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6200000014

第14章 《十日谈》:引发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杰作

〔意大利〕薄伽丘

“作者简介”

该书成书于1348年~1353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年)和但丁双峰并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私生子出身的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圈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16世纪,已刊行87版。天主教会却大为光火,对作者进行了百般侮辱和谩骂威胁,在他死后还掘了他的坟墓。

“背景介绍”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之所以将这部短篇小说集取名为《十日谈》,是因为书中主要描写了七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和三个英俊而富有激情的青年男子结伴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的故事,他们在这十天的避难时间中商定每人每天必须讲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最后这一百个故事结成的集子就叫《十日谈》。

《十日谈》将矛头公然直指神圣的教会,猛烈地抨击和无情地揭露了教会僧侣的种种丑陋恶行。作品还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勇敢地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十日谈》全书中,可以说是处处闪耀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光芒。

1353年该书出版后,立即风靡西欧各国。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来的文艺复兴乃至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者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文艺复兴运动最早的代表人物。凡此种种,都使这部著作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内容概述”

《十日谈》内容十分丰富,由众多故事所构成,以下是几则故事的概述:“天主不怕人糟践”(第1天第2则):

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在好友劝说下到罗马考察神的力量。看到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他大为震惊。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他告诉朋友:你们天主教的神法力无边、坚不可摧,无论信徒、僧侣怎样糟践他,他都丝毫没有反应,天主教的神太厉害了!

“哑巴和修女”(第3天第1则):

健壮俊美的玛塞托假装是哑巴,做了一个女修道院的园丁。院中的修女们忍不住寂寞,就拉他睡觉,品尝男人的滋味。后来,院长也参加了进来。由于夜间性事太累,园丁招架不住,开口讲话求饶。院长于是向外界宣布:本院发生了奇迹!

“花盆中的头颅”(第4天第5则):

伊莎贝塔的情人被她哥哥杀死后,托梦给她,告诉她被葬的地点。她偷偷挖出情人的尸体,将头颅埋在一个花盆里终日守着花盆哭泣。哥哥又把花盆抢走。不久,她悲痛而亡。

“爱到最后一只鹰”(第5天第9则):

费德里科爱上一位夫人,为她倾尽所有,却一无所获。后来夫人去看他,他一贫如洗,只好把自己最心爱的鹰杀了招待她。夫人被感动了,带着丰厚的陪嫁嫁给了他。

“爱情能力剩余”(第6天第7则):

菲莉帕同情人幽会被丈夫发现,诉诸法庭。菲莉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我对丈夫的求欢有求必应,但能力还有剩余,还能让另一个爱我的绅士心满意足,发挥余力,何错之有?

“内裤头巾”(第9天第二则):

半夜里女修道院院长被匆匆唤醒,去惩治一个犯奸的修女。院长本来正同一个教士寻欢,慌忙中把教士的内裤当做头巾跑了出来。犯奸的修女当众指出了院长的奇怪打扮,院长遂宽恕了她,继续回去寻欢作乐,其他修女很是艳羡。

“国王骑士”(第10天第7则):

国王彼得得知少女莉莎因爱他而病,便去看望她,答应把她许配给一个高贵的青年,而自己只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并发誓要终生做她的骑士。

“欣赏与评析”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十日谈》曾被视为是诲淫诲盗的书籍,而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屡遭查禁。客观上说,这并非毫无根据。在《十日谈》的百篇故事中,的确有相当部分透露着明明白白的肉体享乐主义倾向。这不仅为宗教教会所不容,也常常为保守、谨严、庄重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诟病和否定。

不过,《十日谈》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时代、民族文化背景。在“序言”中,薄伽丘指出:因为姑娘们自小被封闭在闺房里,深受男权和宗教礼仪的压抑之苦,所以,应该把《十日谈》这样的书献给她们(而不是他们),以开启女智。这样看来,《十日谈》就更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解放的“女性启蒙读本”。它批判的是宗教的禁欲主义的荒唐和罪恶,弘扬的是新兴市民阶级勃发的人本主义精神。尽管有矫枉过正的弊端,其积极意义仍然是相当重要的。

对反动教会的揭露和批判,是《十日谈》的另一锋芒所指。教会的黑暗,教义的荒唐,教士的愚蠢、虚伪、荒淫,无不在小小故事的嬉笑怒骂中瞬时剥除伪装露出鬼相。无怪乎天主教会对薄伽丘恨之入骨,在他死后还要掘他的坟墓了。

《十日谈》的艺术成就也相当高。在时代的主流文化仍然以拉丁文为书面语言的时候,薄伽丘大胆采用佛罗伦萨方言写作《十日谈》,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紧扣社会现实,贴近市民生活,《十日谈》甚至被看作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十日谈》独特的连缀短篇故事而为鸿篇巨著的结构,对后来的民间故事体裁的写作影响深远。《七日谈》、《五日谈》之类即是这种结构的模仿。最后,《十日谈》通俗幽默的故事讲述技巧,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永远的。

同类推荐
  • 谛听生命的呢喃

    谛听生命的呢喃

    小时候,我很讨厌雨。每次下雨的时候,雨水总是打湿了我的脸,淋湿了我的全身,淋湿了我的书包,淋湿了我的梦。一见到下雨,我就心烦;一见到下雨,我就感到苦闷、彷徨,甚至无奈。长大后,在饱读诗书、走遍天涯海角、历尽沧桑之后,我便觉得,看雨别有一番情趣,听雨更是一种享受。
  • 童年牧歌

    童年牧歌

    本书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自序、绵绵上、我们村、灰小子、骡王爷、滹沱河和我、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我的第一本书、送牢饭和公鸡打鸣、我偷了孔夫子的心、喂养小雀儿、掏甜根苗、去摘金针菜的路上、羊群回村的时候、秧歌进村、扫霁人儿、阳婆和月明爷、南山、沙漠;最初的记忆、我的祖先和有关传说、灯笼红、祖母的呼唤、祖母的忧伤、接羔、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最初的记忆、一斗绿豆、打枣的季节、早熟的枣子、塑造梦的泥土、心灵的呼吸等。
  •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
  •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热门推荐
  •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毁灭

    星毁灭

    大劫将至,守护之星妖星帝星双双坠落!注定毁灭?还是绝处逢生?突破极限的星辰,在异世的大陆上,成就最强神话。
  • 素银法师

    素银法师

    骑士守则人尽皆知: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精神·公正。魔法师守则却有几人记得?
  • 逅域

    逅域

    为什么突然会有这种撕心裂肺的痛,为什么就算这么痛我还是流不出一滴泪。我撕心裂肺的叫喊,就算发不出丝毫的声音。但最终我还是抵不过疼痛,我闭上眼睛,选择承受。砰……砰……砰……这个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世界。这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我挣扎着打开疲惫的眼睛。这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了?这……这是我一直呆着的世界吗?玄幻、悬疑、绝恋集合多种元素为一体,并以影视化视角描述,看书如看剧,历历在目!喜欢的请关注哦!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长安戏

    长安戏

    我为你谱一曲长安戏,戏终才子佳人美满,手边紧握的却不是最爱的那一个
  • 你有过我的烦恼吗

    你有过我的烦恼吗

    方天鸣说,人要如何更愉快的生活、赚钱和游戏?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人生如果是在叙述一个个故事,那么赚钱会是这些故事的主线,因为人生本就如此。不管钱对你重要与否,也不管它是不是你此生的目的,我们每一个活着甚至死去的人都需要它。有它你会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的更加美好,有它你会成为更好的人,也许它会使你成为更坏的人……方天鸣是我们这部书中的主人公,他曾经是号称海津八骏之一的纨绔,在作为背景的父亲病重之际,被自己亲手参与创建的公司无情的抛弃……而浴火重生的天鸣并没有就此沉沦放弃,他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年轻阳光的大咨询师方天鸣的故事……
  • 那些年,我们正好

    那些年,我们正好

    你的青春是怎样的?是爱恨交错,还是平平淡淡?一个形影不离的四人帮,因为一场校园舞会从此解散。他来了,死皮赖脸想得到她。闺蜜的冷落,男神的邀请,爱与友情哪一个更加重要?十年后再相聚,她,没变;他,变了。回首青春的点点滴滴,我们笑了。我们成熟了。
  • 死了都要嫁

    死了都要嫁

    男主爱装白痴,本质腹黑。女主爱装小资,骨子传统。偶尔穿插两三个有模有样的男配,其本都是浮云。只有冷清洋像根刺一样,至始至终……气得贺之龙介忍无可忍,RP红果果爆发,“你是不是欺负我只以识你大姨妈,所以张口闭口说他是你继父的儿子,怎么没见你亲哥对你这么关心!”
  • 朦胧悲喜

    朦胧悲喜

    安明法的《朦胧悲喜》正是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宣扬酒文化的同时,劝诫大家饮酒适量,避免贪杯后朦朦胧胧地误事、坏事、出丑。在他选择出版的小说中,虽然因酗酒出丑、坏事的篇幅不多,但是仍然让我们不难看出其劝诫人们适量饮酒、不能酒驾的良苦用心。至于书中收入的酒后奇遇的侥幸人物,我们也只能从吕蒙正所说的时、命、运方面理解,进而从作者的这种构思中看到其朴实善良、爱憎分明的内心世界,看到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良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