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4900000008

第8章 政策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显示出自身优势,为使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和产业优势,陕西省政府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制定规则,出台措施,搭建平台,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陕西依托优势文化资源,通过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大力培育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努力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使文化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陕西文化产业政策

2000年12月,陕西省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文化产业工作会议。2001年,陕西省文化厅制定了陕西文化产业的“十五”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2002年,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经济强省与文化强省建设互动并进的战略决策。2003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研究。中共陕西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其加快发展。2005年,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对陕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指出,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构筑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为发展重点,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推动全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的产值、税收、从业人数明显提高,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GDP的增速。到2020年,实现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使文化产业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2006年的陕西“十一五”规划指出,陕西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构筑以西安为中心,陕北红色经典和黄土风情文化、关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陕南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为发展重点,以陕西旅游集团、陕西广电集团、西部电影集团、陕西出版集团、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陕西日报报业集团等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个中心城市辐射、三大板块联动、四个重点行业推进、一批产业集团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并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即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区、西安临潼旅游文化产业园、西安高新区现代文化产业创业园、延安革命圣地、黄帝陵人文始祖文化园、法门寺文化园区、杨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区、中国西部影视城、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园、西安御苑生态旅游区。

为了发展陕西文化产业,陕西省首先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全省统一协调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积极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其次,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加快文化市场基础建设,培育和建立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文化信息市场,发展文化中介、仲裁、服务等组织,加强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扶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地方配套资金补贴和项目前期经费补助。第四,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和项目。积极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第五,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实施陕西省文化产业人才计划,鼓励在陕高校开办文化产业专业。第六,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陕西高科技优势,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运用,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鼓励、支持文化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快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陕西是文化大省,但文化产业完成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例偏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改革滞后,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活力不足。面对这种情况,陕西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一)组建集团公司,改变资源和布局的“多、小、散、弱”

为了改变陕西文化产业“多、小、散、弱”的局面,使之进入良性发展,陕西深化体制改革,引进竞争机制,组建集团公司,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旗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7月,陕西广播电视局提出对全省网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确定以“行政整合,市场运作”的整合改革方案组建陕西广电信息网络股份公司。所谓行政整合就是利用行政权力,把分属于各级的网络资产经营与管理权进行整合;所谓市场运作就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把省、市、县三级广电部门的网络资产评估入股,确保各市、县以往在网络建设上的投资能得到回报。这一方案得到市、县各级政府的积极配合。从2000年11月到2001年6月,仅半年时间,省广电就完成了对全省所有地级市和94个县(市、区)的广电网络资产评估以及股权入股等工作,切实做到了“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真正形成了明确的产权关系。2001年6月29日,陕西省成功剥离原分属省、市、县三级的广电网络,组建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先实现全省广电网络资产整合。

作为全国首家此类企业,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黄河科技,使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股份公司的转变。实现资产整合后的陕西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连年递增,由整合前的1.2亿元猛增到2004年的3.5亿元,实现了年增长40%的高速增长态势。激活了存量高达10亿元的网络资产,三年运营新增资产9亿元。全省有线用户由不足100万增加到260万户,成为全国网内用户数量顶级的省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2.西部电影集团

西部电影集团于2003年11月11日挂牌成立,是依据中央2001年17号文件组建的国家六大电影集团之一,它的前身是西安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是1958年成立的以电影生产为单一产品的正厅级文化事业单位,1984年改制为企业)。西部电影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集团党委、管委会下设职能部门11个;集团下属成员单位包括:西影股份公司、西部电影频道、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影视传媒学院、西影数码制作基地、西部影视城、电视节目经营公司等。集团现有职工1733人(离休干部89人,退休555人,在册职工1089人。其中退养368人,待岗131人,在岗职工590人包括交劳务290人、集团部门163人、学院71人、股份24人、频道30人、影城12人)。

西影股份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由国有资本控股、民营资本参股的股份制电影企业,于2000年6月22日成立,公司注册资本6013.20万元,股份总额6013.20万股,净资产9110万元。西影股份公司成立后,通过五年的市场运作,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西部电影集团影视主业生产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调整经营思路,在影视剧主业生产中机制灵活,创新合作模式,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周期;二是优化股权结构,盘活固定资产,在集团内部进行资产重组和转让,通过“瘦身”,减轻负担,人员由94人减至24人,形成了精干高效的职工队伍;三是以西影品牌、资产和技术对外合作,先后与山东澳柯玛集团公司组建了青岛西影影视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了西影环球文化传媒公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成功化解“德隆系”崩盘后对股份公司造成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了资产安全;五是积极推进股份公司上市,在详细考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与中介机构多次磋商,制定了香港创业版上市、美国上市等多套上市方案,但由于政策的变化,尚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上市途径。

电影集团开办电影频道,是国家扶持民族电影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西部电影频道2003年12月18日开播以来,坚持把节目安全播出、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重中之重,面对媒体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狠抓管理,使节目质量、收视率、广告创收不断呈向上发展态势,收视率在陕西15个电视频道中排列4-5位,广告收入逐月提高(200万元左右/月)。西部电影频道以一流的传媒形象,一流的精品力作,一流的专业服务作为奋斗目标,已成为陕西地区最受观众欢迎的主流频道之一。

西影影视传媒学院是西影和外院两家联办的一所四年制本科艺术学院,列入国家统招计划,2003年开办,2003年招生。目前,在校学生有1000多人,规划设置专业12个,现已正式开设8个专业。学院现在已完成学生公寓1、2号楼、图书馆、操场、明星广场等建设项目,新教学大楼和学生生活服务中心正在筹建。学院教学管理、教学秩序、基础建设在2004年高校评估中受到好评,通过了验收。一个现代化的影视传媒学院已初具规模。

西部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建设项目经中央批准,以国债资金1亿元扶持建设。该项目是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的数字化影视节目制作基地。除满足西部电影集团发展需求外,可为中西部地区电影、电视制作提供设备租赁、音效录制、动画制作等全方位的服务。西部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的建设对推动西部地区的电影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统一组织了第一、二批设备招标工作。一期拨付资金2000万元已经到账,数码基地工作班子已经建立,人员招聘和前期各项工作正在抓紧实施。

西部影视城选址在蓝田县白鹿原,建设总投资约37亿元,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工程。招商引资是影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已完成了影视城规划设计方案,取得了1080亩四荒土地的合法使用权,签定了土地使用补充协议,对影视拍摄区内1500多亩土地,112家农户的房屋财产、地面附着物进行了第二次清查,完成了影城项目宗地的岩土初勘工作。2004年11月在香港举办了西部影视城招商推介会,参加了陕西香港经贸展等,已和三家港商达成西部影视城建设项目合作意向。目前土地过户和招商引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根据中办发〔2001〕17号文件和陕办发〔2002〕2号文件《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集团进行了改革。集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四个基地”,实现“四个一流”,形成“一业为主,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四个基地”即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把西部电影集团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影视人才培养基地和影视文化旅游观光基地;“四个一流”即通过一流的管理水平,造就一流的专业团队,创作一流的影视作品,实现一流的经营业绩;“一业为主,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即形成以影视为主业,教育、娱乐为两翼,出版、科技、商贸和房地产业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的设想包括:以影视数字化后期制作基地为平台,推进数字电影的规模化发展及发展相关科技产业;以电影主业生产辐射音像光盘出版及相关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影视艺术人才,发展教育产业;以影视城基地为基础,发展旅游、娱乐、相关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西部电影集团提倡“不诉苦,不叫穷,不伸手,不气馁”的精神,发扬“自信、自强、自立”的作风,围绕集团确定的改革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格局,主要做好几件事情:做大做强影视主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西部电影集团的成立,是电影产业化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影品牌的进一步提升。四年间,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使能者上,庸者下,已完成了机构、人事、工资、财务等制度的改革,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使集团的各项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西部电影集团组建后,影视作品质量和数量均大幅提高,并率先在全国开办了首家省级电影频道,创办了影视传媒学院。

3.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公司

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公司由陕西省新华书店、陕西省外文书店,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商洛、安康、汉中9个市级新华书店及其所辖县(市、区)93个新华书店,杨凌示范区新华书店和各级新华书店的控股企业组成。集团公司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同意批复后,于2005年12月28日在西安隆重成立,归属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集团公司成立后,把陕西省新华书店和陕西省外文书店合并重组若干专业分(子)公司。参加集团公司的各市、县(市、区)新华书店改制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各级新华书店和陕西省外文书店的控股企业改制为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实行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参加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的国有资产统一授权给集团公司经营管理。

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公司的组建,是陕西省新华书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省出版发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优化资本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规模效益增长,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坚持围绕宣传文化主业,充分发挥出版物发行主渠道作用,探索发行体制改革和促进发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实践,为全国发行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积累了新的经验。

4.陕西三秦共生有限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三秦共生有限传媒有限公司是陕西日报社、陕西共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西部大开发杂志社2005年10月9日在西安签署协议,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同组建的传媒公司。

该传媒公司由陕西日报社、陕西共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西部大开发杂志社首期共同投资9600万元组建。在经营期内,陕西三秦共生有限传媒有限公司将拥有《三秦都市报》的发行、广告经营管理权,并对采编出版成本和工作人员绩效进行管理。《三秦都市报》在报纸编辑出版的舆论导向和宣传纪律方面,接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和陕西日报社的指导和监督。陕西日报社作为《三秦都市报》的主办单位,将保证《三秦都市报》的采编、出版发行、广告经营管理权的完整。

新组建的传媒公司设董事局和监事会。三秦都市报社实行总编负责制,全面主持报社的工作,把握舆论导向,负责报纸的终审,执行总编负责报纸的经营管理。陕西三秦共生有限传媒有限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我省报业向集约化经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事来抓。从2000年开始,就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文化厅工作的考核重点之一。2002年在实施“一线两带”战略举措中,把文化产业列入规划,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与建设文化强省互动并进的发展目标。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推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2005年11月,省政府制定了《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若干决定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厅和税务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陕西省文化厅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1996年开始,在厅直单位坚持实施文化产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市文化局普遍重视文化产业工作,西安市的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特色文化经济和支柱产业,安康把文化产业列入“绿色安康”战略的重要内容,延安把红色旅游作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加强对全省文化产业的指导,近年来,省文化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2000年为适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意见》。2001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要求,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2004年,陕西省文化厅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国首家出台正式文件支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2005年7月召开了我省文化系统第二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命名了35个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2005年12月制定了《陕西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建设文化强省制定和落实各项战略举措。2006年6月,西安曲江新区和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文化厅制定了《陕西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

2004年,省文化厅在陕西文化信息网上建立了陕西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文化系统收录招商项目278个,投资总额73.18亿元,同时吸纳了旅游、广电、出版、文物系统的重点招商项目,坚持常年免费推介服务。2006年12月,按照文化部的安排及要求,向国家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报送了我省的全部招商项目,共推介项目356个,总投资额295.96亿元,坚持常年免费向全国和国际推介宣传,为我省投融资项目、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服务。

截至2005年底,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机构11784个,从业人员56843人,年总产出15.9亿元,年增加值8.69亿元,年上缴税金0.944亿元。初步形成了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电影发行放映、音像、网络文化、动漫、文化旅游、艺术培训、艺术品业和对外文化交流在内的十大文化市场体系,为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西安海关联合推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陕西对新办及改制文化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试点文化集团的核心企业对其成员企业100%投资控股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原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同时,文化单位及转制企业,自用房产、土地和车船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政策上享受优惠。对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从事数字广播影视、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等研发、生产、传播的文化企业,符合国家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可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厂、电影集团及其成员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免征增值税,电影发行企业向电影放映单位收取的电影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

税收政策的出台,对陕西文化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城市的西安,对原有的四个秦腔剧团进行整体合并重组,成立西安秦腔剧院,并整建制地移交曲江新区管委会管理和经营,使剧院真正走向市场。西安市在文艺院团里引入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竞争机制,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职工实行聘用制,完成了文化事业向文化企业的转变。

(三)科技与文化结合,实现单一旅游向产业集群转变

陕西是旅游大省,但多年来的单一景点旅游经营形式,使得旅游业有萎缩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陕西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宗旨,以建设名景点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利用科技手段,丰富文化内涵,创建旅游品牌,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升陕西旅游业品质。例如曲江产业园大慈恩寺周围大唐芙蓉园的设计,通过全景式、多角度展示盛唐文化的内涵与底蕴,演绎出史诗般的壮丽画卷。全园共划分为12个功能区,分别演绎12个盛大的文化主题。这些文化主题包括唐代科举文化、女性文化、诗歌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在展示这些文化中,曲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艺术方式提升文化观赏价值,增加科技含量,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使文化景观化、艺术化。

目前,曲江文化产业框架是以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为核心,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龙头,不断丰富曲江文化产业内涵,初步形成了包括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多个文化产业门类的体系框架。先后培育出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四部文明》国学典籍、《梦回大唐》主题演出、国际唐人文化节、曲江文化大讲堂等诸多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曲江新区的第三产业和服务设施体系也在迅速形成,与旅游、会展、影视等文化产业互相促进,有机结合,协同发展。随着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和会展产业园的全面规划建设,以会展为核心的餐饮、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体系也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而依托大雁塔北广场及周边园林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周边的配套服务产业集群也迅速形成。

(四)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陕西进行了三次文化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由37项精简为9项,简化了文化市场准入手续。省文化厅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兴办各类文化企业,并享受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待遇。在文化市场管理中,鼓励和支持守法经营,坚决打击违法经营;在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和公益性文化活动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赞助、媒体参与、市场运作的新路子;在文化设施建设中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在民间组织管理中坚持积极引导、热情服务的原则。目前,陕西省文化厅管理的文化艺术类民间组织有102个,民营演出经纪机构20家。在树立的35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中,民营文化企业就有10个。截至2005年底,全省非公有制文化产业机构9669个,从业人员40491人,注册资本15.68亿元,年经营收入12.59亿元,年增加值6.26亿元,年上缴税金0.917亿元。其中:歌舞娱乐场所854个;其他娱乐场所800个;网吧2210个;音像批发零售机构3048个;电影放映机构2538个;演出经纪机构19个;其他机构200个。目前,全省文化系统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1.非公有制文化产业的数量和规模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各类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占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比例为:机构数占82%;从业人员占71.2%,年经营收入占79.2%,年增加值占72%,年上缴税金占97%,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2.非公有制文化产业的行业和门类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八大业(文艺演出业、电影发行放映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网络文化业、艺术品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3.非公有制文化产业的质量和品牌有了新的发展。2003年新批准成立七个民营文化演出公司,使全省演出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陕西阳光丽都夜总会经过12年时间,由原创业初期的180平方米面积,15名员工,发展成为拥有多个营业场所,4万余平方米面积,2000多名员工,上缴税金累计达2000万元的阳光丽都集团,成为陕西省娱乐业的知名品牌。各类民间艺术品更是百花齐放,传承增辉。如安塞县的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四大品牌闻名国内外;凤翔县的彩绘泥塑、木版年画、马勺脸谱等注册商标,规模发展,两个效益俱佳;渭南的华县、华阴县的皮影传承创新,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稳步发展;西安古乐、陕西锣鼓等民间表演艺术焕发生机,创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非公有制文化产业为传承民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4.非公有制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新的发展。2005年从业人数40491人,为解决就业作出了贡献。年增加值6.26亿元,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民营文化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先富起来的同时,带动了本地区和本村的经济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热门推荐
  • 神圣霸业

    神圣霸业

    八年前一个极有礼貌的家伙将少年林权带回来冰雪原,八年后林权走出冰雪原,踏上沃原大陆,从此英雄的轨迹开始
  • 婚婚欲睡:首长别乱来

    婚婚欲睡:首长别乱来

    他无耻的拿她当挡箭牌,强势立足在她的生活里。她狗血的把他当成渣男,劈头盖脸的狠狠教育了。什么?竟然叫她认错,好吧,为了工作她忍了!几次三番的任务将他们的感情冲淡,他决然从天而降许诺她未来,“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你不是在前线吗?”“守护祖国那么多年,也该计划计划宝宝的到来了……”
  • 长生若

    长生若

    前世她为一个人,花光一生力气,没能得到一个天荒地老,得到的却是族人惨死,自己灰飞烟灭。重生后的她,抛去所有,为仇而生。
  • 走出自己

    走出自己

    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林华玉编著的《走出自己》提供一个精美的选本,让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位面侵系统

    位面侵系统

    手持长枪,带领大军横扫诸天万界!掠夺万界美女,成就无上伟业!
  • 特工,你为何那么酷

    特工,你为何那么酷

    我叫易云浅!目前,我是一名优秀的少年特工,黔哥也是这么夸我,一年前,我因某些原因堕落,有幸韩叔出手相救把我带到中南海从而我便走上了特工之路。如今,我年17,没考上高中是我的遗憾,经过范叔允许,我易云浅终于重返校园了。其实,我返回校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的心里还一直牵挂着我曾经的“学习委”,话不多说,我来了。
  • 破界

    破界

    动漫风格的玄幻小说简介: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摧毁了整个人类文明。世界在一夜之间恢复到神话时代的蛮荒。在这样的时代,人类走上了依靠仙术的发展之路。都广野城的孤儿文羽和他的几个朋友无意间学会了本没有资格学习的仙术,从此命运发生了改变。原本性格懦弱的他在战争中逐渐地改变,变得坚强,变得强大。执着于千年的等待与期盼,到底值不值得?人的努力,到底能不能让神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来把握。
  • 鹤之殇

    鹤之殇

    虚妄之魔诞生!亿万世界不断被杀戮、暴虐等情绪侵蚀!位面一个被一个毁灭,谁能够拯救?流浪诗人从遥远天际带来九种至纯之魂!有勇者之魂、善良之魂、忠诚之魂等等。。被挑选的你啊!能否止住魔王的脚步。。
  • 惊蛰记桃花劫

    惊蛰记桃花劫

    少女和傀儡师的搞笑对白和一段前世的感人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