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4200000011

第11章 起名取字

氏族者,古史官所记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辨昭穆,故古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统。左丘明传《春秋》,亦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下级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马、司徒;氏于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地,则三乌、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于是受姓命氏,粲然众矣。

这是唐人柳芳《姓系论》中一段关于姓氏缘起的阐述,这里引证意在说明姓氏在原始社会的价值只在于保存具有特定名称的全体氏族的共同世系,并无贵贱尊卑之分,而一旦进入农业文明的私有制社会,姓氏这个人类个体之间相互区别的简单的符号,最敏感地反映出母权制与父权制的势力迁移,成为受封建邑的表征,阶级地位的标志,深深地打上宗法社会的烙印。

从现今可查考的文字记载看,在原始社会后期,女性与男性一样,有氏有姓有名。如《史记·殷本纪》首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史记·周本纪》首载:“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这里“有娀”、“有邰”即为氏族名称,简、姜为姓,狄、嫄为名。

入周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姓仍为家族的普遍标志,为本家族各班辈所有成员通用,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规定好的,而氏只有贵族男子才有,因为氏可别贵贱,所以贵族男子干脆只称氏而不称姓。姓在当时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别婚姻”,“礼不娶同姓”,否则将受到物议。春秋时鲁昭公娶了同为姬姓的吴女为夫人,称为“吴孟子”以遮人耳目,孔子未能明察,当别人诘问昭公懂不懂礼时,孔子随口答曰“知礼”,受到一通嘲弄(事载《论语·述而》),可见妇女的姓是极受注意和重视的。至于妇女的称呼偶于姓下加“氏”字,如姜氏、姬氏、妫氏,这种情况下,“氏”之前的符号代表姓,与前面提及的如“有娀氏”的氏代表氏族不同。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氏族贵族的日趋崩溃,姓氏制度发生了许多混乱,姓与氏的区别逐渐消失,使用上无男女之别,意义也合二而一。

但是在取名问题上,入周以后男女之间长期保持区别。《礼记·内则》记载,婴孩出生三月之末,就要选择吉日剪理胎发。男婴于头顶两侧各留发一束,名为角。女婴头顶留相交通达、一纵一横的两撮头发,名为羁。同时为男婴取名,女婴取名之礼不见记载。《左传·僖公十七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曰圉,名女曰妾。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妇女还是有名字的,但取得极其随便,并且从先秦文献看,妇女的名字几乎没有公开使用过,几同无名一样。

那么,怎样公开称呼那些芸芸女子呢?比较普遍的是姓前冠以序表示。《礼记·曲礼上》称当时“男女异长”,即男孩与女孩作为两个序列各用孟(伯)、仲、叔、季(少)排列行第。女孩在姓前冠以长幼之序便为全称。如孟姜、伯姬、仲子、叔隗、季嬴、少姜皆如此类。由于当时女孩活动的范围局限于家庭内部,一般没有公众活动,所以并不存在同姓同序的女子相混难辨的社会矛盾。所以这种称呼方法最为通行。

大约从汉代起,女子又公开使用自己的名字了。如《女诫》的作者班昭即有两名:一名昭,一名姬;佐高祖定天下的吕后名雉;当垆卖酒的相如之妻名文君;促使文帝废除肉刑的淳于意之女名缇萦……实在不胜枚举。自汉代始,女子还兴呼小名,如吕后小名娥癆(一说娥癆为其字),武帝陈后小名阿娇,光武帝郭后小名圣通。长成之后小名往往仍然行世。女子之名被长期地掩埋,在汉代这个封建社会第一个高峰时期又出现,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它体现了在比较开放、健康向上的时代人的本位意识的加强。当从母权的地位上被颠覆后,女性变为家庭的奴役,而统一帝国的伟大气象和声威催动着人性的解放,也呼唤着女性超越个体家庭,向社会挪动出那艰难踉跄的步履。

与姓名问题相联系的还有字和号。取字自周以后列为女子的“成人礼”,一般到了十五岁“及笄而字”。名不显而以字行的情况在早期比较普遍。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为女子起名取字也比较注意推敲,通常以“字”作为“名”的补充和解释,和“名”表里比附,所以又叫“表字”。后代蔡邕女名琰。琰,美玉,“冰锷含彩,熠熠有辉”,故以“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经·大雅·云汉》的“昭”为表字。另如晋代才行出众的李婉字淑文;以织锦回文诗著名的苏蕙字若兰;唐代风流多情的诗人薛涛字洪度;明代文论家杨慎之妻黄峨字秀眉(四川遂宁人),其名和字意义的互补关系都十分明显。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称别号。古代文人往往取号以寄托志趣爱好。女子有号,亦始于汉代。汉和帝曾诏谕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承其兄班固著述《汉书》的鸿业,后数召入宫,令皇后和贵族妇人师事班昭,号曰“大家”。后世她的“大家”之号的影响因《曹大家集》和《大家赞》的流传而大大超过了本名。宋代以后,许多闺阁才人都各有别号,如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吴绡号冰仙,张学象号凌仙,汪亮号采芝山人。这一现象隐约透露出,伴随着文明的进程,一部分知识女性力图在父系文化的压抑氛围中辟出一角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类推荐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 文水民俗

    文水民俗

    本书以文水县县城民俗活动为基础,汇编的一部有关于地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间活动的文字记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用文字再现了当时民间民俗活动的场景。
  • 末世·2012

    末世·2012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或许你会将信将疑,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无所不知、洞悉天地的地步。2011年日本大地震,全球灾难频繁爆发,古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会到来?本书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视角全面解读“2012”末日预言,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末日”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相,也许数千年来成长的观念世界,即将面临崩溃……
热门推荐
  • 沉浮

    沉浮

    你在这个世上的孤独,被人称作什么?只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才会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什么叫做意义。可惜,我也不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不过,我是为了去找另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而变成了黑暗的孩子,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一些人和事无法忘怀。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最疼爱自己外别无他人。夏天的风,是应该把我们吹醒了,我们终究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梦中,因为有一种残忍,叫做现实。亦梦亦幻,亦真亦假。无所谓了,总之还活着。能写多久就写多久吧,放弃,还早着呢。
  • 薑斋文集

    薑斋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天读懂管理学

    三天读懂管理学

    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核心是人。任何企业的经营运作都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 登天之遥

    登天之遥

    九方大陆,中州为霸,四大妖族占据四方,东华紫薇殿,南疆指天宫,西域问道盟,北极玄冰宫,中央九方阁拱卫中州,更有远古霸主古代人虎视眈眈,陆步遥身怀古代人血统,身为种子来到九方大陆,自天才沦为废柴,且看陆步遥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登天封神!
  • 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

    陈赫:你是猪吗?李晨:我们打一架吧!郑恺:噗(你懂的)邓超:Weare伐木累!Angelababy:BoomShakaLaka王宝强:郑恺你怎么又死在女人手里了?王祖蓝:就让我撕一次!鹿晗:你的好友高速公鹿已经上线
  • 尸体拼图

    尸体拼图

    你说过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可是在我死去的时候,你在哪?————第一卷【双生花】第二卷【何门秘事】第三卷【蛇泣】
  • 天帝成长记

    天帝成长记

    (河剑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自古帝王一怒伏尸百万,今有唐峰一怒血流成河,王者之风,谁主沉浮,百年轮回,再度修行,一眼千年,红颜易老,只盼朝夕,帝者风骚,且看今朝……
  •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

    曾一度骄横一世,令世界战怵的奥斯曼帝国,随着斗转星移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通过重温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和人物、制度和文化,去触摸历史风云中许多显为人知的细枝末节,可以使我们在奥斯曼帝国庞杂的陈迹中披沙拣金,钩沉发微,对曾经导致他的兴起和衰落的相互作用的各种原因,作出有益的探索,得出历史智慧的启示。
  • 红尘为帝

    红尘为帝

    一朝为天帝·踏世为永恒.用心去守护要保护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