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思维既不同于逻辑思维,也不同于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它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学习和研究单有逻辑思维是不够的,甚至有特别大量和多方面的经验事实来帮助逻辑思维也还是不够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是直接掌握问题或抓住某种适当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甚至是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道出了直觉思维的创造价值:“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在学习中,直觉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因素,它是思维中的一种洞察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迅速抓住和澄清千百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是离不开直觉思维的,例如有时会提出“怪”问题,有时会突然“悟”出一个道理,有时也会作出别出心裁的“应急”性回答,有时在脑海中出现一种新奇景象等等,这都是直觉思维活跃的反映。
学习案例:
历史学家凯德洛夫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行为能够脱离直觉活动。直觉、直觉醒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青年工人,无意中发现在路旁的废纸团被雨淋湿后会自动伸展开来,直觉告诉他,这里一定蕴含着某种发明的契机,经过潜心研究,他发明了一种新颖的“纸张型自动控制器”。这位青年工人正是凭借直觉,迅速抓住了思维的“闪光点”,直接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取得了成功。
同样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非常重视直觉思维的,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重要的启示。
有一天,他计划编写《化学原理》碱金属之后的碱土金属。突然,脑子里闪现一个想法:难道不能以元素在原予量上的差别为依据,把所有的元素归纳到一个总系统中去吗?正是这个直觉思维的闪光,使他在研究中找到了正确的思路。
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减的顺序,将氧族、氮族、碳族元素编制成一张表,使常见的不相似的元素组紧密相连而原子量尽量接近。这样他就将63个元素中的40多个元素编成了一个“上表”,一个“下表”。
一天,门捷列夫在沙发上打了个盹儿,而大脑中仍在想那个“元素周期表”。在睡梦中,他仿佛看到一张按相反顺序排列的表,表中元素是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的。醒来后,他马上记下了那张表。他在一些空格上打了问号,写上了该占有这些位置的未知元素的原子量。于是,元素周期表就这样发现了。
在以后的半个月里,他又一鼓作气地写完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论文《元素性质和原子量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周期律的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很快传遍了世界,成为人们继续寻找新元素、总结化学体系的总纲。
门捷列夫最初的想法,是把现存所有的元素归纳到一个总系统中,这一想法属于直觉思维的闪光;后来在睡梦中出现了元素周期表,这便是灵感思维。从这位化学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直觉思维往往需要借助灵感思维来实现其对问题的直接的快速的抉择;而灵感思维又常常需要借助直觉的启示使问题得到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理解。
名师心得:
◆注重基础知识,这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土壤。直觉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具有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理论框架。只有掌握了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基本知识及其联系之后,才能使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才有可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直接而迅速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联系,才能避免无根据的胡乱猜想。
◆大胆猜想,培养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猜想各种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什么值得猜想,什么不值得猜想,应该如何猜想。
◆激发探索精神,培养自信心。发明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又发源于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又以科学的自信为基础。因此,请同学们打破科学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跃跃欲试的探索精神吧!
◆重视创造性。直觉思维不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就能获得的,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因此,丰富、发散的创新思维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更有利于直觉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