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4000000009

第9章 益友良师

列宾性格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平易近人,他善于结交一些有趣的人,并和他们保持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少年时代起,直到年过花甲,一直都是这样。

同学们的出身和教养各不相同,但对艺术的热爱使他们互相接近起来,大家都立志为艺术贡献终生,当时美术学院是各民族、各阶层天才荟萃的圣地。

同时入学的同庚人,在美院昏暗的走廊里,在教室门口相识了。过堂风不停地吹,昏暗的烛光照着狭长的走廊。学生们早就挤在教室门口,都想先冲进去,占一个好的位置,以便画具放到靠近模特的地方。

列宾同波列诺夫就是在拥挤得喘不过气来的教室门口认识的,他们的友谊保持了一生。他们两个总是一起挤到靠近模特的位置上,凳子不够用,就从院子里搬来劈柴代用。尽管坐得很不舒服,两腿蜷曲,画夹得放在双膝上,可这样的位置也得经过一番鏖战才能到手。这些位置画模特很有利,模特的轮廓清晰,明暗分明。

波列诺夫中学毕业后上了大学法律系,同时还在美术学院听课。他知识渊博,酷爱艺术,和列宾一见如故。

他母亲是艺术家,父亲是图书学家,妹妹后来也成了著名的艺术家,列宾在这个家庭中找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知识分子环境,找到了知己,正是在这里列宾认识了画家、美术教育家——巴维尔·彼得罗维奈·契斯恰科夫(1832—1919)。美院的教授们对波列诺夫美术技巧的形成影响很小,对他最有帮助的是契斯恰科夫和克拉姆斯柯依。

列宾和波列诺夫的友谊持续了多年,二人一起交流学习素描和油画的体会,一起研究世界艺术珍品,一起参加学院的命题画竞赛,后来又一同出国,周游巴黎、伦敦、罗马、那布勒斯。二人友好相处,相得益彰。

谢米拉德斯基是哈尔科夫大学的毕业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位将军。

大学毕业生和教堂执事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着天壤之别。在美术学院,列宾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贪婪地向他学习各种知识,只是很久以后,他才对这墨守古典主义成规的学院派朋友冷淡下来。

科瓦列夫斯基毕业于喀山中学,父亲是喀山大学教授,老师讲的画法几何他早就学过。

沙维茨基来自立陶宛的别洛斯托克,他连中学五年级都没念完,列宾常和他一起画模特儿,作雕塑。

歌尔什科夫是叶尔茨商人的儿子,只受过家庭教育。

年轻的列宾就是和这些同学朝夕相处钻研切磋、取长补短的。但最知心的朋友、莫逆之交是马尔克·安托柯尔斯基。

列宾总想研究雕塑和立体原理,有空闲时间就去雕塑教室。睡眼惺忪的守门人勉强给他一块黏土,指给他一个雕塑台。

雕塑的技术性很强,列宾所知甚少。刚塑出大形,头部就滚落下来,越着急越做不好。

这时一个穿着笔挺的年轻人走进教室,他卷起袖口,解开领带,走到摆着拉奥孔塑像的雕塑台前。他揭开蒙布,用喷子把黏土塑像喷湿,就全神贯注地干了起来。他把黏土捏成小条,熟练地使用刻刀,动作得心应手。

列宾忙走过去,这位使他产生好感的年轻人叫安托柯尔斯基,一个出生于维尔诺的犹太人,从童年起就饱尝贫穷之苦,也是刚进学院的新生。他长着一双目光敏锐的黑眼睛,浓黑的胡须和卷发,像位古希腊的英雄,两个漂泊异乡的孤独者迅速地接近了。

安托柯尔斯基告诉列宾作雕塑时要先搭支架,并帮他用木棍、铁丝做出支架,再用黏土在上面塑头像。

在以后的日子里,列宾不愿回自己孤寂的阁楼,他晚上常到安托柯尔斯基家去。他们喜欢待在一起,二人都酷爱艺术,都很有才华,而且从一进美院就都显得出类拔萃,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认为:真正的创作应该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和学院的课程、教授们迂腐陈旧的老一套相去万里。

他们一起作画、看书,一起长时间地热烈争论、交流思想。在他们不知不觉互相称“你”之后,列宾就到了同学的家中。

他们经常在晚间长时间地漫步于彼得堡大街上。一次,列宾拉住安托柯尔斯基突然问道:“艺术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有没有目的可言?”他的语气和表情中既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又显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列宾早就对“艺术的使命只是讴歌美,并给人美的享受”这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精神生活,对学院的那一大套丝毫不感兴趣。同时,他们又痛感自己知识浅薄,没有知识就无法实现热爱并向往的理想。

他们回到家中,点上蜡烛,开始看书。一切可能释疑解惑的书籍他们都看,既有当代作品,也有历代名著。他们攻读希腊哲学和保克耳、蒲鲁东和达尔文的著作。

渐渐地,在学院高墙之外,在列宾和安托何尔斯基的周围,聚集起一帮同学。

美院的学生和其他院校的学生经常聚会,他们把这种聚会称为“艺术晚会”,通常轮流在小组成员家里举行。主人保证准备好热茶水和白面包招待客人,在这天晚上主人还是大家的模特儿。

每次晚会大约都有15个人左右参加,屋子里灯火通明、茶炊沸腾,大衣、帽子、鞋子放在角落。气氛热烈的讨论经常进行到深夜。

闷热的屋中能听到朗读声,铅笔在纸上写字画画的沙沙声,炭火的噼啪声。画家不放过任何一个写生的机会,想要在晚会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磨炼自己的绘画技巧。

列宾在第十次晚会上画了一幅写生,画中的安托柯尔斯基围着一条围裙,他是晚会的主人。

普拉霍夫兄弟常来参加晚会,哥哥穆斯基什拉夫是历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在大学当教授,弟弟安德里安是大学生,他们换班朗读吸引年轻人的东西:历史、艺术、长篇小说……兴趣十分广泛。

从这批人中又分离出一个关系更密切的小组。同学们几乎天天晚上都到列宾房里聚会。成员有列宾、安托柯尔斯基、安德里安·普拉霍夫、谢斯多人和穆拉什克,他们在学习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列宾把当时画的素描保存在题为《同学和亲人》的画集中。

列宾和安托柯尔斯基在一个屋子里共同生活了两年。安托柯尔斯基在雕塑《宗教裁判所对犹太人的迫害》时,几乎没离开过房间,把一切都忘在了脑后。他满脸胡须,疲惫不堪,睁着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列宾第一个看到他的雕塑稿,不禁赞不绝口。

完成这一构思,成了安托柯尔斯基的毕业夙愿,到了晚年,他才又回过头来创作青年时代的题材,十分遗憾的是,直到死神夺去他的生命,他也没能达到创作的顶峰。

安托柯尔斯基是列宾艺术发展的目击者,他坚信,有朝一日自己的朋友一定会在艺术上一鸣惊人。

列宾是个天才少年,能够使人一见倾心。了解他的人都愿意帮助他。假如回忆一下所有培养教育过他的人,那就能举出许多天才的艺术家、作家和学者,他们是时代的骄子,每个人在俄罗斯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列宾有幸结识他们,并且和他们成了好朋友。常言道,友谊是互相吸引。和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的相识就是这样的,他只比列宾大7岁。他身材颀长,清瘦的脸上颧骨突出。

克拉姆斯柯依在职业介绍所附设的绘画学校第一次见到少年列宾,当时他在那所学校里任教。一次,他一走进石膏头像班教室,就发现一张陌生的面孔,他站到列宾的身后仔细看着他的素描。

“嗯,不错呀!画得很好!你这是头一回来班上吗?”

由于激动,列宾的嗓子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克拉姆斯柯依于是详细分析列宾的素描,极其准确地指出错误。最后他告诉列宾地址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列宾在沃龙涅什省面罗尼村石头教堂里修圣幛时,就听到过克拉姆斯柯依的大名。村里的乡亲们说当地也出了一个艺术家。他原籍是奥斯特罗格斯克,现在在彼得堡赫赫有名。

列宾早就渴望同这位老乡见面。一天黄昏,他轻轻按了按克拉姆斯柯依的住宅门铃,出来的人说主人没回来。半个钟头后,列宾再次按了门铃。

“晚上好!”列宾说。

“晚上好!哦,晓得,我晓得你已来过一趟,这证明你的性格坚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主人回答。他刚刚进屋,面带倦色,列宾为这样晚前来造访疲惫的主人感到十分窘迫。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脱下外衣吧,来,我们一起喝点东西。”

主人的话说得这样亲切随和,就像对待老朋友,列宾的心情马上平静下来。

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谈话,无拘无束,气氛融洽。主人的倦意逐渐消失了,列宾入神地聆听着有关生活和艺术的见解,看着草图,他深深地受到了震动:我要开始崭新的生活。

从那个值得纪念的晚上起,克拉姆柯依就成了培养列宾的老师之一。他的教诲使少年画家获益匪浅,这非学院那些教授们呆板的说教所能比拟。

列宾是在动摇学院基础的事件发生的前夕到首都的,这事件被称做“十三人造反”而载入艺术史册,学生中对此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列宾有机会从造反者领袖本人那里了解到事件的始末。

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从漫长的冬眠状态下苏醒过来,随着民主运动的高涨,人们在各个领域寻求着光明,这股奔腾澎湃的浪潮,也冲击着俄罗斯的艺术界,冲击着一向关在家之塔里的皇家美术学院。

往日的美院是一所与外界隔绝的寄宿制学校,入学的常常是官僚、画师的孩子,大多10岁左右。在那儿亦步亦趋按古典主义艺术的程式受教育,与俄罗斯现实生活完全脱节。19世纪60年代,到学院上课的有不住宿的旁听生,有来自各阶层年龄不同的学生,他们大都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有自己的思想。腐朽的罗马理想典范和他们格格不入,这是一种虚伪、浮夸的东西。他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生活,要表现自己祖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开始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希望建立俄罗斯民族绘画流派。

根据多年来的传统做法,学院的每个学生的毕业创作都要参加竞赛。作品一经选中,就授予金质奖章,获奖者本人可去国外游学6年,以资鼓励。令人遗憾的是,竞选画的主题千篇一律,总是取自圣经。

一伙年轻的毕业生试图打破这种传统。他们共有14个人,后有一人中途退出,鼓动这次反抗行为的就是克拉姆斯柯依。

他们都想描绘自己周围的生活,在他们递交给学院董事会的申请书中,他们提出自选主题的要求。

申请书像一枚爆炸了的炸弹。他们要自由选择题材!画树皮鞋、破皮袄、大车边的农民、歪歪斜斜的茅屋、篱笆,而不画希腊、罗马的神,整齐的柱廊。这简直是抗上作乱!申请书的答复是所有人都应画同一题材,毫无通融的余地,24小时内交出画稿,不得走出画室。

事情急转直下。一不做,二不休。克拉姆斯柯依和朋友们继续斡旋。他们找学院知名的教授,又找了院长。到处都是冷若冰霜的“不行。”有个教授对他们特别傲慢,说什么,若是过去,纵容造反,就得发配充军。

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集体拒绝参加竞赛。克拉姆斯柯依亲自起草申请书。

直到最后一刻,造反者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学院能改变主意,允许他们选择能够充分显示各自才能和爱好的题材。

但希望终成泡影,身穿将军服装的考试官顽固地据守着堡垒,传统绝不允许打破。

1863年11月9日,学院副院长加加林只字不提申请书一事,发出通知说,为迎接明年校庆100周年,皇家学院董事会议决定,历史画大金奖竞赛题材选自斯堪的那维亚史诗,题目为《瓦加拉宫的观宴》。他又附带说明,瓦尔加拉宫是阵亡将士灵魂游戏休息的地方。古斯堪的那维亚神话中最高的神奥丁坐在宝座上,身旁是其他诸神和英雄豪杰;透过瓦尔加拉宫门便可以看见云朵中有一轮明月,一群狼在追逐。

难道这种神话能给年轻、敏感的心灵以启发?没有灵感,画家又怎能创作?画家心中孕育的是家乡可爱的形象,为什么偏偏要他们去画陌生的异国题材。

13个人不约而同,一个跟着一个递交了申请书。克拉姆斯柯依代表大家说,他们拒绝参加竞赛,但请求授予他们自由艺术家称号,然后自动退学。

当局打算把学院这件事平息下去,报上禁止刊登有关这一事件的任何消息,13位造反者从那天起遭到了警察的监视。

为了窒息业已兴起的革新俄罗斯艺术的倾向,学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造反行动终于被镇压了,毕业竞赛仍要按老规矩画同一个神话题材。

生机勃勃的生活被阻隔在学院的大门之外,经画中占统治地位的只有裸体的形式美,“纯艺术”胜利了,它堵住了通往“平庸无奈,散漫无稽”的生活道路。

表面上看,“13人造反”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年轻的艺术家们对陈规陋俗的大胆挑战使学院的威信一落千丈,他们自选主题,表现生活,为不用画笔粉饰太平铺平了道路。从那时起,在焕然一新的艺术中,表现真实成了不成文的法律,不论这真实是多么严酷。

代表俄罗斯艺术进步倾向的造反者真正取得了胜利。他们要向观众表达的东西很多,他们只是在等待,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站在画布前,凭着良心和智慧进行创作。

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了,共同的斗争使年轻的艺术家团结起来,克拉姆斯柯依挺身而出,成立了彼得堡自由艺术家协会,创建了美术社。

在俄国,这是第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团体,一个闪耀着集体力量的伟大思想的创举。

毅然离开学院这一举动无疑是很冒险的,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富有的,如今告别画室,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要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继续创作。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诱人的想法,这些造反者首先租了一所很大的住宅,内有大厅,每个艺术家有自己的工作室。

他们搬到了一起,家务事由索菲亚·尼古拉耶芙娜·克拉姆斯卡娅承担。充满劳动乐趣的生活开始了,崇高的同志感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美术社承接各种美术制品的订货。有肖像、公共建筑装饰,还有教堂壁画。

克拉姆斯柯依对接到的订货十分认真,处处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他也要求社内全体成员都要这样。

很快,美术社就顾客盈门,应接不暇了,于是,他们又请学院有才能的同学来帮忙。他们也经常请列宾。

正是美术社,而不是美术学院,培养了列宾的美学观,帮他找到了自己艺术上的道路。

在美术社,列宾接触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这本书揭开了俄罗斯美学的新篇章。“最美好的是生活”这句名言从那时起就成了新生的俄罗斯画派的旗帜。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启迪下,艺术家们不倦地宣传艺术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生活,做生活的创造者,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号召:“当然,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主要任务,但艺术还常常包有另一项任务:解释生活或者作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裁判。”

这些思想和列宾的激情十分相似,他和安托柯尔斯基多次谈过这个问题,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多么正确呀!为艺术服务是最崇高的公民义务:只有当生活变得理智而充实时,个人的前程才会显得有意义。

原来的住处已不够用了。美术社搬到市中心海军广场。这里有两个宽敞的大厅,可以举办社内成员的作品展览。一到夏天,他们分头外出作画,秋天带草稿回来,有时带回来的就是成品。

那是一些动人的作品,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分析这些作品,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这才是真正的创作气氛,摈弃了一切渺小的个人恩怨好恶,也没有嫉妒和虚荣。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祖国的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因此,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大家高兴的事。

列宾成了美术社的“自己人”。大家对他毫不见外,他们一起听新书朗读,一起欣赏,探讨新的创作,一起讨论各种问题,交流思想。

克拉姆斯柯依经常抽空看列宾在学院作的素描,老师马上就能发现画上的毛病,恰中要害,他讲的道理让人折服,准确无误,学院的教授们简直望尘莫及。尽管克拉姆斯柯依前面没有摆着模特儿,可他却能直接指出学生在什么地方偏离了对象。

克拉姆斯柯依对学生课余时作的画非常注意,只有当列宾独自一人,没有教授监视下画模特儿时,画家的才能才显露无遗。克拉姆斯柯依高度评价列宾的这类作品,认为这些画没有学院派的虚伪轻浮,只要画家把精力全神贯注到模特儿身上,才能画出真实动人的作品。而列宾在学院的作业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公式技法,注意漂亮的高光,细而匀的线条,没有实在东西。

克拉姆斯柯依告诫列宾:“你不要在美术学院毁了自己,为了换取学院的知识,付出艺术家的个性。多少有才能的人,结果成了墨守成规的庸夫俗子,变成耍手艺的匠人。”

一次,列宾拿着《洪水》的草稿给柯拉姆斯柯依看。

“怎么,这是你画的?”老师双眉紧蹙,脸上立刻没有一丝笑意,“虽然画面上惨相具备,他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所有这一切都是别人作品的模仿,聚集成金字塔形的人群,为构图而摆的姿势,矫揉造作的光影,都是十分糟糕的模仿。但一定要抛弃这种方法。”他十分严肃地接着说:“你有没有试过绘自己想象出一幅真正的历史图景?合上眼睛,在想象中让它复活,复活后再画出来。先抓住总的情绪,总的调子,画面上的一切都应是自然的流露。”

克拉姆斯柯依的开导使无地自容的列宾茅塞顿开,终生难忘。

从这以后,列宾把每一幅草图和素描都拿给克拉姆斯柯依看,从老师的评析中得到了深刻的教益。

列宾没上过中学,对自己知识上的缺陷早有切肤之感,他走进克拉姆斯柯依的画室说出自己的打算:“我想三四年内暂时搁下绘画,专攻文化知识。”

老师严肃地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它才能照亮我们的生活,文化修养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你希望为社会服务,你便应该了解它的方方面面,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是有学识的人。艺术家是社会现象的批评者,不论他画什么,其中都鲜明地反映出他的世界观。没有思想,艺术家是一文不值的,尽管他能画出漂亮的图画,但在社会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要是作品中没有作者世界观的投射,不具备深刻的生活意义,不管他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也只是简单的照相。去读读哥德、席勒、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果戈理的作品吧,他们的艺术,和人类最深刻的思想紧密相连。”

“绘画也是这样,拉斐尔之所以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技巧高明,而是他的画中有圣洁思想的闪光。”

这是克拉姆斯柯依帮助列宾选择了提高绘画技巧边学知识的道路。

克拉姆斯柯依和列宾亲密无间,远远超出了友谊,超出了师生关系。只有当一个慈爱的父亲发现他的儿子有过人之才时,才会这样关心他的命运。

如果说克拉姆斯柯依是列宾的父亲,一个有头脑、体贴入微、严厉而又善良的父亲,那么美术社就是他第二个家,在这里可以自由呼吸,充满了新的思想。

在新的住所,经常有知心朋友参加的晚会。

大厅的中央放着一张大桌子,上备纸张、铅笔、颜料。每次都有四五十人参加晚会,有人当模特,有人即兴作画。

另一间大厅里聚集着音乐爱好者。他们在那里唱歌、奏乐、跳舞。

克拉姆斯柯依总是坐在角落里,在愉快的喧闹声中,和人谈论着艺术问题。

每当晚会结束,都有一顿愉快的便餐。直到很晚,大家才怀着愉快的心情,各自离去。

列宾在美院学习那几年正是美术社繁荣兴旺的时期。年轻的艺术家们逐渐成熟,羽翼丰满,名声也愈来愈大。他们曾发誓不单独一个人接受美院的任何恩赐。可是,一位艺术家食言了,别人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谴责。克拉姆斯柯依一怒之下退出了美术社。失去精神支柱,美术社不久就解散了。

1870年,在画家米雅索耶夫的倡导下成立了巡回展览画派,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最美的是生活”原则,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俄罗斯民族历史有着紧密联系。

它独立于皇家美术学院的美术家协会。画派的形成标志着俄罗斯艺术“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展览画派彼得堡分会的领导人,后来成了这个画派的精神领袖。

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中心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画家,每年举行定期的展览,使艺术和群众广泛接触。

画家们要用自己的艺术参加反对社会不公正的斗争,表现真实的生活。

成立巡回展览画派的时候,列宾还在美院学习。但他和那些立志用刻刀和画笔起来进行斗争、追求真理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后来成了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取得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

对列宾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风起云涌的俄国现实斗争,以及批评家斯塔索夫,画家克拉姆斯柯依。

同类推荐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热门推荐
  • 召唤师峡谷的那些事

    召唤师峡谷的那些事

    瓦罗兰大陆英雄聚集战争学院,在召唤师峡谷展开厮杀,只因到达最强王者便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各路英雄带着自己的故事,欲望,来到战争学院,究竟谁能成为王者,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 婚姻保卫战

    婚姻保卫战

    文轩和沈茹结婚六年,过着平静而恩爱的生活。一张不经意的相片,打破了这份宁静,阴影笼罩在文轩的心头,为了查明妻子背后的真相,在困惑和矛盾中,他不得不以牺牲信任为代价。面对丈夫的质疑,作为妻子的沈茹在爱和背叛之间该如何做出抉择?美丽的故事一开始,悲伤就在倒计时。
  • 猎花高手

    猎花高手

    秦鑫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在机缘巧合下得了一个玉扳指,她的改变了,各种艳遇挡都挡不住。。。。。
  • 蒋小姐的肖少爷

    蒋小姐的肖少爷

    她叫蒋依依,他叫肖柯,不是在她的身上寻找她的的影子,而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在休憩街白头偕老终将幸福
  • 花近高楼

    花近高楼

    穿越到这个父亲不疼,妹妹不爱,祖母不待见的地方就算了,居然连个心仪的对象也找不到!好不容易和母亲哥哥一起收复失地,重振旗鼓,终于也找到一个自己还看得过去的男人,谁知那个男人居然嫌弃自己!嫌弃就嫌弃,更可恶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把自己撵出了家门!知道错了,求我回去呢?门都没有!好吧,看在你对我这么用心的份儿上,我只好认了,记住啊,只能对我好,要相信我,不然……嘿嘿,有你好看的!
  • 诸天魔皇

    诸天魔皇

    东土大地四大帝国,海外诸多蛮夷之邦!因为上古时期的一场灭世大战,这个纪元已经处在了无神的时代!但是却有无数的人在追求成神之道,在这个世界只有实力才能让人看得起,让人尊敬,成神之路必须练其体魄壮其三魂,窥至武道之巅峰,才有可能成就神位!武道巅峰境界为:练灵,聚灵,化灵,刻灵,合体,大乘,三花聚顶,武道巅峰,神,每一个境界又分为十重!
  • 霸道总裁的呆萌妹妹

    霸道总裁的呆萌妹妹

    简介妈妈要嫁人了,可是那个哥哥好像不太喜欢我呢,是因为我不小心打坏了他亲生母亲送他的花嘛?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还该怎么办呢?可是,我渐渐的发现,他也不是那么讨厌我了呢。因为他会在别人欺负我的时候保护我。甚至还吻了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面对他呢……
  • 念心咒

    念心咒

    巨大而黑暗的地下空间,五个奇怪的雕像,四个青年,四个壮汉,一对夫妇,一位少女,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媣妆歌之一顾倾城

    媣妆歌之一顾倾城

    郁国一百三十四年天降大旱,三月不断,民不聊生。相府嫡女倾城降生,同时大雨倾盆,解三月大旱,听闻那天天上盛放一朵淡粉的月季花,因天上奇观,传闻道,顾相嫡女天女下凡,乃郁国之福,更有传言顾府嫡女必倾国倾城,将是母仪天下。倾城诞生第三日后,左额角显黑色胎记一块,郁国女子脸上有胎记为不祥人。天之骄女变为人人唾弃的灾女。倾城命堪忧,府外人人欲除,府内姨娘庶姐虎视眈眈。我性本温软,却非人人得而欺之,爱我者,我爱之。害我者,必除之。独立寒风中,谁的怀抱温暖过我,回眸间,那双始终温情似水的眼陪伴左右,牵起那双炙热的大掌,冷风不再冷,原来面对所有冷眼时还有你在,倦了勾心斗角,只愿我和你,天上人间永不分离。