易。求善良友,亦复不易。欲与善知识相遇,亦复不易。欲从如来法中学道者,亦复难遇。如来出现甚不可遭,所演法教亦复如是,解四真谛及四非常实不可得闻。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三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大感知器官。)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持。能如是观,是名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却,亦复不可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摧折:所谓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

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四十二章经》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优昙花:具云优昙钵花,一种极其美丽但难得开放、开后很快凋落的花,即“昙花一现”之昙花。),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花,我今已值;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令住恶法?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云何恃怙而生骄慢?犹如恶鬼伺求人过,四大恶鬼亦复如是,常来伺求我之过失,云何当令恶觉发起?譬如朽宅、垂崩之屋,我命亦尔,云何起恶!

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法句经·无常品》

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

寂天《入菩萨行论》

人类为一切众生上下升沉的总枢纽。

太虚《佛学之人生道德》

人道为罪福、圣凡户枢。

太虚《优婆塞戒经讲录》

人类是九法界(九法界:天台宗所说十法界中属于众生的九种(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声闻、缘觉、菩萨)。此“法界”意为众生的总体、类别。)一切众生的中枢,一念向下便为四恶趣等,一念向上便为天及三乘等,故人类可为九法界众生的总代表,也就是九法界众生的转折点。

众生中的人,是众生中最有聪明才智的一种,故谚曰:“人为万物之灵”。因为它太灵活,所以向上也容易,向下也容易,人做得不好就可以堕下,做得好就可以向上。

太虚《人生的佛教》

由人向下为一切有情众生,由人向上为天及三乘(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佛乘),大乘佛教称前二乘为小乘,菩萨乘为大乘。乘,梵语衍那,指运载众生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菩萨、佛。上下总依人生为转依,可见人生之重要性。我们应依佛的教法,在人类生活中,把一切思想行为合理化、道德化、佛法化,渐渐向上进步,由学菩萨以至成佛,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与价值。

太虚《人生的佛教》

在众生中虽有比人类更高妙的种类,但是人因活动的创造的力量大,因此佛法中看世界中之人类,是能够达到与佛一样的觉悟的。故佛说:“人生难得”,而人生是有很深意义很大价值的。如此了解人生价值,才成立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观。

太虚《佛法原理与做人》

人类虽为许多众生中的一类,而高过其他的众生,能以知识研究一切事物,并能以多人的知识来作种种交换互助,在交换互助中完成创造的进步。

太虚《佛学之人生道德》

由异生(异生:旧译“凡夫”,意谓轮回转生并起邪见、烦恼、恶业的众生,分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六大类,属天台宗十法界中的“六凡”法界。)。——即六凡——而生起圣道者,唯人中能之,为别道异生所无,以人道能修习布施、持戒、多闻等极多功德,虽天道亦有所不如,此为人道特殊之功能。所以谓人道为转生四圣及其余五凡之枢纽。人生此种意义,唯佛法发挥尽致,非佛法则不能知人生乃有超凡入圣之希望。

太虚《优婆塞戒经讲录》

清净信乐心,名士夫胜财。

修行于正法,能招安乐果。

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

贤圣智慧命,是为寿中最。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

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此十分难得的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暇满:八有暇、十圆满之略,指修学佛法的各种条件。八有暇,谓非生为地狱、饿鬼、畜生、郁单越、长寿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十圆满,谓生为人、生中国、诸根具足、未犯五无间罪、净信三宝、值佛出世、值佛说法、佛法住世、信奉佛教、有缘修学。藏传佛教常言“暇满难得”。)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岗波巴《宝鬘集》

食、色、财宝,无论如何吝惜珍藏,死时仍需空手而去,实在没甚利益。

岗波巴《宝鬘集》

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

《印光大师文抄增广·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生死大事到来,恶的果报渐渐接近,如羊被拉进屠场,走一步即与死神迫近一步。这就是人生的结果吗?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可怜!人的智灵为肉体的奴仆了。我们要反正过来,能使此肉体为我正信正见的奴仆。

太虚《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平常的人误解佛法为悲观的、厌世的,殊不知佛法的否定自然、否定人间现状,但为督促人生向上进步,而改造自然界、创造新宇宙的一种革命的策略。

太虚《提供谈文化建设者几条佛学》

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

佛法虽亦容无我的个人解脱之小乘佛学,今以适应现代人生之组织的群众化故,当以大悲大智普为群众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

大乘佛法,虽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然大乘法有圆渐、圆顿之别,今以适应重征验、重秩序、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当以圆渐的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三义。

太虚《人生佛学的说明》

以最高成佛为模范,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义。

太虚《佛陀学纲》

正命生活,得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方便:音译沤和,达到目的需要的技术、方法。)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不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不善守护。

“何等为善知识(善知识:能指引、帮助人向善学佛的明师益友。知识:熟人、朋友。)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正命:正确地生活、营生。)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纳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花,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杂阿含经》卷四第86经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彼得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密藏,以拟于贫乏。

营生之业者:种田、行商贾,牧牛羊兴息,抵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身具,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修善业,黠慧以求财,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昼夜财增长,犹如蚁堆积。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沉湎于酒,二者博戏(博戏:赌博),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财产正聚集,随已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好博着外色,但论胜负事,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始终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希望,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所为事不就,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博耽耽嗜酒,游轻着女色,费丧于财物,是为堕负(堕负:失败、墮落门)。

女人不自守,舍主随他行;男子心放荡,舍妻随外色,如是为家者,斯皆堕负门。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79经佛偈

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沙门:佛教等宗教的出家修道者。婆罗门:婆罗门教的宗教师。)。

《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

《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驱使,不依附权贵,不以法为商。

《即兴自说·螺发外道经》

田宅众生有,贤妻第一伴。饮食已存命,业(业:梵语羯摩意译,意为造作,分身口意三种,指行为、语言、意识。佛教指有意识造作因而产生果报者为业。)为众生依。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5经

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淫于女色,是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

云何五戒?今当先列其名:一不残杀而仁爱;二不偷盗而义利;三不邪淫而礼节;四不欺妄而诚信;五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

太虚《佛教人乘正法论》

勿赌博。勿闲荡。勿消费遗产而不事生业。勿丐求度日而不求立身。

太虚《佛教人乘正法论》

勿食鸦片。勿食用各项烟草。勿饮酒。勿食各项兴奋性、毒性药品。

眠起、饮食、衣服、居处、劳动、休息、聚谈、研习,每日皆有一定的常度,则身心自然调善矣。

太虚《佛教人乘正法论》

若优婆塞(优婆塞:梵语音译,意译清信士,男性在家佛教徒,俗称男居士。)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

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泥洹:多译涅槃,梵语音译,意译寂灭,指息灭了烦恼的清净解脱境界。)。

《法句经·泥洹品》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0经

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病。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卷十一

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瘥(时瘥:及时痊愈。),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忧愁,咸起慈心向瞻病人。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报恩尽责,敦伦尽分

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

《杂阿含经》卷四十七

知恩报恩,小恩大报。

《优婆塞戒经》卷三

受他丰美食,自悭惜其财,食他不反报,是则堕负门。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79经

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凡人孝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

《四十二章经》

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但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杂宝藏经》卷二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

《梵网经》卷下

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复以五事敬视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需。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佛言

父母及长兄,和上(和上:梵语乌波陀耶,音译之讹,即和尚,原义为亲教师,指有德行的高僧。后世成为男性佛教出家者的俗称。)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

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

《杂阿含经》卷四第87经

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

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

父母于世间,恩重深难报。除无益、制恶,授利劝修善,

与妻室、资财,慈心常覆护。是故修供养,无量福聚生。

现得胜名闻,咸供养恭敬,死生天善趣,受妙乐无穷。

《本事经》卷四

若父母先无信、戒、闻、舍、慧,

子令其修习,名真实报恩。

恭敬给所需,唯现世安乐,

令修信戒等,究竟证涅槃。

《本事经》卷四

若有不孝众生,不念父母生养之恩,舍背父母,与妻、子居,所有衣食汤药,念给妻、子,不与父母;父母衰老,出入无力,曾不生忧亲近扶持,于其妻、子昼夜不离;得一美味,不敢自啖,持与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财宝,私共妻、子欢乐食啖;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言惜信用无舍;或为妻、子呵骂父母……如是众生……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父母者,儿女之模范也。譬如铸器,模范不好,决不能令所铸之器好。

《印光大师文抄三编卷三·复某居士书》

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

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0经

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缺;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庄严以时:打扮入时。),五者委付家内。

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贞廉自守,一妻一夫,慈心不怒。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

随顺为姊妹,爱乐为善友,

安慰则如母,随意为婢使。

此四贤良妻,则是夫眷属。

龙树《劝发诸王要偈》

女人之法,不当以倚端正而生骄慢。形貌端正,非为端正,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是为端正。

《玉耶女经》

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

《印光法师文抄·复高劭麟书》

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印光法师文抄续编·复周法利书二》

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需,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闻令善义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己所知诲授不惜。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出家菩萨若有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法者即是法行(法行:如法(符合佛法)的正确行为。):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悯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骄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骄不说恶语。

《优婆塞戒经》卷三

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同利:有利同享。),五者不欺。

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放逸:放纵、不严格管束自己,佛教认为乃万恶之源。),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佛言

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有此七法,名为亲友。

《四分律》卷一佛言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逆。

《无量寿经》佛言

主于僮使以五事教诫,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

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作务以次:工作按次序、有条理。),五者称扬主名。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佛言

檀越(檀越:梵语音译,意译施主。)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

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佛言

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世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三时粥饭,四季衣裳,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福慧二严: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是大乘菩萨道的主要内容。),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份,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省庵实贤《劝发菩提心文》

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

《佛说孛经》

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辄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舍弃。

《太子大善权经》佛言

众生恩者,既无始时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佛法以人道为肇基,而人道以佛法为究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

《印光大师文抄增广·与丁福保书》

良以佛教,赅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

《印光大师文抄增广·与丁福保书》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份,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份。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印光法师文抄续编·一函遍复》

责任是在自己的,不得将责任推之环境,或卸于他人,或怨社会制度不良,或尤物质条件不备,不求诸己,专望之外。假使世界上人人全是这样,世界将没有一人来负责了。

太虚《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当教育儿女。当孝养父母。当供奉师长。当惠施幼弱。当辅益朋友。当分利亲属。当交利国民。当纳税守法以拥护国家之权利。

太虚《佛教人乘正法论》

当慈爱儿女。当恩爱父母。当敬爱师长。当保爱幼弱。当和爱朋友。当专爱夫妻。当亲爱国民。当尊爱国家。当泛爱全世界一切人类。当悯爱尽大地一切有情类。

太虚《佛教人乘正法论》

所有臣佐宰官僚司,不忧国计,但求己利,或从私忿以害公政,或受货财以枉治道……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此是国之最大恶贼。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王论品》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呵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嗔心而不呵责,或虽呵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

菩萨见有增上(增上:特别。)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悯,专行逼恼,菩萨见已,起怜悯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

予虽学佛者,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

《大慧宗杲语录·示成机宜季恭》

你的生命完全依靠社会大众的能力来维持、资养,所以你要去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凡是社会各种辛苦事业,你要耐劳地去做。

太虚《学佛先从做人起》

若无国家,不但外患无法抵御,国内人民的生命也没有保障,生活也没有安宁,要报父母、社会恩亦无从报起。所以,我们更要报答国家恩,大家要以爱国心为前提。

太虚《学佛先从做人起》

佛法并非隐遁清闲的享受而教人不做事的,应对于国家、社会知恩报恩,故每人要做正当职业。

太虚《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在家士夫……其已入门者,亦勿须模仿僧事,惟以敲鱼打磬、宣佛诵经、弃家废业、离群逃禅为学佛。但由信而渐求其解,由解而愈坚其信,信隆而三归、而五戒,而不离常俗婚娶、仕宦、农商工作之事业,以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菩萨行可耳。但官为好官、农为好农、商为好商、工为好工,便是行菩萨道。至远离尘俗、隐遁山林、严持律仪、精修苦行,乃佛别为比丘杜多(杜多:一般译“头陀”。修常乞食、一食、树下坐等十一种苦行。)所设之行规,不必强以自为拘苦也。

太虚《论佛法普及当设平易近人情之方便》

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太虚《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由失意政客、失恋儿郎所汇成的佛教信徒,其目标上低者只着重后世超生,高者亦自求涅槃解脱而已。结果,社会事业无人过问,佛教徒被人误认为分利于社会。这样变质的佛教,吾人能听他长久下去吗?

太虚《中国之佛教》

完善人格,即人而佛

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倏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大珠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

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自始至终。

虽曰尊天、神、魔、梵、释(魔,指天魔,欲界第六天天王;梵:指大梵天王,色界天王;释:帝释、释提桓因之略称,欲界第二天天主。),皆莫能胜,自胜之人。

《法句经·述千品》

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最为下贱。若有一人,内实有秽自知,内实有秽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胜也。

《中阿含经》卷二十二

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非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

契嵩禅师《禅林宝训》引《镡津集》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藕益《灵峰宗论》卷二

须置身千古贤圣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

藕益《灵峰宗论》卷五

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第879经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

日悔无懈息,罪根永已拔。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马血天子品》

惭愧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人若无愧,与禽兽无异。

《佛遗教经》

夫人语默举措,自谓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心,诚可谓之得矣。然犹戒谨乎独居隐微之间,果无纤毫所欺,斯可谓之得矣。

黄龙慧南禅师《答王安石书》

如一念为私,则成各种自私自利,只见小我。由我生执,使我永久独一,便成私蔽。为私则不顾他人,愚痴心深,智慧则被其障蔽。人之心性,原是灵觉光明的,现在之所以不灵觉光明,即是为私所蔽故。心性的灵觉失去,则成为愚痴颠倒。为私蔽时,则不知为公,勤于为私,则痴上加痴,为己所欲,更增愚痴,如是转展增上,愚痴益厚。能反转过来,勤于为公,则自然能生光明。所谓“私成蔽,公生明”者,即是这个道理。

太虚《去私戒懒为公服劳》

圣人无论怎样困苦,也不吃来自罪恶的食物;

狮子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吃恶心的东西。

《萨迦格言》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

《佛遗教经》

能行忍者,方可名为有力大人。

《四十二章经》

盛嗔恚能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

《杂阿含经》第1107经

但能摧自忿恚心,一切怨敌皆调伏。

寂天《入菩萨行论》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长阿含经》卷十六《坚固经》

佛坐草座,告诸比丘言:“我无过处于大众中乎?又不犯身口意业乎?”如是至三。

《增一阿含经》卷二

恶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波罗夷:梵语音译,意译“重禁”等,亦称“根本罪”,意为极重罪,违犯者要被逐出僧团。菩萨戒有十大波罗夷。)。

《梵网经》卷下

常省己过,不说彼短。

《大集经》卷十三

若敬爱于他,他德自称赞,

他德既称赞,乃是自敬爱。

《菩提行经》卷三

用谏晓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礼节兼备。

《分别善恶所起经》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印光大师文抄三编·复叶福备书》

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乃上人之象征。

岗波巴《宝鬘集》

远离不爱言,软语不伤人,

常说淳美言,是则升天路。

《杂阿含经》卷四十九第1299经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

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

称己智者,皆非智也。自处明者,其迷甚矣。

《法律三昧经》

见秋毫之末者,不自见其睫;举千钧之重者,不自举其身。犹学者明于责人、昧于恕己者。

佛眼禅师《真牧集》

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

《萨迦格言》

见有胜己,不生嫉妒,见己胜他,不生骄慢。

《优婆塞戒经》卷三

好嗜欲则贪爱之心生,好利养则奔竞之念起,好顺从则阿谀小人合,好胜负则人我之山高,好掊克(掊克:聚敛。)则嗟怨之声作。

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不欺诸佛,不自欺己,不诳众生,是为菩萨第一至诚。

《宝女所问经》卷一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无量寿经》卷下

发言行事,要在诚信。言诚而信,所感必深。

死心悟新禅师(《禅林宝训》)

存诚于中,然后俾众无惑;存信于己,可以教人无欺。惟信与诚,有补无失……古人云:衣食可去,诚信不可失。

圆悟克勤禅师《与虞察院书》

大凡举措,当谨终始。故善作者必善成,善始者必善终。谨终如始,则无败事。

圆悟克勤禅师(《禅林宝训》)

夫玉贵洁润,故丹紫莫能渝其质;松表岁寒,霜雪莫能雕其操。是故节义为天下之大。

大觉怀琏禅师(《禅林宝训》)

乐闻己过,喜于为善,长于包荒,厚于隐恶,谦以交友,勤以济众。不以得丧二其心。

法演禅师(《禅林宝训》)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于是先哲谨于言,择于行。

白云守端禅师(《禅林宝训》)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藕益《灵峰宗论》卷二

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以殷重心治轻息心,一言有益于己,便应着眼铭心;以深广心治将就心,期待誓同先哲,举措莫类时流。

藕益《灵峰宗论》卷二

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涉世不难矫俗,难于深忍;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

藕益《灵峰宗论》卷二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秋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藕益《十大碍行跋》

用事宁失于宽,勿失于急;宁失于略,勿失于详。急则不可救,详则无所容。当持之以中道,待之以闲缓。

佛眼克勤禅师(《禅林宝训》引《拾遗》)

住持之要无他,要在戒谨其偏听自专之弊,不主乎先入为主之言,则小人谄佞迎合之谗,不可得而惑矣。盖众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论难见,须是察其利弊,审其可否,然后行之可也。

草堂禅师(《禅林宝训》)

多难成其志,无难丧其身。得乃丧之端,丧乃得之理。是知福不可屡侥幸,得不可常觊觎。居福以虑祸,则其福可保。见得而虑丧,则其得必臻。故君子安不忘危、理不忘乱者也。

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

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

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故曰:“忠以行己,恕以及物。”

又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弘一大师

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印光法师文抄三编·复全善生书》

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大而伐之,可以为梁栋。得非取功远而其利大乎。

简堂禅师(《禅林宝训》)

好像每次出门做生意,必须多赚得几分利息回去,决不要亏了本。我们做人亦然,要一生一生地上升,不要糊里糊涂地醉生梦死,要企图向上进步。因为要进德,所以我们要修道……倘若此生所修的福德,比较前世更进了一步,也就不“枉在人间走一遭”!

太虚《学佛先从做人起》

旧行之佛教,厌离现实人生之心切,每重求后世之胜进或无生之寂灭……每与现实脱节,不能圆显佛法之功效。今倡人生佛教,旨在从现实人生为基础,改善之,净化之,以实践人乘行果,而圆解佛法真理,引发大菩提心,学修菩萨胜行,而隐摄大乘二乘在菩萨中,直达法界圆明之极果。即人即菩萨而进至于成佛,是人生佛教之不共行果也。

太虚《人生佛教之目的》

我们应依佛的教法,在人类生活中,把一切思想行为合理化、道德化、佛法化,渐渐向上进步,由学菩萨以至成佛,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与价值。

太虚《人生之佛教》

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

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太虚《满四十八说偈回向外祖母张周氏母吕张氏获增安乐》

我曾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的话,而一般人或又误会成佛只不过是完成一般人的人格罢了,因而把佛法低陷到庸俗的人类生活中。其实我说的,乃是说:“从现实人生中去不断地改善进步,向上发达,以至于达到圆满无上的人格”。盖人格的圆满,是要到佛才圆满……必须从完成普通人格中更发大菩提心,实行六度四摄普利有情的菩萨行,不断地发展向上,以至于成佛乃为圆满的人格。

太虚《中国佛学》

因为人是小宇宙,与大宇宙一致不二,以全宇宙为自体是人生最高的价值,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才是人生最高的意义;所以世界人类不可不求最高人格的实现——在人类得到最高觉悟的就是佛。佛是人类最高的模范,指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进到超人地位,乃至如何做到完全觉悟。

太虚《佛陀学纲》

佛学的第一步,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个人。一方面,衣食住等物质生活,要有相当的解决;一方面,也要有合于人类理性上的知识、道德上的行为,做成有人格之人,与古来所谓士君子相合,然后把所明白宇宙人生的原理拿出来实行。就是先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人,安全物质的生活,增高知识的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再以此完成优美家庭、良善社会、和乐国家、安宁世界,到士希贤贤希圣的地步,成功人中圣人,完成了完善的人格,再发无上圆觉的大心,起普度众生的大愿,到圣希天的地位。

太虚《佛陀学纲》

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么就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

弘一《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人类学佛,只是依于人的立场,善用人的特性,不碍人间正行,而趋向于佛性的完成。

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从人而向于佛道。

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佛法在世间,菩提向心求

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

《华严经·十行品》

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

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

《金光明经》卷四

不舍佛住,不违世法。

《华严经·十行品》

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

《华严经·十回向品》

是菩萨因般若波罗蜜,世间诸事,皆同实相,不见资生之事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

《小品般若经·阿惟越致品》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经·佛国品》

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提道庄严伴。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而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

《优婆塞戒经》卷一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戒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生存的三大类形态,不出轮回生死。);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维摩经·方便品》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宴坐:静坐。)。

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维摩经·弟子品》

火中生莲花,是可谓稀有,

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

《维摩经·佛道品》

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尝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萨婆若:梵语音译,意译一切智,佛如是知见的智慧。)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道无所障碍。

《华严经·十回向品》

菩萨乘人于恒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未曾舍离菩提之心,如是菩萨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善能守护安住菩提之心,乃至梦中,一切结使(结使:结与使,皆烦恼的异称,能束缚人、驱使人之意,有九结、十使。)不为其患。而是菩萨所有烦恼渐渐当净,不应一生便尽诸结。

《大宝积经·优波离会》

若人出家,不染欲境,名身远离。身虽离故,心贪欲境,如是之人不名远离。若净信男及净信女,身居聚落,发无上心,以大慈悲饶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远离。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

如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中道:如实知见、不偏于一边,为佛教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最高真理。)。

智《法华玄义》卷一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惠能《坛经·疑问品》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性、自性:指自心佛性、心性。心之如实不妄、本来如是者。)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尘劳:烦恼异称,意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人心,使人烦劳不安。)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须弥:须弥山,佛经中所说世间最高的山。)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

惠能《坛经·疑问品》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惠能《坛经·疑问品》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偕。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庞蕴居士(《五灯会元》卷三)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铁人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

心境如如只这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庞蕴居士(《五灯会元》卷三)

若不能将法与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变成脚绊。

莲花生《空行教授》

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

永明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一

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提撕:提起、研究,指参禅。)举觉的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丛中参得禅,大彻大悟。杨文公参得禅时,身居翰苑。张无尽参得禅时,作江西转运使。只这三大老,便是个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的样子也。又何曾须要去妻孥、休官罢职、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静,然后入枯禅(枯禅:枯坐无智慧之禅定。)鬼窟里作妄想,方得悟道来?

大慧宗杲禅师《示徐提刑》

俗人在火宅中,与贪嗔痴为伴,作为见闻,无非恶业。然于中打得彻,其力胜出家儿千倍……所以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

士大夫开眼合眼处,无非障道的冤魂。若是个有智慧者,只就里许做工夫……打得透,其力胜我出家儿二十倍。何以故?我出家儿在外打入,士大夫在内打出。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内打出者其力强。强者谓所乖处重而转处有力,弱者谓所乖处轻而转处少力。

大慧宗杲禅师《示徐提刑》

余闻古之学道者,博参远访,陆沉贱役,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百苦无不备尝,并未有宴坐一室、闭关守寂,以为学道者也……入明乃有闭关学道之事。夫闭关学道,其最初一念,乃是厌动趋寂者也,只此一念,便为入道之障。况关中不受知识钳锤,又无师友策励,痴痴守着一句话头,如抱枯桩相似,日久月深,志渐靡,力渐疲,话头无味,疑情不起,忽然转生第二念了也。甚至身坐一室,百念纷飞者有之,又何贵于关哉?

永觉元贤禅师《寱言》

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动中悟道者,不可胜数。

《虚云和尚法汇·复星洲卓义成居士》

佛法都在世法中,不必去求诸远,但觉悟我们这死而不灭的心,依世上正当道理去作,培其善根,再加念佛,则决能往生净土,了脱生死,成就佛道,这就叫作学佛。所以,我说学佛并不要离了世间法去学。

太虚《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佛法虽是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

《印光法师文抄三编·复周伯道书》

佛法不是非人生的,乃发达人生的;不过不是专发达物质的生活,也不是专发达精神的生活,乃发达生命的完满生活。

太虚《佛陀学纲》

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作好鬼,只要作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所谓死,实即生之一部分;我们要能了生,才能了死。相反的,若只了死,非唯不能了生,而且也不能了死。

太虚《人生佛教开题》

学佛,并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是学佛。

太虚《人生的佛教》

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

《印光法师文抄·复林介生书一》

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乃达人名士及愚夫愚妇皆所能为。勉力修持,以在家种种系累,当作当头棒喝……即病为药,即塞成通。上不失高堂之欢,下不失私室之依,而且令一切同因见闻增长净心,何乐如之!

《印光法师文抄·复周群铮书五》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之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解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解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印光大师文抄增广·复徐彦如轶如书》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印光法师文抄·复马契西书三》

布施奉献,利乐众生

云何人心?谓思念利他。

《大日经·住心品》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无量寿经》卷下

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欲知利身,戒、闻为最。

《法句经》卷上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

《法句经》卷上

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

《大智度论》卷八十五

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梵网经》卷下

自舍己乐,施与他乐。

《大方广如来藏经》

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

《优婆塞戒经》卷二

若能自舍己乐,但为一切众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若但为众生故行善法,众生未成就,自利则为具足。

《大智度论》卷九十五

既自利益复利益他,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

《优婆塞戒经》卷二

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卷十二

助成他务,无所希望。有所作为,而不中舍。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

常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法句经》卷上

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

《华严经·十行品》

犹如奴仆事其主,利于众生亦如是。

昼夜勤行利他行,利己内心无我相,

如母爱子常卫护,寒暑虽苦心不倦。

《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行,

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

以此摄世间,犹车因工运。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669经

佛教的道德行为,以不害他为消极的道德,以能利他为积极的道德。

太虚《佛学之人生道德》

净信心惠施,此世及后世,随其所生处,福报常影随。

是故当舍悭,行无垢惠施,施已心欢喜,此世他世受。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999经

当知布施之时,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得三昧(三昧:梵语音译,意为定,专注一境,泛指从浅到深的一切定。)意亦不错乱。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在家菩萨应修二施,云何为二?一者法施,二者财施。出家菩萨应修四施,云何为四?一者笔施,二者墨施,三者经本施,四者说法施。

《大宝积经·优波离会》

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乏者,令得伏藏(伏藏:地下蕴藏的宝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

《优婆塞戒经》卷二

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

《华严经·十地品》

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巧明处,以少功力,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孤独鳏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笃,无以自济,当给医药、粥糜消息。令其得愈。

《佛说阿难四事经》

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

桥船以济渡,造作福德舍。

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

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

如法戒具足,缘斯得生天。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996经佛偈

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渡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梵天:色界天。)福。

《福田经》

道路凹厏,平治令宽,除去刺、石、粪秽不净,险处所需若板若梯,若椽若索,悉皆施之。

旷路作井,种果树林,修治泉湟。无树木处为畜树柱,负担息处为作基埵。

造立客舍,具诸所需瓶盆烛灯、床敷卧具。

《优婆塞戒经》卷五

见怖畏者,辄为救藏。

见行路者,示道、非道。

若见盲者,自前捉手,施杖示道。

若见有亡失财物、父母丧殁,当以财给,善语说法,慰谕劝谏。

若见失土破亡之人,随宜给以善言慰谕。

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

《优婆塞戒经》卷五

为利一切有情故,以佛教法为正因,

遍作一切事业成,彼得广多胜妙福。

《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十五

独行布施,从生至老,不如复有多众人,不问贫富贵贱若道若俗,共相劝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随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

《像法决疑经》

平日不为他人着想,他的行为跟畜生一样。

专门寻找自己的吃喝,难道畜生不也是这样?

《萨迦格言》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看病:看望、看护病人)福田,第一福田。

《梵网经》卷下

怨家得施,则为中人;中人得施,则为亲善。

《大智度论》卷四十五

惠而罔德,则人不敬;德而罔惠,则人不怀。

法演禅师(《禅林宝训》)

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

《印光法师文抄·复宁波某居士书》

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

弘一《净宗问辨》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

《优婆塞戒经》卷五

想复兴中国的佛教,树立现代的中国佛教,就得实现整兴佛教、服务人群的今菩萨行。

太虚《人生佛教的目的》

如某些人专心于放生——鱼蛇龟鳖,而对于罹难的人类反而不闻不问,这即违反了佛法的精神。

印顺《佛法概论》

化导众生,营造人间净土

庄严国界,饶益有情(有情:梵语萨埵意译,意为有情识者,亦译众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具行众善,净诸世界。

《华严经·明法品》

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五

菩萨摩诃萨不净佛国土,不成就众生,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佛如实知见一切的大觉。)。

《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六

心持世间去,心拘引世间,

其心为一法,能制御世间。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9经佛偈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

净佛世界者,有二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

《大智度论》卷五十

圣王治时,此阎浮提(阎浮提:梵语音译,四大洲之南洲,因树得名,即我人所居世界。)五谷丰贱,人民炽盛,财宝丰饶,无所匮乏。当时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佛经所说统治四大洲的圣王,乘轮宝飞行四洲,故名。亦译飞行皇帝。)以正治国,无有阿枉,修十善行。尔时人民亦修正见,具十善行。

《长阿含经》卷十八《世记经转轮圣王品》

郁单越(郁单越:佛经所说四大洲中的北洲。)洲其地平正……纯是金银。不寒不热,时节调和。地常润泽,青草弥覆。诸杂林树,枝叶恒荣,花果成就……此诸树上,随心流出种种香气……人皆一类、一形、一色,无别形色可知其异……亲疏平等,无所适莫……若有饥渴需饮食时,便自收取,不耕不种,自然粳米清净鲜白,无有糠稗……成熟饭时,清净香美,众味具备……郁单越人寿命一定,无有中夭……住寿千年,无有增减……以于他边受十善业……身坏命终,皆当上生诸天善处……于四天下中,比余三洲,最上、最妙、最高、最胜,故说彼洲名郁单越也。

《佛说起世因本经》

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唯有如是:病、寒热、大小便、欲、饮食、老,更无余患。

《中阿含经》卷十五《转轮王经》

佛说光音天(光音天:色界二禅第三重天,以光为交流符号,故名。佛经说劫初众生从此天下生,劫尽时还归此天。)下生人间之初民时代,及郁单越洲人间,与转轮圣王时之人间等,此为佛教中所含人间净土之建设意思。

太虚《建设人间净土论》

净土非自然而成就的,亦非神所造成的,是由人等多数有情类起好的心,据此好心而求得明确之知识,发为正当之思想,更见诸种种合理的行为,由此行为继续不断地作出种种善的事业,其结果乃成为良好之社会与优美之世界。

太虚《创造人间净土》

既人人皆有此心力,人人皆已有创造净土本能,人人能发造成此土为净土之胜愿,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间可造成为净土,固无须离开此龌龊之社会而另求一清净之社会也。质言之,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第三因缘,逐步行之,久之久之,此浊恶之人世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

太虚《创造人间净土》

从家庭伦常、社会经济、教育、法律、政治,乃至国际之正义公法,若各能本佛法之精神以从事,则可均臻于至善,减少人生之缺憾与痛苦。故现实人生可依佛法而改善净化之也。

太虚《人生佛教之目的》

到人间乐国最切实的途径,是十善业道……只要能行十善业,则古今圣贤理想中的天国——若中国所谓的大同之世,和西洋人理想的黄金世界,皆不难实现。

太虚《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以行十善为业,传此风教,化被群众,昌明德礼,改良陋俗,减弭兵刑,宽裕生计,慈幼安老,救废恤茕,去贪则劳资之阶级可平,去嗔则国际之战争可息,由此改造人间环境以造人间之净土也。

太虚《自由史观》

依佛法言之,一部分人之弱贫,原因有三:一由前世之业报;二由现生之恶行;三由社会之不良。其由社会之不良者,虽亦须为改革社会之行动,而根本则须从改正各人现生之恶行为入手也。

太虚《佛法救世主义》

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为世法母(法母:真理之母)。

《胜鬘经》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维摩经·方便品》

行利最胜者,谓不信者能令入信,建立于信,立戒者以净戒,悭者以施,恶智者以正智,令入建立。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668经佛言

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印光大师文抄增广·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是知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为切要,以今日之贤女,异日即为人之贤妻贤母,人能得贤母之教育,贤妻之辅助,岂有不成贤人乎哉,故曰教子女为天下太平之根本也。

《印光大师文抄增广·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

《印光大师文抄续编·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以儿女既皆贤善,则兄弟姊妹妯娌儿孙,皆相观而善。从兹贤贤相继,则贤人多而坏人少,坏人亦可化为贤人善人。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之基,皆于教儿女中含之。

《印光大师文抄三编卷一·复神晓园居士书》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

《印光大师文抄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在家的佛教,在共同的佛教组织中,应各从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自己所知所行的业务,即是修学菩萨道的道场。与自己有关的种种人,即是自己所摄受教化的大众。

印顺《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

建设在家佛教,一方面从各人自身做起,做到佛化家庭。一方面在同见、同行、同愿的基础上,相互联系而组成在家的佛教团,来推行宣化、修持、慈济等工作。

印顺《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

佛法中所谓修行,本来不是单指念佛、修禅为修行;菩萨万行,是要建设于众生的一切事业——社会实际生活之上的。在佛教真正的意义,即是“净佛国土”。假使修禅、念佛而毁灭人事,便成为外道的断见、小乘的沉空,早为佛陀所呵。

太虚《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

佛教精神原基于导善世人,再进为与出世一贯之道,然因中国旧时环境关系,人们一入佛教即注重出世而忽略了化导世间,故弄成佛教与社会脱离的怪像。因此,我们应提倡善导人世,注重社会事业,改进人们生活,提高人知识水准,使能即由国家富强人间美善中,通达到法界圆明的佛境。

太虚《中国之佛教》

犹如牛渡水,导者而不正,一切皆不正,斯由本导故……萌类尽受苦,由王法不正……犹如牛渡水,导者而行正,从者亦皆正……萌类尽受乐,由王法教正。

《增一阿含经》卷九

人以王为命,王以法(法:真理,正法,佛法。)为身。

世道既和平,佛法由兹始。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卷十二

治国以法,为政得忠。敬长爱少,孝顺奉善,现世安吉,死得生天。譬如牛行,其道正直,余牛皆从。贵贱有导,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布施平均。

《佛说孛经》

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亦令禁止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又使远离贪嗔邪见。

《华严经》卷六十六

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

《优婆塞戒经》卷三

于亲及非亲,平等视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

令彼一切人,修行于十善,率土常安乐,国土得安宁。

《金光明最胜王经·王法正论品》

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

《佛说孛经》

诚而向正,虽愚亦可用;佞而怀邪,虽智终为害。

自得慧辉禅师(《禅林宝训》)

人有谄诳者,应当如法治……

若友谄诳人,当失于国位。

《金光明最胜王经·王法正论品》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

《佛说孛经》

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

首饰不能戴在脚上,脚镯不能顶在头上。

《萨迦格言》

国人造恶业,王舍不禁制,斯非顺正理,治摈当如法。

若见恶不遮,非法便滋长,遂令王国内,奸诈日增多。

《金光明最胜王经·王法正论品》

因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

《中阿含经》卷十五《转论王经》

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则法乱,在私者取利不公则事乱;事乱则人争不平,法乱则民怨不服。其悖戾斗诤、不顾死亡者,自此发矣。

佛日契嵩禅师(《禅林宝训》)

善住持者,以众人心为心,未尝私其心;以众人耳目为耳目,未尝私其耳目。遂能通众人之志,尽众人之情……务求己过,与众同欲,无所偏私,故众人莫不归心。

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

临众贵在丰盈,处己务从简约……用人深以推诚,择言故须取重。言见重则主者自尊,人推诚则众心自感。尊则不严而众服,感则不令而自成。自然贤愚各通其怀,小大皆奋其力,与夫恃以势力、迫以驱喝、不得已而从之者,何啻万倍哉!

法演禅师(《禅林宝训》)

审察人情,周知上下。夫人情审则中外和,上下通则百事理。

草堂禅师《与山堂书》

御下之法,恩不可过,过则骄矣;威不可严,严则怨矣。欲恩而不骄、威而不怨,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加予人;威必加予有罪,不可滥及无辜。

山堂禅师(《见禅林宝训》)

若夫主者好逞私心,专己喜怒而进退于人,则贤者缄默,不肖者竞进,纪纲紊乱。

草堂禅师(《禅林宝训》)

夫人在上者,能约己以裕下,下必悦而奉上矣,岂不谓之益乎?在上者蔑下而肆诸己,下必怨而叛上矣,岂不谓之损乎?故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

晦堂禅师(《禅林宝训》)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

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

凡操心所为之事,常要面前路径开阔,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黄龙慧南禅师答王安石书》(《禅林宝训》引《章江集》)

夫人之情犹水也,规矩礼法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人之情不制则肆乱。固去情息妄,禁恶止邪,不可一时亡规矩。

佛眼禅师(《禅林宝训》)

共同和合,欢乐不诤,同一一心,同一一教,合一水乳。

《中阿含经》卷二《周那经》

只要众人一条心,弱者也能成大事,

据说蚂蚁结成群,送掉了幼狮的性命。

《萨迦格言》

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

《毗尼母经》

(临济义玄)师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多作什么?”师云:“一与山门作景致,二与后人作标榜。”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

《楞严经》卷六

佛言:“从今不得唾地,犯者突吉罗(突吉罗:意译“恶作”、“轻垢”、“小过”等,戒律中的一类轻罪。)。”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热门推荐
  • 都市不简单

    都市不简单

    身世不明的天宇被几个小混混打伤后,莫名其妙被道家三清之一元始天尊收为徒弟,来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孤儿院,却发现这里和自己以前了解的不大一样,城市里出现了一大推修真者,天宇在这个神秘的城市里,遇到无数的危险,一次次化险为夷,成神之路蓄势待发
  • 你是我最美的梦想

    你是我最美的梦想

    他在梦想中迷失自己,她在梦想中等待着他。林曦然:“我会在梦想中等待着你,直到你出现为止。”
  • 男神大人请上坐

    男神大人请上坐

    六年前的米夏拉着密码箱坐在靳北尧的自行车后座。米夏:尧,如果我真的走丢了,你怎么办!靳北尧:……米夏:你会很伤心吗?靳北尧:……不会。米夏拽住靳北尧的肩膀站起身,去掰他的脸。靳北尧稳住车把:别闹,坐好,我在骑车!米夏:我都丢了你竟然不会伤心吗?靳北尧感觉米夏竟然要去捂他的眼睛,果断开口:不会伤心,因为我不会把你弄丢。米夏收回手,‘吧唧’一声吻上靳北尧的脸颊。靳北尧浑身一僵,米夏迅速跳下自行车。下一秒,自行车带着靳北尧一起摔倒。米夏拉着密码箱站在一旁张狂大笑。
  • 伽蓝记

    伽蓝记

    多年前,大楚王宫里的一场变故,将一位官职低微的小将领,一举捧上高位,而同时也将他卷入了一个偌大的政治深渊之中。多年之后,命运之轮悄然转动,整个大楚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几个身处乱世的男女,被无形的力量,绞入到了这乱世的泥潭之中。理想、爱情,统统在乱世中化作了泡影。情义、道德,纷纷被野心人撕成了粉碎。生命,就像是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也许只有一瞬间,就再无踪迹……所以,每一个人都使劲的活,使劲的爱,使劲的拼搏。故事来源于周董的《烟花易冷》
  • 冷血公主倾城复仇爱恋

    冷血公主倾城复仇爱恋

    她们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生活而已,为什么抱着这样一个念头来生活也会被遭陷害呢?然而她们风雨无阻找到了伙伴,成为了世界顶尖杀手,找到了各自美好的归宿,想彻底隐居,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了这美好又圆满的结局逆转……
  • 瑞雪缘相随

    瑞雪缘相随

    只要是为了她好,就算她恨他,他也无所谓,更别说连续四十九天,每日以自身的一碗血熬药了,然而他没想到,她完全不领情,伸手就打翻了药,更以死来报复他,抱着她冷冰冰的尸体,他觉得人生再无趣。他放弃了一切,回到那充满他们两人回忆的地方,准备陪她的坟墓过完余生,夜里,雷电交加,他想起她最怕打雷,于是到她坟前陪了她一夜,也因此他染上风寒,半梦半醒间,却又看到了她,那个叫他心心念念,刻入骨髓的人儿
  • 高冷总裁的不娇恋人

    高冷总裁的不娇恋人

    “小姐,请您跟我们回去吧”一个年迈的老人家说道。“跟你们回去?这不行!让我嫁给那老头吗?绝对不可以!!除非。。。除非我死!!”怎么可以这样,臭老头!
  • 校草君王俊凯:冒牌萌妻哪里跑

    校草君王俊凯:冒牌萌妻哪里跑

    【四叶草可以进,黑粉勿进,闲杂人勿进】内容简介:初次见面是在大扫除,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那男女不追是否就没有距离?降服腹黑男?那还不容易!看我如何施展缠磨神功!华丽的单身生活即将结束?一场恶作剧式的爱恋正式开始。点击:校草君王俊凯:萌妻哪里跑读者加群:551542580作者QQ:2743029727
  • 武装剑灵

    武装剑灵

    万物皆有灵,神兵亦有灵!在历史长河中,某些兵器长时间得灵气灌溉,衍生灵智,进一步成为器灵。剑灵为其中一种,若其主与剑灵契合度达到高值,便能武装剑灵,一跃成为战神……少年至雪域走出,集神兵,聚剑灵,征战天下!
  • 星空下永恒的友谊

    星空下永恒的友谊

    有一所只“生产”明星的大学叫星空学院。想要成为这里的人都要在这里待上个三四年。一个又一个的人来这里报名。但奇怪的是,要进这所学院要通过3关,1关于演艺圈的知识问答2体育方面要跑得快,跳得高在一些舞蹈上要用的3必须要练过2到3年的舞通过这三关的人不多,毕竟还有当场面试,不知道安紫陌和萧如心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会干出哪些有趣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