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要性方面,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接着依次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大家庭里面的关系,最后是自由选择的团体之间的关系。
——伯特 。海灵格 (德国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心理治疗大师 )爱的系统法则
万物生长、生生不息,是因为大自然有着神圣不可抗拒的法则,而在人类的繁衍上,爱与情感的需求是最重要的自然法则。为什么人类能一代代地把这种爱的火炬传递下去,永不熄灭?是因为在爱的国度里,同样有着伟大而不易察觉的系统法则。这种法则体现在家庭——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上,就是爱的系统排列有着重要的层阶关系。
在讨论爱的系统法则之前,我们不妨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三代同堂的一家人出去郊游,在繁花正茂的草地上,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欢快地自由奔跑,年轻活力的父母在忙着准备野餐的食物,而白发的爷爷奶奶在一边笑意融融地看着奔跑的孩子,提醒着孩子不要摔着了在这幅画面的所有家庭成员之间,都流淌着一种亲情之爱,这种爱是连结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元素。其实,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各种文化和社会阶层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爱都有着普遍的连结性。只是,我们不容易察觉的是,在这种爱的连结的背后,需要有着付出与接受的平衡以及适当的系统法则——层阶关系。当家庭系统中的所有成员都遵循这种层阶关系的时候,爱就能平稳地传递下去,从最先加入家庭系统的成员到后来加入的,从原生家庭到新生家庭,如同时间的河流一样不会停止和逆转。
家庭层阶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按时间来排序。在系统内而言,最先加入家庭系统的关系要有优先权,比后来加入家庭系统的关系更为重要,比如孩子是在父母之后来到家庭系统的,他在这个系统中的地位就应该低于父母两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即亲子关系应该低于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而在系统与系统之间,新的关系系统比老的关系系统要优先,这与系统内优先顺序的动力相反,因为在系统内年纪大的成员要比后来的成员优先,新生家庭的夫妻关系比原生家庭的关系优先。当我们生活在原生家庭时,爱的顺序是自己、父母、兄弟姐妹,当我们结婚成家后,爱要重新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是伴侣关系,其次是孩子,然后再是双方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
所以,在家庭系统法则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在家庭系统中具有最重要的优先权,接下来依次是亲子关系,与原生家庭(双方父母 )的关系,最后才是家族或其他自由选择的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系统法则使爱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如同自然界的物竞天择,如果不遵循这一法则,比如认为原生家庭比新生家庭重要,孩子比伴侣重要,那么关系必定受到损害。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一次训练营的课堂上,一位男学员说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孩子出生后,我觉得自己似乎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他的孩子已经快 3岁了。在婚前以及婚后未生孩子的时候,他们夫妻俩一直如胶似漆,两人都喜欢看电影和户外活动,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都安排得很充实。然而,随着孩子的降临,一切都不同了,妻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每天都要抱着孩子睡觉,甚至为此辞了原本不错的工作,一心当起了家庭主妇。渐渐地,他发现原本活泼、洒脱的妻子变得邋遢、唠叨,有时自己做错点什么比如偶然忘买孩子的牛奶,她可以抱怨他半天,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妻子还经常抱怨他收入不高,是个不称职的父亲。在后来的一对一辅导中,这位男学员还不无尴尬地说,孩子甚至影响了他们过夫妻生活的质量,一次两人做爱时,睡在隔壁的孩子突然哭了一声,妻子一把就推开他,披上睡衣就冲了过去。其实孩子只是梦啼而已。后来在做爱时,他总是紧张兮兮的,生怕吵着隔壁的孩子,老是觉得好像有个声音在催促他快点,每次都很难尽兴。
其实,在很多中国的家庭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妻子在有了孩子后,便把孩子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照顾孩子花去了她全部的精力,有意无意中把丈夫晾在一边,无暇顾及丈夫的感受,更谈不上花时间来促进夫妻关系的成长。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是夫妻间关系日渐冷淡,或由于孩子问题经常争吵,最后或因丈夫另寻他欢、第三者出现而导致婚姻破裂,或因为孩子而双方不得不屈从于这种冰冷的关系之中,苟且忍受,婚姻同样还是失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孩子是婚姻的纽带”,好像夫妻关系是因为孩子而维系在一起的,其实大错特错,孩子的出生不该是为了维系婚姻、增进夫妻感情的目的,而是“因爱而生”。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一个宽松、充满爱的环境,不应该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赋予他“巩固夫妻感情”的义务。从家庭系统的法则来看,夫妻是在孩子加入之前就已经成立并运行的关系,这个系统是夫妻二人共同创建的,而孩子是后来加入的,因此在这个系统中,孩子的重要性 (地位)应比父母两人低,虽然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无论怎样,不应该超过彼此的关系。一位母亲即便多么尽职尽责,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如果没有保持与丈夫的和谐美好关系,她的母亲角色亦是失败的。因为对孩子而言,成长的好与不好,心灵和心智的健康与否,与父母之间的和谐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一点在前面的原生家庭一章中也有论及。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有一天他 /她会离开父母,去创建属于自己的系统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尽管他 /她仍然记得自己的父母,甚至父母的原生家庭会影响他的新的家庭,但他 /她自己的家庭,才是更重要的,因为我们说过,新的系统比旧的系统更享有优先权,这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所以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最应该用心去维护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系统,而不是去干涉子女的新系统。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结婚生子后,母亲养育孩子,父亲赚钱养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成熟的良好的家庭模式应该是夫妻双方共同养育孩子,不应该只由母亲一人负责,母亲也不应该自己全部包揽,更不能因为孩子的出现而冷落夫妻关系。孩子的降临,是两个人共同商议、一致认同的结果,理应由双方共同投入精力去面对和承担,孩子出现在生活中,只是使两人的连结更加紧密,关系更加良好和成熟,而不是破坏这种连结。其实,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对于父母两人的角色都有着敏感的触觉,健康良好的心灵世界,需要父亲和母亲两个完整的角色,一方的缺席很有可能造成日后人格的不健全,而因为孩子导致夫妻不和甚至离婚,更会让孩子过早背上一种负罪感,一生都会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在长大成人后,对婚姻和家庭可能有潜意识的抵制和恐惧感,很难快乐成功地生活。
妻子因为过分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导致冷落丈夫,造成婚姻不幸,她会在潜意识中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伴侣,如果是男孩,她可能视他为丈夫,苛刻地要求他做什么样的人,包括以后找什么样的女朋友,甚至会与以后的媳妇产生冲突,争夺对儿子的爱,过多干涉儿子的婚姻生活,不能忍受孩子因为新的家庭而冷落自己;如果孩子是女儿,她会在女儿面前过多地渲染自己的不幸,数落自己的丈夫,这样做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日后会对婚姻产生不信任感。传统的家庭模式容易会造成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席,即便父亲在场,往往也被视为不称职、不合格的。夫妻关系因为孩子降临或其他事情导致损坏时,受谴责的往往是父亲一方,而母亲,则会下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贬低自己的丈夫,以获得同情和共鸣。
德国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是这样看待父母互相尊重这个问题的,有人问他:“如果父亲是酒鬼的话,那么母亲是否可以对儿子说‘父亲所做的是有害的’?”海灵格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母亲要对儿子说:‘我敬重你的父亲,如果你要学他,跟他一样,我会接受的。’这句话的效果很奇妙。当父亲获得尊敬,孩子就无需变成酒鬼了。这种处理手法刚好跟我们惯常所使用的相反。”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处理的道理何在?海灵格接着阐述:“父母如果是互相尊敬的,孩子会有一份完整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母亲 (或父亲以及其他长辈 ),都会“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不要去学你的父亲 (或母亲 ),他是个坏人,不值得你去爱。”这样做有什么益处呢?孩子是否会按成人的意愿学好了呢?现实往往相反,孩子的问题非常多。为什么?因为父母是每个人的根,我们都是由父母所创造的,当别人否认我们的根的时候,我们自身也被否认了;其次,个体最先得到的爱是父母双方给予的,即使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或母亲 ),在他的内心里也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当你否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时,也就是在人为地割断亲子之间的爱,这样可能造成人的内心混乱;再者,一个家庭中的父母以及孩子的三角关系是最原始、最完整的,双方都不可或缺,如果母亲敬重父亲,即使父亲是有缺点的,孩子也会因为有了母亲对父亲的敬重,而不必为父亲的缺点和不足感到难过。
所以,正确、成熟的态度是把夫妻关系放在亲子关系之前,无论孩子怎么样,无论双方在孩子养育方面有多大的分歧,都应该彼此把对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保持和营造夫妻间亲密恩爱的关系。在这种和谐美好的关系基础上,夫妻双方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起帮助孩子成长,直到他 /她长大成人,离开原生家庭,去创建自己的新系统(新生家庭 )。而那时,夫妻两人的系统还能保持完好完整,这才是两颗心安定共度的空间。所以,如果有人问我: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美好的婚姻。对于孩子来说,过分的重视只会让他 /她生活在被溺爱、纵容的环境里,意志薄弱,缺乏控制力和自我引导,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沉浸在自我膨胀的假象中;同时,父母一方过多的期待也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目睹父母因为自己而争吵不和时,孩子总是无所适从,并因此有着难以解开的心结。
孩子出现后,“二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系统结构确实发生了改变,怎样去适应这种改变,经营好这种关系更为复杂的系统?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夫妻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被孩子干扰到的生活,也就是说,双方都把对方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在孩子之外仍有属于双方的秘密花园,有自己的兴趣,并能在这个花园中得到最好的对待和成长的机会,让双方的兴趣和需求都得到重视和满足。夫妻在有了孩子后,更应该看重对方,在亲密关系中分享彼此的感受,不因有了孩子而使对方受到冷遇,让对方知道他 /她才是自己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人可以取代。孩子是上天恩赐的礼物,是夫妻爱的结晶,夫妻双方的爱固然要在孩子身上体现,但最重要的是在夫妻两人之间延续和传递,所以,不要让孩子占据任何一方的所有空间,而是给对方更多的爱的空间和时间。继续保留甚至扩大原先两人的私密领地,即便是孩子也不能随便进入这个领地,比如父母的卧室生活。彼此的兴趣和爱好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女人而言,当丈夫拿着两张演唱会门票征询你意见时,不要因为照顾孩子而对他说“不”,在清晨或黄昏的漫步时,话题不要只在孩子身上,而不妨多聊聊其他双方都感兴趣的东西。
其次,保持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托尔斯泰说过:“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少年犯在法庭上曾这样陈述:“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吵架打架声中和瑟瑟发抖中度过的,我的犯罪难道父母一点责任也没有吗?”有研究显示,尽管童年时孩子对父亲或母亲的劣行会厌恶甚至憎恨,但成年后,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却深受其影响,不自觉地带上了父母的不良烙印。所以,保持恩爱和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家庭环境,即便起了争端,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一场了事,而应该坐下来好好沟通,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尽管意见不一致,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通过沟通来解决争端。
再次,即使夫妻感情真的出了问题,有了很难调和的矛盾,甚至分居或离婚,也不要把过错归咎于另一方或孩子身上。夫妻中的一方必须明白一点,无论有什么情绪或者多么痛苦,这都是自己的人生,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你自己做出的决定亦是造成现在后果的原因之一,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另一方,更不要把怒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与你的爸爸 /妈妈在一些事情上意见不一致,这也很正常,因为没有两个人能够在任何事情上都能达成一致,但事情变得这样,不是孩子你的错,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对你的爱都跟从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
双方的父母
家里的老人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观念强调要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及祖父母,这既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传统家庭结构的一个反映,过去老人就是一家之主,享有绝对的话语权,甚至连子女的婚姻大事都要一手包办。虽然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化的进程,现在的家庭不少都是三口之家,但与老人同住的情况依然非常多,因为双方的父母而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的情况亦不在少数。
先来看一个案例:
原、被告席上,年轻夫妇抽泣着表示“感情没有破裂”,端坐在旁听席上的父母、亲戚却展开“口水战”,恨不得双方孩子立即离婚这是某地法院一场离婚官司庭审现场上演的一幕。名牌大学毕业的张先生是一名白领,妻子小丽家境优越。由于张先生暂时没有能力买房,两人的新房安排在了女方家里。婚后,小丽父母对女婿颇多挑剔,没过多久双方就翻脸,小丽父母一怒之下“下令” 女儿离婚,一纸诉状将张先生告上法庭,要求他尽快搬走,且婚后财产多归女方所有。庭审期间,旁听席上原被告双方的七大姑、八大姨坐了一大片,“两大阵营”大声对骂,互相指责对方孩子“不懂好好过日子”、“没有责任心”,让小两口既尴尬又痛苦。审理此案的法官称,小夫妻其实感情不错,婚姻问题主要来自于双方父母,而且年轻夫妇因为类似情况而离婚的案件很普遍。
现在的很多小夫妻因生活不独立、经济能力有限,往往不得不与父母同住,婚姻生活受制于双方父母,而父母过分掺和容易导致夫妻不和。从家庭系统排列的原则来看,其实这是不符合进化法则的模式,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当时间到了,孩子长大成人可以独立生活之后,父母应该让他 /她离开自己的家庭去创建新的家庭系统,孩子应该优先照顾自己的新系统,担任起新系统里的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假如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父母不得不与孩子同住,也应该让孩子成为一家之主,让孩子来做决定,而不是让自己的旧的系统来指挥甚至是吞并孩子的新系统。所以,为了“新生家庭”和谐美满,一方面,双方的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年轻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新婚的夫妻或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要试着用成熟且客观的眼光,审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生家庭”后,年轻人要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中走出来,与自己的伴侣建立起信任感,加强新系统 (新生家庭 )的融合。
如果自己还没有充分成长,还没有足够强壮到能够建立自己的新系统独立生活,只能依靠双方的父母的话,我建议年轻人暂时不要考虑结婚,不然很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婚姻质量。只有当你的外在条件和内心世界都准备得足够充分,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独立、完整和幸福的新系统。
在传统观念和现实境况中,媳妇与公公婆婆的关系,丈夫与岳父母的关系,是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在原生家庭的章节中,我们说过,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不和的原生家庭里出来的男孩子,往往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影响,母亲因为丈夫的不争气,把太多的情感和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孩子成年后亦很难摆脱母亲的影响,对母亲的意见总是恭顺迁从,而做母亲的对媳妇——这个抢走自己儿子的爱的人多是百般挑剔,再加上传统观念中要求媳妇要孝敬公婆、服侍丈夫,所以与公婆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媳妇确实比较难以处理关系,在公婆的挑剔下,受了委屈的妻子往往不得不把怒气撒在丈夫身上,而做丈夫的亦是两难,可以想见这样的婚姻关系能有多少滋润感和幸福感?
男人与岳父母的关系同样如此,就像前面案例所举的一样,做丈夫的住在岳父母家里,不仅没有一家之主的地位,还要被岳父母挑三拣四,当然心里窝火,而老人家对于这个住在自己家里来的“外姓人”,自然不允许他来“抢班夺权”,于是导致矛盾无法收拾。有些妻子虽然婚后和丈夫住在一起,但总是脱离不了自己的娘家,三天两头的跑回娘家,这也是没有“断奶”、没有充分成长的表现,长此下去也会影响夫妻关系。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与老人家分开居住,以前有个提法是“一碗汤的距离”,我比较认同,即夫妻并不与老人住一起,但住得很近,一碗热汤端过来都不会凉。这样夫妻俩既能适当照顾老人家,又能保持自己的系统空间,每周过去吃几顿饭,陪父母聊聊天,帮忙做点家务。这样,各自都能照顾到自己的系统,不至于互相干扰、破坏平衡。当然,很多人的现实情况不允许这样,结婚后还是不得不与老人家住一起,怎么办?我想,这个问题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解决办法,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你们与老人的关系,比如原生家庭的影响、老人的性格、经济情况、你与伴侣的性格、你们的关系状况、外部环境等等。
既然不得不选择与老人同住,那么如何改善与老人的关系、学会融洽相处便是年轻夫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尊重对方的父母。要知道,爱情有时候不仅仅是你和伴侣两个人之间的事,要懂得对伴侣的父母感恩,因为正是他们养育了你的伴侣,所以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遇事多商量,在不损害夫妻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多体谅老人的心情,经常花些时间与老人谈谈心,周末一家人出去游玩时别忘了带上老人家,其实,有时候融洽就体现在一些细节中,只要用心去做,老人家肯定能收到你尊重他们的信息。
在不违反自己内心信念和不损害新的家庭系统的原则下,尽可能赞成、认同老人家的观点。老人家毕竟经历更为丰富,在为人处事方面确实有一些值得年轻人学习、仿效的地方。所以,不要对老人家的所有说辞都不屑一顾,而要寻找他们身上与自己的信念、规则相一致的地方,并尽可能地予以赞同和支持。有些年轻人把对自己父母的逆反心理也用在对方父母身上,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偏要对着干,这是很不成熟的表现。
如果实在不能接受老人家的某些做法或态度,不妨低调地维持自己的做法和意见,既不要旗帜鲜明地与老人对着干,也不要刻意隐瞒自己的看法。如果老人家的态度确实一时让你难以接受,先避其锋芒,尽可能地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甚至争吵。在适当的时候,比如老人心情比较愉快的时候,或气氛相对比较轻松的时候,诚恳地与老人家沟通交流,告诉他们你自己的看法,或者你希望事情是什么样的,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消除老人家心里的芥蒂。在减少与老人家发生冲突的同时,多花点时间与配偶一起陪老人家做点什么,比如逛逛公园、赏赏花鸟、下下棋,积极地让彼此能接受的部分融合在一起。
不要把对对方父母的不满发泄到伴侣身上。将心比心,对方的父母是生育养育了他 /她的亲人,他 /她不可能为了你而放弃父母,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观念也不允许这样做。你把不满发泄到伴侣身上,只会增加他 /她的无奈和无力感,长此下去,伴侣容易对夫妻关系丧失信心。因为事情不是伴侣的错,不管怎样,不能让旧的系统来影响、破坏你们的新系统,遇到问题,要与伴侣平等、坦诚地商量,交换意见,争取最好的让双方包括老人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总之一点,要让伴侣成为你们关系的润滑剂,而不是双方发火的出气筒,否则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
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或者能容纳你和伴侣,或者只是你一个人的空间。让你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能够适当的逃避,或者有一些喘气的机会。没有必要把自己完全交给与老人同住的那个空间,多给自己一些业余时间,保持良好的朋友圈子,多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固定或不固定地安排好时间,制造一些只属于你和伴侣两人世界的相处机会,给自己和伴侣来一次心灵的度假,做一些在家里不能大胆放松去做的事情。记住最基本的一点,你和伴侣之间的良好关系才是维系你们婚姻幸福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有着系统的层阶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在家庭系统中具有最重要的优先权,接下来依次是亲子关系,与原生家庭 (双方父母 )的关系;因此,拥有孩子后,夫妻不要让亲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幸福美好的婚姻,所以夫妻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同样,对夫妻与双方父母的关系,也要本着新系统比旧系统更有优先权的原则,在外在条件和内在心灵都得到充分成长的前提下,尽量摆脱对原生家庭的依赖,学会与伴侣的父母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