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5400000020

第20章 陇南市重建过程中的人口容量分析

5·12汶川地震不仅导致陇南人员的巨大伤亡和经济的重大损失,更严重破坏了资源的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使灾区人口的生存基础进一步恶化。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制定适当的人口迁移政策,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流动,有效降低该区域的人口密度,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在测算灾区人口容量方面,我国的许多专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刘家强为代表的多数学者倾向于主要用经济容量方法,来测算灾区的人口容量问题。

(一)甘肃省的人口承载力评估

要分析陇南市的人口容量、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必须首先对甘肃省全省的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宏观判断。在这方面,有课题组已经对此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析。该课题组采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方法计算甘肃省1978-2007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并借助于GIS手段对甘肃省各县市区之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是甘肃省的人口一直处于超载状态,未来有减缓趋势;二是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河西处于富裕状态(43.26%),陇中处于稍微超载状态(22.51%),陇东和陇南处于中度载状态(43.79%、47.34%),甘南处于严重超载状态(63.03%),且省内各县市区之间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也很显著;三是通过城镇化、生态移民、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途径使未来甘肃省人口分布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该课题将市场调节的作用考虑进来,将地区的经济资源的纳入资源概念体系,计算得出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并与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相结合,形成综合资源人口承载力,突破了传统研究只注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思路。该课题根据评价模型,所用指标主要包括人口、GDP、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五个时间序列数据。根据上述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计算得出1978-2007年甘肃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

与全国比较,甘肃省1978-2007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即综合承载力)呈小幅波动平稳发展趋势,实际人口一直高于相对资源可承载人口,整体上处于人口超载状态。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呈先下降后平稳上升的趋势,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均小于实际人口。从变化轨迹可以将甘肃省近30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缓慢下降阶段,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其中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均处于下降状态,人口超载有加剧倾向。第二阶段(1988-1994年)波动调整阶段,综合承载力保持相对平稳,其中经济承载力仍处于下降趋势,资源承载力呈回暖状态。第三阶段(1995-2007)平稳上升阶段,综合承载上升,其中经济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口超载有减缓趋势。经济承载力也开始回升,综合承载力逐步提升。

甘肃省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甘肃省是全国唯一同时具有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各一部分的省份,地理区位上的过渡性使得甘肃省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特征与生态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亦不尽相同,空间差异性是甘肃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根据甘肃省“十一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全省分为陇东黄土高原区、陇中黄土丘陵区、陇南山地区、甘南高原区和河西走廊区五个土地利用区,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计算出各个土地利用区相对资源承载力。

甘肃省只有河西地区处于人口富裕状态,富裕比例为43.26%,其中资源承载人口远远高于实际人口,经济承载人口与实际人口基本持平;陇东处于轻微超载状态,超载率为22.51%,主要是由于经济承载人口较低的缘故,只有170.28万人;陇中和陇南处于中度超载状态,超载率分别达到43.79%和47.34%;甘南处于严重超载状态,超载率高达63.03%,资源承载人口和经济承载人口呈现“双低”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7年甘肃省资源承载人口一直处于超载状态。1978年甘肃省超载人口283万人,到2007年超载人口达到近8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7万人。主要是由于甘肃省生态环境比较恶劣,长期以来基本维持着农耕、采矿等粗放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人口与资源环境处于低水平的耦合发展阶段。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暴露出明显不足的缺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必须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甘肃省87个县市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河西地区人口承载处于富裕状态,且富余量较大,有326万人的可承载空间;陇南和甘南地区及陇中部分地区人口超载现象严重,超载人口达882万人;陇东地区和陇中部分地区人口处于临界状态。未来甘肃省人口分布趋势是河西地区将是人口集聚区,陇中和陇东是人口相对稳定区,甘南和陇南是人口疏散区。甘肃省虽然整体上人口超载状态,但是区域内部也有人口富裕区,甘肃省人口超载问题可以通过内部消化和外部迁出两种思路来解决,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二)地震灾区原有的人口约束

1.生态约束。对于陇南市来说,地震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了紧束的生存环境。一是陇南位于地质断裂带,地震灾害频发。二是地形地貌复杂,生存环境差。震区内山势陡峭,多呈“V”型峡谷,地表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严重。城镇和村落多分布在高山峡谷中,即使没有遇上地震灾害,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不适合大密度的人口生息。三是气候条件恶劣,宜居性极差。高山峡谷地区,气温低、霜雪多、雨量少、多风干燥是其典型特征。这三方面因素交互影响,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明显的生态压迫,难以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从长计议,从而降低了人口生存的安全感。从区域生态功能来看,陇南应该属于限制发展地区。特定区域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仅要与自身的资源环境相协调,更要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2.资源约束。陇南地震区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草场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以及水资源,但是由此并不能得出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强的资源支撑这一结论。相反,我们认为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生态功能来看,资源还是该区域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一是该区域资源开发的成本高,并且已经过度开发。所谓开发成本主要指投资成本和生态成本。二是直接满足人口生存所必需的可耕地资源极度有限。陇南基本上都是山区县,耕地面积占总土地资源的比重不到5%,而全省这一比重为10%。正因为这样,新中国建立以来人口剧增的过程中,在这类地区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毁林开荒事件,不但导致植被锐减、草场退化,而且由于陡坡耕作,水土流失严重,从而成为人口挤压生态的典型例子。

3.经济约束。经济要素不均衡与产业结构低层化形成不合理的人口布局。地震区人口分布的经济约束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均衡,极重灾区总体人口承载力较弱是其典型特征。这次受灾严重的8县区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2007年的人均GDP为4067元,折合美元只有600美元。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公里。因此,产业结构低层化是地震区另一典型特征,其对人口容量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人口承载力下降;二是低层次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倾向于水电和高耗能产业的产业形态导致较低的劳动吸纳力,地震区绝大部分劳动力还只能在传统的第一产业中寻求生存机会,这导致人口对生态的压迫。因此,在地震区,人口分布受到经济密度分布极度不均衡和产业结构低层化的双重影响,加之本就脆弱的生态条件,即便在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同样也对资源环境形成较大压力。

(三)地震对灾区人居环境的破坏

汶川大地震导致陇南灾区城乡大量的人员伤亡、家庭破损,资源、房屋、机器设备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严重损毁,尤其是使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灾区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被大幅削弱,灾区的宜居性和人口的承载力进一步降低。

1.对人口自身的破坏。地震对人口自身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伤亡严重,人口数量骤然减少、素质降低。二是家庭和社区严重受创,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被破坏。在地震中,大量的家庭遭受了人员伤亡、房屋和财产损失。地震后,原有的许多社区不复存在,或者发生了巨大变迁。家庭结构和社会人文关系的破坏使个体丧失了亲人、居所和情感支持,也使社会稳定性下降。灾区群众对家乡的归属感降低,甚至对原定居地产生某种程度的恐惧、压力、厌恶等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在评估损失的时候,不能只重物质而轻精神,只重自然而轻社会。

2.对经济体系的破坏。地震摧毁了受灾地区多年以来累积的财富,灾区发展的产业基础被极大地破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毁,全市多家工业企业生产设施受损。同时,还造成了农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市镇公用设施等多方面的直接损失。产业基础的毁损和经济发展遭受的重创,导致大量劳动力短期内丧失就业机会。尽管3至5年以后,经济可以得到逐渐恢复,但是在短期内灾区群众会面临较大生存和发展的困境,甚至其生存和发展的信心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地震导致重要资源的破坏,灾区大量居民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陇南受灾的9个县区基本上都农业为主的地区,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分别占了1/3以上,农业生产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这次地震中,山体倒塌或滑坡,耕地、林地和草地毁损灭失,许多地方成为无法生产的地区,地震使许多人、特别是农村人口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受灾群众基本上是耕作无土地,建房无地基。地震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有专家估计地震极重灾区的生态恢复至少需要20年以上,从而使许多地方成为不可居住或者不适于居住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山体松动,地质灾害隐患加剧;植被破坏,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能力降低;病险水库和堰塞湖增多,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以上分析表明,地震灾难导致该地区资源的毁坏、经济社会秩序的破坏、发展进程的中断,从而极大地降低受灾地区的人口容量,只有把人口迁移作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举措,才能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和就业压力。即是说,只有通过对地震灾区人口分布的合理调整,降低地震带上人口密度,才能既避免当地居民为了维持生计过度开发资源、促使环境恶化;又可使人们远离地质灾害的威胁,减少人口发展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四)地震灾区人口容量与迁移量评估

要做好人口迁移工作,必须有科学的迁移规划,而做好迁移规划的前提,是我们对该区域的现有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容量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较为科学的测算。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支持的人口规模。我们对地震灾区人口容量的测算也主要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承载力来考虑。

1.经济人口容量。利用经济人口密度(常住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静态地估计一个地区的经济人口容量是许多研究中常常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一方法有三个隐含的假设:一是制度设计允许人口自由流动;二是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同质性;三是人口的自由流动会导致各地区边际产出达到均衡。尽管这些假设实际上并不完全成立,但是抽象地考察区域的经济人口容量,利用经济人口密度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007年,陇南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1.81亿元,总人口为275.7万人。经济人口密度为0.405人/万元。2007年全国的经济人口密度为0.533人/万元,以此为标准,地震之前的陇南市的9个县(区)的经济人口容量为209.77万人,比实际人口少65.93万人,即抽象掉特殊性后,从9个灾县区的经济人口承载力看,已经超载了近60万人。

各县区的经济人口容量。在已测算的全市的经济人口容量基础上,我们再作如下的分析:一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县区的经济人口承载力不同。在9县(区)中,成县和徽县的经济人口容量比实际人口高,而其他7县的经济人口容量比实际人口低。也就是说,仅仅考虑经济总量这个因素,前者还有容纳更多人口的空间,而后者已经超载,需要向外迁移人口。二是考虑经济结构因素后的扣除量。如前所述,优化的产业结构在经济总量相等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前面是按照全国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进行的经济人口容量测算,但是2007年全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1.7:49.2:39.1,而陇南市的产业结构,2007年为27.6:36.6:35.8;2008年为29.2:26.3:44.5。显然,农业的比重还很高,效率由此就会更低。因此人口容量在209万人的基础上还要做一定数量的扣减。三是地震后经济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经济人口容量应再做扣除。地震之后,由于工厂停工、大型项目损毁等因素使经济对人口的短期承载力急剧下降。

2.土地资源容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约束下的人口规模,由于陇南水资源比较丰富,暂不考虑其对人口容量的约束。再由于陇南灾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耕地、林地、草地和可养殖水域,因此,只要计算出土地资源可以容纳的农村人口,再根据一定的城市化水平就可以得出该区域的人口容量。根据生态足迹理论中对各类土地资源生产力的换算比例,将所有土地资源换算成耕地。从土地资源约束的角度考虑,地震灾区能够承载的人口应该由三个因素来决定,即可利用的耕地资源、人均耕地占有标准和城市化率。我们将2006年全国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亩作为农村人口人均耕地占有标准;部分受灾地区不宜大规模发展第二产业,城市化率不能太高;地震导致耕地遭破坏,假定损失耕地不可复垦或不宜复垦。由此,可以得到陇南市的耕地人口容量为173.4万人,比实际人口少102.3万人。由于耕地的因素,陇南市的全部县区都处在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状态。考虑到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陇南的耕地人口容量与经济人口容量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吻合的,但是,耕地的容量明显要低些,超载人口应该在80万左右。

陇南市的耕地质量非常低。以2008年的耕地总量和结构情况来看,年初耕地面积为433.5万亩,年末为432.7万亩,减少了1.14万亩,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基建占地、乡村基建占地、社员宅基占地和因灾废弃耕地等。在年末的432.7万亩耕地中,水地只有4.84万亩,占1.11%,旱地427.9万亩,占98.89%。陇南市不仅耕地面积小、质量差,而且产出非常低。根据对2008年统计数据计算,全市播种面积为165.83万亩,亩产平均只有213.63公斤。礼县、康县、文县和宕昌县的亩产不到200公斤,在166~190公斤之间。2008年甘肃定西的马铃薯的亩产一般都在800公斤到1000公斤,而陇南市的平均只有150公斤,小麦亩产219公斤,玉米亩产300公斤,大豆亩产89公斤。

3.生态环境容量。如前所述,陇南地震灾区的特殊生态地位决定了人口容量还应该考虑到生态约束。同时,本次地震启示我们,在作城市(镇)规划时,需要留下足够的临时安置和紧急避险场所,平时为开放空间,灾时为安置营地,这一要求也会降低人口容量。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8个极重灾县(区)的人口容量不超过200万人;也即是说,人口迁移量至少为60万到80万之间,灾区人口过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陇南市人口发展基本资源保证条件。陇南市的国土面积为2.7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少,而且耕地的质量非常低,绝大多数耕地是山坡地,其中,在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康县,山耕地的情形大体与四川、贵州、云南的山地相仿。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市每年有保证水资源68亿立方米,人均可以达到2490立方米,这在甘肃省是最高的。水资源最丰富的有文县、武都区、徽县和礼县,人均在3000~4000立方米。此外,还有1775万亩的森林,1042万亩的草场。总体来看,陇南市人口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主要缺陷是山地多耕地少,但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

同类推荐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热门推荐
  • 我在努力,你别喜欢上其他人

    我在努力,你别喜欢上其他人

    这是第三本书了我要认真写加油啊mua我在努力你别喜欢上其他人
  • 黑暗中的救赎之光

    黑暗中的救赎之光

    原本他们是一对亲密兄弟,原本他们本来可以无忧无虑活一辈子,但是命运却注定了他们之中只能存活一个。哥哥?还是弟弟?
  • 执掌虚无

    执掌虚无

    一次特殊的任务,一到神秘之光,军界的未来之星吴九龙神秘失踪,而与他同时消失的还有华夏瑰宝轩辕剑,是一场意外还是命运的使然……
  • 一赋白骨哀

    一赋白骨哀

    凝杀气,斩杀性。修杀心,证杀道。管你天地神人鬼,杀杀杀杀杀杀杀。
  • 泯灭都市

    泯灭都市

    一个神秘少年,手持轩辕,仗剑于天下。他是一名杀手,却也是一名学生,路途中淡定永恒的笑容,聪慧绝色的红颜,誓死追随的兄弟,剑有所指,则无坚不破。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夹杂着青春,热血的故事……
  • 大明鬼王

    大明鬼王

    郑和:我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我还娶了印加帝国的公主朱棣:法兰西行省是我的封地,谁敢反对,诛他十族。蓝玉:我是大明南洋总督,哪个猴子敢乱动。朱椿:你们走开。
  • 我的青春有你刚刚好

    我的青春有你刚刚好

    初二那年我认识了他,可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我不想做小说里的女主角,因为小说里的女主与男主总要经历风雨才能在一起,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孩。
  • 冷君虐之恨殇(完)

    冷君虐之恨殇(完)

    红颜倾城,倾国倾城。她有绝世的容貌,倾国的容颜。她的人生真的应了倾国倾城。一场意外的战争,将她推到了争斗的风头浪尖。国仇家恨,生离死别,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孰是孰非?一边是至深至爱的人一边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敌国皇帝她的爱最后情归何处?
  • 玉结秦汉缘

    玉结秦汉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没有人能够评价别人的对错是非,别人的评论丝毫不能影响你对他的爱,也无法影响他是你心中的英雄,更不能阻止你为他付出一切。
  • 宿命逆轮

    宿命逆轮

    家族嫡子却形同奴仆天赋奇高却遭父遗弃身世难明却被兄算计............命运的坎坷只能加快他变强的步伐遗弃、算计、背叛、失去。。。。难道是他做错了什么吗?不,他什么也没有错。只要有一天,他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就没人敢背叛他了吧。屠尽天下附势狗,杀尽世间奸诈人。我宁负天下人,天下人也莫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