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时间:公元1993年9月23日19时30分。
历史往往在一瞬间创造辉煌。
此刻。蒙特卡洛城的霓虹灯光辉映在蔚蓝色的地中海上,流光溢彩,出神入化——在这梦幻般的夜幕下,却掩藏着一个令全世界都异常焦灼又异常轰动的秘密……
四年一届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无疑是人类现代文明史上影响最深广、公众最狂热也最具诱惑力的体育盛典。
只有国际奥委会有权选择和决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第101次国际奥委会全委会则刚闭会——也就是说,汇聚在这个地中海岸袖珍国家的91位男女委员,刚刚投票确定了获得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的城市。
风姿绰约的摩纳哥小姐已将一个密封好的大信封交到国际奥委会主席J.A.萨马兰奇先生手中。
73岁的萨马兰奇先生手捧大信封,正稳健地迈入专设的多功能新闻大厅——在这里,萨翁将亲自开启信封,向全世界揭示这一秘密。
显然,大信封内装着的只能是北京、悉尼、柏林、曼彻斯特、伊斯坦布尔、巴西利亚等六个城市中的一个城市名字。
也许是北京——那将是东方古老民族的幸运、光荣与梦想。
也许不是——即便不是——占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参与申办世纪之交的奥运会,也足以表述12亿中华炎黄子孙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心愿……
上篇
正因为人类的聪慧和才智,才发明了如此多彩多姿的点火仪式:
中国藏族姑娘驻足于念青唐古拉雪山脚下,这般优雅、娴静地引燃了北京亚运会的圣火……
西班牙男士则开弓搭箭,一簇火矢呼啸飞越茫茫夜空去点燃巴塞罗那奥运火炬……
姑娘和男士似乎在吟一首诗,抑或在作一幅画,其美妙、其神韵都将引发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
——远古先祖钻木引火,从而宣告一个蒙昧时代的终结。
——现代火箭引爆升空,又揭开了一个科技革命的新纪元。
体育——亘古至今——就这样蕴含着一种延绵不止的生命意识……
显然,藏族小姑娘点燃的是中国人的信心、意志和力量。
北京亚运会恢宏的规模、强大的阵容、缜密的组织、一流的设施及指挥若定的气度,都令海内外有识之士惊叹不已。
中国,完全具备了举办特大型国际体育盛会的能力!
勃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大潮,是古老东方民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一次壮行,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充满信念的友好对话。
改革开放的中国期待着全方位与世界接轨,从而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
竭尽全力将中国引上现代化坦途的邓小平适时指出:北京亚运会之后,应该申办奥运。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端于公元前776年。
奥林匹亚(OIYMPIA)位于古木参天、神奇幽静的阿尔菲奥斯山谷之中——在这里,古希腊男性自由公民以炫耀裸体和展示力量的形式,来祭拜至高无上的宙斯神。
古代奥运会每四年一周期举行跳跃、赛跑、摔跤及投掷标枪、铁饼等项目的竞技比赛——显而易见,这些竞技行为诠释了人类童年时期漫长而艰辛的生命进化历程。
运动会竞技优胜者被饰以橄榄枝花环,当之无愧地成为和平使者——运动会举办期间,进行中的战争也必须停火。
历史总是从辉煌走向衰微。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延续了整整11个世纪之后,于公元394年为狄奥多西皇帝所禁止。
其后,大火、兵燹、地震遂将古代人类精神文明的璀璨史册掩埋于岁月陈迹之中……
人们将永远怀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教育家、历史学家P.de.顾拜旦男爵。
18世纪末叶,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并很快席卷法国、德国乃至整个西欧大陆,从而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大厦的崛起奠定了坚固的物质基石。
正是在人类现代文明车轮飞速奔驰的驱动下,顾拜旦男爵首倡恢复古希腊奥运会传统,并为之奔走呼号。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在巴黎庄严宣告成立。
1896年4月6日,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人类体育运动的摇篮——希腊的首都雅典城点燃了圣火。
人类体育史上从此揭开崭新的篇章!
现代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必然造成社会生活的国际化。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鲜明特色——国际性——它必须由一个事先确定的奥林匹克城市来主办——参赛选手不分种族、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所有为国际奥委会所认可的国家奥委会都将受到邀请。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创造的一个奇迹是:全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全都站在了由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联结成的“五环旗”下。
无疑,它高扬的旗帜上所昭示的是人类基本生存准则:和平,公正,理智,共享文明成果……
任何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既定的“游戏规则”。
国际奥委会开宗明义,这样表述自己的宗旨:奥运会是在奥林匹克选手们个人之间的竞赛,而并非国与国之间或者地理区域之间的竞赛。
文学家则评论道:因着精神的昌明和物质的发达,军事战争将减少到最低限度;体育竞技起而替代战争,世界体育大会战将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综合国力相互较量的最佳场所,成为评判一个民族精神和素质优劣的公正仲裁。
奥运会为每一位竞技优胜者升国旗、奏国歌,其本质正是倡导通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公平竞争,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部国际体育史,实录的不仅仅是人类天才与雄心的史诗,而且还维系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荣辱与兴衰——
长跑怪杰努尔米、体操皇后拉蒂尼娜、超级游泳巨星施皮茨的名字永远是芬兰、前苏联、美国的荣耀;
球王贝利已然是巴西国民顶礼膜拜的民族英雄,巴西人时刻不忘将重温世界足坛霸主旧梦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日本大和民族凭借经济大国的雄厚实力,正以精确的电子技术设计每一个项目的比赛和计算每一枚金牌的得失,梦寐以求重新刮起一股“东洋魔女”旋风;
洛杉矶奥运会期间,里根总统打出“加油!美国”的标语牌,煽动了96.3%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卷入如痴如狂的体育热潮;
中国巾帼女豪荣登世界女排“五连冠”宝座,令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激动得热血沸腾。
毫无疑问,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已牵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神经,从国家元首到市井平民,人人都进入一种废寝忘食、神经兮兮的超常状态……
体育大会战铁的规律:强者必然征服弱者。
体育大会战的背后,往往站着政治和经济两个巨人。
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在国际竞技场上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体协)为中国国家奥委会。
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阵容引来全场哗然:短跑运动员刘长春一人手执国旗入场……
这是现代奥运史上闻所未闻的仅有一个运动员的国家体育代表团。
专程前往洛杉矶观礼的中国体协总干事沈嗣良先生,痛心疾首地向新闻媒体披露:“余之赴美未受国民政府丝毫津贴……”
更悲哀的是,就连运动员刘长春赴洛杉矶奥运会参赛的旅费,也是由张学良先生个人捐资赞助的。
于是乎,中国人从此背上了一个屈辱的骂名:“东亚病夫”……
随着一双巨手将那面著名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中国这个东方“沉睡的巨人”便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考,中国体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醒狮奋蹄的新时代。
容国团无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乒乓球世界冠军。
随后,中国乒乓球运动全面崛起,威慑四海,长盛不衰,令外国人也不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的胜利是令人信服的……在运动场上看到了旭日东升般的新中国。”
中国人率先登临地球之巅,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壮举;中国人首漂母亲河——黄河,壮士舍身虎跳峡的豪气;以及在那个梦牵魂萦的“5·19之夜”,北京工人体育场8万观众惊天动地的嚎声和哭声……不都在传递着一个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古老民族的心声么?!
中国田径走在亚洲前列……
中国篮球向世界水准进军……
中国羽毛球称霸世界羽坛……
中国武术造势雄健风靡环宇……
中国女排锐不可当勇夺桂冠……
中国体操技压群芳饮誉全球……
历史的“幽默”充满戏剧性效果。
1984年7月——也就是距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半个多世纪之后——当组成人员达350多名的庞大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再度踏上太平洋东海岸这个天使之城,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一展大国风采时,全世界都投来了热情的注目礼!
西班牙《阿斯报》评述道:“一个伟大的形象:中国谦逊地抵达洛杉矶,胜利地离去……现在中国参加比赛,预示着一个新的力量分配的开端。”
日本《读卖新闻》发出惊呼:“十亿人口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亚洲的德国’,亚洲体育界的首领。”
美国奥委会主席威廉·西蒙先生则预言:“中国人向未来跨出了一大步……从现在起他们将成为奥运会强国之一,将被所有的国家算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中国人在国际竞技场上显示了实力,同时也意识到了肩负的义务。
当20世纪的大幕徐徐落下、新世纪的朝阳冉冉升起之际,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将力争在北京点燃奥运圣火。
如是,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编年史上将矗立起一座巍峨丰碑!
下篇
北京。这座煌煌古都,历经六朝沉浮,阅尽人间沧桑,既浸润五千年华夏文化之灵气,又独领开放改革之风骚,传统与现代,往昔与未来,就这样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犹如一部卷帙浩繁、精美绝伦的历史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