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无欲也。”
贪财、贪色、贪食、贪功、贪图享受、贪赃枉法……世间之事,只要与“贪”相关,大多不是什么好事。古语说:“贪求则争起,有知则事兴。”“贪愎喜利,则杀国灭身之本也。”俄国作家克雷洛也说:“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可见古往今来,古今内外,人们都认为“贪”是一种极恶的心态或行为。
人的欲望就像行驶中的火车,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害人害己。戒掉贪念,放弃不必要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追求虚名,不给自己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内心时刻保持安定、冷静,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久的幸福。
曾经有一位法师,一辈子积德行善,做好事。他经常四处游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修建庙宇,传经讲道。因为常年四处奔波,做善事,所以也没有时间坐下来打坐、修行,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积累功德。后来,法师年纪渐渐大了,已经没有力气再四处游走了。有一天,他正坐在庙里休息,忽然两个小鬼闯了进来。原来,那两个小鬼在阎王那里接到命令,说这个法师的阳寿已尽,要把他带到阴曹地府去。在两个小鬼动手捉拿法师之前,法师诚恳地对他们说:“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你们看,我出家一辈子,只顾着行善事,做功德,都没有时间打坐修行。所以,我请求你们给我七天的时间让我打坐修行,如果我修行成功了,就先度你们两个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去地府度阎王。”两个小鬼听了法师的话心动了,于是同意了法师的提议。于是法师开始打坐修行。因为法师德行很高,一开始打坐便将心中万念都放下了。三天以后,法师竟然进入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境界。到了第七天的时候,那两个小鬼来到庙里,发现不见了法师的踪影,只见一片白光。他们知道法师已经修行得道。两个小鬼对着那片白光喊道:“法师慈悲,你一定要讲信用啊,你说过要度我们两个的。不然的话,我们回到地狱要遭受阎王的惩罚啊……”但是法师已经进入了无相境界,外界的声音他都听不见了。两个小鬼喊了半天见那片白光没有任何反应,便开始商量应该怎么办。这时候,他们发现那片白光中还隐隐约约有一小片黑影。他们知道了,原来,法师在这世间还有丝毫挂念,因为这一丝挂念,他还不能完全得道。于是,他们四处打听法师的事情,想要找到他挂念的东西。后来他们了解到因为法师功德深厚,皇帝曾经任他为国师,并赐给他一个紫金钵盂。法师十分喜爱这个紫金钵盂,几乎每时每刻都捧在手里。那片白光中的黑色阴影就是法师的意识中惦念这个紫金钵盂的体现。于是,两个小鬼变成了老鼠,然后去咬法师的紫金钵盂。这时候,法师的意念为此所动,那片白光一下子就消失了。小鬼便趁此机会把法师抓走了。
贪可以说是万恶之源,它让人们吃尽了苦头,世人因为贪念往往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丧失了良知,作出种种恶事,到头来只有自己承受这苦果。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深渊,永远都填不满。贪欲太盛,会丧失理性,最终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深渊。要想获得幸福就应该戒掉贪念,知足常乐,不懂得满足和感恩的人,永远都不会得到幸福。
有一次,吕洞宾来到南京,他化身成一个可怜的老人。南京城里有一个专卖糍粑的老太婆,吕洞宾每天都去她的摊上吃糍粑,但是从来不给钱。一直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吕洞宾一直都没有给过老太婆钱,老太婆也不向他要。后来有一天,吕洞宾问老太婆为什么不跟自己要钱,老太婆说:“就算我跟你要你也没有啊。”吕洞宾说:“你真是个好人。你想不想成仙呢?”老太婆说:“我不想成仙,我卖糍粑挺好的,日子过得很舒坦。”吕洞宾接着问:“那你想不想发财呢?我可以传授给你点石成金术。”说完,吕洞宾就用手指在老太婆盛糍粑的锅上一点,那口铁锅就变得艺术
成金锅了。老太婆吃惊地说:“真是太神奇了。不过我还是不想学什么点石成金术。”吕洞宾心想,这个老太婆的思想境界太高了,世上像她这样心地纯正的人太少了。最后吕洞宾不经意地又问了一句:“老人家,你究竟想要什么呢?”老太婆说:“我想要你这根手指头。”听了老太婆的话,吕洞宾很失望,他自言自语地说:“唉,众生易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一旦有了贪婪之心,就像翅膀上被绑上了金子的鸟儿,为利所驱使,失去了自由的天空。因此,要想让自己生活得轻松、幸福,就一定要戒掉贪念。
点睛妙语
“贪”字的字形与“贫”很相似,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赋予了每个字以深刻的内涵,“贪”字则暗示了一个人对金钱的贪心越重,他的内心就越空虚、贫乏。古人说:“心足则物常有余,心贪则物常不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放下贪念,我们的心灵才能恢复本真的清净,才能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好,感受到平淡生活中最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