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文化产业课题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做强做大陕西文化产业
2.蔡尚伟,温洪泉等.文化产业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魏然.完善福建省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
4.雷喜宁.完善政策健全法制促进文化发展
5.张晓玲.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法律环境的思考
附: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2005年6月6日)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扩大,结构层次逐步提高,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本世纪前20年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战略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广泛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任务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构筑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为发展重点,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的产值、税收、从业人数明显提高,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GDP的增速。到2020年,实现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使文化产业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产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组织管理科学、经营方式灵活的微观运行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以重点行业为主导,以大型产业集团为支撑,以中小文化企业为基础,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建立运营规范、繁荣健康、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一支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
1.区域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西安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古都和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集聚地的特色优势,加大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层开发,增强现代文化的整体实力,把西安建成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的中心城市,形成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强劲的中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关中以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重点,陕北以革命文化和黄土文化为重点,陕南以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为重点,加快文化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行业发展重点
根据我省文化资源现状和发展潜力,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体育业、会展业、民俗文化业、广告业、网络文化业等,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并以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
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是我省文化产业的龙头。要理顺管理体制,打造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营造大环境。充分利用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文化名城、名人故居、历史传说、民情风俗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策划开发旅游文化景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集团。努力建设人文始祖、周、秦、汉、唐等历史文化区。要提升陕西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扩大陕西文化旅游的规模和效益,使我省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强省。
广播影视业广播影视业是加快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突破口。要整合现有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依托高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西部电影集团,积极组建陕西广电集团,鼓励扶持民营影视企业,推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建设西部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积极发展影视生产、节目交易、广告经营、网络服务,使广播影视业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发展活力。
新闻出版业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依靠技术创新和人才兴业,形成优势突出、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组建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陕西日报报业集团、陕西出版集团。积极推进西安光盘生产基地、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园、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及发行网点、西部文教传媒产业园建设。扩大对外版权贸易,促进新闻出版业对外合作交流。
文娱演出业深化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娱演出业,大力发展演出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多种艺术表演经营组织形式,建立健康繁荣的演出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外演出市场。扶持和鼓励文娱演出向农村和基层延伸。培育壮大一批名牌文化娱乐企业。
3.园区和基地发展重点
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各方资金,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孵化功能,使之成为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和示范基地。
西安临潼文化旅游产业区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等珍贵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体,以骊山、渭水等自然环境为依托,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华清池椒园和芙蓉园等,形成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疗养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园区。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区以盛唐文化为特色,建设大雁塔文化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海洋科普世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中心等重点项目,形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会展、科教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西安高新区现代文化产业创业园以数字化、信息化高科技文化产业为特色,依托软件园和高新技术平台,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和文化娱乐区、动漫游戏区、体育休闲区、中央商务文化区,形成现代文化主题突出的产业园区。
延安革命文化区综合开发延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的功能,使之成为红色旅游首选地。
黄帝陵人文始祖文化园以人文始祖文化为主体,重点完成黄帝陵二期整修工程,扩大游览区域。搞好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活动,开展海外民间祭祖活动,把黄帝陵建成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活动的文化园区。
法门寺文化园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规划建设佛、法、僧三区,重点建设合十舍利塔及广场、佛教文化坛,扩建法门寺博物馆,恢复法门寺唐代风格佛教建筑群,使之成为集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研究、佛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佛教文化中心。
杨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区以杨凌高科技农业为依托,建设农业博览园,开发田园风光旅游,形成农业观光、农业科普、休闲健身园区。
中国西部影视基地利用西影品牌、民营影视制作和人才优势等,加快西部影视城和西影数码影视制作基地建设,形成影视拍摄、制作、交易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影视基地。
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推进印刷行业资源的重组和集聚,推进印刷技术和设备的换代升级,建设集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物流输送、教育科研及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印刷综合产业基地。
西安御苑生态旅游区以秦岭北麓自然生态风光为依托,重点建设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安园艺博览园、西安生态科技园,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生态旅游区。
4.文化品牌发展重点
发挥陕西特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强势文化品牌。
历史文化品牌保护和利用好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加快申报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靖边统万城、西安古汉城、汉唐帝王陵、华山风景名胜区六个世界文化遗产;打响西安、咸阳、延安、榆林、汉中、韩城六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打造丝绸之路品牌。开发和利用好人文始祖文化品牌和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主题品牌。
革命文化品牌弘扬延安精神,打响以延安革命圣地、西安事变旧址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
民俗文化品牌打响秦腔、眉户、商洛花鼓等传统戏曲品牌,开发以安塞腰鼓、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长安古乐、陕北民歌以及皮影、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形成特色鲜明的陕西民间艺术品牌。
现代文化品牌打响西部影视、陕西作家群、唐乐舞系列、长安画派、西安仿古入城仪式等品牌。
宗教文化品牌打响以法门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品牌和以楼观台、白云山等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品牌。
自然风光品牌重点打造以华山、太白山、终南山为主体的秦岭山脉自然景观品牌;以南湖、瀛湖、金丝大峡谷、柞水溶洞等为依托的青山绿水品牌;以红碱淖、毛乌素沙漠为特色的塞外风光旅游品牌;以壶口瀑布、洽川湿地为代表的黄河旅游品牌等。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1.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机构设置,理顺文化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全省统一协调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强化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不断深化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同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其稳定健康发展;经营性文化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报党刊等重要新闻媒体实行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离,宣传业务享受财政扶持政策,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
积极组建文化产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加快集团化建设。发展壮大已成立的西部电影集团、陕西省旅游集团,尽快组建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陕西出版集团、陕西广电集团、陕西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创造条件,筹备组建出版、演出、会展、体育等文化产业集团。各市可根据自身情况培育组建文化产业集团。
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把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举措,形成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创办或领办民营文北企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外商兴办国家法律法规无明令禁止的文化企业,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参股、兼并国家政策许可的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
2.积极培育文化市场
加快文化市场基础建设,建立文化商品保护、生产、销售、流通、服务体系,为发展文化产业搭建良好平台。培育和建立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文化信息市场。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扶持面向农村的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大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简化文化经营审批手续。凡国家不禁止的文化领域,民营、个体、非国有文化单位及外资企业均可进入。大力发展文化中介、仲裁、服务等组织,重点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等机构,加强文化产品的服务和推介,促进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完善文化产业领域价格形成机制,除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外,其他文化产品和服务价格一律放开,由经营者按市场供求自主定价;对国家垄断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价格,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理顺和形成有利于文化经营和消费的价格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文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导、支持建立文化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3.强化财税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扶持。对个人著作权转让免征营业税;对文化体育业按照最低税率标准,即3%征收营业税;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的文化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一到三年所得税。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项目投入和政策性投入为主;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用于项目启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文化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高技术化改造等。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省、市级财政拨付一定数量资金,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制成本,对市场前景好、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的重点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给予财政补贴。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地方配套资金补贴和项目前期经费补助。
4.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和项目。降低投资门槛,简化项目建设审批程序,除政府兴办项目外,其他项目不再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实行备案制。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及股份制改造、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与国有资本享受同等投资政策。鼓励外资在国家不明确禁止的领域,投资兴办文化企业。
支持、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团体、个人组建成立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文化发展基金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申请上市或借壳上市。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项目贷款应适当倾斜。安排一定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对新办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积极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业务。
5.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建立动态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社会化、市场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住房、户籍、职称、收入分配、家属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的文化经营人才来陕创业。抓好人才培养,实施陕西省文化产业人才计划,鼓励在陕高校开办文化产业专业,搞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给予重奖,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可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年薪制。允许和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人才,以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并参与分配。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6.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陕西高科技作用,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运用,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改造、包装、合成、创新文化产品,改造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方式,提高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鼓励、支持文化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大力发展多媒体技术产业,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培育、扶持软件设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卡通制作等,加快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领导
建设文化强省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战略性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本纲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意见。
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省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协调、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