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是做琐碎的事儿。”
——《士兵突击》
七连长高城一向自恃很有原则性,这看不惯那也看不惯,非要所有事情都顺从自己的意愿才行。但在经过了七连解散之后,高城看透了许多,他深有感触地对许三多说:“做人主要就是琐碎,对我们这些心比天高的人来说,经常碎得没了意义,碎得忘了自己要干什么。可对你不一样,你早就知道意义是用碎片拼出来的。”高城说对了前面的话,却没有说对后面,因为做人就是琐碎,但他却并不是碎得没有了意义,而是始终死抱着一棵树不放,根本没有留下什么碎片,也就无法谈用碎片拼出意义。许三多恰恰相反,他把碎片都看成是宝贝,他珍惜每一个碎片,最终换来了成功。
高城和许三多共同演绎的就是“琐碎法则”。它告诉我们人生是充满琐碎的,我们在琐碎中一步步成长,也在琐碎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意义。远大的目标固然需要,但离开了琐碎的当下,任何目标都会成为空谈。所以,心比天高的高城会有落魄的感觉,但只顾埋头苦干的许三多却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与琐碎法则持截然不同态度的则是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雷托所提出的“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关键性的少数因素即能控制全局。高城原先就是相信这样的观点,作为连长自然能控制住全局,但世事无常,想要从头至尾完完全全地控制全局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而只有当下的琐碎才是能抓得住的。
我们在职场中也容易犯“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这种错误。很多人只顾着奉承领导却忽视了群众基础,殊不知领导易变,群众却是牢固的。在工作的时候,有些人常常自以为明白了处理事物的关键,于是便掉以轻心,谁知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原先没有看到的琐碎部分才是最难对付的。职场新人一般要面对打水、扫地、接电话、收传真、打字等一堆琐碎的事情,不少人觉得很难忍受,抱怨受这些“气”,但这些琐碎得看不上眼的小事正好能为他们获得领导的信任并打开与前辈们的沟通,还能在日后不被这些小事给难倒,殊不知有时候小事是会造成大损失的!
美国一家杂志调查发现,员工们往往因为小事心生不满,影响上班情绪,一旦忽视这种情绪,那么公司的士气就会像冷空气一样,一波一波降临,气氛越来越僵硬和沉闷。
比尔·盖茨有一次在马来西亚给大学生讲话,劝告他们说:“挑选一个你认为真正能作出独特贡献的领域,你将享受为它而工作的每一天……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琐碎的小事给我们的是信心,也更是继续前进的基石。而眼高手低的人是看不到这些基石的。有一首西方民谣可以形象地说明这点:“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丢失钉子是再小不过的事,但与王国联系上也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前几年开始,我国就一直流行一本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的书,其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作者汪中求先生在书中写道:“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在石油行业的管理学中,还流行着“四件小事管理法”,是指劳动纪律、卫生规格化、跑冒滴漏和资料记录这四项非生产主业的小事。这个管理法从小事中追求利润,令很多企业也有意无意地追随。但对于我们个人,除了要在制度的小事中严格遵守外,自己要养成把琐碎当伟大的习惯,小事上不犯错大事上才能成功,这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当然,在琐碎法则面前,还要注意合理分配精力,学会时间管理,区分好分内与分外的事,这样才能保证琐碎不变成垃圾碎片,而是一小段一小段成功的标尺,沿着这个标尺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