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4500000025

第25章 明朝的衰亡

历代封建王朝都有一个兴盛、衰亡的轨迹,明朝也不例外。同此前的王朝相比,末期的大明王朝除了有宦官乱政。农民起义等“内忧”之外,还有了“外患”——倭寇。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扩张,而我们的“天朝大国”却遵从闭关锁国的教诲,为日后备受列强欺凌埋下伏笔。

明太祖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因此,他一登上皇位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做太子的老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在公元1392年,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问题,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在10年前就夭折了,因此朱标的次子朱允便成为继承人的首选,然而朱允儒雅仁柔,朱元璋担心他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朱元璋也曾考虑过皇四子燕王朱棣。

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朱元璋就和几个心腹大臣商量立燕王的可行性,然而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立燕王,置二、三皇子于何地?再说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不必担心。”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立朱允为皇太孙,他病逝后,遗诏命皇太孙朱允即位。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于是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改年号为建文。这位皇太孙登基伊始就着手进行变革。在这之前,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也很清明朝的衰亡明。可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政治气氛非常沉重,大臣们人人自危。建文帝清醒地看到了这种局面,便着手改革,改变了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为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渐渐敢于表达自己对朝政的意见,他们对建文帝也都忠心耿耿,以至于后来朱棣夺位时,有一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同时,建文帝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即位仅一个多月,就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使早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此举获得了广泛的称誉。然而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使他趋于理想化,这导致他最后败在朱棣的强势之下。

当时藩王的权势很重,藩王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尤其是北方边防的几名藩王,都各自拥有很强的兵力。藩王拥兵自重、各自盘踞一方的形势成为建文帝的心头大患,他知道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以朱棣为首的叔叔辈藩王挟重兵对自己虎视眈眈。不久以后,建文帝就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首先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他抓捕回京,流放到了云南,随后又先后废掉了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最后将目标直指向燕王朱棣。但是在削藩的问题上,朝臣有着不同的意见,在具体削藩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建文帝没能果断把矛头对准朱棣,而是采取了一种实际上打草惊蛇的策略,使得燕王朱棣有了准备,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的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拉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就是削平祸乱的意思。四年后,朱棣攻下南京,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建文帝下落不明,成为历史疑案,史学家对此各持一说,尚无定论。燕王称帝以后,宣布革除建文年号,因此,在正史上找不到建文朝的有关内容。

燕王朱棣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大明江山后,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明成祖。

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还在位时,朱棣就曾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朱棣是位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夺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最后也死于行军的途中,他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堪比汉、唐。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迁都北京,尊儒纳士,他雄心勃勃,想要将中国古代的典籍尽量收集齐全,在永乐元年,下诏编纂一部类书。由大才子解缙总体负责,率人在文渊阁开馆修书,前后参与者接近3000人。朱棣要求他们不要怕繁琐,尽量收罗尽量全的书籍,三年后,解缙、姚广孝等人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朱棣很高兴,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令人惋惜的是,这部书后来几经战火,如今残存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只是偶尔在一些拍卖会上才能发现它的踪影。

此外,朱棣还曾经多次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郑和也不负所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唯一的中国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书上说有两个:一是寻找建文帝的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和富强。郑和从永乐三年起,七次出使西洋,到达过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六甲、马来西亚、印度、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过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

明成祖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棣之所以传位给才能平平的朱高炽,和他钟爱皇太孙朱瞻基有很大的关系。祖父朱棣和祖母徐氏非常钟爱这个皇孙,朱瞻基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在祖父朱棣的精心培育下,文韬武略、熟悉政务,仁宗朱高炽病逝后,宣宗朱瞻基即位。明宣宗是个守成的君主,他继承祖业,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让大明帝国在自己手中平稳地向前发展。在明宣宗统治的10年间,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安抚了赵王,稳定了国内形势,又任用了一批贤臣能士,政治清明,他推行重农爱民的仁政,最终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天下大治的兴旺局面。

接下来,明朝迎来了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英宗一朝也成了明朝统治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英宗在位期间,蒙古部也先率兵大举进犯,英宗在宦官的唆使下,草率决定亲征,不料明军在土木堡被蒙古军击败,50万大军伤亡过半,王公大臣们死伤的很多,连英宗自己也被也先掳去,成了阶下囚。也先认为他奇货可居,开始时对他颇为尊重,想要以此要挟大明朝廷,可是明朝这边在英宗被俘后,由大臣于谦等人拥立了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史称景帝或代宗。这一下,英宗也没有用了,也先因此打算把英宗送回去,可是景帝对于英宗的南归却并不积极,右都御史杨善等人请命出使,景帝所给的敕书上也只是有关一些议和的内容,一个字也不提迎复英宗的事,更没有给金帛等赏赐的礼物,杨善等只好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准备了些礼物,才使英宗得以平安南归。英宗回来后,景帝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于是英宗只好自愿禅让皇位,才缓和了局面,随后英宗就被送入了南宫,开始了他死前长达7年的幽禁生活。

土木堡之败,是明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英宗一生除了这次大败,还做了个贡献就是废除了殉葬的制度。当初明太祖死的时候,曾下令让许多宫人陪葬,自此之后,成祖、仁宗、宣宗、代宗等去世后也都以宫妃殉葬,到了英宗时,觉得这个制度太残酷了,于是临终前遗诏停止殉葬。此后,明代的各个帝也都遵从了这个遗诏,不再以宫妃殉葬。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明朝经历了几个皇帝,或者荒淫无道,或者一心炼丹,或者无故夭折。在严嵩这样的大奸臣和魏忠贤那样的大宦官的专政之后,明朝基业渐渐被掏空了。

到了明世宗时,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些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而沿海的官吏和士兵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倭寇的侵略越来越严重,明世宗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了一个荒唐透顶的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了赵文华的鬼话,派他到浙江去祷告,可是倭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抵抗情况才有好转,但是俞大猷不久就被赵文华陷害坐了牢。沿海的防务压根儿没人指挥,直到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了浙江,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个局面。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到了浙江以后,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的命令,马上就有很多吃够倭寇苦头的农民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方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就发展到了四千多人。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士兵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打了几次胜仗之后,“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九战九捷。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待不住了,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好投降了。

从此以后,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就不敢再侵犯浙江一带,于是他们就改为骚扰福建沿海,一路倭寇从温州往南,占据了宁德;而另一路倭寇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倭寇互相声援,声势浩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于是戚继光带着新军赶到宁德,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此地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里扎了大营盘踞,当地明军不敢去攻打他们。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得知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于是趁当天晚上落潮的时候,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然后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堆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的士兵们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倭寇的大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二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戚家军攻下横屿后,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这命令很快就传到倭寇那里。牛田的倭寇以为戚家军真的暂时停止进攻,防备就松懈了下来。不料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寇毫无准备,匆促应战,禁不住戚家军的猛攻猛冲,节节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了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了兴化城,城里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了。老百姓兴高采烈,纷纷杀牛杀羊,到军营来慰劳。

第二年,倭寇不甘心,又来侵犯福建,攻下了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联手领兵,大败倭寇,收复了兴化。公元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终于被基本消灭了。而戚继光也因为抗倭的英雄事迹流芳千古。

到了明神宗后期,以顾宪成为首的一批文人在讲学的时候,常常议论朝政,批评一些当政的大臣,他们被称为东林党人,且名声越来越大。明熹宗刚即位的时候,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的是杨涟和左光斗。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他宠信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陷害忠良。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了魏忠贤,他们狼狈为奸,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阉党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他的学生史可法听说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就向狱卒苦苦哀求,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狱卒终于被感动了,偷偷给了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当史可法找到左光斗时,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经被烧得辨认不清,左腿腐烂得露出了骨头。史可法走近前去,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断地抽泣。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听出是史可法来了,就举起手,用尽力气拨开眼皮,露出了愤怒的眼光,骂道:“蠢材!你来干什么!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靠谁来做?”史可法还是不肯走,于是左光斗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史可法这才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人终于被魏忠贤杀害了。史可法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是铁石铸成的啊!”

那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自己的官员和自己的亲信统统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他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但是魏忠贤不是皇帝,不能叫他“万岁”,于是官员们就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正直的官员不愿意跟他们同流合污,有的辞了职,有的被他们杀害了。其中有个官员名叫周顺昌,他看不惯阉党的横行,就请了长假回苏州闲居,后来魏忠贤又一次大捕东林党人,当士兵押解了一个东林党官员路过苏州时,周顺昌替他摆酒席送行,在宴席上大骂魏忠贤。押送的兵士报告了魏忠贤,魏忠贤大怒,命人到苏州捉拿周顺昌。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一传开,就惊动了苏州百姓,大家都同情周顺昌。所以东厂士兵到苏州的那天,苏州成千上万的百姓拥上街头,声援周顺昌。群众声势浩大,向领头的毛一鹭和士兵冲过去,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这些平日仗势欺人的士兵吓得东奔西窜,被愤怒的群众追上去揪住,劈头盖脸地痛打。毛一鹭吓得钻到臭气熏天的粪坑角落里,直到市民群众散去,才被随从们拖了出来。

东厂士兵逃了回去,魏忠贤哪肯罢休,于是命令毛一鹭带兵到苏州镇压,把那天带领百姓暴动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抓进监牢,定了死罪。当五个人被押到刑场就义的时候,他们神色自若,大骂魏忠贤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他们牺牲之后,当地百姓把他们安葬在虎丘东边的山塘上,立了墓碑,碑上写着“五人之墓”,这五人直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尊敬和爱戴。

关内的明王朝被几个奸臣搞得乌烟瘴气,而关外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却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后金,然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了势力。到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决定起兵伐明。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明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结果在半路上就被后金军队打垮了。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率领,进攻赫图阿拉。可是四路明军遭遇努尔哈赤勇猛的队伍,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而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官武将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后金步步逼近,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了沈阳,称为盛京,从此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明王朝终于开始重视后金了,在萨尔浒大战以后,便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魏忠贤等因为向熊廷弼敲诈勒索不成,就诬陷他贪污军饷,没多久就被处死了。杀了熊廷弼之后,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分管军事的主事袁崇焕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了一番,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就能负责守住辽东。”一帮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一听袁崇焕自告奋勇,就马上同意了,于是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后,装备了各种火器和火炮。由于袁崇焕军法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便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而正当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派了他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在袁崇焕的坚决反对下,高第只好答应让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由于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的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竟然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这种情况,认为明军容易对付,不久后就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并且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在这紧急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袁崇焕亲自登上城楼望台,监视着后金军的行动,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时,就马上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兵。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后,气极攻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去世了,遗命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却仍被袁崇焕挡在宁远,宁远城久攻不下,皇太极只好退兵。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帝早就知道魏忠贤作恶多端,因此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了凤阳。魏忠贤自己知道罪大恶极,就自杀了。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了反。他很想振兴明朝,就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而且赐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回到宁远,选拔将领,整顿队伍,士气振奋。皇太极不肯罢休,知道只有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就决定改变进兵路线,忽然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绕到河北,直扑向明朝的京城北京,一直来到了北京郊外。这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急急忙忙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才到北京,没来得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就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这时,皇太极却使出了一条计策。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原来,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关在金营里。

有天晚上,皇太极故意派人在营帐外面说话,说皇太极和袁崇焕已经密谋好了要里应外合共同攻打北京。说了这番话后,又让那个太监逃了出去,赶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后信以为真,又气又怕,马上命令袁崇焕进宫,袁崇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结果被崇祯帝喝令锦衣卫捆绑了起来,押进大牢。崇祯不听大臣的劝告,于第二年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见反间计成功的除掉了他进攻北京的最大障碍,便退回了盛京,继续扩大势力,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同类推荐
  • 华夏风云五千年

    华夏风云五千年

    历史很复杂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 奋斗在大宋

    奋斗在大宋

    法医陈武穿越来到北宋边界易州,凭借法医知识,在大宋赚钱养家娶媳妇的故事。
  • 我挖了明朝兄弟的坟

    我挖了明朝兄弟的坟

    【著名编辑天涯行客力荐】身为考古工作者的主角穿越到大明初期,通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明初辽东边防卫所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其中既有波澜壮阔的抗击倭寇、北拒鞑靼的白刃相接,也有小儿女之间荡气回肠、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既有驰骋商界响彻欢乐的音符,也有战友伤逝的悲壮旋律;更有考试、比武、盗墓、足球、快餐、出海等元素在内,包罗万象,这些都需要各位看官的支持,和主角一步一步去迈出坚实的步伐吧。
  • 三国之蝎龙太尉

    三国之蝎龙太尉

    汉末!便如一汪即将沸腾的深潭,黄巾祸乱天下、内侍糜烂宫闱、军阀割据四方,更甚至,无数隐藏在历史黑暗深处的门派宗室蠢蠢欲动,假借仙人之名四处蛊惑天下。千万人中所出唯一的英豪,方能冠以‘龙’之名,而这个时代,却诞生出了华夏千年中最多的龙!鳞爪牙角,翻云覆海!吾等要让这天下诸国,因吾等惊怖!吾等要让这世间群王!因吾等战栗!吾等要让这名为苍穹的蓝色石子!再也绊不了吾的脚!!
  • 赵云传记

    赵云传记

    赵云,曾是无数女粉丝的最爱他的勇猛,在七进七出中展现出他无畏的精神品质,对于刘备的赤胆忠心毋庸置疑。那么,真正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因谁而起呢?赵家村的叛徒,难道是自己的爱人?第一部已经完结,如果有更大的动力,故事会继续续写下去,谢谢大家的支持
热门推荐
  • 逆光少爷拽公主

    逆光少爷拽公主

    青梅竹马的二人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开启你的好奇心,来吧!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大恶魔之路

    大恶魔之路

    世上总有源源不断的惊喜和好玩的事在等待你的发掘。你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你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成为一个成功者,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人生虽然摔倒无数次,但喜欢就应该去坚持!我叫沙落惘,也叫尼古拉斯·帅得布耀布耀德,简称尼帅。和我一起说三声:“坚持不要脸”,看我如何挣脱被人摆布的命运,看我如何创造一个新世界。
  • 《十年九梦》

    《十年九梦》

    看在眼前的追杀,宁墨寒选择奋不顾身的救人,而他,也选择奋不顾身的爱。即使,自己心爱的女孩却从未喜欢过自己,那又如何,他景逸宸的爱,岂会轻易放弃,世事难料,当宁墨寒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而他却又已是离她而去……难道,真的就这样结束了两个爱入骨血的情人吗!
  • 我的极品校花

    我的极品校花

    至尊邪少,七年失踪后华丽归来,生死人肉白骨的神医传承,翻手云覆手雨的绝顶武技,在重回都市的那一刻,成为他走向辉煌王者之路的王牌,莫邪说:风流枉我,从此我将绝世风流,什么千金小姐白富美,先推倒再说,什么校花警花姐妹花,先采了再说。
  • 一世芳华:夜罂

    一世芳华:夜罂

    断崖之前,深谷之上,凄美一笑间,她毅然跳下。只留给他一个绝望悲戚的背影。一切早已命中注定,日夜轮转,人中龙凤,相爱相杀。当红罂飘落,看尽世事芳华,回眸之间,惟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欢迎支持~半甜半虐,有笑有泪~)
  • 诡咒凶间

    诡咒凶间

    其实,商场试衣间的传说由来已久。传说一:传说九十年代,一名女子在某商场试衣间内失踪,几天后暴尸街头,手脚被砍,满身脏污,活生生做成了人彘。传说二:传说有商家和人贩子合谋,专门对进入试衣间的女人下手,那些人躲在门板隔层里,当你进去后,就……传说三:传说,和卫生间一样,绝对不要在商场快关门的时候,走进最后一间试衣间,更不要穿弃置在里头的衣服,无论衣服是新是旧。而那天晚上,女友拿着一条红裙子,一双红色高跟鞋,走进了服装店最角落的更衣室里……
  • 别走时光

    别走时光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下的农村生活景象,四个青梅竹马的女性一生不同的命运为内容,彰显着人们在那艰苦生活环境下的顽强毅力以及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重生之嫡女倾颜

    重生之嫡女倾颜

    柳汐玥在翌日醒来后,终于相信了自己真的回来了。看着假惺惺的姨娘和庶姐,她很不解上辈子的自己到底是蠢到何种境界,才会将这两头饿狼当做最亲的人,最后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唯独对她,情有独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个世界上,我只宠你一人,天塌了,我顶着!
  • 魔神降世之凶残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