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8100000009

第9章 文化的奥秘探索

1.绳结语是被书目文字取代了吗

1527年,西班牙冒险家勘探今天厄瓜多尔南部海岸一带地区时,发现了一个绵延4000多公里的庞大印第安帝国——印加帝国,疆界北起现在厄瓜多尔与哥伦比亚接壤处,南到今天的智利中部。这个帝国的元首高高在上,是臣民尊为太阳神后裔的专制君主。帝国人口众多,分成若干个部族,各地筑有道路和渠道。帝国内的各种活动,由一个高效率的行政体系统筹办理,并以帝国中部的首都库斯科为发号施令的地方。西班牙人看到这些已开化“异教徒”的工程和农业技术,及锻工精细、品种繁多的金银器皿,不由得叹为观止。这些印第安人的建筑工程和工艺制品不但能与欧洲的媲美,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令西班牙人同样感到惊奇的是,印加人既不能读,也不会写。他们没有文字,也没有书写的数字体系,甚至连原始的图画记录和象形文字也没有。

这似乎不可思议。然而皇帝有需要时,手上资料一应俱全。如帝国子民的身份和年龄、食物供应、军队驻扎地点和数目、金银财产及皇帝关注的史实和法律等。以上所有的事项都用结绳的方法记录,而且非常详实、准确,甚至一双便鞋也不会遗漏。

印加人的绳结语是在一条至少30厘米长的绳子上,系以各种长短粗细不一、颜色有别的绳子,在这些绳子上的某处,说不定还系有其他或长或短的绳子。印加人用不同长度的大小绳子,配以各种颜色的彩绳,就能做精密的记录,再复杂、繁多的事项也不怕有遗误。

打了结的绳子多得像现代图书馆里的藏书,由受过训练的人专门负责管理。保管具有结绳记事的本领,所以极受人尊崇,帝国君主也免除他们的各项义务。印加上层社会的男子所受的教育,是以如何通读和编绳结语为主。每个村庄至少有三四个结绳管理员,他们将彼此的记录交换检查,确保所有事项都能按规定记录下来。这些人各有专责:一个专管谷物收成的记录,一个管人口统计数字,一个管军备,还有其他的管民生所系事项等等。至于其他与数字无关的记载,如历史,传说和法律等“学识”,则要求记录者有极好的记忆。这类事项的大纲完全用口授的方法代代相传,有关细节再用结绳。

绳结语对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极其重要。因此,所有地方上的结绳记录,均须呈交设在库斯科的中央记录局,以备当局核查。

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后,引进了一种书目文字,因此大部分绳结语就湮灭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结绳记录大都收藏在博物馆里,但是现在的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山区,仍有人用简单的印加绳结语记事,古印加人的后裔还以在长绳上打结和解结的方式来记录羊的数目。

2.沙漠壁画的作者是外星人吗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沙漠的岩壁中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刻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岸石上,形形色色、栩栩如生表现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此后,欧美一些国家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1956年,亨利·罗特率领法国探险队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1万件壁画。第二年,将总面积约11600平方英尺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奇闻。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旷地,竟然有这么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从这些远古文明的结晶上来看,这就说明这儿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

从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文物看,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绿洲,当时有许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这块壮丽的沃土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这种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在壁画中还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古文字,说明当时的文化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壁画的表现形式或手法相当复杂,内容丰富多彩。从笔画来看,较粗犷朴实,所用颜料是不同的岩石和泥土,如红色的氧化铁、白色的高岭土、赭色、绿色或蓝色的页岩等。这是把地上的红岩石研成粉末,加水作颜料绘制而成的,由于颜料水分充分地渗入岩壁内,与岩壁的长久接触而引起了化学性变化,溶为一体,因而画面的鲜明度能保持很长时间,但是令人称奇的是,经过风吹日晒而颜色至今仍鲜艳夺目。

在壁画中有很多人是雄壮的武士,表现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他们有的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迅猛飞驰,表现出征场面;有的手持弓箭,表现狩猎场面;还有重叠的女像,嘻笑欢闹的场面。在壁画人像中,有些身缠腰布,头戴小帽;有些人不带武器,像是敲击乐器的样子;有些似献物状,像是欢迎“天神”降临的样子,有些人好像都翩翩起舞。从画面上看,舞蹈、狩猎、祭祀和宗教信仰是当时人们生活和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人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息的江河。值得注意的是,壁画上的动物在出现时间上有先有后,从最古老的水牛到驼鸟、大象、羚羊、长颈鹿等草原动物,说明撒哈拉地区气候越来越干旱。

那么,在今天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古代艺术品呢?作为今天的我们,要想解开这个谜就必须了解非洲远古气候的变化。

据考古学家认为,撒哈拉沙漠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之前,曾是草青水绿的大草原,但是,究竟是什么人在这儿留下了技艺高超、气势雄伟的壁画群呢?刻制巨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3.紫金庵额鼻人塑像是玛雅文化的产物吗

紫金庵座落于太湖之滨的苏州东山风景区。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刹虽然规模不大,却以塑技高超的神佛罗汉像而闻名古今中外。明朝大灯和尚诗云:“金庵罗汉形貌雄,慈威嘻笑惊神工。当年制塑出奇巧,支那国中鲜雷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所立紫金庵《净因堂碑记》载:“罗汉像怪伟陆离,塑出名手,精神超忽,呼之欲活,苏杭山中诸大刹之佛像,均未有如金庵者。

庵里的佛像造型精致,栩栩如生。然而,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十几尊罗汉像中竟有额鼻人塑像!

所谓额鼻人,顾名思义,就是人的鼻梁从两眼之间向上延伸穿过额头达到脑顶,在额头上形成一道凸起,所以叫额鼻人。这种人在现实世界中当然是没有的,但在拉丁美洲历史上的玛雅文化中却出现过。在当地考古发现的妇女和武士的塑像明显地具有额鼻人的特征,在玛雅古墓石椁中殉葬的玉石头像也具有这种大而长的鼻梁。在紫金庵的塑像当中,至少有两尊明显地显现出额鼻人的曲型特征:一尊是持轴山中注荼丰托迦第十六尊者,另一尊是广胁山中因揭陀第十三尊者。那么在与拉丁美洲相距数万里之遥的中国苏州怎么会出现额鼻人的塑像呢?

考古学者认为,紫金庵塑像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拟人性。国内一般的佛像大多数是双耳垂肩、两眼微闭、面带微笑的同一面孔。而紫金庵塑像却不同,除了有人的动作外,它还具有不同人种的特征:东胜身洲第三尊者是一个大眼、宽鼻、蓝胡子的黑人;半渡波山那伽犀那第十二尊者是一个戴耳环的红种人;而钵刺拿洲第八尊者则是典型的阿拉伯人面孔。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这些佛像或许是以当时实在的真人为模特塑造的,也可能和当时的某种文化交往相联系。

据记载,紫金庵的罗汉像是南京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的作品,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那么雷潮夫妇是以什么人为模特,凭着什么人的形象构思创作出额鼻人塑像的呢?大概有这样三种可能性:

其一,它可能是唐宋时期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际交往的鼎盛时期,当时世界许多国家的商贾、文人、旅行者通过丝绸之路,云南和西藏的古驿道,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来到中国,把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带进了中国。雷潮显然会受这些文化的启发,表现在紫金庵的塑像中,产生了黑人、红种人、阿拉伯人等模样的塑像。这些文化交往中,有可能把玛雅文化带进中国,从而使雷潮能够有塑造额鼻人的形象依据。

其二,它可能是中国古文化的遗留物。也许在古人类时代,华夏大地上的众多原始部落中有一个部落以额鼻人为自己的图腾。后来,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个部落的一部分人飘洋过海,在美洲形成玛雅人和玛雅文化。留在华夏大地上的这部分人,或因为种种原因而衰亡,但其残存的文化遗产中,可能会有一点给雷潮以创作灵感。以后,额鼻人文化完全消失了,甚至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方的额鼻人塑像也因战乱、灾害而毁灭了,只剩下紫金庵这个小角落里还遗留了一点。

上述假设有没有现实的根据呢?专家认为是有的。因为中华历史上连绵战乱,文化清剿,确实毁灭、破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化。而玛雅古建筑中有的类似亚洲的古建筑,如所谓的玛雅“金字塔”,与其说像埃及金字塔,不如说是更像中国天坛那样的祭坛,并且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所有这些都隐示着玛雅文化以及印第安文化和亚洲华夏文化的联系。

其三,有可能紫金庵额鼻人塑像是外星人形象的再现。现在有人认为,玛雅文明是天外来客创造的。其依据是,在玛雅文化的考古挖掘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独特的额鼻人塑像,还在玛雅古城巴林卡遗迹中发现一具石棺,棺盖上的浮雕图案上有一个额鼻人坐在一个炮弹样的装置里,手中紧握着类似操纵杆状的机械,据分析这是个火箭图。当然,这不可能是玛雅人在乘火箭,而可能是玛雅人将看到的火星人驾驶火箭的形象雕在棺盖上,那么,紫金庵额鼻人塑像有没有可能也是外星人的形象呢?从我国史料对“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在雷潮塑额鼻人塑像在时曾有飞碟出现,且地点也如此接近,这使人不能不想到它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可以这样设想:1000多年以前,一个外星人分队在太阳系进行长期考察工作,玛雅人首先发现了这些额鼻外星人,将他们崇拜为神,雕刻下来作为图腾或纪念物。以后外星人又到了中国苏(州)扬(州)一带活动,被当时人们所目睹,广为言传,多年后,流传至雷潮耳中,并以此形象作了紫金庵塑像。

总而言之,现实情况和种种文献资料显示,紫金庵额鼻人塑像不可能是雷潮凭空想像的产物,而是中国,甚至世界的某种文化的产物。但现在要想验证这种说法,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我们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真相大白的。

4.“沃伊尼克手稿”是否隐藏炼金药配方

美国康乃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的贝耐克珍本书与手稿图书馆内,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打听那卷“沃伊尼克手稿”。

手稿长8英寸半,宽5又3/4英寸,约200页,所用的是上等皮纸,上面写满奇字,由一种别人见所末见的字母组成。稿中的插图也同样古怪,看来描绘的是植物、女人和天文图。由于文字和图画都不易理解,此手稿号称世上最奥秘难解的手稿。1912年,纽约书商沃伊尼克宣称在意大利蒙德拉戈内学院的图书馆内发现这卷稿子,该学院位于弗拉斯卡蒂市,是耶稣会出钱创办的。沃伊尼克把手稿买下,携返纽约,着手追查其来历。稿内夹了一封信,是布拉格大学校长和杰出科学家马西于1666年写给著名学者柯切尔的。有了这封信,追查工作容易得多。

马西在信中表示,他从“一位密友”处得到手稿,后转送业师柯切尔,因深信除了柯切尔,没有人看得懂。信内又说,根据可靠消息,这卷手稿曾属1612年逝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鲁道夫花了6000枚金币买下手稿,金额在当时可算是大数目了。

马西信中最重要一点,是指出鲁道夫认为手稿作者是英国人培根。培根生于13世纪,在中世纪学术界享誉甚隆,人称“超凡博士”。他远见卓识,曾预言不少20世纪才出现的事物,如汽车、飞机等。他是数学和物理学专家,又是声望极高的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沃伊尼克手稿”会不会是培根最伟大的著作,谈及极其先进的科学理论,以致无法用普通文字写出来?沃伊尼克希望找到答案,于是将副本分送给感兴趣的学者研究,岂料学者大多对此一窍不通。他们起初以为手稿的密码相当简单,不难译解,研究起来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此后近60年,手稿的研究并无什么进展,到1970年,耶鲁大学的布伦博教授着手研究这个问题,才有点头绪。他看到手稿内一些符号,想起在另一份文件中偶然见过一种图解,图解中以符号代表数字。

布伦博教授仔细查看手稿内若干页边空白,找到一些胡乱写成的算式,看来作者采用的可能也是数字代号。他在一处页边上找到一个图表,有26个符号,数目刚好和英文字母的相等。表中那些符号及其排列次序,跟页边算式内的符号及次序几乎完全一样。

这是译解密码的线索吗?从1到9的每个数字,是否各代表26个字母中的3个?

123456789ABCDEFGHIJKLMNOPQUSRSTUVWXYZ“沃伊尼克手稿”中的文字大多证实为一种简化的拉丁文。词尾常为us,在这套密码中,布伦博用9来表示us。

这个图表是否就是手稿内所用的密码呢?手稿某页的插图画了一棵像胡椒的植物。布伦博用数目字代插图下面所写的符号,得到757752。根据这些数字查对图表,正好拼出了胡椒的英文名字。用同样方法还译出了其他植物和星辰的名称。

“沃伊尼克手稿”的秘密仍未揭开。例如,原文的主要部分很多重复,而且看起来往往毫无意义。布伦博教授推测,那可能是一名炼金术士杂乱无章地写下的记录,尝试依照古法用神秘物质或炼金药点石成金。果真如此,那么炼金药的配方会不会就藏在这卷神秘难解的手稿里?要揭露“沃伊尼克手稿”的真相,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5.“天书”的种种猜想

史蒂文斯,1805年11月28日出生于美国的新泽西州。青少年时代即对文物考古抱有浓厚的兴趣,曾到中东一带考察,游历了埃及、阿拉伯、巴勒斯坦、希腊和土耳其,出版了两本游记。1839年,他偶然读到一篇谈到中美洲古建筑遗址的军事报道,激发起他强烈的好奇心,他决心去寻找这些湮没在丛林中的古迹。他约好他的朋友、制图员弗雷德利克·卡瑟伍德,两人一同制定计划,准备行装。就在将要动身前,恰逢美国驻中美洲代办突然去世,史蒂文斯与当时任美国总统的马丁·范·布伦拉好关系,谋到了这个闲职,以“美国使节”的头衔出发了。到达中美洲后,他们发现这里正处于腥风血雨的内战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惟一可做的工作便是寻找玛雅文明的废墟。

史蒂文斯和卡瑟伍德久闻位于洪都拉斯境内,紧邻危地马拉边境的科潘村有许多古迹,他们便把科潘作为调查的第一站,雇佣了印第安向导和民夫,向丛林中进发。一路上披荆斩棘,饥餐渴饮,穿越一道道林莽,涉过一片片沼泽,终于来到目的地。在那里,他们发现了著名的科潘古城,古城中保存的15座刻满象形文字图案和装饰花纹的石柱牌,以及一座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遗址,令他们惊叹不已。他们万万没想到,中美洲居然生活过堪与任何古老民族相媲美的印第安人!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忘掉了旅途的辛劳和环境的险恶。他们对科播进行详细地调查、记录和绘图后,旋即进入危地马拉,后来又去了墨西哥的恰巴斯和尤卡坦,他们将沿途看到的许多玛雅文明废墟,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绘图。1842年,史蒂文斯在纽约出版了《中美洲、恰巴斯和尤卡坦旅途见闻》一书,不久,卡瑟伍德的画集也问世了,引起了世人的强烈反响,史蒂文斯的书一版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不衰。每个人都在谈论中美洲,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些废墟的主人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与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是否是同一血缘?为什么会有特别发达的文明?刻画在石碑上的神秘符号有何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把这一伟大的文明定名为玛雅文化,可是,许多实质性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学者们唇枪舌剑争论不休长达20年。1863年,一位名叫布拉塞·德·布尔布尔(1814~1874年)的法国学者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学会图书馆查阅政府档案时,发现一本纸质发黄的古代手稿,名叫《尤卡坦事物考证》,是西班牙派往中美洲尤卡坦地区的主教狄亚哥·迪兰达于1566年撰写的。这位主教在职期间,一方面于1562年7月将所有能够搜集到的玛雅文字记录,全部当做魔鬼的著作焚毁;另一方面,他又出于对古代知识的热爱,跟一位废黜的玛雅王公柯柯姆交上了朋友,并将听到的有关玛雅诸神及战事的奇特故事一一记录下来,尤为可贵的是,他在这本书里,还画下了玛雅人用以表示各个日期和月份的象形文字草图。

简单的几幅草图,却成为人们解开玛雅文明奥秘的钥匙。纪念碑上的象形文字获得了生命,玛雅文明开始焕发出生机,美国学者安娜·泰利·怀特在《湮没的世界》一书中评价说:“西班牙人从墨西哥榨取的全部黄金都及不上那么大的价值。”

值得庆幸的是,西班牙人并没能够将玛雅文献全部焚毁,三本玛雅文献大概是被好奇的西班牙士兵带到了欧洲,从而被保存下来,它们是: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最古老的一份被称为《德累斯顿手抄本》;收藏于法国巴黎的被称为《巴黎手抄本》;另有原属于一份的两个抄本分别藏于西班牙的两个地方,称为《马德里手抄本》和《格巴里耶手抄本》。研究者们立即将这些原稿与狄亚哥·迪兰达的象形文字作了比较,同时又与卡瑟伍德临摹的石柱碑上的象形文字进行了对照,神秘的玛雅文化终于可以窥见一斑了。

然而,由于在1840~1880年的40年间一直没有什么有关玛雅文明的重大发现,所以能够使狄亚哥·迪兰达提供的“钥匙”发挥作用的文字、石柱碑、浮雕和雕像实在是太少了,而中美洲又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在那里从事丛林考古不仅需要热情,而且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愿意步史蒂文斯后尘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就在研究者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莫德斯雷的英国人,在1881~1894年间,前后7次进入中美洲热带丛林,他不仅对当时已知的每一个废墟进行了摄影和绘画,而且还对许多碑铭甚至整个石碑作了精心的拓片,还带回来若干尊玛雅雕像的原物以及不少精美的石膏模型。莫德斯雷的工作为玛雅文明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只破译出将近三分之一的象形文字符号,但是,它对认识密林中的玛雅文明已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书”般的玛雅文化将重现世人面前的。

6.圣诞节来自太阳神节吗

全世界基督教徒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如今已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节日,而它的来历却至今难作定论。

据《圣经》记载,在巴勒斯坦小城拿撒勒住着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少女,玛丽亚因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位降生于耶路撒冷附近一座马棚里的小生命,即是基督教徒的救世主——耶稣。事隔300多年,罗马教会规定:耶稣降生的这一天——12月25日为圣诞节。

需要指出的是,《圣经》里并未提到耶稣降生的具体日期,而罗马教会确定的圣诞日,又是在300年之后。因此,圣诞节的来历,就让人难以确定了。

耶稣是否真有其人,本来一直有争议,因此这位因圣灵感应而降生于世的万物之主,他来到人间的时候就更难以确定了。

公元354年,一本拉丁文史料记载:“主于元年12月25日,月望,耶稣降生。”

而罗马教会将耶稣降生那天定为公元元年,这已是300多年以后的事。在此以前,有关耶稣降生的日期并无文字记载。

可见,12月25日这个圣诞日,其可信度使人产生了怀疑。

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圣诞节很可能来自罗马帝国时期的传统节日——太阳神节。罗马人认为,从冬至开始,每天夜短昼长,太阳给人带来的温暖日益增多,使人享受阳光的恩赐,因此,太阳神节也就自然产生了。而且,与基督教颇为相似的密司拉教主神太阳神的诞辰日恰好是12月25日。

这是否是一种巧合呢?现在还无法确定。

7.西天取经第一人是唐玄奘吗

一提起西天取经,人们不禁会想到唐僧,认为唐僧便是西天取经第一人。然而,根据对史料的考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据史料记载,唐代和尚玄奘,出身在一个官吏家庭。唐玄奘从小喜爱佛学,凭着他的刻苦钻研以及聪明过人的智慧,初涉佛界就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释门千里之驹”。对佛学造诣颇深的玄奘,深深地感到国内佛教经典有许多不足之处,立志去西天求取真经,以完善中国的佛教经典。于是,公元629年玄奘毅然决定踏上西行之路。经过两年千辛万苦的艰难历程,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印度。16年后,玄奘满载而归,完成了西游取经大业。

唐玄奘归国之后,又把西游取经的过程一一写下来,完成《大唐西域记》的文稿。这部书的问世,被世人视为中外文化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对全世界影响很大。

由于唐玄奘西天取经在人们心中影响很大,因而人们把他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西天取经第一人。

而许多的历史学家则认为,东晋时代的法显和尚,应是我国僧人西行取经的先驱者。

法显和尚是山西武阳(现山西襄垣)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从京城长安出发翻山越岭一路西行,历经14年,途经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其间,法显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律,撰写了许多篇旅行传记。其中《历游天竺记传》一书,对中国与东南亚的陆海交通,做了极为详实的记述。是一部研究南亚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不仅如此,在史学界有人还提出,最早西行取经的先行者是三国时期的佛家弟子朱士行。

朱士行西行是在公元282年,比法显要早100多年,比玄奘要早上380多年。遗憾的是朱士行未能亲自将搜集到的经典送回国内,而是由他的弟子弗和完成了他的意愿。他自己却死在异乡。

据此,西天取经第一人究竟为谁?

8.“无字碑”是武则天一生的象征吗

在陕西省乾县西北80千米处的梁山上,坐落着武则天的陵墓,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墓道两旁耸立着一排排高大的石人石马,十分壮观。然而,在其高达6.3米的巨型墓碑上,却一个字也没有,这是武则天临死前在遗嘱里亲自交代的,后人称它为“无字碑”。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死后只树碑而不立传?1000多年来,人们一直为之迷惑不解。

有人说,武则天在位21年间,做了不少好事,立下了丰功伟绩,例如重用人才,重视教育,奖励生产等。因此,她的功劳很大,一时很难用文字来表述她一生伟绩。

也有人说,武则天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打击豪门贵族,却也在自己身边拉拢了一批新的官僚,形成了新的特权集团,他们排斥异己,滥用权力,培植党羽。于是,她在临死前,感到自己不得人心,怕后人唾骂,只好立无字碑了。

有的人则认为,武则天一生有功也有过,一时很难做出恰当的评价,只好使碑文空着,让后人去下结论。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死后不给自己留碑文,是一种谦虚的表现,有“自知之明”。

以上这些都是后人的种种猜测而已,无字碑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尚待史学家们研究揭开。

9.《左传》和《国语》的作者是谁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一部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

《左传》一书内容丰富多采,其主要内容为春秋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活动及其言论。再者就是天道、鬼神、灾祥、占卜、占梦之事,作者认为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了记载。人们普遍认为《左传》作者应为左丘明,班固还肯定地说左丘明是鲁太史。唐代以后的学者对此说法持有异议。有的学者认为《左传》记事到智伯灭亡为止,它的作者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至于这位作者是否是左丘明,而左丘明又是否是鲁太史,则无从考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左传》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诸侯各国史料的学者。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事情,它主要是记言。《国语》的记载起始于周穆王,终结于鲁悼公。司马迁、班固、韦昭等都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但是也有许多学者持怀疑否定态度,认为《国语》与《春秋》根本不是一类书,从内容上看两书有许多重复、抵触的地方,从风格上看,《左传》很像出自一个人的手笔,而《国语》则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因此可以说《国语》和《左传》的作者并非一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国语》的作者一定也非常熟悉战国初期的历史史实。

《左传》和《国语》的作者不是左丘明?如果不是,它们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还需要考究更多的史料才能得以解答。

同类推荐
  • 五月桑葚熟了

    五月桑葚熟了

    每个人都是这尘世的一扇窗口,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自己和别人都是这窗口内外的风景,《五月桑葚熟了》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它让我们流连,它让我们悲天悯人,它让我们去追寻真正的人生价值。《五月桑葚熟了》从作者的个人经验出发,从这个时代的一个个片断出发,揭示了朴素的生存哲学,抵达了全新的人生境界。对于读者,它做到了开卷有益。
  • 走进科学

    走进科学

    本书内容包括:不可思议的发现、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妙趣横生话科学、发明让人类享受生活、发现未知的世界、改变世界的理化大发明、科学发现的探索、人类生命科技发明发现等。
  • 秘密(下)

    秘密(下)

    这里埋藏着一个隐藏2000多年的富有、成功、健康的秘诀。自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找这个秘密,这个决定人类发展的终极“大秘密”。许多次它被发现过,后来又丢失了。古代的各个种族、部落也对此都有过模糊的暗示,这一点可以从古时候传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得到证明,如阿拉丁和他的故事,或者,阿里巴巴和他的打开财富大门“芝麻开门”的咒语。
  •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选)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选取了老舍的一些经典中短篇作品:如《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不成问题的问题》《且说屋里》《柳家大院》《微神》《马裤先生》《上任》《柳屯的》《善人》《黑白李》等名篇。这些文章即描写了底层平民生存命运的挣扎,也书写了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文笔细致入微、幽默风趣,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理。
  • 神探笔记

    神探笔记

    两位特立独行的冷面侦探,十个神秘惊险的悬疑谜案,几多灵魂深处的人性挣扎。书中并不侧重于描写破案推理的僵硬过程,而在于描述罪犯与受害者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和灵魂挣扎,出人意料而又符合常理的离奇情节,以及许多闻所未闻的作案手法。紧扣时代脉搏,涉面广阔而底蕴深厚,谴词造语新颖多样,读来毫无陈旧感,相信带给读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沉重的思考和悲伤的叹息。
热门推荐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锁檀经(情锁之神篇)

    锁檀经(情锁之神篇)

    [花雨授权]她是他成亲三年的妻,她爱他!而现在,她竟然要和一个“神”去争夺曾是“神”的丈夫?他悲天悯人,有救世心肠,但——他却无法爱人。他知道他的妻是爱他的,在即将天人永隔之际的决定——竟是这么痛彻心扉的觉悟……
  • 鬼雾都护

    鬼雾都护

    谁解我注定的平凡,谁懂我孤独的感伤。四方上下以我为贵,古往今来立我为尊。征天地之变,破万物之理。六道无常,御宇天下。
  • 梦境学习系统

    梦境学习系统

    新人作品,作为练笔之作。主角是一个80后的死胖子宅男,机缘巧合下获得了来自未来的“馈赠”。开启了夜夜悲催的生活。开始的时候没想太多,边写边想吧。或者有一个女主,当然也可能会太监。结果如何?谁知道呢?
  • 生动黑板报的策划和产生(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生动黑板报的策划和产生(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优秀的班干部从这里起步:生动黑板报的策划和产生》首先对黑板报的概念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然后从黑板报的工具及材料的介绍人手,深入浅出地讲述黑板报的表现技法、版式设计、报头设计、标题设计、色彩搭配,以及黑板报的绘制流程,并在最后附有大量的版式图例和文字素材,使同学们在掌握如何绘制黑板报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尽可能多的参考范例。
  • 王源之那年的盛夏

    王源之那年的盛夏

    当一个人遇上大牌明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k
  • 尊主傲娇:师兄,你有毒

    尊主傲娇:师兄,你有毒

    即墨清越这辈子最讨厌的人就是巫世唯,他欺她逗她玩她辱她,最后竟然还要娶她,简直孰不可忍!她本是雪山之巅的高岭之花,是寒池雪莲,清冷,高贵,是流落人间的仙女,倾城绝美,却独独拿他没辙。她重生归来,无仇可报,无缘可续,只想安安静静的修炼打怪,却不料遇到前世总爱欺负她的人,今生继续被欺负。他是暗夜里的王,邪佞,霸道,冷情冷血,却在遇到她之后,一个心都遗失在她身上。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她。冥冥之中,十六年后她异世回归,他心甘情愿倾尽所有,甘之如饴,只愿博她展颜一笑,永生无悔……【宠文,无虐无误会,男女主身心干净。男主无亲(干)妹妹,无青梅,无救命恩人,无未婚妻,只是情敌比较多】
  • 易烊千玺那些年的约定

    易烊千玺那些年的约定

    这本书主打易烊千玺,但是还有其他人的部分,不过很少,小说的内容大家千万不要与生活联系哦
  • 娱乐圈之文娱高手

    娱乐圈之文娱高手

    她是全世界歌迷最多的人,她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是动漫界的最好声优,她是网文界的至高神,她是传统文学界的最佳作家,她是“小金人”的获得者,她虽不画漫画,但是神作的剧本皆出自她手。《时代周刊》给予她终身成就奖,她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她是叶落。
  • 时光不荒

    时光不荒

    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活的辛酸曲折,和那些美好的回忆,将呈现在这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