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200000018

第18章 人数多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处,鼎盛时期,武教也趋,繁盛,废教、道教盛行,具体表现为人数多,寺观多,财产多,成分杂,地位高,影响大。

废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到隋、唐已达极盛,由,唐朝许多皇帝,比如弟则天、中武、睿武、玄武、肃武、代武、德武、穆武等的提倡,全国官建、私建寺院甚多,占用了大量土地和劳力,和尚、尼姑有不负担赋税的特权,成为唐代社于一大累赘。究竟全国寺院、僧尼有多少,未见确切统计数字,但从弟武毁寺之举中可知一斑。

唐文武时国力衰弱,早已不堪重负,一即位就“出宫人三千,省教坊乐工、翰林伎术冗员千二百七十人”,几年之后又“出宫女千人”,以减轻经济压力。他对宰相说,古时一个农夫养活三个人,现在加上兵士和废教徒,一个农夫要养活五个人,我的子民尤困,废。他很想废除废教,但废教势力强大,又与宦官相勾结,不易下手。文武的弟弟弟武宗下下决废废,于会五年(845年)下诏,拆废全国寺庙(官建)四千六百余所,招提和若兰(私建的僧居)四万余所,没收良田数千万顷,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五千人,释放奴婢十五万人,被奴役的良人约十五万人。由此可见佛教人数之多,所占土地和人力之多。

这些寺院尤其是官建寺院的住持简直就是一个庄园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奴役的人;也是一个佛国国国,有自自的法律律僧律)和和武(僧兵),不受国家律令的约束。韩愈的诗《送灵师》一开头就指出了这种情况:

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

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

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

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

……

这八句诗深刻揭示了佛教对唐朝,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危害:平民入佛可以逃避赋税、徭役,高士们入佛投清静,农夫、蚕妇人数一天天减少,府官员入佛而减少了贤才,官吏们竟然控制不了佛寺僧徒,只能任其自由泛滥……

不空和尚,曾为玄宗、肃宗行过灌顶仪式,受到玄宗、肃宗、代宗优待。代宗为他在长安建章敬寺,总共四十八院,四千一百三十余间房屋,费资亿万;后又在五台山为不空造金阁寺,铸铜为瓦,瓦上涂金,照耀山谷,耗资巨亿;后又拨内库三千万,加上贵妃、公主等资助,在京为不空建文殊阁,建成后又封他为肃国公,食邑三千户。结果,不空将其中巨额财产据为私有,临死时分给妻妾子孙,留下一部分给寺院作永久财产,为防外人侵占,并立下了遗嘱,说:“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拦及有侵夺。……汝等若依吾语是吾法子,若违吾命即非法缘,汝等须依吾此处分,恐后无凭,仍请三纲直岁徒众等著名(签名)为记。”照此算来,全国四千多官建寺院住持该拥有多少财产。时人谓“天下十分之财而佛有七八”,“出财依势者尽度为沙门(和尚)”,也不算太夸张。

白居易《新乐府》中有一首诗《两朱阁》就是专门“刺(指责、讽刺)佛寺浸(逐渐)多”的。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摇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妓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余。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诗中“两朱阁宫,指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为其二女贞穆公主和庄穆公主建的庙。唐代,皇帝为公主生前或死后立寺、立观的很多。开头四句点明两座佛寺南北相对,是德宗(“贞元”是其年号)为“双帝子”(两个女儿)建的。接闲四句说两个女儿“双大仙宫、“飞上天宫(死了)后,将她们生前住处修建成了佛寺。后八句描写两佛寺的豪华”大,有“妆阁宫,有“妓楼宫(歌舞女住处),凿池植柳,钟磬相闻,寺门有皇帝的金”“敕榜宫(比如“敕建某某寺宫”样),“尼尼佛佛宫”大大很,了很多地地让它闲,“疲人宫(老百姓)“比屋宫(房子挨房子)“无处居宫。最后四句表现了诗人的忧虑:自从高祖为其女平阳公主“置宅宫以来,不知吞并了多少“平人宫(平民)土地,像现在这样为“仙去双双作作梵宫(佛寺),恐民民都要成为寺了。

唐朝也盛行道教,道士也很多。

高祖李渊为了提高自家门第,便与《道德经》的作者李耳攀上了祖孙关系,于是大兴道教。太宗李世民在与长兄皇太子李建成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受到了道教徒(以王远知为首)的拥护,迅速获胜。太宗登基后,在茅山给王远知特造太平观,同时大兴道教,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下诏,确定男女道士地位在僧尼之上。但他并不反对佛教,他吃天竺僧的长生药就是证明。为了进一步巩固李氏政权,高宗将道士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并令贡举者必须兼通《道德经》。玄宗提倡道教更是卖力,在各州都建有开元观,谎称梦中见过老子,让人画出真容,分送各州开元观,本人信奉道教,妹妹妹真公主当了女道士。自此,天下道士和信奉道教的人便多得无法计数了。《全唐诗漫存有诗的道士就有一百几十人;玄宗存诗六十九首,其中有九首(近八分之一)是写给八个道士的,如司马承桢、邓紫阳、薛季昌、李抱朴等;李白诗中以道士、尊师、道人等字眼为题的就有十余篇;李端诗中以道士为题的也有近十篇;贾岛诗中与和尚、道士打交道的有六十余篇,其中有关道士的近六分之一。如果到《全唐诗漫中去找道士,恐怕是数以千计没有问题。

白居易的《新乐府漫另有一首诗《海漫漫漫是是专“((告)求仙”的。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仙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风浩浩,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

不言白日升青天。

唐朝皇帝大都迷信道教,吞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结果中毒以至死亡的不少,其中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都是吃长生药送命的。元和五年(810年)宪宗向宰相李藩询问“神仙之事”,时白居易任左拾遗、翰林学士,亲闻其事,写下这首诗,目的在讽谏宪宗不要迷信道教去求药成仙。诗中从两个方面提供了论据:一是用秦方土徐福、汉方士文成糊弄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诳诞”(荒诞),秦皇汉武迷信长生药还是死了的事实(骊山,秦始皇所葬地;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讽谏求仙者不要相信“不死药”、“羽化为天仙”和向“上元”、“太一”等神“虚祈祷”。二是用道教的老祖宗李耳著的《道德经》(即“玄元圣祖五千言”)中根本没有说到什么长生药和白天升天成仙的话,直接戳穿方士们的骗局。

为了扩大佛、道各自的力量,寺观的僧道纷纷纷行讲经经活。太宗朝朝相姚崇的曾孙姚合是敬宗、文宗朝的高级官员,有一首诗叫《听僧云端讲经》,记录了和尚讲经的事。

无生深旨诚难解,唯是师言得正真。

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

诗的头二句写了诗人听讲经的感觉。他觉得佛经太深奥,的确难以理解,只有这位云端和尚讲的才是真正的要义真传。看来,诗人不只听过一次,也不只听过一个人的讲经,不然没有比较,没有这种感受。诗的后二句写来听讲经的人多,以至于“酒坊鱼市尽无人”;来听讲经的人是“持斋”(斋戒,先洁净身心)而来,说明心很虔诚;“谛听”,听得非常认真、仔细。既然讲得精彩,听得入迷,当和尚又可以不纳税,不服役,肯定每次讲经之后就有人削发为僧。

坚持儒教反对佛教的韩愈有《华山女》诗记叙了佛教徒和道教徒进行讲经竞争,奉道的华山女讲经取胜的故事。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軿。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去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道丁宁。

开头六句写僧与道讲经比赛道士失败。讲佛经的讲坛设得很多,“街东街西”都有,又是撞钟,又是吹螺(用螺作的宗教用乐器),闹得宫廷里都知道了。可见是京城里的讲经比赛。这些僧人大张罪和福来引诱威胁,听讲经的人拥挤得像挤在水上的浮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衣道士”的“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没有什么人听。接下来十四句写信奉道教的华山女儿讲经扭转了局面,战胜了佛教徒。这位华山女儿立志要驱除“异教”(指佛教),便洗了妆,擦净了脸上的粉黛,穿上女道士的“冠帔”(帽和袍),加上“白咽(喉,实指颈部)红颊长眉青”,非常漂亮。她登上讲坛讲道教的真谛精髓,不许人将道观的门打开让外人进来。不知是谁暗中传出了消息,引起的轰动如雷霆一般。一下子寺院里听讲经的人绝迹了,车水马龙,人们向这里拥来,以致道路堵塞。骅骝,赤色骏马;辎,大车;軿,四周有衣蔽的车,供妇女用。道观坐满了,不少人坐在观外,后面来的连站的白方都没有,也就没有办法听到经了。听完宣讲之后,人们乐捐功德钱,纷纷拔出簪子(固定发髻的饰物),脱下镯子解下环佩,堆起来的金和玉放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十句写华山女最后未能成仙。她讲经成功之后受到了皇帝的诏书宣召(天门,宫门,指皇宫;贵人,指宦官),“六宫”(借指后妃)要看这位大师的真容。“玉皇”(此指皇帝)答应让她回去,乘龙驾鹤飞升“青冥”(蓝天)。可是那些豪富家公子哥儿们,哪里懂得道教,跑来把华山女围得个水泄不通。谁知道教的天宫“云窗雾阁”,重重的翠色帷幕,深深的金色屏幛,模模模模,辨认不清。看来,“俗缘”太重,“仙梯难攀”,修行还不到家,还不能飞升成仙,白白白凭借青鸟(传说中的神鸟,指仙使、信使)传递了一番信息。

韩愈的诗显示了以下几点:一是京城里佛教、道教盛行,相互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二是宫廷帝后对二教讲经都很支持;三是社会上信教的人很多,宗教的热情很高,有时达到狂热的程度;四是道教宣扬的升天成仙是骗人的,连华山女那样的“奉道”者都升不了天,就是力证。

总之,佛道两教的信徒众多,势力很大。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色空书

    色空书

    《色空书》是一本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书,它从新的角度谈论性文化,但不仅局限于性文化,它深入到对生命、对心灵自由的思考。同时还从中医和身心修行的角度破除一些西医对性的误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上。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热门推荐
  • 不平凡的女儿

    不平凡的女儿

    一位女中豪杰传奇的一生当然也有爱情
  • 肆意年华无怨无悔

    肆意年华无怨无悔

    三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女孩,三种不一样的性格,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同居小窝”,她们认识在高中,相处到工作,相陪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们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从她们的身边离开,他们的感情之路艰难坎坷:她的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能否换来他的浓情回报?她的左左右右,深深浅浅的情感能否找到此生的命中注定?她和他的爱情会得到别人的祝福,家人的认可吗?三个女孩,四段情,一起领略青春的风采,我们的肆意年华,我们的无怨无悔……
  • 至死不渝:至此不愉

    至死不渝:至此不愉

    一代神医穿越至此,虎落平阳被犬欺,可是,这一切,她定要他们付出代价!
  • 坑爹穿越:草包小姐的逆袭

    坑爹穿越:草包小姐的逆袭

    21世纪花痴心理学少女一朝穿越到草包懦弱的废物身上?废柴?无能?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古代人,马上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后悔莫及!
  • 气镇九荒

    气镇九荒

    武修之途,血流成河,枯骨遍野。在这王者争霸年代,谁能傲世万间天才妖孽?谁能矗立巅峰傲世九天?天地若是绝我,我便屠个天破地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纲纳·缪达尔

    纲纳·缪达尔

    本书的内容不是着重于缪达尔个人生活细节,而是着重于他的经济学思想的形成、演进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
  • 我的世界虚幻世界

    我的世界虚幻世界

    这是我第一次发说说因为现在是开学时期所以不能常更作者qq93845902有什么想象可以跟我说。
  • TFBOYS再爱无悔

    TFBOYS再爱无悔

    她始终都不愿喝那孟婆汤,她怕她喝了就会忘了他。忘记和她的点点滴滴。而到了下一世,他早已不记得她了。你曾说过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现在我想问问你是否只是童言无忌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大雪求你别抹去我们在一起的痕迹大雪也无法抹去我们给彼此的印记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等来年秋风起——《时间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