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栉风沐雨五百余载、由三层圆形屋檐堆叠而成、顶端中央冠以巨大镏金宝柱的塔式坛庙建筑,是中国历代皇帝祭天之所在,也是中国农耕文化和黄河文明的象征——而当它与“2000”及“五环”组成一幅奇妙的图案时,又预示着什么呢?
世界——将给予北京一次机遇。
未来——将给予北京一个梦想。
北京——翘首企盼成为2000年的奥林匹克城!
北京——将撩开神秘的面纱,向全世界展示她的万千风情!
奥林匹克精神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为申办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立下汗马功劳的韩国总统卢泰愚,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界的喜筵和盛会,归根到底也是经济的奥林匹克和文化的奥林匹克。”
首先是申办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
发达国家总是把举办奥运会看成是国力强盛的象征。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00年历史上,美国已经取得了四次奥运会主办权,德国、英国和法国均取得了两次奥运会主办权,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前苏联、日本、西班牙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承办过奥运会。
经济实力不啻为申办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把申办奥运会看做是“走向强国的催化剂”、“建设发达国家的划时代的跳板”。
卢泰愚运筹帷幄、化险为夷,正是在国际奥委会投票的最后时刻击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日本的名古屋——其结果,1988年汉城奥运会帮助韩国改变了整个国家面貌。
显而易见,奥运会已不仅仅是体育的盛会,它的影响力远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国民心理等诸多方面!
显然,申办奥运会是“巨人之争”——堪称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1991年3月18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
北京奥申委委员达50名之多,囊括了国家计委、体委、体改委、外交部、财政部、经贸部、邮电部、广电部、文化部、民航局、海关总署、新华社、北京市等政府官员及优秀运动员、港澳知名人士,阵容不可谓不强大矣。
1991年12月4日,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张百发专程飞抵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正式递交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
中国希望主办2000年奥运会的愿望是强烈的,理由是充分的:2000年奥运会是开创新世纪的奥运会,放在拥有12亿人口、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日益在世界上产生巨大政治、经济影响的中国举办,对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无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1992年4月15日,申办2000年奥运会报名截止,中国的北京、德国的柏林、巴西的巴西利亚、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英国的曼彻斯特、意大利的米兰、澳大利亚的悉尼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等八个城市被确定为候选城市。
随后,当全球体育巨星齐集在奥运会五环旗下、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成为全球的聚集点时,八个申办城市也在战云密布的奥运赛场上频频展开公关活动,向全世界公开亮相。
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序幕一拉开,立即呈现出群雄争强、各使绝招、志在必得的激烈竞争态势。
澳大利亚人显然对布里斯班和墨尔本在申办1992年和1996年上两届奥运角逐中被判出局耿耿于怀,此番悉尼已是第三轮出击,大有成败在此一举之悲壮感。
悉尼果然出手不凡:悉尼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驰名全球,适逢大桥建成60周年纪念日,1万名悉尼市民手执“分享奥运精神”的小旗徒步走过悉尼港大桥,队伍浩浩荡荡持续达五小时之久,引来世界舆论沸沸扬扬,为悉尼赢得不少分。
柏林打出的王牌是:德国统一后的柏林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高智商的日耳曼人使出的招法确也新奇独特:邀请柏林市荣誉市民、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以及现任德国总理科尔,三人联袂出席推倒柏林墙两周年纪念大会,以壮争办之声威。
然而,德国的一块心病是:纳粹势力死灰复燃,袭击外国人的暴力案件急剧增加,必然会给柏林的申办前景投下一道浓重的阴影。
巴西利亚建都已届33周年,它是当今世界现代化都市中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市。巴西利亚在陈述其申办理由中特别阐明:在近代奥运会100年的历史中,南美大陆尚未举办过奥运会。
巴西奥委会负责人若译·达席尔维拉先生表示,巴西与中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巴西利亚和北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倘若巴西利亚在首轮投标中落选,巴西将全力支持北京争得主办权。
曼彻斯特是英伦三岛上一座古老的工业城市,为申办1996年奥运会曾耗资1000万美元,最终却因基础设施不足败于美国的亚特兰大。英国人痛定思痛,政府已拨款6000万美元推动曼彻斯特东部地区的开发,准备再搏上一次。
首相梅杰表示要亲自“当好推销员”,既率领政府要员前往巴塞罗那展开一系列游说活动,又飞抵瑞士洛桑拜访萨马兰奇主席。首相阁下大胆预言:曼城地处欧洲、北非、中东、北美适中位置,最适合举办2000年奥运会,很可能会中标。
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它提出的申办口号颇具煽动性:奔向2000年奥运时,“让我们相会在欧亚两大洲交接处”。
土耳其人的公关项目是举办一系列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展示伊斯坦布尔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借此提高该城的知名度和魅力;另一主攻方向是将伊斯兰国家作为重点游说对象。其官员宣称:“不要低估了土耳其人……究竟谁执牛耳,等着瞧吧!”
众所周知,塔什干和米兰已先后自动退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角逐——八城竞争遂成六城竞争。
随着1993年9月2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选址投票日期逼近,六城竞争日趋白热化……
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国务院总理李鹏、外交部长钱其琛、原财政部长王丙乾、公安部长陶驷驹、卫生部长陈敏章、北京市前市长陈希同、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等均在北京《申办报告》中签署了保证。
1993年6月2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致函国际奥委会各委员时,又进一步重申:“我本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市的申办……我真诚地期望着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全体成员和朋友,在2000年一同欢聚于开放的北京。”
中国人以东方民族所特有的坚毅性格和不屈信念,脚踏实地地实践着奥林匹克精神。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千千万万个企业、工厂、机关、团体、校园、军营、商场、街道、城镇、乡村……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向往,决心支持北京登上2000年“国际奥运列车”——
一支由18名运动员组成的“奥运希望之火”自行车队,痛饮壮行酒,高唱《万里行之歌》,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启程,跨黄河、越长江、过珠江,一路风尘地驰往中国最南部的天涯海角三亚市……
素有“世界屋脊”美称的西藏布达拉宫前,万人签名载歌载舞,一条洁白的哈达上缀满由藏、汉、英等文字书写的姓名。“百米哈达寄深情,高原众人盼奥运”……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收到的《奥运2000》,无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一幅奥林匹克体育画卷:长200米、宽1米,画面上展示的是绚丽多姿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它融注了中国湖南省株洲市一位业余画家的十年心血——作者陶侯武通过创作这幅长卷来表述一位普通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向往之情……
“千人结,万人结,结下一片争办奥运的深情厚谊”——这幅由社会各界人士亲手参与编织的挂毯,是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五十六个民族学生集体创意的杰作。人们汇聚在一架地毯机梁前打结系扣,将在挂毯上编织出北京奥申委标志及“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的中英文字样……
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冰心、夏衍、艾青及百余名著名作家联手开创了中国体育史和世界奥林匹克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每一位作家都庄重地在自己的代表作品上签名题词,以表述对人类奥林匹克运动心向往之……
这是一次堪称人类体育史上的盛大节日——“癌症患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上海市隆重揭幕。
由4000名徘徊于“地狱之门”的运动员表演的大型团体操《生命之光》,荡气回肠、撼人心魄,无疑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赋予了全新的“超越生命”的含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民族。
据一项民意测验显示:中国民众对北京申办奥运的支持率已上升到98.60%。
毫无疑问,在中国已经掀起一个空前的奥林匹克热潮……
奥运会主办权的竞争,是全世界的公平竞争。
美国的洛杉矶申请过七次,希腊的雅典申请过六次,意大利的罗马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都申请过五次,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申请过四次,前后历时达八十余年。
正如奥林匹克宗旨所阐述的:重要的在于参与!
北京时间:公元1993年9月24日2时30分。
此一刻,中国人将承受什么呢?
承受巨大的喜悦——一个饱经忧患而撞响了命运晨钟的民族,以对人类奥林匹克运动诚挚的爱心和执着的追求,当之无愧地赢得了无上的荣光;
承受巨大的失落——不!既然中国有胆略发动一场举世瞩目的社会变革运动,以宽广的襟怀去拥抱世界,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那么,中国人同样赢得了一次理解与成功。
开放的中国,必将以雄健的身姿,步入21世纪朝霞澎湃的黎明……
主题歌歌词:
奥运的太阳
(一)
我企盼一次潇洒,
我企盼一次辉煌。
我企盼友谊的彩带,
我企盼搏击的力量。
我们共同企盼相聚,
我们共同企盼荣光。
啊,我诉说一个心中的秘密:
2000奥运的太阳!
(二)
我拥有一个地球,
我拥有一个梦想。
我拥有史诗的瞬间,
我拥有永恒的向往。
我们共同拥有明天,
我们共同拥有希望。
啊,我倾吐一个心中的秘密:
2000奥运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