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复杂化。”
——《士兵突击》
新入职场,在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得到认可,来自领导的认可、来自同事的认可;对于办事能力的认可、对于做人风格的认可……诸如此类的认可,往近了说就是确定新人能不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从长远说就是以后的加薪升职都与这个密切相关,所有的职场新人都希望在这职场的首场大战中突击成功,奠定自己在领导、同事心目中的地位。于是每个新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伸出自己的三头六臂,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突显自己。
成才就是这样。他在火车开出县城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要留在部队的目标。跟笨拙的同乡许三多截然相反,在新兵连的成才很快就成了“最出色的马”,而按照连长高城的说法:马留下,骡子走人。成绩突出又会四面逢迎的成才留在最优秀的连队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看起来他的突击好像是成功了。但是,在领导眼里的成才真的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士兵了吗?看起来未必,高城留下成才是因为他知道对于钢七连来说,成才的军事素质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成才的做人他却无法认同:简单复杂化……没人能知道他的想法……
不愧为将门虎子,高城一语就道破了成才的致命缺陷:简单复杂化。想要出色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事情,成为一名突出的士兵的想法本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选择上。其实成才现象并不是特例,他的许多表现都是大多数职场人士的第一选择。“成才们”知道,在职场中的竞争更多时候就体现在那些不经意的小地方。他们希望能够因为自己那一点点的特别带来职场上的优势,他们埋头寻找那些可能成功的发力点。
就像只占淘金人数极少部分的朱开山能够带着金子回家一样,能够找到真正发力点的员工也是少之又少,而更多的“成才们”迷失了。为了尽快展现自己,他们认真思考着每一个细节,研究领导每一个脸色。好像周围都是发力点,又好像都不是,秉持着“宁杀错,莫放过”的原则,他们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就担心发力点从自己的眼皮下溜走。
西汉王朝有一大冤案——窦婴之死。在汉武帝时期曾经被封为魏其侯的窦婴,身兼太皇太后的侄子的皇亲和平定“七国之乱”功臣双重角色,结果却落得一个弃市的下场,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可是这桩惊动朝野的案件的起因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大将军灌夫在酒宴上因为不满他人对于窦婴的不尊敬而借题发挥,却不想惹恼了酒宴的主人丞相田蚡,而为了解救灌夫,窦婴把自己身家性命都赔进去了。窦婴的冤死固然有汉武帝意图收拾外戚的因素,但导火索却是灌夫自己认为找到替上级出气的发力点,他的鲁莽不仅没能帮到窦婴,反而让窦婴成了他的陪葬。
成才以为自己已经和连队里的战友关系都非常好,直到他离开七连,他才发现原来他的那些小伎俩早已经被人识破了;灌夫以为自己不过责骂那些势利小人,却不知道他的一切举动都在田府发生,这要主人作何感想?就好像画蛇添足里的那位画师一样,他们的聪明都不过是自作而已,他们的表演反而让大家都看到了那一双不该有的脚。
也许面对现在人才辈出的职场环境,再号召新人们行事保持低调似乎不合时宜。但如果考虑到人性的复杂与多变,那么在还没站稳脚跟之前稍微收敛些又有何妨?需要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不要吝啬,但如果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着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事件,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介入,因为大多时候,领导对于眼下发生的一切都心中有数,只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职场中,精英只能是少数的部分,而大多数新人还是需要走前辈的老路,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与其自作聪明地冒险,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前进。
新人初入职场,突击精神绝不可少,但突击需要聪明而有技巧地进行:聪明意味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有技巧则意味着要对于突击的方式有所选择。自作聪明非但不能为新人带来想要的关注,反而有可能使新人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指导突击方向上,在选择突击路径上,用真正的智慧来指引,并能站稳自己的脚跟,向着胜利的方向更快速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