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新同志能从这个已经延续了40多年的古老仪式中明白七连的精神。”
——《士兵突击》
从红三连回到钢七连的许三多,碰上的第一件难事就是那复杂的欢迎仪式。因为五班的涣散,许三多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欢迎仪式,而这下他要面对的可是由铮铮铁骨的硬汉们组成的钢七连,讨好新战友的矿石被伍六一打落在地,同伴们对于他的热情毫无反应。许三多第一次感受到,钢七连对于他来说,也许并不简单地只是班长史今、战友成才,它应该还有更深的含义。
就像回到七连的许三多需要重新来认识这个连队一样,初入职场的新人需要深刻理解整个企业,毕竟在这里将开始他们的职场突击,而这里也将成为他们未来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中最精髓的部分集合起来就是企业文化,借用一句高城连长的话:好兵孬兵通常从这个仪式上就看出来了。新人也一样,进入企业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融入整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为企业所接受的新人就能够在事业的跑道上跑得更快更远。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可是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呢?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表着企业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层次性。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国家,那么企业文化就堪称国之根本,它指导着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企业文化也许像钢七连的欢迎仪式一样有着特殊固定的形式,但更多的企业文化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1914年,美国一家不太景气的小型计量制表记录公司来了位新总经理。令人奇怪的是这位总经理居然干了许多看起来好像与他的工作并不相关的事情,比如在墙上贴标语:时间一去永不回;没有永远静止的东西;我们永远不能自满;我们出售的是服务;公司以其人员而为人所知……此外,他还对员工平时随意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整顿,对新进入公司的员工首先就要进行培训等等。慢慢的,公司员工中开始出现严谨、执著、进取的气氛。平时看起来不经意的一些调整,无形中改变了整个公司的氛围。公司文化开始成形,公司命运开始扭转。这位总经理就是大托马斯·沃森——IBM的创始人,而这家当时面临破产的公司也就是后来的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企业文化的巨大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文化不是随意的“拍脑袋”决策,它的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GE前CEO韦尔奇说:“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在我们企业里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对于部分职场新人来说,他们的突击策略是执著于又快又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实现公司的要求。在他们看来,文化对于实战性颇强的企业竞争策略来说,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与其花时间讨论文化的深刻含义,不如多学点实用技能。他们忘了,再能干的机器也只能是机器,不可能成为操作员。曾经有外国教授评价中国学生:只知道背书本,这个是没有用的,在电脑上一查就查到了,去图书馆一找就找到了,用不着你去背。对于每个职员来说,技巧的掌握都不是太大的难题,企业中配套的培训能帮助这点。而企业文化则不同,它浓缩了整个企业智慧的精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职员认真去感悟和理解。
理解企业文化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新人尽快适应整个企业环境,帮助新人了解企业能够提供的发展机会,帮助新人尽早确定自己在这样的团队中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了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有了源源不断的支持,新人的突击之路何惧荆棘?借口事务繁忙的新人在某种程度上拒绝了外界的支援,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忘记了“一支筷子与十双筷子”的故事。若干年后,技巧已趋于完美的员工也许会突然发现,企业的栋梁已经换成了当年同为新人的同事。
职场突击,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要求毋庸置疑,但有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仔细思考一下企业文化中凝聚的那些前辈的大智慧。它们就好比推动器,运用得当的话,将会把职场新人的事业以火箭的速度推入企业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