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7700000029

第29章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原文”

黄帝问日: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写于荥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岐伯对日: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署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日写。

帝日:不足者补之,奈何?

岐伯日: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日补。

帝日:候气奈何?

岐伯日: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写之。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日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日候邪不审,大气已过,写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日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写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日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日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帝日:补写奈何?

岐伯日: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日: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

岐伯日: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日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诛罚无过,命日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写之,其病立已。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九针有九篇文章,先生又根据它进一步发挥,演绎成为九九八十一篇,我已经全部通晓其中的涵义了。《针经》上说,人体之中气有盛衰的变化,阴阳会发生左右偏移的变动,因此针刺治病可采用取上部的穴位治疗下部的病变,取左侧的穴位治疗右侧的病变,不论实证虚证,都可取荥穴输穴进行补泻,我已经知道这些道理了。这些都是营卫之气运行的偏移所产生的虚实之证,并不是邪气从外部侵入经脉而引起的病变,我希望听听邪气侵入经脉以后,病人的情况怎样?应该怎样治疗?岐伯回答说:大凡技术高明的医生,在制定诊治原则时,必定会将人体和自然界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天上有二十八宿所标志的365.,地上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与天地相应。自然界气候温和,则江河之水安静平稳;若天寒地冻,则江河之水凝固不流;或天暑酷热,则江河之水沸腾扬溢;若暴风骤起,则江河之水波浪汹涌而隆起。同样的道理,如果外邪侵入经脉,寒邪则使气血的运行凝涩不通,暑热之邪则使气血滑润流溢,虚邪贼风入侵经脉也像江河之水遇到风暴一样,经脉中气血的流动也会出现波涌隆起的现象。血气虽然同样在经脉中依次流动,但在寸口处切脉,指下会感到时大时小,脉大则表示邪气盛,脉小则表示邪气已退,邪气在经脉中运行没有固定的位置,或在阴经,或在阳经,令人难以揣度,这就要根据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进行详细的诊察,一旦发现病邪所在的部位,就要及早阻断邪气传变的道路。在吸气的时候进针,避免针与气相悖逆,然后留针以静候其气,不要让邪气扩散;在病人吸气的时候捻转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等到病人呼气的时候慢慢出针,呼气尽时才将针拔出。这样邪气全部随针排出,所以叫做泻法。

黄帝说:不足之虚证怎样用补法?岐伯说:首先用手抚摸穴位,然后以之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进针候气,要像等待贵客一样,忘掉时间的早晚,当得气时,要好好保护,等病人吸气时候,拔出其针,那末气就不至外出了;出针以后,应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内,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便叫做补。

黄帝说:对邪气怎样诊候呢?岐伯说:当邪气从络脉而进入经脉,留舍于血脉之中,这是邪正相争,或寒或温,真邪尚未相合,所以脉气波动,忽起忽伏,时来时去,无有定处。所以说诊得泄气方来,必须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遂用泻法,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就是指此而言。因此,诊候邪气而不能审慎,当大邪之气已经过去,而用泻法,则反使真气虚脱,真气虚脱,则不能恢复,而邪气益甚,那病更加重了。所以说,邪气已经随经而去,不可再用泻法,就是指此而言。阻止邪气,使用泻法,须待邪气初到的时候,随即下针去泻,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不适时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病就不容易退了。所以说,懂得用针的,像拨动弩机一样,机智灵活,不善于用针的,就像敲击木椎,顽钝不灵了。所以说,识得机宜的,一霎那毫不迟疑,不知机宜的,纵然时机已到,亦不会下针,就是指此而言。

黄帝问: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说:一般先以攻邪为主,迅速出针,放出瘀滞多余之血,使邪气随血泻出,正气得到恢复。这是因为邪气刚刚侵入经脉,流动尚未有定处,此时若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不行,必须迎其气而泻之,以刺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立即就会好。黄帝说:讲得好!如果邪气与正气已经合并,脉就没有波涌的现象,应该怎样诊察呢?岐伯说:仔细审察三部九候脉象的盛衰虚实而予以调治。具体的方法是:诊察其左右上下各个部位,有没有不相称或特别减弱的地方,进一步推断病变所在的脏腑,等待时机进行治疗。如果不懂得三部九候,就不能辨别阴阳,也难以分清上下。人体下部脉用来诊察下部病变,上部脉用来诊察上部病变,中部脉用来诊察中部病变,并结合胃气的多少有无来判断疾病究竟在上中下哪一部。所以说:针刺不知道用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确定病脉所在之处,即使有严重的疾病将要发生,医生也没有办法加以制止。如果治疗不当,不当泻而泻之,就像错误地惩罚了没有过错的人,这叫做“大惑”,反而扰乱了脏腑经脉,使真气受损而不能恢复。如果把实证当成虚证,把邪气当作真气,用针毫无意义,反而助邪气为害,损伤人体正气,使顺证变为逆证,使营卫之气散乱。真气已经散失,邪气独存于体内,断送病人的性命,给人造成灾祸。因此,不懂得三部九候诊法的医生,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不懂得联系四时五行“因加相胜”的道理,就会放过邪气,攻伐正气,以致断送了病人的性命。邪气刚刚侵入人体,没有固定停留在某一处,推之就向前,引之则留止,应当迎气而泻之,则病立即可以痊愈。

同类推荐
  • 脉经(传世名著百部第55卷)

    脉经(传世名著百部第55卷)

    本书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谋略、修身养性的智慧,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 中草药入门400问

    中草药入门400问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题一议的问答形式,从中药药理与归经、中医药学历史渊源、中药产区分布、炮制与养护贮存、药用植物考略、医方与中成药、名老药店号及名胜药市等7个方面对中草药知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全书重点突出,易读易记,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称得上中医药学的“小百科”,适合各医药单位人员、中医药院校学生、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肿瘤揭秘

    肿瘤揭秘

    本书主要介绍了肿瘤的本质、肿瘤的形成、如何预防肿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如何正确对待肿瘤,介绍了常见肿瘤的发病情况、防控措施、诊治方法。
  • 臧平立医案

    臧平立医案

    本书介绍作者的身世、男女不孕不育的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案、妇科杂症及治疗方等疾病。
热门推荐
  • 茶蘼初上

    茶蘼初上

    茶蘼花开,散尽千里尘埃.她灵魂受损,遇到机遇夺舍重生,却成了废柴.前世没能携手白头,惟愿今生再续.“烟儿,我愿意等,等到你归来的那一天。”夜宸逸望着少女的眸子.“这一世,我不会再松开你的手了”我愿为你杀尽天下,踏遍世间繁华美景,看尽天边云卷云舒.
  • 藏生

    藏生

    我于杀戮之中绽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世间二三事,我取自在二字。
  • 唐宋八大家(第二卷)

    唐宋八大家(第二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造化传承

    造化传承

    这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故事从地球开始,为了给妹妹治病,罗铮参加了一个宇宙探险计划训练营。十年后,计划成行。通过虫洞穿越,探险外星域的飞船向数百亿年光年外的目的地飞去。在飞行的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罗铮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来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修仙世界,这是一个和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已知的科学常识都被颠覆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如何生活,又一步步成为强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蔑视天下:腹黑魔尊妖临天下

    蔑视天下:腹黑魔尊妖临天下

    紫眸一瞥,谁与争锋.......她,魔尊之女,尊贵的魔界少尊,却陨落在诛魔剑下。再次重生,腹黑狡诈的她遇到了命中的他——“少尊,我乃你的‘童养夫’”“当年魔尊救我,就是为了让我好好服侍少尊。”某男。“我认识你吗?”某女。“不不不,你当然不认识我妈,认识我就可以了”.......当腹黑魔少尊遇到无赖的魔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化学反应呢?
  • 妃倾妖娆:王爷太腹黑

    妃倾妖娆:王爷太腹黑

    她,X国的顶级杀手,妖魅冷冽,慵懒绝世,杀手界的风云人物,全能天才,却不料竟被同伴陷害,惨死同伴手中,老天爷还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尼玛,穿越神马的最狗血了,呵,不过,老天爷爷既然给了她一次新生,她又怎会去辜负老天爷爷它老人家的好意呢,这一世,她,玖魅姬定要活得精彩!他,白栾国令人闻风丧胆妖魅王爷,传闻他样貌赛似天人,一袭红衣倾天下,但,性格却极其古怪,然而,某人却好死不死的惹上了他。尼玛,什么赛似天人啊,这厮就一妖孽,狐狸啊!什么性格古怪,尼玛,这丫的就一腹黑,比牛皮糖还黏人!玖魅姬怎么也想不到,她有一天会被这腹黑的妖孽给收服了心智,还让他给吃了豆腐,而且还是给吃得个一干二净!母亲啊!
  • 少年.枪

    少年.枪

    有少年,出巨方。枪断魂,人断肠。莫道离殇!
  • 上古世纪:半精灵传说

    上古世纪:半精灵传说

    小人物的挣扎也许不一定光彩,但是一定称得上伟大。--半精灵之王西德
  • 绝世天将

    绝世天将

    世有不祥之地,在道盟、邪魔、灵国、海妖、蛮族的夹缝中求全。而他胸怀仁德,兼具天下,怎可困守一隅。
  • 通天荒塔

    通天荒塔

    玄历十二年,妖魔乱舞,人族天赋低下,惨遭奴役,有少年天赋异禀,本领高强,带人族揭竿而起,隳名城,斩妖魔。收天下之兵,借天之势,化毕身修为,作通天之塔八座,以镇妖魔。后人成为通天——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