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年轻的泥匠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同砌一堵墙。
领导来视察,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苦着脸说:“砌墙!”
第二个工人微笑地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呢!”
10年之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则成了城市规划师。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
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法。
立体思维法也叫整体思维法或空间思维法,是指对认识对象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地考察研究,力图真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和其他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的思维方法。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
古代印度的合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西萨向国王请求说:“陛下,我想向你要一点粮食;然后将它们分给贫困的百姓。”
国王高兴地同意了。
西萨说:“陛下,请您派人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格内的数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用麦粒摆满棋盘上所有64个格子,我只要这些麦粒就够了。”
所有在场的人都觉得西萨很傻,连国王也认为西萨太傻了,但国王还是答应了西萨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
于是,国王派人开始在棋格上放麦粒,一开始只拿了一碗麦粒。在场的人都在笑西萨。随着放置麦粒的方格不断增多,搬运麦粒的工具也由碗换成盆,又由盆换成箩筐。即使到这个时候,大臣们还是笑声不断,甚至有人提议不必如此费事了,干脆装满一马车麦子给西萨就行了!
不知从哪一刻起,喧闹的人们突然安静下来,大臣和国王都惊诧得张大了嘴。因为他们发现,即使倾全国所有,也填不满下一个格子了!
事实上,你如果计算一下就会发现,最后一格的麦粒是一个长达20位的天文数字!这样多的麦粒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的小麦产量。国王当然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就这样,西萨不仅显示了自己的智慧,而且为贫困的百姓争取到了足够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