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名在洛阳越来越大了,一些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常常下贴子请他去参加酒宴和诗会。
起初,杜甫还兴致勃勃地前去,可逐渐地他发现那些显贵举行的诗会,不过是为了赢得风雅的美名,至于那些文人学士,也多数是依附权贵的庸人。所以,杜甫渐渐地疏远了他们,只是呆在家中看书写诗,很少出门。
转眼到了744年,这一年的夏天特别炎热,到了半夜还能听到知了那烦人的噪声。一天早晨,在杜甫的土室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车马的喧声。
不一会儿,仆人跑进来说是有客人来访。杜甫问道:“是何人?”
“那人自称是北海太守李邕。”
“谁?李邕?”杜甫的脸上露出一种既惊又喜的表情,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倒屣出迎。
北海太守登门求见,与诗人相干吗?世俗的眼光看来,一个乡贡落第的穷书生家里来了这样一位阔客人,似乎是荣誉,是发迹的吉兆,但是杜甫的眼光不同。
他知道的李邕,是为追谥韦巨源事,两次驳议太常博士李处,和声援宋璟,弹劾谋反的张昌宗弟兄的名御史李邕——是碑版文字,散满天下,并且为要压倒燕国公的“大手笔”,几乎牺牲了性命的李邕,是重义轻财,卑躬下士的李邕。
杜甫来到门外,看见一位道貌盎然的斑白老人向他深深一揖,自道:“北海太守李邕,久慕诗人的大名,特地来登门求见。”
杜甫连忙回礼,“岂敢岂敢,晚辈杜甫不知,您大驾光临,迎接来迟,还请李大人见谅。”
这两人年龄虽然相差甚远,但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又过了几日,李邕派人请杜甫去赴宴,杜甫欣然前往。
宴席设在洛阳东街的一个酒楼,他刚进门,便听到有人在楼上吟诗。那声音高昂清亮,好似苍龙在吟啸,凤凰在鸣唱,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在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那吟诵声越来越高亢,越来越激昂,杜甫边听边猜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想要攀附天龙去朝见英明的天帝,倾诉自己的胸怀,可是雷神却敲起震天的鼓声,向他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天帝身旁有许多美女在玩投壶的游戏,谁都不理睬他。一会儿,电光闪烁,风雨兴起,他感到无可奈何,企图用额头去撞开天门,进入天宫,哪知守门的人又对他发怒。这些诗句,哪里是讲天上的事啊,分明是控诉人间的不平?看来,这位诗人定有不寻常的遭遇,所以才满腔悲愤,吟诵出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
想到这里,杜甫怀着十分迫切的心情,三步并两步地奔上楼去。
楼上只有六七个客人。在靠窗的头上,坐着一位40岁上下的书生,他身穿洁白的衣衫,神态激洒,有如玉树临风。
这会儿,他正旁若无人地自斟自饮,一会儿大笑几声,一会儿吟诵几句。澎湃的诗情和猛烈的酒劲,使他满面红光,神采飞扬,两道剑眉下闪动着灿如晨星的一双凤眼,目光灼灼逼人,使人不敢正视。
杜甫看呆了,几次想上前攀谈,但又不敢冒昧,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来,来,来,”那人发现杜甫老是望着自己,就招了招手,豪爽地叫道:“能喝酒,就陪我喝三百杯!能吟诗,就和我吟一百首!”
那几名顾客听这人口出狂言,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们这边。这其中有一个人认识杜甫,便走上前说道:“客官,你也太狂妄了!你可知道,眼前这位就是我们洛阳有名的诗人吗?”
“哈哈”那人放声大笑道;“那就请吧!”
年少气盛的杜甫,闻听此言,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他也太狂妄了,无论饮酒还是赋诗,我不一定比他差。”
想到这里,便大踏步走上前去,坐到那人的对面,洒脱地说:“好吧,仁兄既有这般豪兴,我就陪您喝上三百杯,吟上一百首!”
那人漫不经心地望了望杜甫,把酒杯斟满了,擎在手中,冷笑着说:“不是我小看公子,真正能陪我纵酒放歌的人,洛阳城里大概只有一位!”
“谁?”
“说起此人,那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十三世祖是政事、武功、学术震耀一时的儒将杜预;他的祖父便是那宣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的诗人杜审言:他的叔父是个为报父仇而杀身的16的孝子杜并;至于他,那就是歧王要跟他见面,王翰要同他结邻的杜甫!”
听了这话,那个认识杜甫的人大笑起来,伸手夺过酒杯,递给杜甫,洋洋得意地叫道:“喝!”
杜甫没有喝,把酒杯放到桌上,反而谦逊地问:“听先生的口音,好像是巴蜀人吧?”
“不错,在下家住绵州紫云山下。”
“啊!”杜甫恍然大悟,连忙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先生莫不是为皇上醉草《答蕃书》,喝令高力士脱靴的李学士?”
“在下正是李白。”
“小弟正是杜甫。”
刹时间,酒楼上沸腾了。顾客们高声叫道:“好哇!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今天在洛阳相会,真是诗坛上的一桩盛事,一段佳话啊!”
李白的兴致高极了,他郑重地端起桌上的那杯酒,喜笑颜开地说:“令天有幸相逢,真是难得,请老弟先干了这杯酒!”
正在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从楼梯口处传来,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太守李邕到了,“两位贤弟,恕老朽来迟了。”
杜甫和李白连忙迎上前去,李邕一看这架势,问道:“你们可曾相识?”
杜甫答道:“是刚刚认识,但是李白兄的大名却早已是如雷贯耳。”
“哈哈,我还想今天介绍你们两人认识呢,没想到你们比老夫早了一步。来来来,让咱们三人痛饮一番。”
杜甫对李白问道:“李兄名扬京城,怎么到这儿来了?”
“说来话长!”李白苦笑一声,又喝了一杯。然后叙说自己在长安的遭遇:
三年前,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进京。李白初到朝廷,唐玄宗亲自下车迎接,后来,又经常向他询问国事,请他起草各种重要文书。可是没多久,由于右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的妒忌和毁谤,唐玄宗便渐渐疏远了他。他看到朝廷是非不明,忠奸不分,觉得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毅然要求离开宫廷,辞官回乡。
听了李白的这番介绍,杜甫很有感触;“自从上次科举落榜以后,自己纵有‘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志向,却报国无门。而李白有了机遇,最后竟落得‘赐金还山’。同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满怀大治天下的经纶,却都没有施展的地方。”
想着想着,他不禁吟起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后举起酒杯笑道:“咱们先不谈这个,还是痛快地喝几杯吧!酒呀,既能使人忘记过去的烦恼,又能使人向往美好的未来。”
他们三人举杯共饮,尔后李白问杜甫:“贤弟,你才华横溢,以后有何打算?”
“小弟正在积蓄力量,以图再次应举,不知太白兄意下如何?”
“我最反对这科举制度了,一张纸卷决定人的一生未免太过武断。多少有识之士,就这张纸断送了前程啊!”
杜甫听了,有所领悟,更加敬佩眼前这位兄长了。
李邕这时插话道:“咱们不谈这些恼人的政事了。你们这两个大诗人不谈诗,岂不糟蹋了这‘双星相会’?”
“天生我材必有用!来来来,让我们三人通饮三百杯!作诗一百首!”李白举杯提议道。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一天,这三人开怀畅饮,谈古论今,直到酒楼打烊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
李白和杜甫两人因为没有政务缠身,还约定明天一起去梁宋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