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2600000038

第38章 现实与梦幻(1)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

冶金术的发明,金属铸币支撑起典当业和钱庄这座千年古厦;

纸币和支票的流通,现代银行业驱动了全球经济巨轮的飞转;

金融电子化与电子货币的悄悄降临,则使人类聆听到时代的涛声在新世纪的彼岸拍响……

金融怪圈

改革开放的中国,每天每天,新鲜信息犹如潮水般涌来。人们何曾想到,金融——一夜间成为全社会热点中的热点。

1993年,被经济学家称作中国金融年。

这些当年壮着胆子、签字画押率先把集体耕地承包到户的庄稼汉们,现今虽然不再为“姓社姓资”而担心,一个更实在的威胁却令人哭笑不得:他们经年劳作、收获的标志竟是这些花不出去的“白条子”,还有前所未有的“绿条子”。

城市储蓄亦是急流险滩。1993年初,上海等地相继发生挤兑震荡,正常的库存现金,无法抵挡超常的提取,银行系统好一番紧急调拨,虽然冒险过关,但也足以使人出了一身冷汗。以致一位高层领导再三告诫:今后再也不许发生这种情况。

人们再度感受到了物价上扬的压力:1993年1月至5月,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6.7%。专家声称,物价涨幅已经接近严重通胀的临界线。几年来已经处“涨”不惊的消费者,恍如梦中初醒,急匆匆加入抢购的行列。

1992年3月20日,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过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就在这一天,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0000亿元大关!

早在四年前,当居民存款余额突破500亿元时,经济学家已经在惊呼:“笼中虎”一旦出笼,将会买完中国市场上每一件商品!而10000亿元,则意味着可以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买回家去!

1992年8月上旬,就在我国国歌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频频奏响的时候,南国深圳却正在萌发一场举世皆惊的股票风潮。一则发生新股的消息,仿佛一场战役的总动员令,近百万人携巨款从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挺进深圳!

连续三天三夜的排队等待。令人窒息的环境,人格被损害的羞辱、不法势力的欺扰、实现欲望的渴求与恐惧……终于因为一张新股抽签表的不翼而飞酿成总的发泄与骚乱。

8月10日,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大游行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经济特区爆发了——如潮叠浪般的口号声已不再是种种政治要求,而是“我们要股票”!

中国人苦苦压抑、久困于心的致富企求,终于以特殊的方式呼喊出来!

对于经济起飞的国家,没有什么比资金更需要的了。中国,恰恰是一个资金奇缺的国家。1993年,国家财政收入不过4500亿元,相当于居民手里钱的四分之一。而老百姓手中攥有的钱呢,按最新估计,也不过18000亿元,仅仅等于美国退休基金管理公司一家可以用作投资的资金。

然而,就是这极为有限的资金,又形成一股股暗流。世界银行专家惊叹:“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的财政收支,像中国这样分散。”我们的中央政府,也不得不认真讨论起奖金到底流向了何处。

1992年,中国再度掀起“圈地运动”。遍布全国城镇的开发区相继埋桩筑栏,以致政府总理都在惊呼:倘若这数以千计开发区全部建成,国库将倾囊如洗。

房地产,这一刚刚进入市场的行业陡然升温。“正规军”、“游击队”、“孤胆英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国一下子冒出3500多家房地产公司,从业人员达220万之众。有的地方一亩地炒到几百万元,有人突然发现,中国的地价高于美国,干脆去购买美国的土地。而那些皮包公司翻云覆雨,倒上几张图纸,转手之间就能赚上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一个古老的欲望在调动着人们手中的资金。乱集资、乱融资、乱投资直搅得金融界乱纷纷好一番热闹景象。

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社会集资总量达1000亿元。权力机关集资做投机生意,企事业单位借集资逃税避税、滥发红利。显而易见,乱集资导致银行存款“大转移”、国家财税收入“大流失”。

余万珍,四川一位仅读过小学一年级的农妇,突发奇想,以每月10%的利息广为集资。每到月末,一本正经地给集资者派送红利,闹得机关干部、银行职员都成了她的热情投资者。事情败露之日,借款投资者倾家荡产,挪用公款者锒铛入狱。

沈太福,北京长城机电公司董事长,非法高息发放债券10多亿元,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纪录。那么多智商并不低的人上当受骗,而集资时投资者不顾政府的告诫,破产后又要求政府兜底,大概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了。

如果说1988年经济秩序的混乱是因为出现了“物资倒爷”,那么“货币倒爷”的魔术已经后来居上。资金违章拆借形成金融漩涡,而在这漩涡上泛起的则是泡沫经济。

中国人早已弄清楚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而乱集资乱融资的投向却是投机性领域。1993年农业、能源等瓶颈领域投资反比头一年有所下降。其结果,短缺的更加短缺,不该热的火上浇油。

金融,足以使人感到一种始料不及的震惊,感到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

人们把焦虑的目光投向金融。

人们把思考的目光投向金融。

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金融。

人们发现,金融原本是诸多问题的交汇点——搞市场经济,必须紧紧抓住金融这个市场要素组合的龙头。

1993年7月,中共中央下达了6号文件,把改革整顿的焦点对准金融界。

1993年,虽然以金融问题的集束引爆和金融治理的显著成果载入史册,然而,中国经济仍旧没有走出扩张、过热、紧缩、滑坡、再扩张的怪圈。

长期以来金融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的附属物。国有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潜亏,靠贷款交税和发工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工业增长速度后面,靠超量信贷来支持。这还不算,在一些基层银行,呆账、死账已占到信贷资金的三分之一。

人们陷入两难境地:若长此下去,金融乃至国民经济怎能走上正常发展轨道?若银行真的按市场规律办事,不再将贷款填入这无底洞,那些断了血的庞大躯体还能够站立起来吗?

如果把金融比作一辆负重前行的车子,金融体制的改革与金融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车子的两只轮子。

一个轮子必令车子倾覆;两个轮子才能使车子迅跑如飞。

纵观当今世界,现代化金融业早已今非昔比。

金融电子化,一个比金融更加年轻、令人更加陌生的概念,已经来到人们面前。

金融,被人们称为21世纪的导航产业,在中国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也许,一场悄悄的革命已经从历史的后台推向前台!

历史回顾

当20世纪的帷幕即将徐徐落下,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文明的窗口,人们不难发现,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合成材料工业、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构成了新技术产业革命的滚滚浪潮。

也许人们都还记得,当美国宇航员不无自豪地在月球上说道“我在这里迈开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开的一大步”时,整个人类都在为超越时空的千年梦想而欢呼。

科技革命催生了一个电子时代。

电子时代使人类梦想成真。

显然,在诸多的新技术汇成的乐章中,计算机技术奏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

电子计算机进入家庭,在十几年前的中国,还只能是望洋兴叹;而如今,从作家的换笔到孩子们的学习机,电脑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然而,在这一切迅猛的变化当中,却有一个静悄悄的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发展着,它往往被人忽略,其意义和社会作用也远不被人所知:这就是金融业同计算机的联姻——金融电子化建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奠基了金融电子化大厦之后,后起的东方“四小龙”也紧追而上,甚至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把金融电子化建设放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之上。新加坡近年装备的现代金融电子设施,其现代化程度之高,令世人瞩目。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银行业的电子化建设,起步虽晚,却也呈迅猛发展之势。截止到1993年,全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投入资金已达到60亿元人民币,居各行业之首。

马克思说过,时间的节约是层次极高的经济规律。当我们审视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时,不难发现:现代金融同电子技术的结合,是这一规律最集中最精彩的表演。

人们所熟知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初民对时间重要性的最早认识。个体的生命由时间组成,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无不是在时间与空间的舞台和条件下进行的。整个人类的经济运动,从这一特殊的角度上审视,可以说是一部不断缩短时间、超越空间的奋斗史和成长史。

原始氏族、部落间剩余产品的偶然交换曾经历了漫长的无文字的野蛮期;货币的出现,则同火与文字的应用一样意义深远。经济学家把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定义为流通,它是作为商品的物流和作为货币的资金流之间的双向流动。从此,人类经济生活追求时间效率的跋涉,便同不断扩大两者的规模和效能紧密相连。

每一个文明时代,都深深烙印着历史的辉煌与足迹。

西出阳关,漫漫的戈壁黄沙,早已淹没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古道和悦耳驼铃;地中海沿岸国家在中世纪长夜中缓缓行驶的庞大商船,现在也作为博物馆中的珍藏,让游客体味那昔日的荣耀;如今,麦道和波音飞机巨大的引擎和光缆通讯,已把整个地球浓缩为一个村落。从简单商品经济的舟船驶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港湾,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发展的深层奥秘:文明的步伐,是以物流和资金流的不断加速为基本特征的。

工具的创造和使用创造了人本身。

工具的变革推进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

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充其量只懂得生产工具变革的作用。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则是流通工具。

人类社会的童年,几乎都有过用贝壳充当货币的历史。金银作为货币,第一次使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具有可以分割和计量的性质,并为冶金技术出现后铸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纸币的出现,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如今,各种流通支付工具已发展到令人炫目的程度,它们在加速资金流中各显身手,适应了商品经济向现代信用经济的发展需求。

有了资金,还要有资金的融通,这就是金融的最简单的定义。

历史总是通过偶然事件开辟着必然的道路。当古罗马皇帝把犹太人逐出家园,他想不到犹太人的后裔在其后的欧洲崛起中,会充当什么角色。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交通运输不便,无论陆路还是海上,都缺乏安全性,货币的运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难题。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的犹太人普遍经营典当业,他们的财力和家庭的地理分布状况,使得他们在汇兑和融资业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在犹太人当中,出现了西欧中世纪城市里最早的金融家。正是由于有了国内和国际的融资活动,羊毛商人才有可能把英国的优质羊毛输入佛罗伦萨,并把毛纺织品从佛罗伦萨再运往欧洲各地。

又一个有趣的偶然事件发生在一家经营典当业的金匠铺中。一次,金匠违反禁令,把客户存放的款项私自拿出去放贷,生怕被人发现而忐忑不安。后来他惊异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要不断有新客户投入款项,放贷又控制在一定比例,店铺就不会发生支付困难——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挪用公款事件吧。由此而引发的,是诞生了以经营存贷款、谋取利差为业的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纵观社会发展史,火的使用促使猿脑变为人脑,并照亮了人类漫长的几十万年的蒙昧和野蛮期;文字的发明开创了几千年的文明史;而中央银行的创立,最终奠定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历史基石——因而被社会学家和人类学者誉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明。

二次大战之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发展壮大了极其庞大的金融体系。

美国现有5万多家金融机构,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始建于19世纪末叶的日本金融制度,经过二战后的全面革新,金融资产迅速增长,大大地超过了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毋庸置疑,金融是整个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沿和枢纽,大至宏观小至微观,从生产到流通、分配和消费,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银行,银行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跨越国界、连结东西两半球的最神奇的现代网络和纽带。

每一个时代,都把当时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与产业凝结给予最具发展前景的部门。

19世纪的工业革命,由于把瓦特蒸汽机和煤炭、钢铁工业的完美结合赋予铁路的修筑,使铁路成为当时新技术浪潮的大浪潮头,迎来了整个近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曙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革命的浪潮把人类智慧的辉煌成果赋予现代金融,引发了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当发展的机遇再一次向我们呼唤时,我们已经摈弃了以古代文明而傲视一切的积习。

我们再不能以古钱币的悠久而一叶障目。

我们再不能侈谈宋代以来货币钱庄的鼎盛而自慰。

历史曾给予我们深重的创伤: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竟然是为履行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而设立的!

春风化雨,一个积贫积弱的古老民族,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卓绝和曲折发展,毕竟已形成了遍布960万平方公里城乡的金融网,中国银行更以它年轻的身姿跻身于全世界最大银行的第十四位。

我们毕竟有了前进的基础,尽管前面的道路漫长且充满荆棘。

改革是一场革命。

它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大潮涌动,所向披靡。

毫无疑问,这浪潮已把金融业推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和电子化技术的前沿。

我们面临着追赶第二次浪潮工业文明的历史任务。同时也面临着跨世纪新的浪潮的冲击。

这是一次刻不容缓的机遇与挑战。

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向人们呈现了国际同步化的趋势。开放的国门架起了通往科技经济国际化的桥梁;只有争取发展的同步,才能获得资源的共享和融通;只有争取发展的同步,才能把改革开放的经济快车纳入国际的轨道!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金融电子化!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呼唤金融电子化!

透过历史航道的迷雾,我们已经隐隐聆听到新世纪金融电子化浪潮的阵阵涛声。

艰难起飞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毫无疑问成了全世界的聚焦点。同样,中国政府全力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电子化建设,更令世人瞩目。

然而,历史落差所发出的轰鸣,却是惊心动魄的。

当共和国步入而立之年,在偌大中国只剩下一家机构遍布全国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同类推荐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从某种意义来说散文是门槛最低的写作,她多是散养在民间的文字。我喜欢读一些闲适的东西,可以涵养心地,但散文不只是文人的事,散文更应是百姓的事,所以我更喜欢一些有痛感的东西,多年前的《天涯》杂志《读者来信》里有篇文章说:"一切在苦难中的底层,他们的话语、情感都应该得到疏通、表达,形成底层自身真实、质朴的话语空间……
  • 山野现代舞

    山野现代舞

    本书收录了山野雕塑、京中美食、音乐之伴、写作的女人、怎一个“谢”字能了等多篇当代名人随笔。
  • 希腊神话故事新编

    希腊神话故事新编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其内容涉及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地位及最后由宙斯取得胜利的斗争、诸神的爱情与争吵、神的冒险与力量对凡世的影响,包括与暴风或季节等自然现象和崇拜地点与仪式的关系。
  • 想出名的乌龟

    想出名的乌龟

    本文作者林华玉,其作品有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强,举个例子,2010年发表作品210余篇,其中原创首发的只有80余篇,转载的竟然有130余篇,其中个别篇章转载率达到数十次,所以说,他的作品还是蛮受读者喜欢的。
  • 玄的弦

    玄的弦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豹、感官、远方、散步、回顾、返途、夜泊成都、不要不安等。
热门推荐
  • 天王星卷:迷失时空

    天王星卷:迷失时空

    探险小龙队的成员们在公园游玩,在聊天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彼此遇到的烦恼惊人的相似,似乎时间越来越“短了”。而就在此时,明明就在眼前的过山车竟然会消失不见。在这之后,似乎还有类似的事件在不断发生,在小龙队展开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件事与一个科学博士有关,就在他们即将找到那位神秘博士的时候,博士却突然失踪了。大家在博士的日记里得知博士曾经进入到一个不受时空约束的地方。经过他的研究,他竟然找到了脱离绝对时空限制的方法。根据秦小龙等人的推测,有人窃取了博士的成果并且还将它进一步扩大化,一旦他们的实验成功,有可能导致整个时空的倒转。
  • 雨心樱

    雨心樱

    小说以樱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从小对设计情有独钟的富二代高富帅陆凌峰因出国学习的原因,而与女友分隔两地。六年后,他即将回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却让他失去了她。而相识了另一个美丽动人双眼失明的千金小姐海心。这场事故将他们两个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是她造成了爱人的离开,一步步设下圈套,报复她。每当他伤害她时,自己却越痛苦,无法自拔,最终爱上了她。小说讲述的是一段苦涩唯美的爱恋。男女主角的爱情一开始酸而苦涩。他们的爱情好像品茶的一个过程,初尝茶水,苦涩不已,但细细品味却有丝丝甘甜,回味无穷。命运捉弄诠释出刻骨铭心的爱恋。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对不起……只愿你能安好。
  • 阴阳招魂术

    阴阳招魂术

    从小到大,我遇到大大小小很多很多奇怪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起源,都源于我的姥姥,一个个我遇到过的真实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
  • 大龄皇后:皇上小弟老实点!

    大龄皇后:皇上小弟老实点!

    想她鼎鼎大名风扬国际连锁饭店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享誉国际的超级名模,却被一盏从天而降的水晶大吊灯送到这里。摇身一变,她成了当朝太师的嫡出长女,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当今皇帝仅有的一双儿女的母亲。却也是——独守空闺三年余的黄脸婆,年龄比当朝帝王还要长两岁。身居冷宫?独守空房?没关系!她干脆无视皇帝,勾结当朝六王爷。以冷宫为根据地,成日穿梭在皇宫和皇城之间,开舞坊,赚银两,欺男霸女,拥女逗儿,歌舞升平。顺便——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邻国皇子做助理,生活好不悠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女修穿越日常

    女修穿越日常

    金身被毁,神魂重创,元婴女修士乔晴靠着本命法宝方才护得一缕残魂逃出生天。但是,被附身的身体资质有必要那么差,命运有必要那么悲惨么!没关系,资质差咱就慢慢养,命不好咱就,慢慢改。手握功法,逆天改命,重走人生路。可是,重生君,系统君,空间君......又是什么鬼?
  • 上古世纪之炼狱刺客

    上古世纪之炼狱刺客

    在这个世界上,精通魔法的人被称为魔法师,精通巫术的人被称为巫师,精通剑术的人被称为剑士,精通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他就是一名刺客,他来自炼狱。孤儿哈维尔,在婴儿时期被一个名为炼狱的神秘组织收养,在玄武岛上受训了十五年后,回到了诺伊大陆上去执行“神的意志”……
  • 锦绣凰图

    锦绣凰图

    前世,她是他的死士。刀光剑影间,谈笑了无痕。终是厌了,这光怪陆离,魍魉横行的人间。最终,以血荐轩辕。今生,她成了他的妾。海棠春意暖,弹指度流年。且看,这场以爱为名的漫漫凰图,谁主沉浮。
  • 想你在樱树抽芽的季节

    想你在樱树抽芽的季节

    地点:东大不二周助(文学)木手永四郎(地理空间,简称“地空”)白石藏之介(化学)真田弦一郎(剑道)秋山美子(女生)藤野治(男生)内容简介:在樱树抽芽的季节会想起你们,性格不同的四位老师。能够遇见你们真的很好,大学四年,幼稚的心与经验一起成长。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如果你们有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因为,当你们朝着梦想迈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们敞开道路。
  • 天灵降世:王爷别碰我

    天灵降世:王爷别碰我

    “安子熙,我帮你统一国家,之后你得帮我寻找碧水珠!”天言自信的抱着手臂,靠在身后柔软的靠垫上,一身慵懒。“本王不需要一个女人帮我统一国家。你只需要安心在本王身后跟着就好了。”安子熙忽然靠近天言,双手撑在天言耳侧,“什么碧水珠,不寻也罢,这样你一辈子就都要呆在本王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