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1927年1月19日深夜,清华国学院导师梁启超给远在美国哈佛大学考古系读研究生的儿子梁思成写信,希望他回国,跟李济一起开拓考古事业。梁思成果然回来了,但梁启超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做肾脏手术,却被美国医生切掉了好肾。
由于当时西医刚进入中国,很多人还不相信西医,如果梁启超这样的名人死在了西医的手术台上,那么西医在中国就更加不可能推广开了。所以,为了维护西医的社会声誉,以便西医能够在中国推广、能落地中国,梁启超禁止他的学生徐志摩上诉法庭,他默默地承受了全部痛苦,不求任何赔偿,不要任何道歉,而代价是他的整个生命。1929年初,梁启超与世长辞,享年56岁。噩耗传来,学界政坛天下同悲。
梁启超为了西医落地中国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清华,这样无私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不在少数。
刘仙洲从香港大学毕业时,他的考卷经伦敦大学审查后,被授予“头等荣誉”的毕业文凭。这时他如果想出国深造,是有很多机会的,但他认为这条被很多人竞相争取的路,对他来说却不一定很优越,他决心留在国内走一条自己的路。
经过短时期的过渡以后,他决定回到保定参加母校育德中学创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学工作。校长王国光开诚布公地对他说:“学校经费有限,月薪最多只能开80元。”刘仙洲说:“我愿为母校服务,钱多少无所谓。”王校长说:“既然无所谓,再减一半,先开40元如何?”刘仙洲说:“那就40元吧!”
这件事一时传遍教育界,王校长感慨地说:“我们要为祖国成就一件事,必须有积极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遇有必要牺牲个人利益时,应该像刘仙洲那样,为成就勤工俭学事业而抛弃个人比较高的地位和待遇,具备牺牲精神。”
点石成金
为了让西医落地中国,梁启超先生失去健康和整个生命;为了为母校服务,刘仙洲先生放弃了优越的地位和物质条件。他们这样牺牲“小我”,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更崇高的“大我”需要成全,有更重要的大局需要维护。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提醒着青少年朋友们领悟自我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身处一个集体,没有整体利益的实现就没有个人利益的满足,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处处以整体为重、不要过分计较个人私利。
智慧拓展
一、 方法导航
1.修炼品德的三种方法。
(1)学思结合。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道德情感,并且把这种意识和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如果单单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学习的是死知识,不能运用于自己的品德修炼和境界提高。
(2)克己自律。要想修炼品德,就必须学会克己自律,时刻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体察,不断清除、管制内心的私欲邪念。
(3)改过自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就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知过、悔过、改过,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
2.大度容人的四个方面。
如果你想做一个陈达先生那样胸襟宽大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有的人嫉妒别人的长处,生怕同学和朋友超过自己而想方设法对其进行阻挠,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
(2)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处。
(3)容人个性。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思想修养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容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艺术。
(4)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
3.做一个举止文明、有礼貌的人。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仪容方面看,要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
(2)从礼貌方面看,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3)要懂得一些热情待客的礼仪常规。
(4)注意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
4.克服嫉妒之心。
嫉妒之心害人害己,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克服这一不良心理:
(1)多从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替别人想一想,从情感的体验上抑制嫉妒,许多杂念、邪念、恶念就会离我们而去。
(2)用快乐驱走嫉妒的阴云。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
(3)适当发泄,不让嫉妒郁结于心。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
二、推荐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部“忏悔录”式的作品,那就是巴金的《随想录》。
在这本书中,作者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并以一种深沉的忏悔意识对于“文革”中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作出了深刻的反省。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讲真话”、剖析历史和自身的著作,值得青少年朋友们一看。
三、 名言集锦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 富兰克林
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玉可碎,不可毁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清华人为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他们讲究个人尊严,又能对他人平等相待;取得惊人的成就又不以成就自居,淡泊名利;敢于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也敢于发出正义的呼声。它提醒人们:先要有自身人格的完善,然后才有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