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一词经常出现在日常言语与行文中,通常指一个人的年龄到了60岁。按中国古历法的“天干地支”推算法来讲,60年即是一个循环单元。因此,花甲的意思是“六十年一甲子”,因为有周而复始的意思,所以不同的地方还称为“还甲”、“周甲”、“回甲”等。
朝鲜族对花甲礼特别重视和讲究,因为他们把60岁视为一个人生道路的分水岭,就如同新生的开始。当朝鲜族男女满60周岁时,老人的子女等晚辈都要为其举行花甲礼仪。花甲宴相当于汉族为60周岁老人举行的生日会,或者大寿。
我国朝鲜族花甲的风俗习惯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形成,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成。这一仪式开始为朝鲜族的宫廷,后来传到朝廷大臣的家里,渐渐的,这一仪式在朝鲜族平民百姓阶层那里也得到普及。
花甲礼的习俗一直在中国朝鲜族中传承下来,它主要流传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朝鲜族聚居的东北三省地区。自古以来,朝鲜族就把尊重老人视为自己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极为重要的事儿。在日常生活中,朝鲜族人对老年人关怀备至,一到节日,晚辈更是依次向自己家里的长辈请安,然后到村里其他老人家里拜访祝福。从1982年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老人节。一到那天,朝鲜族会举行尊老敬老的活动,给予老人极大的精神财富。老人节把尊老的习俗发扬光大,使之最终成为全社会的美德。
为什么族中老人地位崇高?在朝鲜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解开这一惑。
在朝鲜族的高丽时代,高丽国王颁发了一条法规,这一法规残酷至极:人只要一过60岁,如果没有死去就要被活埋,这是一个奇特的习俗,后人称其为高丽葬。
有这样一位金姓的穷人,因为不忍心看看父亲像法规规定的那样死去,于是把他年过60的父亲藏入山里的一个山洞中,每天偷偷地给他送饭,好在没被其他人发觉。
我国皇帝听说了高丽葬这样的法规,便觉得法规过于残酷和不仁不义,于是派遣使者,给高丽王送去了三个难题,让他解答。高丽的官员都被题目给难住了,高丽国王更是急得团团转。被儿子藏在山洞里的老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告诉了儿子这三道难题的解决方法,儿子来到京城,拜见了高丽国王,向高丽国王讲解了解题之法。国王终于解开难题,欣喜异常,询问谁是解题人,老父亲的儿子很诚实,他说是自己的父亲,国王见到那位老父亲后,竟然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不过,高丽国王终于省悟,他认识到,有着阅历丰富老年人就是国家的财富。从此,国王废除高丽葬的法规,通令全国尊重、爱护老人。金姓老汉最终重返家园与家人团聚,就这样,他得以安度晚年,一直到寿终正寝。
从此以后,残酷的“高丽葬”被花甲宴所代替。
花甲礼仪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甲宴。一般定在老人60周岁生日,花甲宴才会举行。届时,儿女们为老人摆寿宴,邀请亲朋好友和邻里欢聚一堂,一同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花甲仪礼一般都由子女筹备,假如过花甲的老人是教师,也可以由学生们操办。花甲礼仪的意思是子女或学生感激父母或是老师的爱护和恩惠,祝愿父母或老师更加健康长寿,但是在举行礼仪之前,必须要征得老人的同意,不能私做主张。
朝鲜族花甲礼仪和其他礼仪一样,有着比较严格的程序。其程序主要分为摆寿席、献寿、放寿席、闹寿夜、分寿桌等项目。
献寿是其中基本的仪式,指子女或学生们备好喜席,向年过花甲的父母或是老师敬酒叩拜表示祝寿。传统仪式中,一般在自家院子里举行。
仪式前,需先在宴席现场挂上幕布或摆放屏风,然后题写祝寿的对联。过寿的老人和儿女在穿着上也有讲究,他们都要穿着特制的朝鲜族传统民族服装。古时候,参加这种较为庄重的庆典都要身着白色的民族服装,但是到了现代,服装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了,大家都比较喜欢穿上颜色鲜艳的服装,这样更加衬托出喜庆,渲染出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而左邻右舍则送礼金或喜宴所需要的饮食等。
仪式进行之时,晚辈先给过寿的老人在大厅或在庭院内单独摆上丰盛的花甲宴大桌,大桌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在摆宴席时,菜肴也是有规定,多是选择一个儿女双全、三世同堂、懂得礼俗的妇女,让她提前两三天开始操办。到了寿辰当天,大桌上摆放各种糖果点心、整只整条的鸡鱼等,必备寿食50余种。摆寿席要突出雄鸡的造型,整体看上去丰盛美观、主次分明。而对于接受寿礼的花甲老人来讲,也有自己需要进行的礼仪,他们必须先向前来献寿的晚辈进行敬酒,接着才能坐回喜席,开始接收子女或是学生的献寿。老人坐在寿宴席的重点,献寿的男女都是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坐好,之后晚辈依次敬酒磕头献寿,载歌载舞,此仪式讲究长有秩序。
祝寿庆典结束,子女才能和前来祝寿的宾朋共同喝酒,一起娱乐,与过花甲的老人一起唱歌跳舞,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百事以孝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都提倡中国人要有孝心。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十分看重“孝道”,如今,我们应该将“孝道”的接力棒接住,将“孝道”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