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贫与富
贫不忘操,富不忘道。
贫与富是身外物,家贫与家富都应保持精神上的超越。人的气质品性不完全是外界物质所能决定的,贫穷人家虽然身居茅屋草舍,如果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会使精神愉快,培养出清雅气象。一个女孩生长在贫穷人家,所穿的虽然是粗布衣裳,但如果衣冠整洁仪态大方,精神充实,举止有度,自然也能增加高雅气质。因此君子一旦际遇不佳而处于穷困潦倒的时候,为什么要萎靡不振自甘堕落呢?
富贵是无情之物,越看得它重,受其害越大;贫穷是耐久之交,越是乐贫守道,得其惠越厚。所以,贪图金钱财货者,最终难免大祸临头;不贪分外之物而安守本分者,名垂千古。
先贤们对贫与富看得很淡。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食,跟随的人饿得爬不动。子路来见孔子,很不高兴地说:“君子也有贫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贫困能安守本分,小人贫困就会无所不为了。吃粗饭,喝白水,弯起手臂做枕头,其中也是有乐趣的。不合于义而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子贡说:“贫穷不谄媚,富贵不骄傲,怎么样?”
孔子答道:“可以呀,但不及贫穷而快乐,富贵而好礼的人好啊!”
孔子赞扬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的物质生活很匮乏,但是,由于他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了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所以能充分体会人生的乐趣而没有烦恼和忧愁。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何不取赋税的十分之一?”
哀公说:“十取其二尚且不够,怎么只能十取其一呢?”
有若回答说:“百姓富足了,国君怎能不富有呢?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会富有呢?”
列子说:居住在卫国的曾子,农服破烂,脸面浮肿,手脚都长了老茧。三天不烧火做饭,十年没有做新衣,想戴帽子却拉断了帽带,提起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想穿鞋子它又破裂了。曾子干脆拖拉着烂鞋唱起了《商颂》,歌声充满天地,如同敲击金石的声音一样。天子不能使他做臣属,诸侯不能跟他交朋友。所以养志的人忘却了自己的形体,养形的人忘却了利禄,专心修道的人忘却了心机。
鲁国君得知颜阖是个得道的人,于是派人送去钱财礼品来表达敬意。颜阖的家在穷巷子里面,颜阖穿着粗糙的衣服正在喂牛。鲁国君派来的人到了,颜阖亲自接待。
来人说:“这就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这正是颜阖的家。”来人便献上礼物。颜阖对来人说:“我唯恐你听错了而连累你受到上司的罪怪,还是回去审核清楚。”来使回去,审核没有错,再来找颜阖,却找不到了。所以像颜阖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讨厌富贵的人。
庄子穿着粗布衣服并且打着补丁,整顿腰带绑好破着的鞋子去拜见魏王,魏王看着他这副样子,说:“先生为什么显得这样的疲惫呢?”
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啊,并不是疲惫。读书人怀有道德而不能实行,才能说是疲惫;穿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只能说是贫穷,不能算是疲惫,这就叫做生不逢时啊。难道你没有看到过那跳跃着的猿猴吗?在它爬上那枝丫交错的大树时,在那上面活动自如,这时就是善于射箭的后羿对它也是无可奈何。在它钻进荆棘丛生的草丛中间时,尽管是小心翼翼,总还是显得胆战心惊,这也不是它的筋骨受到约束而不灵敏,而是所处的环境恶劣使它不能施展自己的本领。如今正处于昏君奸相的时代,想不贫穷能做到吗?”
从先贤们的这些对话中,我们能体悟到这样一点:贫富算什么?只要精神富有,比什么都强。贫富真的就是身外之物,人活到一种境界之后,真的就会有这种观念,这不是鼓吹安贫乐道,不去奋斗,而是倡导不要刻意地、甚至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财富。
范缜是南北朝的思想家。小时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过着穷日子。他自幼聪明过人,很小就开始在家自学了,十八岁的时候,他成了乡里有名的“才子”。
有一年,他对母亲说:“我想外出求学,去见见世面。听说沛郡相县的刘璋先生,人品和学问都很好,我想到他那里读几年书,行吗?”母亲答应了。
范缜流泪拜别了母亲,穿着布衣草鞋,徒步走了二十多天,来到刘璋家里。
当时,刘璋招收了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他们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坐着漂亮的马车,还有书童陪伴,佣人侍候。看着范缜身上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吃的是粗茶淡饭,就经常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瞧他那个乡巴佬样儿,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连个车也没有,就那么走来的。”
范缜对此假装没看见,也没听见,他知道学好了,比吃好、穿好更重要。经过几次交谈,刘璋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学生。
有一次,有个朋友问刘璋:“你的学生中,谁最有出息呢?”
“范缜!”刘璋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他吃的俭省,穿的寒碜,可将来最有出息的也就是他。”
范缜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节俭才能有出息。正如那句老话:“成由节俭败由奢。”
其实,贫好还是富好还真得辩证地看。贫有贫的快乐,富有富的烦恼。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项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久而久之,这老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银子再多也没办法买一夜深沉的睡眠。
老头隔壁是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点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富老头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嫉妒,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老头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身下床去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边磨豆腐,忽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两口子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些金银是富老头扔过来的。天下哪有这样的事呢?难道是上天送来的横财?他们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银,不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才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既然发了这样的大财,他们也不需要再卖豆腐,也不想再住在这样又破又矮的房子里,但又不敢去买新房,这样暴富怕人家疑心是偷来的。他们特别怕走漏了风声,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
邻居富老头和他太太开玩笑说:“你看!他们再也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的滋味。”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倒无从查考,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追求钱财到底有什么用,既然它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纯属身外之物,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追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