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卜年(1780—1847年),字子占,清代平陆县辛店(今张村)人,嘉庆庚午(1810年)举人,辛未(1811年)进士。官知县,署台湾道历任五县、二厅、一府、一道,是清代台湾开发者之一。
卜年幼年丧父,家庭贫穷,以牧牛为生,每次放牛路过学堂时,总是恋恋不舍,久久不肯离去。学堂先生发现,被其好学感动,免费收录入学。卜年性格机敏,强闻博记,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一日督学前来视察,出了一副对联“牛皮合鞭鞭打牛”;仝卜年随口应道:“雕毛做箭箭射雕”。督学大惊,遂拦住了去路,又曰:“白虎当道卧”,卜年从旁跳跃而过对“青龙满天飞”,督学十分高兴,谓此子日后未可限量。
数年后,仝卜年一举高中,在福建惠安做知县,后朝臣推荐,道光十一年(1831年)皇帝派其去台湾。
据台湾有关史料记载,仝卜年所到之年,“锄奸剔弊,百废俱举”。当时,城中茅舍草屋,成堆杂处,连年毁于火灾,百姓不堪其苦。仝卜年出资募工,建窑烧砖,平价出售,便利人民以砖房代替茅舍,火灾之患得以避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升台湾知府,其间“修学校,建城垣,抚流亡,拆疑狱”,改革陈规陋习,力推大陆农耕技术,又把当地的医疗技术带回大陆,密切了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他在抓智力开发的同时,还注重开创安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政简刑清,治若神明,一时有“生佛”之称,皇上为其加道衔,戴花翎,当地群众在他百年之后,纷纷为其建庙塑身,树碑立传,至今台湾还有不少“仝爷庙”。每年清明,那里鼓乐阵阵,香烟缭绕,祭奠的群众络绎不绝。
68岁那年(1847年),仝卜年积劳成疾,病故台湾。根据他的遗愿,仝卜年夫妇遗体运回大陆,安葬在他的启蒙教师墓旁。沿途为他送葬的队伍达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