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说,凡事皆有技巧,批评也是如此,如果不注重技巧,就很可能造成批评不当,走进批评的误区。
误区一:揪住别人过去的错误不放
许多人总是对别人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这样,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眼前的事和以前的事扯到一块儿,翻老账。而这往往就触动了别人最敏感的、最不愿意让他人触及的神经,从而使人产生极大反感。
误区二:试图去压服别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惰。诸如,当教师兴致勃勃、正陶醉于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氛围中,却发现有那么几位竟敢蒙头大睡;当你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力图降服一颗心灵时,却遭受到无情的反驳……此时,有的老师,常常就很难继续保持良好的心境。接着就可能会出现老师的“电闪雷鸣”和学生的“低头思过”,而这种方法往往造成压而不服的状况。
误区三:批评完立即表扬
当我们发现别人有错误时,想到更多的往往是责怪和批评,而很少注意他们好的动机,和夹杂在错误中的点滴优点。
话说,某青年过去善斗,经批评教育有所好转。可不久他又滋生事端,人们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领导。领导在做该生思想工作时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很不应该……”对他的错误做一番分析后,班主任又说:“不过你还是有进步的,上次打人你是拳打脚踢,别人劝也劝不住,打完之后,还赖账。这一次只打了一个嘴巴就自动住手,事后知道后悔,承认错误。我要求你再前进一步,以后不再发生打人的事。”领导一番话使那位青年满脸通红,心里热乎乎的,后来这个青年进步很快。
由此可见,注意发现别人在错误中的点滴优点,做到有所表扬,有所批评,让别人看到改正错误的信心,而不是一直活在错误的阴影里。
误区四:批评过于严肃
有位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学生取笑他,说,你既然比我们有知识有文化,而且回答问题也很准确,可为什么你也对自己的话产生怀疑呢?这位哲学家很风趣地在地上划了两个圆圈,然后说:“大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当然,我的学识比你们多,而两个圈之外,就是你我无知的部分。大圈的周长比小圈的长,当然我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大。”
如果我们在批评别人时,有意创造一些轻松的环境,利用幽默的语言和事例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五:说教式的批评
在批评别人时“说教式”“家长式”的方法仍在盛行。比如,有些老师在做恩想工作时,可谓用心良苦,竭尽全力,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做错事,当你批评别人时,也要换位思考一下:我做了这样的事,希望别人怎么批评我?或者我能接受什么样的批评?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入批评别人时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