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不仅是你倾诉烦恼的对象,还是你快乐的源泉。交际不仅是你生存的必需,它也会分担你的忧愁,化解你的烦恼。当自己顾影自怜时,当自己悲痛难当时,不妨为自己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明媚的太阳。
有朋友,有快乐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
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
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
“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当时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
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公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此话说得很好,出门在外,没有几个能够托付身心的朋友,人生岂不太孤独无援了?培根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的确,没有友谊,没有关心,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幸的。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相交喻于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是建立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的,而那种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的兄弟般的情谊已日渐稀少。有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职业经理人谈到友谊时曾说:“我真希望为自己找一个知心朋友,我有不少生意场上的朋友,但无一是可称得上知己的,我感到十分孤单。偶尔心血来潮,毫无缘由地打电话,结果仅仅是问个好,谈天说地的事从来没有过——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对象。”没有朋友,没有友谊,结果陷在孤单的漩涡中。这真是现代人的悲哀!
让我们敞开友谊之门吧,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孤独,抱怨没有真正的朋友。其实,是我们自己先把自我封闭在一个狭窄的世界里了,假如你不先伸出友谊的手,却希望人家来握你的手,何异于想“在沙漠里抓鱼”呢?敞开你的心扉,主动结交一些真正的朋友。当你孤独时,当你烦恼时,不妨打个电话给朋友,不妨邀朋友一块散散步,或是共进晚餐,或者亲自去看望一下久违的朋友……做完这一切后,或许你会突然发现:有个朋友真好!和别人不能说的话,和朋友却可以说;有了困难,还是朋友鼎力相助;自己卧病在床,是朋友手捧鲜花前来探望……友谊使我们领略到了生命的意义。
我们应认清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交友时,应多交益友,而不应与唯利是图的小人或酒肉之徒结为朋友。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朋友不可靠,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正所谓“浇花浇根,交友交心”。真正的朋友,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能够给你有力的鼓励,而当你趾高气扬的时候,也敢于为你“浇冷水”;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张口就是友谊,闭口就是义气的,他们不会向你提什么要求,却会在你困难时挺身而出。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人品都很正直的朋友。”与有见识的朋友结交,与敢进直言的朋友结交,实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交友能达到这种境界,你就可以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了!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貌似淡如清水的友谊,其实是最忠诚可靠。这样的友谊,真正地恰似陈年老酒,身处其中,你会越品越浓,越品越香,越品越快乐!
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曾在《西塞罗文录》中写道:“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了,他看到宇宙的大观,他看到群星灿烂,但他并不感到快乐,他必须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一个人活在世上,朋友的扶助可以说是你重要的生存条件。把握好朋友间的尺度,你会因为友谊的呵护而快乐着每一天。
心香一瓣:
成功的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的科学家查尔斯·科特林说:“成功的90%是协调人际、和谐共济带来的,只有10%是技术的突破改进带来的。每一个人在学校就应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节课是如何与人处好关系。”无论你是快乐的,悲伤的,你都需要朋友与你分担,为你解忧。没有朋友,你的一生将会孤立无援,冷冷清清。因此,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
学会倾诉
无论我们处在何种地位上,都需要和人进行交流。从交流本身讲交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与技术的交流;第二层次为个人感情的交流;第三层次为祈求的交流,即灵魂的交流。不少人在平时人际交往中,只限于第一层次的交流,很少交流情感和心灵,其实人人都渴望交流情感。因为以一般人的感情而言,即使达不到最深层的“祈求的交流”,也希望向他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和喜悦,否则只能压抑自己。
美国最伟大的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市场调查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秘书走进希尔的办公室,告诉他有一个女人想见他。
“事先约好了吗?”希尔问道,秘书回答说:“并不是事先约好的。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她是在路上行走时从招牌上看到先生的名字的。她说她是有进行‘积极思维’的人,现在碰到一些苦恼的事,相信先生能给她力量,所以就来了。”
“是这样吗?请她进来,我和她谈谈。”希尔说道。
不一会儿,那个女人走入希尔的办公室,并伶俐地说:“感谢你没有预约就见我。我简单地说明事情,请你给我建议,我就告辞。”
她说话的样子虽然很开朗,但隐瞒不了心中的苦恼。她表示她为了成为具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而努力学习,可是“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相继降临在我身上。虽然努力,但因为失望,积极的态度几乎要被淹没了。”
她又说:“如果能克服失望,我相信就能恢复原来的我,顺利地摆脱心理压力了。”
希尔说:“请把一切都说出来,我会帮助你的。继续说下去吧,让我知道使你苦恼的事,也许能替你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她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谈了近30分钟后,她看了一下手表说:“啊,打扰你很多时间了,实在抱歉,不过我得到了很多帮助。第一次见面您就对我这样亲切,我会永远记得的。”说完后就和进来时一样快步走出了房间。
而此时希尔并不知道自己为她做了什么。过了一会儿才发觉他是以静听她说话的方式给予了她帮助。她因为把自己心里的话全倾吐出来而感到轻松。
当失望堆积得快要把你的心压垮,积极的态度即将瓦解时,就要找一位能以积极的态度聆听,有充分理解力的人,倾吐所有的不快。这是减压的好方法。也许你也尝试过将心中的不快乐向好友倾诉,心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这样的事吧。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曾写信给他的一位乡下的老邻居,请他到华盛顿来,说有些问题要和他讨论。这位老邻居到了白宫后,林肯同他谈了关于宣布释放黑奴是否适当的问题。几个小时后,林肯与他的老朋友握手道别,竟然没有征询他的任何意见。“谈话之后他似稍感安适”,那位老朋友说。林肯并没有要建议,他只是要一位友善的、同情的倾听者,这样他可以没有任何压力地发泄心中的苦闷。
倾诉的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对象,而不在于对方是否能够提出什么有效的建议或方法。
工作遇到困难,心里的烦恼和不良情绪通常不便向领导发泄,但回到家里,在父母面前,在丈夫或妻子面前,都可以一吐为快。
恋爱受到挫折,人们不会把自己的沮丧和不安告诉和自己不亲近的人,但对莫逆之交的朋友,即可以毫不掩饰地诉说心曲。
家庭遭到不幸,没有比在亲密无间的朋友或善解人意的领导和师长面前倾吐自己的痛苦,更能使自己的心里得到慰藉的了。
或许人们都不同程度地有这样的体验:当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不安、幽怨和焦虑的时候,并不一定期望别人告诉自己究竟应当怎样办,而只是期待别人能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耐心倾听。只要在自己所倚重和信赖的人面前,把深藏于心底的话表达出来,把压抑于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把深藏于心底的话表达出来,把压抑于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就会使痛苦不安的心灵得到一定的平衡和安宁,使过分紧张的心理获得必要的松弛。
当然,打电话也是倾诉的一种方法,它节省时间、更加体面和立竿见影。现代节奏使人们的生活安排得很满,贸然上门看朋友也不太恰当。与其碰铁将军把门或对方无精神准备,不如采用便捷的通讯工具。电话可以使我们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同时,有些事即使在朋友面前也难以启齿,但在电话里,却可能坦白地告诉对方,以求忠告或对策。如果有些难题一筹莫展,通过朋友的电话指点,也许就可以从容自如地应付。
当你一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急得在屋里团团转的时候,不妨自己对自己说话。说出声来,尽情地自语。这种内心独白使你把自己假想成倾诉的对象,同样可达到放松的目的。如果在你面前有一棵大树或者一块石头、一尊塑像,你也不妨面对无知觉的静物发一通感慨,把心里话道出来。我们看到许多人在危急悲愤时呼唤苍天、上帝,那也是一种倾诉与慰藉。眼是窗户嘴是门。我们应当有效地、恰当地、充分地利用嘴的功能,发挥它的优势,倾吐出自己的不快,找回快乐。
心香一瓣:
倾诉,就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是怒和哀,毫无保留地倾吐给对方。这是一种感情的排遣,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难免产生苦闷和烦恼。这些苦闷和烦恼如果长期郁积在心头,就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损害身心健康。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积贮在心中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若及时加以发泄或倾诉,便可少生病,保健康。
助人就是助己
有一个生性吝啬的富翁,衣食富裕,而且还有一大群人供他使唤,但他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一点也快乐不起来。他每天醒来总是心情低落,不知道该跟谁诉说自己的心事?
于是有一天,他专程去庙里请教禅师说:“我有这么多钱,要什么有什么,每个人都对我低声下气的,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快乐呢?”禅师请他站在窗子前面,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回答说:“我看到了路上匆忙来往的人群。”禅师又请他站在镜子前面,再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不解地回答说:“看到我自己。”禅师说:“窗子是玻璃做的,镜子也是玻璃做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他人,而镜子因为涂抹了一层银子,所以只能看见自己。当你慢慢擦拭掉属于你身上的那层银子,可以看到别人时,你就会拥有快乐了。”
我们帮助别人得到他们所想要的,我们就能够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助人为乐是获得快乐的最佳途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们的痛苦,增进我们的幸福。
倘若我们只想到自己,就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甚至忧郁症。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是:我的病人中,大约1/3都不是真的有病,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和空虚。只要他们愿意去帮助别人,他们就会自己痊愈。
富兰克林的说法更简单: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对你自己好。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更多的朋友,并得到更多的乐趣。
20世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五十三岁的时候,由于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使他看起来像个木乃伊。他得了神秘的脱毛症,头发全掉光了,甚至连眼睫毛也未能幸免,只剩下淡淡的一缕眉毛。洛克菲勒早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标。据他的朋友说,“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以外,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开心愉快。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大笔钱时,他会高兴地把帽子扔到地上,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但如果失败了,他就会随之病倒。”他过分冷漠多疑,很少有人喜欢他。就连洛克菲勒的亲弟弟都对他深恶痛绝,甚至把自己孩子的棺木从家族墓园里移出。他说:“我的亲骨肉中,决不容许哪一个人在洛克菲勒所控制的土地里安息。”
洛克菲勒最终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后来,他不得不在退休和死亡之间做出选择。
洛克菲勒并不傻,他选择了退休,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避免烦恼、放松心情、注意节食。他逐渐开始反省,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赚钱的事,而开始思索自己的钱能换取多少人类的幸福。
于是,他开始大笔大笔地捐钱,并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洛克菲勒完全改变了,他不再烦恼,变得非常快乐、非常满足。后来,他的公司因为垄断遭到重罚,他甚至不愿因此而失去一晚的睡眠。通过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使这个在五十三岁时就已病入膏肓的人一直活到了九十八岁。
忙碌的我们,似乎是越来越不快乐了,忧郁紧张充斥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几乎难以透气。为什么会忧郁?为什么会绷紧神经?因为,追求功名利禄,已经将我们有限的小小的心占满了,腾不出一方小角落来容纳他人,容纳清风明月进驻心中。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仔细看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静下心倾听身旁的声音,关注他人的存在,进而乐于付出善意,我们就可以轻易找回遗失的快乐。
史崔维兹博士是加州医学研究中心的社会心理学家,他在研究心脏病的危险因子时有惊人的发现——最常提及自己,在访谈中用到最多“我”字的人,较易得冠心病。史崔维兹博士表示:自我中心的人比较容易死于心脏病。身心医学权威专家林区博士在其著作《破碎的心:寂寞的医学结语》中,详述寂寞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他说:“‘爱邻居如爱自己’不只是条道德格言,也是条心理学的格言。你关心别人时会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而你对别人的关心越多,你就越健康。”
耶鲁大学大众健康学教授赖文,是互助对健康有益理论的专家。他说:“助人者能改善自我评价,当你助人时,自我评价提高:你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你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这会促进你的健康。”
如果你慷慨大方,你所收获的总会比付出的多。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付出一点点你力所能及的力量,得到的回报是在帮助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得到帮助的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心香一瓣:
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是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与善良,善良是生命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才能真正伟大。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学会付出,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在与他人相处时,心存善念,学会给予和付出,那么快乐、幸福和丰收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在里面走路非常不方便。
夜幕降临了。这时候一个人打着灯笼慢慢地走进这条巷子,巷子里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哈哈,那个点灯的瞎子又来给我们照路了。”几个巷子里的居民高兴地说,“这下子不用再怕撞到墙了。”
有个和尚正云游从这里经过,觉得这个瞎子挺有趣的。于是他走上前去跟瞎子聊了起来。
“施主,请恕小僧多事,你既然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出行呢?”
“为了保护我自己啊。我听人们说一到晚上他们就像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了,我点盏灯,他们看见了光,就会躲开我,不会撞到我身上了。”
大多数人认为瞎子点灯是白费蜡的愚蠢行为,是比画蛇添足更可笑的笑话。但在今天,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瞎子是绝顶聪明的人。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善恶是一字之差、一念之差,然而所产生的后果却截然不同。人与人是密切联系着的,人群是一个整体。你伤害了别人,你心中的善便被恶所压倒,你自己也被愧疚、后悔、惊恐所折磨。因此,与人相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管是对你的领导、同事、下属或顾客、朋友及家人,要做到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的一切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的办法是用善意的、亲切的、温和的态度与人交往。那么,对方也会以此相报,这岂不是达到了和谐相处吗?如同孟子所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的要义便是以诚待人,富有同情心,将心比心。
其实,善恶之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如果一个人仅凭自己的好恶而活着,那么他的自我感受也好,利害得失也好,都很难持久。一个人只有具有善的力量,才能吸引别人。在众多巨商的成功历程中,也许大家都会注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举措,即在发财致富中,注重解囊做各种善事和公益事业。
汉王符在《潜大论·慎微》中说:“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这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与人为善,更应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广结善缘。
丈夫去世不久,儿子又坠机身亡,对50岁的黛比来说生活似乎显得有些残酷,她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位智者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情。
可是,一个50岁的女人能做些什么呢?黛比想了一整夜,终于想到一个主意。她过去喜欢养花,自从丈夫和儿子去世后,花园都荒废了。她听了智者的劝告,开始修整花园,撒下种子,施肥灌水。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花园里很快就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从此,她每隔几天便将亲手栽种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插在他们床前的花瓶中,让芳香充满整个病房。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爱心和温馨,换来了一声声的感谢。这些美好的感谢轻柔地流人她的心田,治愈了她的忧郁症。她还经常收到病愈者寄来的卡片和感谢信。这些卡片和感谢信帮助她消除了孤独感,使她重新获得了人生的喜悦。
有心理学家认为,1/3的忧郁症患者,只要愿意帮助别人,就能够治愈自己。斯宾塞说:“善是灵魂上的健康”。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与人为善”对身体的健康也同样有益。所以,我们在与人为善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善报。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以自己的一部分力量帮助别人。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在心中培养一种炽烈的愿望去帮助他们。一次微笑、一句亲切的话,或是发自内心的温暖的感激、喝彩、鼓励、信任和称赞就可让人感受到快乐。
当我们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时,我们留下的东西就会扩大和增加。因此,我们要与别人分享好的和值得向往的东西。帮助的人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甚至是重获生命。
卡耐基认为,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很多的朋友,并得到很多的快乐。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那对年轻夫妇,一个剪掉了头发,换来了一个表链;一个卖掉了金表,买了一套发梳。他们互赠的礼物都变成了最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却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这就足够了。因为付出,他们快乐着。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你如果觉得孤寂,或者觉得道路艰险,那你不如每天都想办法能使别人快乐,这样快乐就回飞到你的身边,使你远离精神科医生。《圣经》里有句话,叫“施,比受更幸福”。
心香一瓣:
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时,会觉得快乐;但当我们在给予别人时,会感到更大的快乐。因为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地奉献,而其结果却是无偿地索取。你在送别人一束美丽的玫瑰时。自己的手中也留下了最持久、最浓郁的芳香。
大声喊出“我爱你们”
有个青年总是愤世嫉俗,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了许多误解和挫折,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渐渐地养成了以戒备和仇恨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习惯。在压抑郁闷的环境中,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排斥他,因此度日如年,几乎要崩溃。
有一天为了散心,他登上了一座景色宜人的大山。坐在山上,他无心欣赏幽雅的风景,想想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内心的仇恨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忍不住大声对着空荡幽深的山谷喊:“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话一出口,山谷里传来同样的回音:“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他越听越不是滋味,又提高了喊叫的声音。他骂得越厉害回音也越大越长,扰得他更恼怒。
就在他再次大声叫骂后,从身后传来了“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的声音,他扭头一看,只见不远处寺庙里一方丈在冲着他喊。
片刻后方丈微笑着向他走来,笑着说:“倘若世界是一堵墙壁,那么爱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刚才我们的回音,你以什么样的心态说话,它就会以什么样的语气给你回音。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人处世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对外界苛求得太多而产生的。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给你爱;你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几份爱,世界就会回你几份爱。爱给人的收获远远大于恨带来的暂时的满足。”
听了方丈的话,他愉快地下山了。
回去后他以积极、健康、友爱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一切,他和同事之间的误解没有了,没有人和他过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顺利了,他发现自己比以前快乐多了。
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著名的哲学家赛勒斯在谈到与人相处时说,“我想,我可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农夫,有一天他救起了一个不小心掉进水池里的小孩。小孩的父亲乘马车来到农夫家表示感谢。小孩的父亲是个绅士,他对农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为这个而接受报酬。”这时,农夫的儿子恰好走进来,绅士说:“让我把他带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发明了盘尼西林,获得了诺贝尔奖。几年后,绅士的儿子得了肺炎,是盘尼西林救了他。那位绅士就是赫赫有名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丘吉尔。
善待他人绝对是人生最具“效益”的投资。你对遇到的每个人的一次微笑,一句亲切的话,一句令人愉快的答复,发自内心的感激、鼓励、信任和称赞,会让你发现你给予别人的越多,你收获的东西也会愈多。
心香一瓣:
善待他人,别人会感激你喜欢你,而你自己的心情和灵魂也在帮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幽默中宣泄
善于幽默、富于幽默感的人,通常更容易在困难、挫折和不幸中保持心理的平衡,并且给他人以鼓舞,因此他们也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据说瑞典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在物色水手时,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条件——幽默感。因为他认为,幽默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精神危险,在充满危险的航海过程中,幽默能稳定情绪,活泼气氛,同时作为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能使处于沮丧困苦中的人放松紧张的心理,降低心理压力,缓和内心冲突,排除内心紧张和抑郁,解放被压抑的情绪,调节和保持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学家们主张用幽默和笑来战胜不良情绪对人们心理的侵蚀和损害。
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曾经由于紧张的研究工作而导致经常性的头痛失眠,使他苦不堪言。一次他去看病,医生开给他的处方不是药名,而是一句英国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于是经常去看喜剧、滑稽戏等表演,逗得他哈哈大笑。不久,他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70年代,在英国的一所大学里,创建了一个“幽默教室”,人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在那里发笑,以便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驱除疲劳,解除烦恼,愉悦心情,建立信心。
幽默和笑,实际上成了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成了“精神上的消毒剂”,成了“抑制精神危险的武器”。
幽默的心理调节作用告诉人们,等遇到困难、挫折和不幸的时候,不要总是唉声叹气、自怨自咎、闷闷不乐。要学会幽默,要努力去寻找和接触富于幽默的事物,用幽默抑制悲哀、忧愁、沮丧、愤怒等消极情绪。要相信:“在那难堪的时刻,紧张的关头,一个笑声就是生命的救星。”
幽默能引发笑声和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烦恼变为欢畅,痛苦变成愉快,尴尬转为融洽。幽默是一块磁铁,能博得别人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吸引别人到自己的身边;幽默是润滑剂,它能不动声色地化解怒气,消除怨恨;幽默是甜蜜的糖衣,夹带批评和忠告也会含而不露,容易让人接受。
在作家中,马克·吐温的幽默是有名的。他的作品常常逗得人哈哈大笑,因此人们把他称为“美国最伟大的爱开玩笑的人”。其实,马克·吐温是一个屡遭不幸、饱尝生活苦楚的人。在他还年轻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相继死去;他自己还没有告别人世,他的四个孩子却一个个先他而去;在从事投资事业的时候,他的产业几乎损失殆尽。但是,他用幽默和笑压倒了自己的苦难,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欢乐和振奋。
美国前总统林肯的长相不佳是人所共知的。有一次,他针对有人谩骂他是两面派,在集会上说:“有人骂我两面派,我若是还有一张脸,我会愿意带这张脸来参加集会吗?”一语双关,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拿破仑身高只有1.68米,当年他担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时,曾对比他身材高大的部下说:“将军,你的个子正好高出我一头,但假如你不听指挥的话,我就会马上消除这个‘差别’”。幽默中显示着他的严厉和自信。
吉尔森经常迟到,上司忍无可忍地对他说:“吉尔森!要是你下次再迟到,你就自己收拾东西,不用我多说了!”
一连好几天,吉尔森都起得很早,但是这天又睡过了头,恐怕上司已经铁定要解雇他了。
等到吉尔森到了办公室的时候,里面悄然无声,每个人都在埋头干活。一个同事冲他使个眼色,示意老板生气了。果然,老板一脸严肃地朝他走了过来。
吉尔森突然满面微笑地握住上司的手说:“您好!我是吉尔森,我是来这里应聘工作的,我知道35分钟之前这里有一个空缺,我想我应该是最早来应聘的吧,希望我能捷足先登!”说完,吉尔森一脸自责又充满希望地看了看上司。
办公室里突然哄堂大笑,上司也憋不住,笑了:“快点工作吧!”吉尔森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真正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有很多让人喜欢的性格和素质。
幽默的人往往很乐观,即使面对困境,他们也能苦中作乐;幽默的人很自信,即使自己的缺点暴露了,他们也能从容不迫地自我解嘲;幽默的人很宽容,即使别人怒发冲冠,指着自己的鼻尖,他们也能不紧不慢,一笑而过;幽默的人有智慧,即使遇到再大的尴尬,他们也能随机应变,从容应对;幽默的人善于缓解压力,即使工作、学习和生活再紧张,他们也懂得让自己的心灵放松放松。最重要的是,幽默的人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轻松。如果你不时地幽他一默,你就能获得更多人的喜爱,甚至是人见人爱。
很多时候,赔礼道歉或者温言软语可能对拉近彼此的距离和化解彼此的矛盾都无济于事,但是适时说一些笑话,幽别人一默,就能让别人展开会心的微笑,或者一笑泯恩仇。因为幽默能调和彼此内心的情绪,释放出知性的欢乐,从而化解一时紧张的气氛。
人的一生本来已经承载了很多严肃的爱恨情仇和生老病死,人们又人为地添加了许多郑重的场合,会议、典礼、仪式、谈判……这种严肃,这种庄重,这种矜持禁锢了人们太多的笑容、太多的轻松、太多的欢乐。幽默吧,不时地幽你身边的人一默,他们会更加乐于和你在一起。
心香一瓣:
幽默在心理学家眼中,常常胜于世界上最好的药,许多人在幽默中摆脱困境,舒解心情,编织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宽恕他人等于让自己获得快乐
我们生活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很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通往成功的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份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长寿;他有个儿子,名叫长生。邻国有个国王,凶狠残暴,大家都称他为恶王。
有一天,恶王带领军队扑向长寿王的国家。长寿王不想造成人员伤亡,于是带着太子抛下王位,隐居到深山里。恶王顺利地占领了长寿王的国家,他派人到处搜寻长寿王的下落,宣布说:“有谁能捉住长寿王献来,赏给黄金万两。”但一直没能抓住长寿王。
有一天,长寿王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恰好碰到一个从远方来的婆罗门也在大树下休息。两人闲聊起来,那个婆罗门说自己是很贫穷的修道人,希望能得到长寿王的施舍。长寿王很感动,想起恶王悬赏捉拿他的事,便让婆罗门拿他的人头去领赏。开始婆罗门不肯,但长寿王认为自己能帮助他,让他不必谦让。于是两人一起来到王宫。
长寿王让卫士把自己捆绑起来并马上去禀告恶王。恶王听说长寿王已找到,喜出望外,取出赏钱赏赐婆罗门。婆罗门便回国了。恶王派人在街头搭起行刑台,要在那里当众烧死长寿王。长寿王一眼看见儿子挤在人群中,唯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说不希望太子为他报仇,否则他死也不会安心。
但长生心里忿忿不平,他偷偷地潜回城里,装扮成打零工的,混进恶王手下种菜。长生做得很好,受到大臣的赞赏,被提拔做了厨师。有一天,大臣请恶王到家里做客。恶王一尝到如此精美的饭菜,便把长生带回王宫,让长生专为自己做饭烧菜。
长生曲意奉承恶王,得到恶王极大的欢心和信任,被提拔做了贴身卫士。有一天,恶王带长生一起去打猎,两人迷路了。长生有几次想杀了恶王,但想到父亲的嘱咐,始终下不了手。后来他向恶王坦白自己就是长生,让恶王杀了自己,免得自己起了杀心,做了不孝之人。恶王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非常后悔。打猎回去之后,恶王宣布把国家交还给长生,两人结为兄弟,自己带兵回本国。从此,这两个国家相互通好,和睦往来,人民也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
可以肯定地说,当你受到了真正的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你完全有理由怨恨别人。可是,请你冷静地想一想,当你在怨恨他人的时候,你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呢?事实上,你所得到的只能是比对方更深的伤害。
一个智者这样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
我们常常的确是对别人太严厉了。世俗的舌头,我们更习惯用它在人群中掀起风雨。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是错的。
人总有自尊心,没人会愿意被人直指短处。更何况,我们所想的真理,其实可能正是他人认为的谬误。
宽容,是一个美德:当我们对万事万物都苛刻的时候,世界在我们眼里就剩下了闪电。宽容,也是一种博大。有容乃大。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颗心,能装下别人或者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风雨雨。
宽容,更是一种赐福。我们宽容了别人,不仅给了他们尊重和信任,同样也给我们以赐福。
你看那常常蹲伏在墙角,伺机出来寻找别人缺点的人,他们的眼睛里缺少光彩,脸色铁青阴森;而那些能够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世界的人,却面色红润,平安喜乐。
有句话叫“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人一生的福气有多种,其中最恒定的,就是宽容。因为这种福气并不是谁给予的,它是对自我的赐福。心中装下整个世界风雨的人,同样在他的心里,也会到处开满鲜花。
古代有一老禅师,夜晚出房门巡夜时,发现墙脚有一把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小弟子违背寺规私自溜出去了。老禅师没有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和尚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梁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发觉刚才踏的不是原来放的那把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乎他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很关怀地说:“夜深天凉,多穿件衣服,别冻着。”听了师父的话,小和尚很惭愧,他扪心自问,决心改过自新,以后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小和尚没因所犯的错误受到严厉的惩罚,却被老禅师的宽容态度感动了。
有时候,严厉的惩罚不如一句暖心窝子的话更能使人受到教育,因而,宽容是一剂良药。
当我们往清净的本性回返时,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豁达宽容的人,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和事。他们会用心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却努力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因此,他们的生活显得洒脱轻松。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同事、对顾客等等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法国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句虽然很浪漫,但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心香一瓣: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而是关怀体谅。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