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别人第一次见面,多少都会产生防备的心态,想要消除这种紧张的关系,最好的方法便是敞开心扉,主动向他人打招呼,否则双方一直沉默,那永远只是陌生人而已。人都具极端自我中心的个性,与别人初见面时总是不愿先开口,反而期待对方开口,如果你能了解这个简单的心理,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必定会使他人对你印象深刻。
人际关系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只要你平常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就不会在这方面触礁。早上碰面的打招呼,也属于理所当然的基本行动。“早安”、“你好”、“谢谢”、“再见”这四个招呼语,如果每天都能够确实而且大声、有活力地说出口,应该不会惹人嫌才对。因为你毫不矫饰地说出上述招呼语的友善行为会打动听者的。
1930年,西蒙·史佩拉传教士每日习惯于在乡村的田野之中漫步很长的时间。无论是谁,只要经过他的身边,他就会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间好。其中有个叫米勒的农夫是他每天打招呼的对象之一。米勒的庄园在小镇的边缘,史佩拉每天经过时都看到他在田里勤奋地工作。然后这位传教士总会向他说:“早安,米勒先生。”当传教土第一次向米勒道早安时,这个农夫只是转过身去,像一块石头般又臭又硬。在这个小乡镇里,犹太人和当地居民处得并不太好,成为朋友的更纪元仅有。不过这并没有妨碍或打消史佩拉传教士的勇气和决心。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他持续以温暖的笑容和热情的声音向米勒打招呼。终于有一天,农夫向教士举举帽子示意,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一丝笑容了。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好多年,每天早上,史佩拉会高声地说:“早安,米勒先生。”那位农夫也会举举帽子,高声地回道:“早安,西荣先生。”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纳粹党上台为止。史佩拉全家与村中所有的犹太人都被集合起来送往集中营。史佩拉被送往一个又一个集中营,直到他来到最后一个位于奥斯维辛的集中营。从火车上被赶下来之后,他就等在长长的行列之中,静待发落。在行列的尾端,史佩拉远远的就看出来营区的指挥官拿着指挥棒一会儿向左指,一会儿向右指。他知道发派到左边的就是死路一条,发配到右边的则还有生还机会。他的心脏砰砰跳动着,愈靠近那个指挥官,就跳得愈快。很快的,就要轮到他了,什么样的判决会轮到他?左边还是右边?他离那个掌握生死的独裁者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他清楚这个指挥官有权力将他送入焚化炉中。这个指挥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能在一天之中将千百人送入死途?他的名字被叫到了,突然之间血液冲上他的脸庞,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然后那个指挥官转过身来,两人的目光相遇了。史佩拉静静地朝指挥官说:“早安,米勒先生。”米勒的一双眼睛看起来依然冷酷无情,但听到他的招呼突然抽动了几秒钟,然后也静静地回道:“早安,西菜先生。”接着,他举起指挥棒指了指说:“右!”他边喊还边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右!”——意思就是生还者。
打打招呼,你言谈的投入不是很多,但却可以收到很多回报。实际上,如果你到处都能结交许多业务上的朋友,有许多业务可以很迅速地顺利地办妥,不但可以减少许多手续上的麻烦,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