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与讽
赞要真诚得体,讽要一针见血。
赞美的语言会使人感到亲切、满意和鼓舞,因而听起来觉得入耳,它有助于建立友谊和交际的成功。
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了,抱怨地说:“怎么只打了两只?”甲猎人一听,心中不悦: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乙猎人所遇到的情况恰好相反,他的妻子见他带回两只野兔,就喜欢地说:“咦,你竟打了两只!”乙听了心中喜悦,心想两只算得了什么!第二天他打回了四只!
一句赞扬话和一句埋怨话,引出两种不同的结果。
称赞是表示欣赏及感谢,它能给人们带来喜悦的心情;而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再加上一句硬邦邦的话,会使人扫兴。
1920年的一天,一个上尉在巴黎舞会上邀请美丽的汪杜洛小姐跳舞:“我有幸认识小姐,使我非常荣幸……”这美妙的言词,使对方听来无疑会感到愉悦。汪杜洛小姐则投桃报李,倍加赞赏:“是吗,上尉先生,我不知道还有比你的话更动听、还有比此时此刻的时光更美丽的……”他们一边跳着舞,一边倾诉着,当跳完第六支舞曲时,已经海誓山盟,定下了终身。
这位上尉就是后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们的结合,与开头互相间的赞美词恐怕不无关系吧。
但是,赞美,也是一把双刃剑。恰当了,对方对你有好感,很感激你。不恰当,对方会觉得你有明显地讨好之嫌,进而会厌恶你。那么,怎样赞美别人呢?可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赞美要出于真诚。不真诚的赞扬,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印象,或者会被认为怀有某种不良目的,被赞扬者不但不感谢,反而会讨厌。言过其实的赞扬,不能实事求是,会使受赞扬者感到窘迫,也会降低赞扬者的威信。虚情假意的奉承对人对己都是有害而无利。
赞美要不失时机。对朋友、同事身上的特点,你要尽可能地随时随地去发现。如果你真心喜欢,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反馈。他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你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赞美的时机多种多样,当时、事后、大庭广众之下、俩人独处之时都可进行,但一般以当时赞美为好,当众赞美为好。
赞美的力争是第一次发现的。你所发现的对方的特色、潜能、优势最好是别人谁也没有发现,甚至是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内容。你的赞扬会令他恍然大悟,瞬间即增强自信,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寻找对方最希望被赞美的。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盼望得到别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还没有建立自信的人,尤其不喜欢受到人家的恭维。例如女孩子,都喜欢听到别人夸赞她们美丽,但对于具有倾国倾城姿色的女孩,就要避免再去赞扬了,而应称赞她的智力。如果她的智力又恰好不如别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使她雀跃无比。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件差错来,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和其他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是一个奇妙的方法,这样做显示出乾隆学问深,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这些错误就传了下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批处,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
和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选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和赞美别人高在两点: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让对方浑然不觉却全身舒坦,因为他做得无声无息,不着痕迹。要寻找对方最希望赞美的内容去赞美。
说赞美之词,其实也是对对方的尊重。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未必都尊重你,有时还会受到别人的讥讽,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反讥。
反唇相讥,一般是承接对手的辩词内容,借用其中的某些语句,反戈一击,点明对方的谬误本质,讥讽对方要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对象,注意论辩的环境,必须是对方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蛮横无理的场合。
齐国的相国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对他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很善于言辞的人,现在正动身来我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举行酒宴来招待他。正当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两个差人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楚王故意问道:“你们捆绑这人,是干什么?”差人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笑嘻嘻地望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是吗?”
晏子站起来离开席位,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桔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是桔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桔树和枳树虽然长得很像,但它们结出的果实味道却不大相同。桔子甜,枳子酸,为啥呢?由于水土不同啊!如今,在齐国土生土长的人,在齐国时不做贼,一到楚国就又偷又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惯于做贼么?”
楚王听后苦笑着说:“德才兼备的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现在真有些自讨没趣了。”
总之,对于尖酸刻薄者,对于故意寻衅的敌人,我们不可一味地宽厚下去,让他小人得意。对这样的人能忍则忍,忍无可忍时,千万不要客气,该反击时就反讥一把。为人兼有软硬两手,才是处世自保并争取主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