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福与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说:“灾祸里面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面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的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准则。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一般人对一件事物,只能看到已成之局而不能预料它的将成之势,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祸就是祸,福就是福。老子则从事物的正面看到它的反面,在好事中发现坏事,在坏事中看到好事,认为灾祸中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中说不定潜伏着祸根,遇上了灾祸用不着垂头丧气,交上了好运也别趾高气扬。
从前,商王帝辛的时候,雀在城边生了一只乌鸦,占卜的人占了之后说:“凡是小的生出大的东西,国家一定会吉祥如意,您的名望一定会增加一倍。”辛为雀显示的吉祥而喜不自禁,从而不管理国家,为人残暴凶狠,结果导致了外国的侵扰,商国因之而灭了。
在商朝武丁的时候,前代的法规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桑和谷都在宫廷里长了出来,七天长成了一围。占卜的人又说:“桑和谷都是山野里长的东西,现在却在宫廷里长了出来,预示着朝廷要倾覆吧?”武丁感到很惊慌、恐惧,小心翼翼地行事,并按前代的制度办事。三年以后,远方的国家都来朝拜。这正如《老子·顺化章》所说:“祸害总是有幸福包含在其中的,福气也总是有灾祸潜伏在其中的。”只有积善积德,才能加福加寿。
有一个擅长术数的人住在长城附近,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了匈奴那边,人们都去安慰他,而他的父亲却说:“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几个月后,他家的马回来了,而且还领回了一匹匈奴那边的骏马。别人都跑去向他们祝贺,他父亲却说:“这恐怕是一件坏事啊!”他的儿子非常喜欢骑马,一次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使大腿受了重伤,人们都去慰问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未必是件坏事情。”一年以后,匈奴大举进兵,边塞地区的青壮年都上前线与敌人作战。这样,住在边塞附近的人十有八九都战死了,只有他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而无法参加战斗,这父子俩都保住了性命。所以好事可以变成坏事,而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这其中蕴含着难以揣测的精妙的道理,变化又是多么的复杂啊!
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时,两人一起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却有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回到家里,立即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人望着他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国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立,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地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有小罪也可避害;而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得可就太大啦!”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保之术,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也。
陈以勤初入内阁为阁臣时,徐阶为内阁首辅,而高拱在内阁里也正受到明世宗的重用,朝中官员各有所附,两派交相攻击。陈以勤保持中立不涉及任何一派,也不自立一帮,最后徐阶与高拱都被罢免阁臣,陈以勤却没有遭到非难。到高拱再次入阁,又与赵贞吉相攻,阁臣张居正又从中罗织罪名陷害双方,陈以勤觉得自己与高拱是旧时同僚,与赵贞吉是同乡,而张居正又是自己推荐来的,思来想去,没有办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又担心自己也将最终为他们所不容,便极力称病要求辞职。明世宗便马上让他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下令赏赐陈以勤可在皇宫禁地中驱车的特权,还任命陈以勤的儿子为编修,在世宗身边听令。
两年以后,高拱被驱出朝廷,仓皇离开京时,深有感触地说:“陈以勤,是个聪明人啊!”
从以上这些故事中,我们应该领悟其中福与祸的关系,并学会如何尽量避祸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