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100000016

第16章 经营之神刘鸿生

民国时期众多的民族企业家中,刘鸿生以“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和“水泥大王”闻名于国人。他声誉卓著,成就斐然,创办的刘氏企业涉足煤炭、火柴、毛纺织、搪瓷、银行、保险等许多行业。1956年公私合营时,他的企业资产总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

明察秋毫,恢恢大度。

创业维新,不封故步。

细心大捐,勤功所务。

爱国心长,义无反顾。

这是1956年10月,在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刘鸿生先生的追悼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胡厥文所写的铭文。

这铭文对刘鸿生来说,是十分贴切的。刘鸿生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经营之神”,之所以从一个没有本钱的煤炭跑街而成为刘氏企业的创始人,与他的睿智精明和宽宏大度是分不开的。

1944年旅居重庆时的刘鸿生先生背叛“上帝”学业中断刘鸿生,原籍浙江定海。定海在明清的时候属宁波府管辖,故他也称自己是宁波人。1888年,刘鸿生生于上海,父亲刘克安是上海至温州的一艘客轮上的总账房,月薪颇高,家里的经济情况很好。

刘鸿生7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亡故。父亲一死,家里一下断了收入,加之又没有丰厚的积蓄,从此一家十多口人的生活成了问题。刘鸿生天资聪敏,外表俊朗,祖母很是宠爱他,多年来母亲和全家人,就是吃尽苦头,也一直供养他上学。

在圣约翰大学学习期间,刘鸿生刻苦攻读,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受到老师和校长的青睐。有一天,刘鸿生被校长叫到办公室,校长亲切地告诉他,由于他的成绩好,他们决定送他去美国,接受牧师的培训,四年以后回国做牧师兼英文教员,将来月薪丰厚,还有洋房一幢。这在当时,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连宋子文那样的学友也认为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可是回到家里,母亲和兄妹坚决反对,原因是当时牧师和国内民众经常有冲突,牧师被打死的屡见不鲜,刘母要刘鸿生马上去回绝校长。

二天,当刘鸿生把母亲反对的意见告诉校长时,洋校长勃然大怒,他根本没有想到一个贫困的中国学生会拒绝他。于是他以“背叛上帝”的名义立即将刘鸿生开除,这样,才大学二年级的刘鸿生不得不含泪离开了学校。而凭他的家境,读一个月有10元补贴的教会大学已很艰难,更别想进入其他的大学了。刘鸿生回到家里,全家人都惊呆了,他们除了流泪,再没有其他办法。

为了维持自己和全家人的生计,刘鸿生开始外出找工作,起初,他在上海一家英租界的巡捕房做翻译。那里的薪水太低,无法维持一大家人的生存问题,后来他又经过熟人介绍,去了英商开平矿务局当推销员。从此,刘鸿生走上了艰难的经商道路,走上了布满荆棘的民族工业发展的道路。

推销起步煤炭业称王当上开平矿的推销员以后,刘鸿生负责开平煤炭在上海的销售。然而,开平煤当时在上海根本就没有市场。为此,刘鸿生费尽了心思,到处联系,设法搞好与用户的关系。在当推销员之初,他根本赚不到钱,甚至连本都保不住。无奈之下,刘鸿生只得深入内地去推销。他去了无锡、宜兴等地方,当他看到那些地方的砖瓦、陶瓷业所用的燃料是木柴而不是煤时,就动了心思,先是千方百计地接近窑主及烧炉的师傅们,关系搞熟了以后,再说服他们改装炉排,用开平煤作燃料,并担保,如果费用高于烧木柴,一切费用由他来承担。

结果一家窑试用了之后,效果很好,其他的窑主看到以后,也纷纷改烧开平煤,开平煤就这样渐渐地被他打开了销路。他用木船将开平煤运到窑地,并收取砖、瓦、石灰作为煤的价钱,再把这些东西运到上海等地销售,这样,他不仅回收了煤的价钱,还在销售砖、瓦、石灰中得到一笔利润,木船来回均不空载,运费也大大降低。

因为取得了大的业绩,刘鸿生很快被提升为买办,那时,他年仅24岁。刘鸿生不久就在上海成立了开平矿务局煤炭销售处(1912年开平矿务局改称为开滦矿务局),并建成开平码头,设置货栈,积极推销开滦的煤炭。

刘鸿生并不满足担任买办所得的佣金收入,他与上海最大的煤号——义泰兴煤号进行合作。刘鸿生没有在义泰兴作任何的投资,而义泰兴想利用刘鸿生的关系同开滦矿务局订销煤的合同,以获得好处。此时销售开滦煤已经是很赚钱的了,根据合同的规定,义泰兴每销售一吨煤刘鸿生可获得4~5钱的银子。由于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的企业深受战争的影响,国内的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所以煤的需求量增长很快,义泰兴煤号也不例外,这样,在与义泰兴煤号合作的过程中,刘鸿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那时,开滦矿务局原有的煤船由于战争的需要被英国政府征用了,开滦的煤无法从海上运到上海,开滦矿务局的洋经理就和刘鸿生商量,要求刘鸿生自租船只,这就又给刘鸿生带来了好的运气。那个时候每吨煤的成本加上租船运至上海的费用,煤价每吨是十四两银子左右,这样刘鸿生每销售一吨煤就可以获得4~5两的银子,这使他大发横财,在短短的几年里,刘鸿生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后来,刘鸿生在长江中下游的各埠都设立了销煤机构。在上海,除了与义泰兴合作外,还与人合伙开设了另外的两个煤号,这两个煤号不仅经销开滦煤,也兼销山西煤、日本煤等。在苏州、无锡、南京、芜湖等地,刘鸿生也都设立了开滦煤的分销机构,这样刘的分销机构就遍及了长江中下游。

刘鸿生还利用投资和合并等手段,控制外埠的煤号。他在向外埠的煤号推销开滦煤时,经常先请这些老板吃饭,要求他们经销开滦煤,当他们提出资金不足时,刘鸿生立即答应投入资金作为合作,原来的老板仍为经理,并增加经理的薪金。老板也希望自己的规模增大,以适应竞争,因此他们一般都很乐意接受合作,渐渐地,原来的外埠煤号的老板,就都变成了刘鸿生的伙计了。通过这种方式,刘鸿生不仅增加了开滦煤的销售量,还赚得大笔的资金。

1926年,刘鸿生联合义泰兴等四个煤号成立东京煤公司,独家经销鸿基煤,至此,刘鸿生已腰缠万贯,在上海的煤业中,已找不到他的竞争对手,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煤炭大王”。

刘氏企业渐成气候

1.投资火柴工业

刘鸿生在经营煤炭有所成就的时候,就已经不甘心只经营煤炭了。当时流行“实业救国”的思想观点,他也想创办自己的民族企业,以洗刷以前“买办”的名声,因此,他决定“利用自己口袋里的钞票做点事情”。

刘鸿生首先选中投资的,是火柴工业。因为,火柴工业设备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加之,1919年苏州洪水泛滥,很多的灾民流离失所,刘鸿生想借此安排一些灾民,让他们生产自救,因为火柴工业恰恰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还有一个原因是个人方面的:刘鸿生的岳父叶世恭就是以办火柴厂发家的。

叶世恭有个女儿叶素贞,经人介绍认识了刘鸿生,他俩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可是叶世恭嫌弃刘鸿生只是一个煤炭跑街的,坚决反对。拖了很久以后,因为叶素贞的一再坚持,叶世恭才迫不得已同意他们的婚事。这件事情对刘鸿生的刺激很大。那时他就曾说过,自己今后一定要办一个火柴厂,和叶世恭的火柴厂一较高下。

经过分析以后,刘鸿生认为在苏州办厂最好。因为,苏州是中国火柴厂的发源地,买火柴的人都知道去苏州进货。刘鸿生知道,在中国销路做得最好的是日本的猴子牌火柴,也是他兴办火柴厂的劲敌。因此,只有在质量上下功夫,赶上或超过猴子牌,才能打开销路。于是,他亲自下工夫钻研火柴生产的全过程,阅读了许多有关火柴方面的书籍,在他着手建厂之前,就对火柴生产有了相当的了解。另外,他还认为,创办企业必须注意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为此应该不惜重原鸿生火柴厂(后改为苏州火柴厂)厂门金聘请高科技人员。

1920年,刘鸿生在苏州创设了华商鸿生火柴无限公司,资本额为12万元。这是刘鸿生创办的第一个民族企业。在创办之初,鸿生火柴厂内受同行的竞争,外遇外货的大量倾销,销路不畅,亏蚀累累。

就在鸿生火柴厂毫无起色的时候,刘鸿生岳父叶世恭的火柴厂濒临倒闭了。那个火柴厂是我国早期的民族企业里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一家,1924年,因销路日缩,资金短缺,捐税繁重,而无法维持下去。刘鸿生遂与人合伙购买了下来。叶世恭火柴厂的倒闭,不仅给刘鸿生的火柴厂减少了一个竞争的对手,也让刘鸿生扬眉吐气,挣足了在结婚时损失的面子。

自叶世恭的火柴厂盘入以后,鸿生火柴厂就开始扭亏为盈了,第一年年终结算,赢利10万元。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掀起抵制外货的运动,使得国货火柴的生产有了很大的转机,鸿生火柴厂终于打开了销路。

2.与外货竞争,成为“火柴大王”

很快地,随着国内抵制外货、日货的风声稍稍停息,瑞典的凤凰牌火柴便乘机侵入了我国。为了增强实力,瑞典的火柴公司收买了日资的燧生公司和国内的一批华资火柴厂,他们在国内生产火柴,就地销售,增加了竞争力。同时,他们还派人游说刘鸿生,企图收买鸿生火柴厂。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刘鸿生没有被他们的威力吓倒,没有屈服,他以一个青年企业家的勇敢冒险精神,欣然迎接挑战。为了争夺火柴市场,改进产品的质量,刘鸿生断然增加资本50万元,垫款20万元进鸿生火柴厂,将原先的股份无限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月薪1000元聘请留美化学博士、沪江大学教授林天骥兼任工厂工程师。月薪1000元,这在当时的科技人员中实属罕见,作为总经理的刘鸿生也没有拿到这些。由此可见,刘鸿生是下定决心要提高鸿生火柴的质量了。

林天骥任职以后,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解决了火柴受潮易脱、磷边磨损两大质量难关,使得鸿生火柴质量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后来,为了在和瑞典火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地位,刘鸿生还说服了荧昌、中华两个大厂与鸿生火柴厂合并。1930年,这三个大厂组成了大中华火柴公司。刘鸿生任总经理,为扩大资产,他卖掉价值二十多万元、位于霞飞路上的私人住宅。这三个大厂合并以后,其实力之雄厚,让许多的小火柴厂无法生存,以至许多的小厂都被他收买。

大中华火柴公司的资本不断扩大,销路日益畅通,产值也不断提高。当时,公司的火柴产量竟占华中地区火柴产量的一半,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刘鸿生因此也成了中国的“火柴大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势力渐渐扩大到华北的广大地区,同时,日本的火柴工业也在东北和华北飞速发展,日资的火柴不仅占领了中国的广大市场,他们还公开走私,倾销自己的产品。在这咄咄逼人的势头下,刘鸿生不得不为他的火柴寻找新的出路。他以全国火柴联合会的名义向当时的税务署请求制止走私漏税,得到的回答是:“除了和日本打仗外,别无他法。”

在深深地感受到日本火柴的威胁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决定采取“联夷制夷”的手法,邀请日本火柴巨头沙川来到上海,和他商讨中日火柴产销联营。他的目的,是想借此阻止日本的低价火柴进入华中市场,与其划分销售范围,用联营的手法把日货挡在华北一带。1935年,中华全国火柴联合会与日本磷寸同业联合会达成产销联营协议,根据协议,中日双方都派代表入住对方的联营社,以监督产销联营的执行。“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上海,日方的派驻代表的真实身份才暴露出来,原来他是被日本军部派遣潜入中国内部的一个大特务!大中华火柴公司和日商联营后,火柴的价格提高了,刘鸿生和日方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益,而国内的中小火柴厂却苦不堪言。

3.创办水泥厂,独占上海市场

刘鸿生说:“我相信所有的资本家都有这样一个癖好,那就是总希望一个企业变成两个,两个变成三个。”

刘鸿生自己当然也不例外。继成功地创办了火柴厂以后,他还办了好几个民族企业。上海是中国的工业和商业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行各业都在大兴土木,新工厂不断涌现,高楼一栋栋拔起,建筑行业对水泥的需要与日俱增,国外的水泥源源不断地涌进上海,但还是供不应求,刘鸿生看到这种情况,就下决心投资水泥业。

刘鸿生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深谋远虑的人,做任何的事情从不贸然动手。在投资产业之前,他总是对此产业做一番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水泥业考察以后,他发现,国内的水泥工厂仅五家,其中华资三家,他们的产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况且国内的水泥消费还在不断增加。而创办水泥厂,总免不了要和外商竞争。他又对外国的水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水泥是笨重物资,远航运输代价昂贵,因此他不怕和外商竞争。

1920年9月,刘鸿生与他人一起创办了上海水泥公司,他的股份占一半以上,自任总经理,厂址设在龙华,这个厂址正对着刘鸿生家的楼房。

自工厂投产后,刘鸿生每天清晨都要站在他家的楼顶上观望着工厂,无论严寒酷暑,他关注最多的是工厂的烟囱,如果烟囱没有冒烟,他就知道工厂因什么事故而停止生产了,若烟囱冒的是黑烟,他便打电话督促要将黑烟燃尽,以节约煤炭,减少成本。

刘鸿生一向对人才非常重视,他不惜重金聘请了德国技师马礼泰为水泥厂的工程师兼厂长,除月薪外,每年给马红利2000元,另外还给他住宅一套。可惜,优厚的待遇与马礼泰对工厂的贡献不相称。他任职期间,酗酒过度,涂改货单,营私舞弊。在马回国修养期间,刘鸿生去函通知他,他已经被解雇了。

而后刘鸿生又聘用了一名德国的技师昂赫脱来代替马礼泰,昂赫脱虽然使生产技术有所提高,但此人来厂后,作威作福,自恃是洋人,不受厂规的约束,动辄打骂职工,厂里的民愤极大,刘鸿生也不得不将其解雇。

刘鸿生本来是非常相信外国专家的,他先后聘请了五名外国的专家技师,最后都因各种原因被解雇,后来他转变了思想,决定任用国内的工程师来负责全厂的技术工作。这些国内的工程师通过不懈的努力,解决了很多德国人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使水泥的质量大大提高,成本逐渐下降。

上海水泥厂的水泥出货以后,取得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发的质量合格化验单。但是,唐山启新水泥厂是我国最早的水泥厂,他们生产的水泥质量很好,且生产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工厂附近,成本很低;而上海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产地既无煤也无石灰石,煤来自路途很远的唐山,石灰石采自浙江,所以成本很高,致使水泥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避免相互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刘鸿生就派人和唐山启新厂谈判,和他们签订联营合同,这样上海水泥厂逐渐占领了上海市场。

4.经营码头

码头、仓库是煤炭经营的必要基础设备,身为“煤炭大王”的刘鸿生没有放过对码头业务的经营。1918年,为扩大自己的煤炭经营,刘鸿生与义泰兴煤号共同设立义泰兴码头公司。1927年,刘鸿生改组义泰兴,成立中华码头公司,刘鸿生任公司董事长,为了能挂上英商的牌子,刘鸿生特聘英国人霍金斯为公司的经理,刘鸿生之所以要用洋人来经营码头,主要是因为经营码头要和海关港务局打交道,而海关港务局掌握在洋人手里,聘洋人为经理好办事。再者,当时航运业被洋商轮船所垄断,洋人出面拉客,利于招徕生意。

霍金斯上任后,利用他和各洋商码头的关系,从其他码头调来了一些能干的管理人员,管理码头和仓库的日常工作,使中华码头公司很快就走上正轨。

后来,刘鸿生又兴建了江阴码头。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他把它和自己的中华码头公司组成中华码头股份有限公司。1938年,日军侵占上海,为了避免日军对码头的控制,刘鸿生将他的中华码头公司与意大利人合股组成新的公司,并在意大利领事馆注册,聘用意大利人经营码头。但是,刘鸿生的做法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不久,日军封锁了江面,掠夺了中华码头公司的财产。1942年,中华码头公司因一直被日军占领,无法经营而不得不宣布解散。

5.创办毛纺织厂和搪瓷厂

1929年,刘鸿生创办了华毛纺织厂。早在1906年,上海龙华日晖港边有家日晖毡呢厂,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停产,后来刘鸿生买下了日晖港的地产,也同时得到这家工厂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刘鸿生将这些机器设备拆迁到浦东的周家渡,再从欧洲购买些新设备,1930年华毛纺织厂正式投产。然而在投产之初,由于生产设备落后,机器经常出现故障,又无人会修理,加上厂里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规制度,结果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很低,成本又高,市场滞销,亏损严重。

暂时的挫折没有动摇刘鸿生办好毛纺织厂的信心,他为扭转亏损的局面,换了一个又一个经理,最后,他聘用程年彭为华毛纺织厂经理,并拿出20万股金作为悬赏金。

程年彭上任后,对人事做了重大的调整,增强了经济管理能力,同时,他也注意引进新的技术,更新旧机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由于他的有效管理,华厂开始有了起色,“九·一八”事变后,为迎合人民的爱国心理,华厂用“九·一八”做商标,制造出大量的“九·一八”哔叽推向市场,结果产品被抢购一空,从此,产品的销路被打开,产量逐年上升。

在创办毛纺织厂的同时,刘鸿生还与他人一起创办了华丰搪瓷公司,厂址就设在浦东周家渡中华码头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的搪瓷厂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华丰厂在这种势头下,也应运而生了。

当时,华丰厂的主要机器设备是从日本进口的,技术人员也大都来自日本;厂里所用的铁皮等原料主要从美国进口。华丰厂一开始就大量招收学徒工,学徒工没有技术,他们的工资是很低的,同时学徒每人进厂时要交一笔保证金,这对于当时资金短缺的华丰厂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可是,华丰厂自投产后却很不景气,产品成本高,销路不畅,资金周转困难,专靠借债过日子,即使有的年份赚了不少也都变成了银行的利息。1925年,华丰厂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刘鸿生在对华丰厂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觉得前途暗淡,弃之不足惜,于是,他辞去华丰厂董事长的职务,随后将股份转让给他人。

6.开办煤矿,反击洋人挑衅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投身民族工业起,刘鸿生已创办了火柴、水泥、码头、毛纺织、搪瓷等企业。随着不少企业经营的成功,刘鸿生对创办企业的兴趣有增无减。然而,由于各企业业务繁多,刘鸿生已没有精力去推销开滦煤矿的煤,不得不将开滦售品处的业务交给胞弟刘吉生去负责,这引起了开滦矿务公司的强烈不满。开滦矿务公司一方面对刘鸿生提起法律诉讼,另一方面以削减货源的办法对刘施加压力,企图在经济上压垮刘鸿生。

在这种情况下,刘鸿生决定亲自创办一个煤矿,摆脱开滦矿务公司洋人对他的压迫。就在此时,徐州附近的贾汪煤矿因经营不善而宣布破产,刘鸿生得此消息,立即出资80万元,将贾汪的全部财产买下,在1932年,成立了华东煤矿公司。然而,在煤矿投产之初,原井因被水淹没,不能出煤,公司本来企图修复,可是修复它需要花费昂贵的代价,于是不得不去开辟新井。新井投产后,产量很小,加之沿线煤矿甚多,车辆严重缺乏,一遇战事,煤运立即停止,因此华东煤矿亏损严重。

后来,刘鸿生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克服了运输不便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使生产蒸蒸日上,大量的煤炭开始占领了上海的市场,给了洋人开滦煤矿一个有力的回击,也彻底打破了洋人对上海煤炭的封锁。

颠沛流离兴办企业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1月,日军占领整个上海,在日寇的铁蹄下,中国的民族企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刘鸿生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当时他的全部企业都在日军的占领之下。

1938年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为了躲避日军的跟踪,刘鸿生悄然登上一艘由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在即将离开这个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工业基地时,他想到那些自己全部丢弃的企业,不禁潸然泪下。但是,为了不与日寇同流合污,他只好忍痛选择了这条路。

到达香港以后,刘鸿生不甘沉沦,依然办起香港的大中华火柴厂。他亲自选定厂址,购买机器设备,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就投产出货了,可这家厂投产不足一年,香港也被日军占领了,刘鸿生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痛定思痛后,决定去重庆,同时派遣他的儿子刘念智去上海偷拆自己华毛纺织厂的机器。当时上海日军戒备森严,敌伪军搜查频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拆走机器,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刘念智想了好多种的方法,最后用五十多万元的昂贵代价,雇了一个瑞士冒险家,通过他打通日军关节,冒死将机器拆出并偷运出上海。当时他是先将机器运往缅甸仰光,再设法运往重庆的。1942年初,刘念智通过买下的12辆美国卡车,运载这机器设备从仰光开往重庆,从仰光到重庆的路途遥远,重峦叠嶂,狭窄的山道上车辆拥挤,敌机还不时跟踪轰炸,刘念智同行的七人中,三人失踪,一人死亡,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机器运到重庆。

刘鸿生有了机器,新厂就该立即投产,可是经过抗战以来几年的奔波和挫折磨难,刘鸿生的资金已经严重匮乏。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刘鸿生派人奔走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经济部和银行之间。但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银行的利息不断地调整,银行的贷款只能是短期。这使得刘鸿生的企业依然困窘,无可奈何之下,刘鸿生只得求助于财政部长孔祥熙,孔祥熙明确地说明,政府不可能给以长期的贷款,除非刘鸿生的企业扩大股份。由政府援资,这是刘鸿生最不愿意接受的条件,但是,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刘鸿生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只得举手投降。自政府入股后,刘鸿生成了微不足道的小股东,原来的大老板差不多成了小伙计了,虽然他依然担任总经理,可是他已经丧失了一切经营管理权,政府委派的副总经理却大权在握。一向明谋善断、善于经营的刘鸿生此时不免黯然伤感。

经过刘鸿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火柴原料公司和毛纺织公司开始投产了。由于产品垄断了整个大后方的市场,销路很好,公司年年获得大笔的利润。雄心勃勃的他并不满足于此,他频繁地奔走于大后方,不断创办新的企业。短短两年内,他先后在兰州设立西北洗毛厂和西北毛纺织厂,在贵州创办氯酸钾厂,但是,由于受到官方资本的侵入,刘氏股份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刘氏企业的归宿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在抗战胜利的鼓舞下,刘鸿生决心重整旗鼓。自重庆回到上海后,他被任命善后救济总署行长兼上海分署署长。利用这个职务,刘鸿生很快收回了大中华火柴公司、华毛纺织公司、上海水泥公司、中华码头公司、华东煤矿等,加上抗战期间在西南、西北创办的中国毛纺织公司、中国火柴原料公司、西北毛纺织公司等,刘氏企业的阵容可谓非常庞大。

然而,造化弄人,在战后旧中国的纷乱环境里,刘鸿生并没有能够重振他的企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产品以救济为名,大量涌进中国的市场,廉价销售,致使国货毫无销路,在政府的三年“善后”下,工厂大量关闭,工人纷纷失业,与此同时,由于内战的爆发,烽火遍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工商业遭到空前的劫难,刘鸿生的企业也不例外。他的大中华火柴公司因原料缺乏,通货膨胀,售价不够成本,无法维持再生产,改以经销美国的火柴原料。华毛纺织公司也因产品无销路,产销俱困,经营惨淡。水泥公司在复工后不久,因遇美货的来华倾销,产品的销路全被攘夺,公司时开时停。只有中华码头公司由于大量存储美货,盈利颇丰。华东煤矿公司一时也还不错,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现实生活的教育下,刘氏企业于1950~1956年间,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1956年10月,这位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因病在家去世,终年68岁。

刘鸿生虽然逝去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当年他成了百万富翁以后,从不忘为人民做好事。当他看到自己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时,曾捐资数万元兴办定海中学和定海女子中学,免费录取学生上学,此外,他还几乎每年向医校捐款,向灾民提供救济。

刘鸿生虽然逝去了,但这位中国现代历史上十分难得的经营巨子一直抱定的“实业救国”的强烈愿望,敢于同帝国主义列强相抗争的精神,依然在国民的心中荡然回存着。

同类推荐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雷锋

    雷锋

    本书主要以雷锋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建设、走进军营、关荣入党几部分。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 郑成功传

    郑成功传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热门推荐
  • 开拓者联盟

    开拓者联盟

    谁规定的修行境界?谁划定的修行门类?谁说左道旁门不得成就?谁言修真才是王道?真正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生活在古代

    生活在古代

    一个即将毕业的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大学女生,一场美好浪漫的无人岛之行。一次暴雨中的意外,她来到了古代,这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地方。邂逅这个高大冷漠的男子,在这个貌似安定繁荣的年代,她将何去何从?安心做一个三从四德的好妻子?还是活出自我风采?聪明如她,生活在古代是否真的如鱼得水.是否真的无怨无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此山乃我开

    此山乃我开

    穿越成罪臣之女,全家男丁被砍了头,已流放十六年的五个寡妇长辈,给余淼淼定下择偶标准:有钱、有权、有势、命短。这男人最好是等她生两儿子,过继一个给余家继承香火,就死去。还真给这几个女人找到了——因造反被流放的病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佑宁哲夏

    佑宁哲夏

    大城市来了灰姑娘,带着她的天真,来到她期盼已久的大学,当她遇到他一见钟情的冰王子张佑宁和个性温和对爱执着的何钟南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人物简介李哲夏:女主个性温和,心地善良,对爱充满逃避、自负、不相信自己。张佑宁:男主各方面全才,个性冷淡,帅到爆的校草。王雅慧:女二傲娇,心机颇深,天生的演技派。贺钟南:男二个性阳光,对人谦和,彬彬有礼,对爱执着。何雨晨:佑宁儿时玩伴,脾气火爆。赵晴言:女主的好闺蜜天生乐天派。刘宇尚:老出状况,晴言的小跟班。吴思思:女二的闺蜜,有责任心,重感情。前言如果爱,就请别放弃、缘分来之不易。要学会如何去拥有,无谓的添加色素只会让爱变质,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 打破临界

    打破临界

    亘古以来,这个世界一股神秘的强大力量所封印,犹如囚笼一般,但是每隔千载,神秘的升天之门便会开启一次,传说,踏入那道门,可通向未知,寻找并且能解开远古的秘辛!浩荡激情并且凶险弥漫的世界,谁有实力,便可称霸一方,操控风云,夺得造化!少年以平民之身,崛起于茫茫大荒,自古出现并藏身于其体内的神秘白珠究竟是何物?竟能使他踏入非凡领域。。。。====================作者Q号;1805280923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暴富年代

    暴富年代

    《暴富年代》有着对当年困顿生活里温暖友爱的无限眷恋,也有对今天物质丰富,但人心叵测的无奈和失望。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历史的演进,它力图探询出其真实的发展脉络。作者选择了一个南中国的乡镇企业——龙口电子厂作为故事的起点,从“能人”余世杰抓住改革机遇顺应中国国情,开展“关系营销”讲起,到不拘一格启用南下创业的研究生何家全、欧阳成和孙洋,引进现代化生产工艺、营销手段和管理模式,把加工作坊发展成真正的工业企业,再到何家全、孙洋敏锐抢占先机进军信息产业………在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里,作者把中国企业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清晰呈现,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段忠实的纪录。
  • 暑中有真意

    暑中有真意

    [花雨授权]她讨厌麻烦!这样都能看上他,简直是奇迹!罢罢罢,男耕女织也挺好。呀呀呀,这回又是怎么了?原来她不是她?他不是他?一团又一团的混乱接踵而来,最后连旧生活,都没法再寻回了吗?
  • 无情的爱

    无情的爱

    故意安排下的偶遇,让他有一个机会教给她什么是感情,让她有一个开始来明白世间的情感。夹杂着痛苦和温馨,鲜血和泪水,两个人相遇相知。
  • 葬爱之血色漫舞

    葬爱之血色漫舞

    “明日上午,我在那地方等你,你来,或不来,我都会一直等下去。”一张白纸黑字,上面带着令人心痛的等待。夕阳西下,一大片花海中,一朵朵红色和白色妖姬混合交织盛开着,葩瓣柔嫩,稍着胭脂,吐尽淡淡清香。风,吹过,带走一片芬芳,这是他对她的承诺。少女只身一人,薄弱、脆弱的身子,重重的跪倒在地,她的悲伤她的嚎叫,她的…泪。红色如滴血圆月,映着漫天的暗紫色蝴蝶,它们一只只变幻为血黑色,诡异而唯美。她的银发随着一根根白掉。她扶笛迎鞭怒杀千人。五年后,她带着一个萌宝回到中国,她,与他,又会产生怎样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