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其实孩子们总是自觉或是不自觉的采用两种思维方法,也就是直接思考和你想思维。什么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思考方式,它是由已知的因而果,反向推导果而因的成立,从而提示新的科学认知,也就是从对立、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形象地说就是“背道而驰”或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也是应用逆向思维的典型例子。比如证明: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度。如果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三角形都去进行证明,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采用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把它的成立等同于其反问题的不成立。
从反面去看问题,易引起新的思考,往往会产生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念,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人们算数时都是从右向左算,史丰收改为从左向右算,从而创造了速算法,被称为史丰收速算法,他的速算能力和速算方法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和公认。
学习案例:
说到“逆向思维”,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通常,我们听到“有人落水”的呼喊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怎样才能救人离开水”。但是,聪明机智的司马光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因为时间急迫而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使“人离开水”所以采用了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从而变成了“让水离开人”,于是救了小伙伴性命。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逆向思维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于是,这位母亲每天都愁眉苦脸的,因为她既担心今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又担心今天如果是个大晴天,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因此,这位母亲常常郁郁寡欢的,身体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差。
这就急坏了两个孝顺的儿子,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开母亲的心结。于是,他们就去向村里最有智慧的人求教。这个人跟两个儿子回到家,他开导这位母亲说:“其实你把问题想错了,你应该反过来想:如果今天是大晴天,那么大儿子的染布很快就能晒干了;如果今天下雨,那么小儿子的伞就会卖的很红火。”母亲听了这些话,按照他教的方法想了想后,很快就变得眉开眼笑,渐渐地又挥发往日的活力了。这就是逆向思维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在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逆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在物理课上学习到的法拉第及他提出的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就是利用逆向思维的一次重大胜利。
1820年的时候,在丹麦的哈根大学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学教授奥斯特,他通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研究证明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很快就传遍了欧洲大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参与到电磁学的研究中,这其中也包括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
法拉第重复奥斯特的实验时发现,只要导线接通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果然立即就会发生偏转,他被这一神奇的现象深深的吸引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法拉第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一想法,他从1821年开始进行有关磁产生电的实验。但是,几次实验下来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于是,就想:既然正常思维的办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何不从反向思考的方式重新出发。
于是,十年后,法拉第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就这样电流产生了!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就这样,法拉第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终于证实了自己曾经的猜想是正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今依然被我们奉为经典的电磁感应定律。
名师心得: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无论是做数学题还是解答其它的问题是时,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而是正常的思考方式不起作用的时候,应该再从反方向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积极思考问题,不要一遇到难题就先放弃。学会开动脑筋的积极想问题,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换一种思路。
◆不要桎梏在常规思维的牢笼中,无法自拔。逆向思维的方式与常规思维正好相反,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常规思维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