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谶语”,就是事后应验的话,固有一语成谶之说,但狭义的谶语,也就是人们经常提起的谶语,则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政治预言。
史上最早的谶语是西周末年的“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服,几亡周国。”周宣王姬静听到童子拍手而歌,知道必有女人干政,祸起山桑木做的弓和野箕草编的箭袋。于是下令禁止贩卖这两种东西,违者处死。有乡下的夫妇二人,由于不知情,拿着弓和箭囊叫卖,女的被抓住杀死,男的跑掉了,跑到河边,拾到顺水漂来的女婴,躲避到褒城。这个女婴长大后,就是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几乎断送周朝八百年基业的褒姒。
秦汉时,谶言大盛,史上最牛的谶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事情先要从篡夺了西汉政权的王莽说起。
王莽是一个特别喜欢找借口的人,他想通过谶语实现个人意图,而且他不是一般人,先期是权臣,后来则越俎代庖当上了皇帝,结果在他统治时期,研究谶语成了全国最热门的职业,而且成了一门学问,叫做谶学,或者谶纬学,他的朝廷里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
篡位前,王莽一直以外戚身份掌控着大权,对外说自个儿要做汉朝的周公,其实挖空心思就是想当皇帝。但是,辅政和当皇帝是两码事,当皇帝必须得有借口,名正言顺的借口,而这个借口谶语正好可以提供。于是就有人在挖井时挖出了一块石头,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我们闭着眼也能猜出来这块石头肯定是王莽派人埋的,但是,有了石头上的谶语,王莽就“名正言顺”了,所以,他对谶语很推崇。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手抢夺来的帝国最终也毁在了一句谶语上。
这句谶语是王莽的首席大国师刘歆通过一本叫《赤伏符》的奇书推算出来的,当然王莽不知道,他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刘歆的野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
刘歆的父亲刘向是个杰出的学者,编辑过著名的史书《战国策》,刘歆本人在学术上也是颇有建树的,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
刘歆是王莽的老同事、老朋友,早在汉哀帝时,王莽就推荐刘歆当上了侍中,后来又升为光禄大夫,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之一。公元9年,王莽去掉汉朝名号,正式当皇帝,在任命辅政大臣时,让老朋友兼死党刘歆当上了国师,赐封嘉新公,与太师、太傅、国将并列为四辅,位列“上公”。
刘歆推算出的那句谶语是这样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这句谶语最关键的意思就是未来要做皇帝的是一个叫刘秀的人,
这就是历史上最牛的谶语,因为它给出了一个完整而明确的人名,而不是像其他谶语那样只言片语或语焉不详,而且这条谶语绝对不是刘秀自己造出来的,而是别人在刘秀出人头地之前研究出来的。
刘歆这个人的确很有才,但是他的人品有问题,在他推断出这句意义重大的谶语后,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他宣布自己改名为刘秀。
这个刘秀可以说是典型山寨版的。刘歆改名的时候,找了个理由,说自己的名字和汉哀帝刘欣同音,为了避讳,所以才改名字,这当然也是一个借口。他不但改了名,而且后来果然在宫中谋反,准备杀了王莽自己当皇帝,结果事情败露,这个山寨版刘秀只好自杀了,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刘歆的皇帝梦虽然看似一场闹剧,他却也有着自己的铁杆粉丝,道士西门君惠就是其中的一个。刘歆自杀后,西门君惠作为余党被绑缚刑场,但他依旧死心塌地地相信刘歆推算出的谶语,非常虔诚地对围观的群众说:“预言书的话没错,刘秀确实是你们的皇上!”
历史在戏耍了刘歆之后,好像又给了他一个面子,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推算出的谶语的魔力——仅仅在他死亡两年以后,一个叫刘秀的人真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个人就是后来使汉朝得以中兴的光武帝刘秀。
那么,刘秀当上皇帝是不是完全靠刘歆的这条神秘的谶语呢?
刘歆这条谶语的流传的确给了刘秀足够的勇气、力量和激励,正是这条最牛的谶语把他推上了千万人之上的皇位,这从他后来极为重视谶语的做法上可以得到验证,但如果因此认定刘秀当上皇帝就是靠了刘歆这条谶语,那就未免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沼泽,而且太小看刘秀的内在素质了。
刘秀当皇帝,归根结底是靠了自己深厚的威望、出色的能力和坚韧的意志,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