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刚才讲这道方程只有两种解法,我认为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一种解法。”在国外的学校,像这样学生质疑老师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在我国的教育中,同学们却往往习惯于什么都听老师的,觉得老师讲的知识就一定是对的。即使有时候,发现老师存在错误,也默不作声,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学习的。
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才说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是在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一味等待着被灌输。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上讲台,可以是学生以积极的阳光心态面对学习。这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习案例:
杨老师担任某初二年级的班主任,从上学期开始,他和一起代课的其他老师商议后,在课堂上立下了一个新规矩:凡能当面指出老师、教材错误或有新见解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奖励。
规矩刚设立的时候,同学们还有些拘谨,但是渐渐地大家就都活跃了起来。
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让一位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解题。等那位同学做完之后,班上另一位同学立即发现她那种解法不是最简单的,就对老师说我还有一种更简捷的解题法。于是,老师就让他上台去给同学们讲解了自己的解题法,并对这种创新的方式给予了表扬。
还有一次在在语文课上,一个学生向语文老师指出:老师,您在读‘理解啊’时,不应该将‘啊’读成yā,而应读成nā,因为头天晚上他在预习课文时专门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汉语拼音a的变音。结果,这个学生因获奖而兴高采烈,老师也甚感欣慰。
学生们为了能够体验到指错所带来的奖励和乐趣,在听课和阅读时,特别认真仔细。回家也会将预习和复习做的很好,以便可以发现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结果,一个学期坚持下来,班级同学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学习秘笈:
◆熟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要产生“老师就是对的”的思想,人无完人,老师也会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也都有自己不明白和狭隘的地方,老师也一样,不可能什么道理都懂,每句话都正确,有时候,连经过多次检查的教科书都会有错误出现,更别说是老师了。如果一味地相信老师,就等于无形中让自己接受一些错误的教育,这显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提高。
◆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就会逐渐丧失主动去掌握知识和探究的能力,就无法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继而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把学习当成是一项机械化的任务。自然也就很难再提起兴趣,学习成绩也就很难提高了。而且,这样的方式还容易让自己失去主见,养成惟命是从、胆小怕事等不良习惯。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脑子转动起来,敢于向老师的观点和方法提出质疑。
◆在听课和自学的时候,都要认真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旦发现有与自己的思路出现偏差的地方。就要重点注意,仔细查证,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
◆有些同学之所以不想老师提出质疑,不是没有发现问题,而是担心受到老师的职责。大家一定要放下这样的心理包袱,一般来说,对于同学们指出的观点,老师都是愿意接受的。但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质疑的方式和方法,不要太过极端、激烈,最好用探讨的方式提出来,比如:“老师,我认为……”“您觉得这道题是否可以……”“老师,或许……”
等等,这样的句式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还有些同学不敢提出质疑是因为担心出错。这个大可放心,即使你的想法不对,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而且,即使是出了错,也是帮助自己纠正了一个错误观点,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同学们一定不要走进这样的误区:故意“挑刺”,或者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毕竟老师一般都是有过学年教学经验的,出错只是偶尔会出现的现象。我们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对老师的质疑中。要始终记住,质疑是为了让我们更好更加彻底地掌握知识,一旦重点出现偏移的话,就违背了我们最初的原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