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继位以后,由于他善于纳谏,任用贤臣,大唐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洛阳被称为东都,这是皇亲国戚和贵族们定居的地方,因此,不仅经济富庶,而且也是文人墨客聚会之地,文化活动的中心。
一天杜甫读完书,到街上玩耍,忽然听见掌声雷动,叫好声不断,他顺着声音看去,发现人山人海的看客围成了一个圈。他心里特别好奇,想探个究竟。
于是杜甫走上前,利用个子小的优势,挤啊挤啊,终于挤了进去。他发现,一个飒爽英姿的女子正在跳舞。她头戴白绒帽,脚蹬战靴,身着黄色皮裙,一条镶金的腰带紧束在腰间,尤其是手中那口宝剑,更增加了英武之气。
只见这女子,双目炯炯,手挥宝剑,就像天空划过一道闪电,随着她起舞的身姿,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河之水从天而降,气势之雄壮,令人瞠目。接着,音乐节奏逐渐加快,她的舞姿也越来越强劲,围观的人仿佛置身于硝烟滚滚的战场,能够听见战马嘶鸣,能够看见战士奋勇拼杀。
杜甫看着,看着,也不觉眉飞目舞,仿佛很能领略其间的妙绪。
当这场决战结束的时候,一切恢复了平静,江河水停止了宣泄,马蹄之声远去。
从剑峰上迸射出两道青光,表演者最后来了一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动不动,演出结束了。
这时,观众才仿佛从战场中退下阵来,大家齐声喝彩,高呼:“好啊!好啊!公孙大娘!公孙大娘!”
满怀激情的杜甫,从大人的胳膊底下钻了进去,直奔到公孙大娘的面前,仰面央求道:“请您教我舞剑,好不好?”
公孙大娘看见一个小孩冒然走过来,先是一愣,听见他的问话后,微笑着问:“你有剑吗?”
“有啊,有啊”杜甫连忙拔出两把小小的木剑,得意地挥舞着说。
“学剑很苦,你受得了吗?”
“嗯,没问题,只要能和您一样,什么苦我都能吃。”稚嫩的童音,却闪着坚定的信念。
“呵呵,好,你真是人小志气大啊!”公孙大娘笑着说:“来,先跟我练腾跃。”
话音未落,公孙大娘已跃上了旁边的一个高台阶,“来呀!”她向杜甫招招手。
杜甫使出全身的力气,使劲一跳,可是那哪里是他能跳得上去的。
“万事开头难,你先沿着石级,一步一个脚印地上来吧!”
杜甫还想央求公孙大娘收他为徒,这时,二姑母来到了身边,拉着他的胳膊说,“甫儿,你怎么自己跑到这里来了,急死我了。快和我回家,你父亲看你来了。”说完,拉着杜甫就挤出了人群。
杜甫恋恋不舍地,跟在二姑母后面,边走还边回头。二姑母很奇怪地问:“甫儿,平常一听说你父亲看你来了,你早就高兴地跑回家了,今天怎么不愿意回去啊?”
“我想和公孙大娘学舞剑,她舞得太美了,我从来没看见过那么美的舞蹈。”
“哦,那你也要先回家和你父亲商量啊!”
“好,我这就去!”说完,杜甫一路小跑,跑回家。
“爹爹,爹爹”,刚到门口,杜甫就叫了起来。
父亲杜闲连忙出屋,高兴地迎了上去,“甫儿,回来了。”
“爹爹,我今天看见公孙大娘舞剑了,她舞得可美了,我想和她学舞剑!”
杜闲笑着抚摸着他的头,慈祥地问:“你知道那公孙大娘是谁吗?她跳的舞是什么舞吗?”
杜甫摇了摇头,“不知道。爹爹,快告诉我啊!”
“这公孙大娘是个很有名的舞蹈家,她跳的这种舞蹈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叫作剑器舞,也称健舞、浑脱舞,有时也叫剑器浑脱舞。”
杜甫郑重地点点头,小大人儿似地说道:“我知道了。”
“甫儿,男孩子应该看骑马、射箭,看战斗场景,你怎么喜欢看舞蹈啊?”
“我看这种舞就觉好像是在看打仗,觉得长志气,浑身都是力量。”
杜甫一脸神往地回答道。
杜闲笑了笑,接着问道:“我记得我上次来的时候,你和我说,你姑母给你讲了咱们杜家的祖先,你觉得他们都特了不起,想做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大诗人。怎么才这么几天,你的想法又变了啊?”
“可是,我现在就是喜欢这剑器浑脱舞啊!”
“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我就喜欢听爹爹给我讲故事,每次我都能够长好多好多的学问呢!”
“从前啊,有个顽皮的小猴子。有一天,这个猴子去外边玩,它看见了一个大西瓜,特别高兴,抱起大西瓜,就往家走;走着走着,它又看见了一个玉米,它放下西瓜,拾起玉米,想回家吃玉米;走啊走啊,它又看见了一粒芝麻,它放下了玉米,捡起了芝麻,想芝麻香啊。最后小猴子回到了家,却发现芝麻太小了,顺着手指缝掉了。结果这个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
杜甫的小脸一下子就红了:“爹爹,我错了,我不应该见一个爱一个的。”
“这才是好孩子,做人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能够见异思迁。否则,将一事无成。”
杜甫从那以后,专心致志地读书写字,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永远地铭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了一幅不可取代的美丽风景。这种激昂顿挫的舞蹈艺术,对以后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也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姑母对杜甫的发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天,二姑母对杜甫说:“甫儿,以后你就去你姑父的书房读书吧,那里安静。”
杜甫一听,高兴极了,他对姑父的那间书房向往已久,只是从来也没进去过。
姑父的那间书房在后花园里,这里环境优雅,而且极为安静,绝对是个看书的好地方。
杜甫随着二姑母来到书房,眼前的景象使他吃了一惊。屋子里摆满了书架,书架上堆满了书,几乎要碰到房顶。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幅身穿朝服的人像,人像下面的几案上还燃着一炉好香,香烟袅袅,为小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
“姑母,这里怎么这么多的书啊,看得过来吗?这书都谁看啊?”
“我和你姑父都看啊。”
“女人又不能做官,干嘛要读书呢?”
二姑母笑着说:“读书是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读书人如果不明理,就是做了官,也一定是贪官!再说,咱们杜家是一个书香世家,不论男女老少,都爱读书。”
二姑母说到这里,指着墙上挂的那幅人像,“认识吧,那是你祖父,是咱大唐开国以来很有名的诗人。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写出来的诗文,真像锦绣一般哩!”
“真的吗?”杜甫眼睛一亮,急迫地问。
“你瞧,”二姑母顺手从案头上取过一本杜审言部说道;
“这就是你祖父写的诗文。我读两句给你听听‘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意思是说,温和的春气催促着黄鸟提早呜叫;阳光使水中的萍草由嫩绿变为深绿。一个‘催’字,一个‘转’字,用得多么生动!好像春气和阳光都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能使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听懂了!”杜甫兴奋地说,“咱家后花园的春光,就是这个样儿!”
二姑母见杜甫领会得很快,就微笑着问:“你一直想和你祖父一样当个大诗人,知道怎么写诗吗?”
“姑母,您现在就教我吧!”
“要想写好诗,得先读好多书呢!”二姑母指着书架上的书说:“这些书,大多都是你祖父留下来的。他老人家这一辈子读了上万卷书,所以才能写出那样好的诗。”
“啊!我以为我读的书已经够多的了!”
“害怕了?”
“不!”杜甫把头一昂,“公孙大娘告诉我:万事开头难。只要肯吃苦,什么事都能成!”
“呵呵,还想着公孙大娘呢,这话我在平日里不也总是跟你讲吗?”
杜甫不好意思地搔搔头,做了个鬼脸:“谁说的都一样,我一定要读万卷书,作出比祖父还好的诗!”
这个有志气的男孩,从那以后干脆搬到了书房居住,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在知识的浩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