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笨,就是死认真。”
——《士兵突击》
在五班里,和许三多形成鲜明对比的当属立志要成为“中国的托尔斯泰”的李梦了。与埋头苦干的许三多相比,李梦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畅想”未来上,而他也是许三多修路的坚决反对者。其实两个人的不同,在两个人第一次单独接触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李梦带许三多熟悉环境,也就是简单晃悠了一圈,而许三多却说:“我好像还没熟悉呢。”看到李梦的眼神,他又补了一句:“我笨,学得慢。”不愧是“中国的托尔斯泰”,李梦一眼就看穿了许三多:“不是笨,就是死认真。”
如果用“时间就是生命”的准则来衡量,李梦无疑是个珍惜生命的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创作上,从不屑于像修路这样的小事情。可是如果没有许三多给他上的一课,也许他只能在草原上待到退伍,而不会有进入团部机关的机会。
打败竞争对手进入职场,许多人反而进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下去。这种状况的出现其实并不难解释,就好比高考完的考生有一多半都选择通宵游戏、k歌一样,人的精神长时间处于强压力下,很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进入职场就不必像当初作为求职者那样时刻面临淘汰的命运了,可以稍微放松些。但只能是稍微的,因为进入职场其实意味着又一个竞争的开始,而这次竞争持续的时间会很漫长,陆续消耗的精力将远远超过应聘阶段。在这场更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员工面前的又一难题。其实难题也不难,关键就在“认真”二字。
现在每份简历上都或多或少地会有“认真”字样,但对于这个词语真正的意义却知者甚少。在职场中,认真不仅是对于具体工作的要求,更是对于员工个人做人的要求。有企业界人士提出挑选人才时应该“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理由是聪明的人容易犯“自我”主义的错误。这种看法固然有些片面,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认真对于优秀员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
有“中国的艾科卡”之称的夏目志郎有过连续六次获得“世界冠军推销员”的纪录,当他的朋友向他询问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成功秘诀很简单啊,除了认真之外,还是认真。”然后他提到一次难忘的经历。他要拜访一位公司的董事长,约好下午2点见面,按照惯例,他在1∶55的时候来到公司。然后走进洗手间,像他每次拜访客户一样把两个手指头放进嘴巴,对着镜子:“我是世界一流的,我是世界最伟大的,我是最棒的……”还没等话说完,洗手间走进了一个人,他对于夏目志郎的行为有些诧异,但没有说什么,上完洗手间就走了。等到1∶59,夏目来到董事长办公室,意外的发现刚才洗手间里的陌生人就是董事长。然而令他更意外的是,董事长竟然对他说:“你不用介绍产品了,不管你今天要向我介绍什么产品,我照单全收。”夏目当时一愣,问道:“可是你还不知道我要卖什么产品啊。”董事长笑了,告诉他:“虽然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你,但我读过你写的书。你叫业务员在拜访顾客之前,提早5分钟到。到了之后,进洗手间把指头放进嘴里,而你刚才亲自这样做了,你这个人言行一致,我相信你的产品也一定跟你介绍的一样好。”
打动董事长的不是夏目的产品,而是已经颇有成就的夏目对于工作始终如一的认真态度。从这其中不难发现,认真除了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外,还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成本意义。认真的人工作一丝不苟,把所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任何事情他们都会考虑如何改进,努力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给公司带来最佳的效益。认真还是一种自我要求的纪律体现,职场不是幼儿园,不可能有阿姨保姆时刻关注着你,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有些人也许会觉得在工作中偶尔偷点懒就是自己占了公司的便宜,但借用老马的话说:“不要再混日子,小心被日子把你们给混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但在成功者的背后,“认真”绝对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