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害处。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嫉妒别人,倒不如利用一切力量去增强自身的本领,做一个让人羡慕的人。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都拜世外奇人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
于是,庞涓一个人到了魏国,并受到魏王的赏识。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又把秘不传人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一天,从山下来了魏国大臣,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娶孙膑下山。孙膑受到老师鼓励,于是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臣下山。
孙膑到了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唯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在得知从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更是十分嫉妒。同时,由于魏王十分器重孙膑,使庞涓产生了危机感,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孙膑,他仿照孙膑笔迹写了一封思念家乡、急于离开魏国的家书呈给魏王以栽赃孙膑,魏王大怒,孙膑被处以膑刑。庞涓假意收留了孙膑令其感激涕零,实际上只是在监禁孙膑。孙膑在得知真相后,开始装疯,将已抄录给庞涓的兵法全部烧毁。而在试探后没有发现破绽,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信以为真。后来,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墨子墨翟将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乘庞涓的疏忽,在一个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
此后,庞涓更视孙膑为眼中钉,无时无刻不想置孙膑于死地。最终,在马陵道之战中中了孙膑的埋伏。万箭之下,庞涓无路可逃,自杀身亡。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同庞涓一样“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嫉妒,其实是一些人心态不平衡的表现。有嫉妒之心者,也往往自高自大,从而看不起别人,置别人的成绩于不顾,贬他人的才干如草芥。而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他的心理便会失去平衡,总会千方百计地对那些优于自己者制造出种种麻烦和障碍:或打小报告,无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乱;或作扩音器,把一件小小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嫉妒心重的人往往会失去朋友,还会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安定百害而无一利。
培根曾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嫉妒是心灵的枷锁,会将一个人牢牢拴住,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让自己跌进痛苦的世界中走不出来。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身材高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了50岁的沧桑。
适度地羡慕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地羡慕往往就会变成了嫉妒,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从古至今,嫉妒者似乎永远是一个小丑的角色,沦为人们的笑料。
三国时期的周瑜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在蜀吴两国对垒中,周瑜数次在计谋上输于诸葛亮,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凉感慨中郁郁而死,周瑜的嫉妒心可谓世上少见,嫉妒而死也不值得人们去叹惜。现实生活中,为了别人评上了比自己高的职称而指桑骂槐;为了别人得到领导的厚爱而愤愤不平;为了别人的条件比自己好而郁郁寡欢的也大有人在,给本已不大平静的生活平添了几多烦恼和些许忧愁。
俗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要平静地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功,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颗平静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怀嫉妒。
嫉妒者终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罹患疾病的可能性也远远高于其他人。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均容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身上,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其实,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由于各人的机遇与境遇不同,人难免分出个三六九等,或意气风发、飞黄腾达,或默默无闻、穷困潦倒。对于别人的成功,可以羡慕,但不能嫉妒:羡慕,就是积蓄你自己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智慧,去产生应该属于你范围内的积极效仿心理,这会让一个人充满了向上的动力,从而促成自己的成功;不嫉妒,就是要洒脱和不甘于落后,给予他人真挚的祝福,对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才是强者的风度。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它源于病态竞争,与个体的性格、阅历、文化背景、世界观关系密切。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或起积极作用,或起消极作用,这视其指向和表现方式是否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转移。例如,有些人嫉妒是出于不服与自惭而不甘居下,力争上游,奋发努力,这就是积极的心理与行为。这种情形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更有其积极的意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与其嫉妒他人的长处,不如化“嫉妒”为动力,用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去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消除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甚至超越他人。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他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另外,当我们被他人所嫉妒时,也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要不动声色地继续与其交往。乐观的人在受到他人嫉妒时,往往心里比较高兴,因为别人的嫉妒证明了自己是超过他人的,没有人去嫉妒一个无能之辈,所以他们对嫉妒者笑脸相待;而悲观者在受到他人嫉妒时,不是忍气吞声和收敛自己的努力,就是争辩赌气,结果正中嫉妒者的下怀,所以正确的态度是不亢不卑,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